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100例患者经过病理诊断,确诊为早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检查均给予CT扫描。对照组给予常规CT扫描,实验组给予低剂量CT扫描。对比相关数据。结果实验组图像优良率92.0%,对照组优良率94.0%,两组图像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有效放射剂量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T扫描征象对比,各表征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早期肺癌诊断符合率90.0%,对照组的早期肺癌诊断符合率为92.0%,两组数据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肺癌诊断中,低剂量CT扫描诊断价值明显,且对患者所造成的辐射伤害和辐射剂量比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GE Optima 680 64排128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6年7月—2018年1月我院行低剂量CT扫描发现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进行分析,评估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38例患者中检查多表现为肺部纯磨玻璃结节,胸腔镜切除病理结果诊断原位癌24例,微浸润9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5例。结论传统主要通过痰检及胸片筛查,因早期肺癌主要为磨玻璃结节,密度低,所以X线检出效率低下。CT可以极大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但患者所受辐射剂量高,多层螺旋CT低剂量可以发现早期肺癌,又能大大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早期肺癌可以出现分叶、空泡、肿瘤微血管成像征等典型CT征象。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对早期肺癌诊断中应用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选择该院2018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70例作为该次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常规剂量螺旋CT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然后采用低剂量螺旋CT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 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CT在早期肺癌检出率(92.8%...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50例经经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smallperipherallungcancer,SPLC)患者,发现结节病灶后对病灶及其周围改变如毛刺、空泡、条索、胸膜牵拉等进行薄层扫描(层厚层距均2 mm)确定。结果周围型小肺癌分叶征、空泡征、短毛刺征、血管集束征、棘突征、细支气管气相等征象在增强CT(HRCT)上比在螺旋CT(SCT)上显示多(P0.05);HRCT对叶间胸膜破坏征也显示比较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螺旋CT进行增强扫描诊断早期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4月经我院诊治的早期肝癌患者100例,给予患者螺旋CT增强扫描,观察患者影像学特征。结果动脉期的患者肿瘤血管清晰,出现高密度强化71.4%(30/42),脉期表现为低密度无强化。结论螺旋CT可以反映早期肝癌的图像特征,为早期肝癌诊断提供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分析低剂量螺旋CT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筛查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已确诊的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低剂量螺旋CT检查和胸部数字化X线检验,对所有检出早期周围型肺癌的患者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对比其早期周围型肺癌检出率。结果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0%,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为74.29%,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肺部结节检出率(92.86%)高于对照组(6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早期周围型肺癌筛查中采取低剂量螺旋CT检查准确性更高,且操作方便,能够及时了解体检者早期周围型肺癌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螺旋CT检查在肺癌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癌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都接受了多层螺旋CT的检查诊断,且手术时均进行了病理组织学检验,将上述两个结果进行对比,计算螺旋CT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对肺癌进行诊断时,多层螺旋CT的检出率显著较病理检查要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多层螺旋CT发生误诊的概率较病理检查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进行肺癌的检测,能够提升其检出率,特别是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不过其对晚期肺癌的诊断有一些缺陷,所以诊断时要多种方式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肺结节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400例健康体检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常规剂量肺CT扫描或低剂量肺CT扫描,对比其得到的图像质量、肺结节检出率和患者辐射剂量。结果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两组图像质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结论螺旋CT应用在肺部肺结节或肿块的诊断,在肺结节的检出方面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我院的64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回顾分析患者检查结果。结果经螺旋CT检查,肺癌患者管壁增厚、阻塞性病变、腔内外病变、转移性病变检查率分别为32.81%、48.44%、9.38%、9.38%,与病理诊断检查率无明显差异(P0.05);经螺旋CT检查,肺癌患者检查准确率为96.88%,病理诊断确诊为肺癌准确率为95.31%,两种诊断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螺旋CT对于诊断肺癌准确率较高,安全性高,且快捷简便,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央型肺癌采用螺旋CT和三维重建技术的诊断效果。方法利用螺旋CT对肺癌患者行薄层扫描,并对其进行三维建构。三维建构方法有三,即表面遮盖成像、密度投影和多平面建构。结果螺旋CT薄层扫描图像和MPR重建显示病灶部位的准确度高,此外,还能显示支气管阻塞程度、病灶与纵膈关系和淋巴结侵袭的状况。肺癌病灶软组织的SSD成像可以全面呈现其发展形态,支气管树SSD和Min IP成像能呈现气管的阻塞程度和狭窄的范围,但SSD和Min IP图像不精细,对病灶的解剖细节显示较差,对肺癌的早期病灶、气管阻塞范围和程度的诊断有一定的限制。结论螺旋CT薄层切面扫描和MPR图像是当前诊断中央型肺癌最为有效的方法,SSD和Min IP图像能直观呈现肺癌病灶现状,此外,还能弥补横切面图像的欠缺,但不能清晰地显示病灶的解剖细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螺旋CT在胸部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6例诊断为胸部创伤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CT和DR检查,并将其结果进行对比,并对其影像表现做出对比。结果:螺旋CT诊断胸腔积液、气胸、肺不张、纵隔血肿、肺挫伤的准确率均为100%,诊断肺撕裂伤的准确率为75.00%;而胸部DR诊断胸腔积液、气胸、肺不张、纵隔血肿、肺挫伤的准确率分别为81.58%、88.89%、82.86%、40.00%、84.78%,诊断肺撕裂伤的准确率为25.00%。两种诊断方式诊断准确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诊断皮下、纵隔气肿的准确率为100%,诊断肋骨骨折的准确率为94.87%;胸部DR诊断皮下、纵隔气肿的准确率为94.74%,诊断肋骨骨折的准确率为92.31%。DR和螺旋CT诊断皮下、纵隔气肿、肋骨骨折结果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具有分辨率高和多种后处理功能,可以精确的诊断出创伤类型,提高了诊断率,有效降低患者的漏诊率,为患者的诊治赢取时间,而DR经济适用,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有一定的漏诊率,因此螺旋CT在临床诊断中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检测,对比螺旋CT检查与金标准(手术或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观察64排螺旋CT检测图像表现。结果与金标准结果比较,CT检查符合度、敏感度及特异度依次为90.47%、93.85%、71.43%,经一致性检验得知Kappa0.70,(P0.05);64排螺旋CT检测图像表现为分叶征,病灶边界不规则、呈花瓣样共74例;表现为毛刺征,病变周围发现短细线影,呈放射状患者共72例。本组患者中显示肿瘤内部发生磨损样病变45例、空气支气管征象28例、空泡征象38例、钙化征象12例。结论 64排螺旋CT对早期周围型肺癌具有积极诊断价值,即诊断符合率高,同时可显示患者CT检测图像具体表现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探讨螺旋CT检查在肺癌的价值和准确性,并在临床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从而提高临床上对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速度。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患者均经病理检查和螺旋CT进行相关检查,比较经两种不同检查方式的患者最终的检查结果,计算经螺旋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经螺旋CT检查出的患者例数为77例,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6.25%,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117,P=0.077)。结论在肺癌此种疾病的诊断过程中,通过螺旋CT进行相关检查,不仅与最终诊断结果的符合率高,而且所耗时间短,大大缩短了整个诊断的时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源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在原发性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肺癌患者40例为观察组,同期肺部肿块者40例为对照组,使用西门子双源螺旋CT检查,统计其平均容积CT增强值、容积CT净增值,比较两组检出支气管动脉管径情况。结果观察组支气管动脉管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灶体积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平均容积CT增强值高于对照组(P0.05),容积CT净增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源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能有效显示原发性肺癌支气管动脉情况,为影像学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扫描在不典型肝脓肿诊断的价值。方法 2015年11月—2018年1月,医院共收治不典型肝脓肿56例(115个病灶)纳入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诊断的肝癌消融后复发、肝转移瘤患者20例合计35个病灶纳入对照组,均进行了CT增强扫描。结果胆源性脓肿(n=60)、门静脉源性炎性水肿(n=50)、肝动脉源性与临近组织器官蔓延炎性水肿(n=5)表现为相应部位的CT扫描特征。对照组肿瘤病患者的囊腔及周围肿瘤组织面积倍数为(2.75±1.75)、簇状与融合表现占14.3%(5/35),低于观察组肝脓肿囊腔及周围水肿组织面积倍数(11.5±7.4)、82.6%(95/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肿肝实质平扫密度低于正常肝实质,延迟期密度高于正常肝实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环壁完整、环内低密度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向心性延迟强化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可定性诊断不典型肝脓肿,同时还能分析病因,指导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在肺部多发空洞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43例经病理证实的肺部多发空洞性病变为研究对象,其中原发性肺癌19例,肺结核11例,肺脓肿8例,肺真菌感染5例。对以上病例的CT下的表现以及空洞内壁光滑情况、病灶的位置、空洞的厚度等特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肺癌、肺脓肿均以右肺多见,肺结核以右肺下叶及左肺上叶常见。肺癌患者CT下空洞内壁的不光滑性高于其他各组病变,空洞壁厚度大于其他各组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CT下空洞厚度不均匀性高于其他各组病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肺多发空洞性病变在CT表现上特有特点,其中空洞内壁光滑情况、厚度情况对于区别病变有较高的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脓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所有31例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必要时辅以多平面重组(MPR)。结果 13例肺内呈斑片样、片样影,其内部分呈液性影;11例呈片样影,其内见空洞影;5例厚壁空洞,其内见液平;2例呈气液囊样影。结论典型肺脓肿CT诊断较易,不典型肺脓肿须与相关疾病鉴别,仔细观察,结合有效治疗,并多次CT检查进行比较,对肺脓肿诊断颇有益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研究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诊断肺结节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6年5月诊治的肺结节的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并以同期收治的48例接受常规剂量扫描的肺结节患者作为对照。对不同扫描剂量下的结节检出情况进行对比研究,记录其辐射剂量相关参数。结果经多层螺旋CT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描的患者,分别扫描到肺结节57个和55个,结节平均直径分别为(11.6±5.7)mm和(11.5±5.9)mm,组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毛刺征、分叶征、钙化征、空泡征、支气管征、胸膜粘连征以及密度不均匀灶等形态学特征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低剂量扫描组的DLP、total MAS、Eff MAS等辐射剂量指标均低于常规剂量扫描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诊断效果和安全性俱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螺旋CT诊断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术前均给予所有患者螺旋CT检测。比较患者螺旋CT检查准确率。结果螺旋CT检查准确率为97.50%,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螺旋CT检查中,能够明显地看出多数患者的病灶直径≥3 cm,良性结节存在较大的重叠性,同时,在影像中可以看出患者病灶病原的斑片状钙化、云絮状、网状以及不规则钙化等现象严重,呈弥漫性分布,其阴影相对明显。结论在肺癌检查中,运用螺旋CT对其进行观察,能够明确病灶状况,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其准确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