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颤动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150例,分成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患者发病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冠心病组年龄≥65岁、病程≥1年、持续性房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上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5岁、病程≥1年、持续性房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造成老年心房颤动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心房颤动并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5岁、病程≥1年、持续性房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要做好患者的早期筛查和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诱发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7月我院被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67名作为探究组,选取同期被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67名作为对照组。详细记录临床资料,总结并分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 性别、2型糖尿病、吸烟史等因素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发现左心室射血功能降低,肌酐清除率下降,hs-CRP升高与冠心病的病情具有相关性。结论 本研究发现诱发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为性别,糖尿病,吸烟程度,患者的心脏功能降低,肾脏出现损伤以及hs-CRP含量的增加与冠心病的病变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于本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ISR组(38例)和非ISR组(82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ox回归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发生ISR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ISR组与非ISR组吸烟、糖尿病、术后不规范抗凝患者所占比例及使用非药物涂层支架数量、支架直径、支架长度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ISR组患者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总胆红素、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非ISR组(P<0.05)。Cox回归分析表明:吸烟、使用非药物支架、支架长度>20 mm、支架直径<3 mm是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为吸烟、使用非药物涂层支架、支架长度>20 mm与支架直径<3 mm,需加强对危险人群的监测,以降低ISR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参生脉饮加减对改善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相关症状及减少远期不良事件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8月我院接受冠脉支架术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两组基础药物治疗方案均相同,研究组加用三参生脉饮加减干预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冠心病中医症状评分分别为(18.25±2.24)分、(19.04±2.1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后冠心病中医症状评分[(3.24±0.37)分]低于对照组[(7.65±1.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后12个月不良事件发生情况(2%)低于对照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参生脉饮加减可以改善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减少术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发生情况,分析影响PSD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茂名中医院收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项)评分将入选患者分为PSD组和非PSD组,计算PSD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导致PSD的危险因素。结果 100例卒中患者中有64例发生PSD,发生率为64%。年龄> 60岁,文化程度低,合并多种慢性病,卒中位于额叶、丘脑、基底节、脑干以及左侧大脑半球或大脑前部均为发生PSD的危险因素(均P <0.05)。结论年龄> 60岁,文化程度低,合并慢性病种类多,卒中位于额叶、丘脑、基底节、脑干以及左侧大脑半球或大脑前部均是导致PSD的危险因素,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应及时干预,以降低PSD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预后不良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改善ACS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将确诊的192例行PCI术的ACS患者依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N=45)和预后良好组(N=147),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比较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来筛选可能影响ACS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ACS患者预后不良率为23.4%(45/1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288)、无院前急救(OR=6.482)、NT-Pro BNP(OR=1.800)、心肌肌钙蛋白(OR=2.861)、冠状造影(OR=3.684)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而左心室射血分数(OR=0.687)则为保护因素。结论:ACS患者PCI术后仍有较高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其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龄、无院前急救、高水平NT-Pro BNP和心肌肌钙蛋白、冠状造影病变多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挫裂伤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脑外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挫裂伤患者60例,将60例病例分别按照性别、年龄、损伤程度、血糖、血压、体温、手术治疗、鼻饲情况分为两组,分别统计每组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的例数,进行组间数据比较。结果本组60例急性脑挫裂伤患者中共并发应激性溃疡16例,发生率为26.7%;其中发生应激性溃疡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P0.05,与患者的脑损伤程度、体温、血糖、血压、鼻饲、手术治疗相关,P0.05。结论高血糖、低血压、损伤程度较重、发热、接受手术治疗、采用鼻饲均是引发急性脑挫裂伤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危险因素,临床上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应采用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发生率,对促进急性脑挫裂伤患者尽早康复和提高其预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多发性外伤患者出现凝血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急诊多发性外伤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的血常规、ISS、APACHEⅡ值、血气分析、血常规与凝血功能等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合并凝血病者为凝血病组(n=9),正常患者为对照组(n=31),将两组患者的ISS指标、APACHEⅡ值与低体温低灌注比例进行分析,判断急性创伤性凝血病(TIC)危险因素。结果:9例(22.50%)确诊为TIC。凝血病组伴严重创伤性脑损伤、组织低灌注发生率、体温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浓度、GCS评分与ISS指标对比显示,凝血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碱缺失≥6、GCS≤8、血小板计数是多发性外伤患者出现创伤性凝血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IC发生于严重创伤性脑损伤后,而全身损伤程度严重、休克、低体温是TIC的独立危险因素,易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冠脉介入术前后pro-BN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患者200例,检测不同时间点pro-BNP的水平,比较各组患者pro-BNP水平的差异。结果术后1周,各组患者中pro-BNP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行冠脉介入术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pro-BNP水平在术后24 h内呈上升趋势,术后1周明显降低,且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远期预后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支架置入术与经皮冠状动腔内成形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对照组仅给予支架置入术介入治疗方法,观察比较两组的远期预后效果,分析概括影响的危险因素,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60例患者的随访中,3例死亡,25例复发心绞痛,17例发生非致命性心肌梗死,10例接受了2次甚至多次介入治疗,5例患者无心脏事件发生;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与病史呈正相关。结论采用支架置入术与经皮冠状动腔内成形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比单纯的采用支架置入术介入治疗方法的远期预后效果好,能够降低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 CTA)在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接诊的114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均接受冠脉CTA检查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检查,并将冠脉CAG作为冠心病诊断金标准,评价冠脉CTA与冠脉CAG诊断冠脉病变的一致性以及冠脉CTA诊断冠心病的诊断效能。结果 基于金标准,冠脉CTA诊断冠心病96例,冠脉CTA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94.06%、特异度为92.31%、阳性预测值为98.96%、阴性预测值为66.67%、准确率为93.86%。经kappa一致性检验,冠脉CTA与冠脉CAG诊断冠脉病变的一致性较高(Kappa=0.740,P<0.05)。冠脉CTA诊断正常冠脉节段1 188个,冠脉病变节段864个。基于金标准,冠脉CTA准确诊断正常冠脉节段1 149个、冠脉狭窄Ⅰ级215个、Ⅱ级330个、Ⅲ级191个、Ⅳ级9个,诊断符合率依次为94.10%、8...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冠状动脉无复流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PCI术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收治的163例行PCI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是否存在复流将患者分为无复流组(n=83)和血流正常组(n=80)。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冠状动脉无复流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饮酒史及家族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复流组有吸烟史、心绞痛发生史、术前血糖≥11.0 mmol/L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45 mg/dL患者占比高于血流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提示,吸烟史及术前血糖≥11.0 mmol/L是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冠状动脉无复流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无心绞痛发生史及HDL-C≥45 mg/dL是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冠状动脉无复流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有吸烟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实施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后发生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9月在本院行ART后发生异位妊娠的患者82例纳入异位妊娠组,同期成功宫内妊娠的孕妇106例纳入宫内妊娠组,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RT后异位妊娠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孕妇不孕年限、原发不孕、男方因素、体质指数、移植胚胎个数、染色体异常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_均> 0.05),而盆腔手术史、既往异位妊娠史、移植时子宫内膜厚度、排卵障碍、输卵管因素及子宫内膜异位症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_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盆腔手术史、移植时子宫内膜厚度、既往异位妊娠史、子宫内膜异位症、排卵障碍及输卵管因素均是ART后发生异位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P_均<0.05)。结论在行ART前应对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详细评估,以降低ART后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究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真菌感染的菌种、分布情况及诱发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86例恶性肿瘤患者,对其标本进行真菌培养、药敏试验等分析研究。结果 386例患者标本中共检查出真菌感染72株,感染率为18.65%(72/386),其中55.5%为呼吸道感染(40/72);感染菌种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最多,占58.3%(42/72),其次是热带假丝酵母菌;滥用抗菌药物、大量使用激素、侵入性操作等都是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有效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和激素,有效预防和控制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佛山市中医院呼吸科收治COPD患者234例,根据患者是否存在抑郁状态分为抑郁组(n=112)和非抑郁组(n=122),采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COPD患者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文化程度、年龄≥60岁、性别、家庭月收入、年均加重次数、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独居、医疗支付情况、职业、病程、CAT评分、mMRC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病程、CAT评分、mMRC评分均是COPD患者发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60岁、病程、CAT评分、mMRC评分均是COPD患者发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合并上述危险因素的COPD患者应密切关注其心理状态和进行干预不良情绪,以预防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270例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DVT将其分为DVT组和非DVT组,记录影响术后DVT发生的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其危险因素。结果 27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中有10例术后发生DVT,发生率为3.70%;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手术时间> 2 h、下腹及盆腔手术、术中头高脚低位、术后卧床时间≥30 h、术后1 d、3 d血浆D-二聚体水平≥0.5 mg/L均是腹腔镜手术后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结论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发生DVT与年龄、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术中体位、术后卧床时间、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密切相关,临床上应予以重视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冠脉支架介入治疗的疗效、近远期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研究选择本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4例,均行冠脉支架介入术治疗,评价治疗患者血脂、心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手术疗效及近远期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并依据年龄、靶病变数、靶病变血管、病变支数作为因素评价预后。结果治疗后患者TC、TG、LDL-C等指标降低,HDL-C、EF、E/A等指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13.83%高于术后1个月4.26%,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越高(≥75岁)、复杂病变、多支血管病变等因素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35.00%、15.39%、23.91%高于其他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采用冠脉支架介入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不良心脏事件发生少,促使血脂及心功能改善,但患者可能受到年龄、靶病变数等影响预后,仍需加强监护,必要时辅助综合治疗改善长期预后,研究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控制现状。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中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针对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给予控制干预,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经药物治疗及控制干预后,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老年冠心病中,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控制干预,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住院治疗的恶性肿瘤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结局将纳入患者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恶性肿瘤合并冠心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140例恶性肿瘤合并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并完成随访,其中死亡患者33例(23.6%)。死亡组有高血压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占比均显著低于生存组(均P<0.05),慢性肾脏病及处于肿瘤进展和围治疗期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生存组(均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脑钠肽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处于肿瘤进展或围治疗期、出院时脑钠肽水平升高、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均是恶性肿瘤合并冠心病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恶性肿瘤合并冠心病患者预后不良,患者处于肿瘤进展或围治疗期、脑钠肽水平升高、贫血均是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给予针对性的医疗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EECP)对于冠脉支架术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管弹性的影响。方法将30例冠脉支架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反搏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0例)。两组均给予规范化的药物治疗;体外反搏组患者每天再给予1 h体外反搏治疗,共35 h。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8h及35 h行FMD及ba PWV检测。结果治疗后体外反搏组症状改善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FMD及PWV水平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MD体外反搏组高于对照组,PWV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体外反搏治疗35 h FMD及ba PWV优于18 h。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能改善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并显著改善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FMD及ba PW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