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非常严重的疾病,多见于交通伤和战伤等.最新的统计数字表明,美国每年有25万人罹患不同程度的SCI,年发生率为28-50/百万人.由于脊髓是许多神经功能的中介通路,SCI及其继发性病理生理反应可直接导致神经功能损伤,从而引起组织、器官功能障碍,致残率与致死率非常高.  相似文献   

2.
脊髓损伤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脊髓腹侧损伤实验模型,模仿临床多见的损伤,打击脊髓腹面。实验动物采用41只家兔,28只为实验组,13只为对照组,在脊髓腹侧打击后5分、10分、30分等不同时间采取标本,光镜及电镜观察,发现病理变化虽然与后侧打击类似,但病变部位与脊髓后侧打击的病变部位不同。主要表现在灰质腹侧,白质的变化也邻近灰质病变部位。对照组动物未见脊髓内变化,证实本实验模型操作过程中无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4.
脊髓损伤治疗获得明显进展是在20世纪90年代,包括人体脊髓损伤病理改变和继发损伤的认识,强调伤后8小时以内早期治疗,药物治疗有MP、GM-1,NGF等,24-48小时内早期减压可减轻水肿有助于脊髓功能恢复,早期MP+减压效果最好,马尾断裂应早期修复,实验研究表明脊髓横断以轴突生长抑制抗体IN-1,神经营养素3和末梢神经由白质至灰质交叉移植,均可使动物恢复脊髓功能。  相似文献   

5.
挤压性脊髓损伤模型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为建立一种简易实用,稳定可靠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挤压T13脊髓动段至其直径的1/2,术后不同时间观察损伤脊髓的组织学变化并记录损脊髓神经功能的综合评分。结果:光镜下,挤压相临节段脊骨侧索和灰质神经组织部分变形坏死。本模型所致的脊髓损伤结果稳定可靠,操作简便,作为一种损伤模型对研究脊髓损伤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挤压性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易行的挤压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3个实验组采用改良动脉夹置于椎管壁和硬脊膜之间横行压迫脊髓,分别持续5、15及30 s,对照组只暴露脊髓后缝合。测定各组手术损伤后即刻、7、14 d脊髓运动诱发电位(MEP)并进行改良Tarlov评分。结果:3个实验组手术损伤后MEP N1波潜伏期均明显延长,主波振幅显著降低或消失;改良Tarlov评分亦显著降低,随饲养时间延长MEP和改良Tarlov评分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挤压5、15、30 s可分别复制出轻、中、重度脊髓损伤大鼠模型,此造模方法无需特殊实验仪器,简便易行,可重复性强,具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8.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q,SCI)是脊柱骨折脱位的严重并发症,多见于青壮年,常引起残疾和死亡.近年来,随着对SCI的病理改变和继发损伤研究的深入,SCI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尽管如此,SCI的治疗一直是有待于攻克的一大难题.本文网上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及结合临床实际,最近国内外对脊髓损伤的治疗进展及展望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10.
脊髓损伤的病理变化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14年Allen采用的脊髓打击伤标准实验模型以来,钳夹、气囊挤压压迫模型的发展等大量研究均证实,自脊髓损伤(SCI)后,常有个继发性、进行性的功能丧失和病理变化相一致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曹中华  王金光 《海南医学》2012,23(6):123-128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损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患。早期、全面的医疗干预和康复治疗对减轻SCI患者脊髓损伤程度和提高今后的生活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就近几年SCI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1].如今交通事故、工矿事故、外伤、运动性损伤等增多,SCI患者呈逐渐上升趋势,而且SCI患者多为青壮年,这将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打击.由于SCI 后的特殊性神经功能障碍及治疗难度,让医学工作者和大众一直持悲观态度,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以及对SCI的病理生理机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对于SCI的治疗和康复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传统观念认为,脊髓损伤后由于神经元不能再生而不能修复.但近年来的基础研究结果证明,中枢轴突损伤后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再生的,几个里程碑式的研究带来了令人鼓舞的结果.这些研究涉及到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修复.目前神经科学界已经达成广泛共识:脊髓损伤最终是可以修复的,但既往研究尚存在实验设计上的缺陷、实验结果不能很好的重复等问题.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有关脊髓损伤修复的方法学研究进展,为今后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由交通事故、高处坠落、重物砸伤及老年人(有颈椎退变基础 )摔倒等引起的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 ,SCI)临床较为多见 ,SCI后出现脊髓出血、水肿、坏死、囊腔形成、退变胶质化等一系列病理改变 ,以致神经元丧失、轴突脱髓鞘 ,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伤残。长期以来 ,国内外学者围绕SCI的治疗做了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 ,但迄今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 ,其主要问题包括对损伤脊髓的保护、修复以及有效的康复治疗。1 损伤脊髓的保护SCI包括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不可逆的原发损伤是决定性的 ,而由压迫、缺血及其它未知因素介导的继发损伤 ,…  相似文献   

15.
脊髓损伤(SCI)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脊髓损伤分外伤性和非外伤性脊髓损伤.当今随着交通事故、外伤及运动性损伤的频发,SCI呈上升的趋势,且SCI患者多为青年人,这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极大地危害着人类健康,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脊髓损伤(SCI)是由于损伤和(或)疾病等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及其功能的损害,引起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的异常改变。脊髓损伤患者绝大部分都遗留严重残疾,对患者家庭造成沉重的社会负担。因此采取有效的康复治  相似文献   

17.
用电解损毁方法制备大鼠的脊髓损伤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实用、稳定可靠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方法:采用电解损毁法,主 伤大鼠第10胸椎节段脊髓双侧皮质脊髓刺纤维,在术后不同时间观察受损脊髓组织学变化及大鼠运动功能的改变,并用HRP逆行标记技术,以大脑运动皮层标记神经元计数来反映皮质脊髓刺受损情况。结果:1mA,210s的损伤电流,可在脊髓后索造成神经组织坏死,形成空腔,使以侧皮质脊髓刺纤维受损;术后1周、2周、3周观察,电损毁组大鼠运  相似文献   

18.
脊髓损伤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脊髓损伤是致残率很高的疾病。近几十年对脊髓损伤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屹临床上对脊柱骨折脱位的复位固定及解除脊髓压迫的方法有了不少发展;亿由于康复治疗的改进,使截瘫患者的活动及生活自理程度有了很大的发展;役大量针对脊髓损伤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使得脊髓损伤机制的理论及治疗方法不断丰富和发展[1]。作者主要对脊髓损伤药物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1 药物治疗脊髓损伤的理论基础1911年,Allen首先将脊髓损伤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2个阶段。原发性损伤是指受伤时由于脊柱骨折的移位、脱位引起椎间盘脱入椎管及…  相似文献   

19.
近年,创伤性脊髓损伤的损伤机制和治疗有了很多新的进展,特别是继发性损伤脊髓损伤机制的深入研究,新的治疗方法不断应用于临床,脊髓损伤后综合防治显示出较好效果。探讨创伤性脊髓损伤的损伤机制和治疗进展,能指导临床实践,全面有效治疗将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大鼠脊髓钳夹伤模型建立的学习曲线。方法将制作大鼠钳夹伤脊髓损伤模型最初的30例资料分为3个阶段(各10例),对手术时间、出血量、假手术组脊髓损伤情况、术后感染、脊髓损伤的BBB运动功能评分、运动诱发电位N1峰(MEP-N1峰)潜伏期时间进行分析,并行病理学HE染色。结果第三阶段操作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假手术脊髓损伤情况、术后感染、BBB评分较第一阶段明显减少,MEP-N1峰潜伏期时间较第一阶段明显增加(P均<0.05)。HE染色观察到第一阶段有部分模型脊髓没有完全横断性损伤,第三阶段全部脊髓呈现完全横断性损伤。结论初学者经过耐心反复的训练,可通过学习曲线,于第三阶段,熟练掌握钳夹伤制作脊髓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