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联合亚甲蓝手术切口局部注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600例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0)和对照组(n=300),观察组术后切口局部注射罗哌卡因+亚甲蓝,对照组注射罗哌卡因+生理盐水,采用VAS疼痛评分表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同时观察肠功能恢复情况、第一次下床、出院时间及切口愈合等情况。结果罗哌卡因+亚甲蓝观察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肠功能恢复及第一次下床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亚甲蓝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剖宫产产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60例,两组患者术后双侧腹横肌平面分别注射0.25%、0.15%的罗哌卡因1.5 mg/kg,并使用PCI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后不同时点观察组产妇VA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对镇痛满意率明显增加、镇痛泵按压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25%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PCIA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是安全有效的,效果优于0.15%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右美托咪啶联合罗哌卡因对子宫切除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受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镇痛,实验组采用右美托咪啶+罗哌卡因联合镇痛,对比各组患者手术后1、6、24 h的疼痛评分(VAS)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6、24 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1 h的疼痛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右美托咪啶+罗哌卡因切口浸润的镇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在术终乳腺癌切口局部浸润镇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择期乳腺癌手术的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缝皮结束时,给予对照组患者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镇痛,给予观察组患者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切口局部浸润镇痛。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Ramsay评分和布鲁格曼舒适量表(Bruggrmann comfort scale,BC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镇痛、镇静和舒适状态,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排气时间、补充镇痛率、镇痛泵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和离床活动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24 h补充镇痛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4 h、8 h VAS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后2 h(均P<0.05),Ramsay评分和BCS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后2 h(均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后2 h(均P<0.05),Ramsay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后2 h(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 h、4 h、8 h、12 h、24 h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BCS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术后2 h、4 h、8 h Ramsay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8~12 h、12~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在术终行乳腺癌切口局部浸润镇痛,能够提高镇痛、镇静效果,改善患者术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逐层浸润麻醉对剖宫产术后宫缩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10月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患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观察组则在术中使用稀释浓度为0.33%的罗哌卡因,逐层浸润麻醉,比较不同时间点宫缩痛NRS评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统计两组发生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12 h、术后24 h及术后48 h,宫缩痛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少于对照组(P<0.05),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产后宫缩乏力、切口感染及术后皮肤瘙痒的总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患者,使用罗哌卡因逐层浸润麻醉,能有效的抑制宫缩痛,促进术后恢复,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伍兰 《医药前沿》2021,(5):26-27
目的:对超声引导下纳布啡联合罗哌卡因行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80例在2019年3月—2020年3月到我院进行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 A P),给予对照组患者罗哌卡因进行镇痛治疗,给予观察组纳布啡联合罗哌卡因镇痛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A组、B组、C组,各20例,常规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毕三组均在超声引导下行腹横肌平面(TAP)阻滞,A组注入0.33%罗哌卡因0.5 ml/kg,B组注入0.25%罗哌卡因0.5 ml/kg,C组注入生理盐水0.5 ml/kg。所有患儿术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比较三组术后12 h CHEOPS评分以及Ramesay评分,记录手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以及按压次数、镇痛满意度,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A组与B组术后12 h CHEOPS评分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P=0.030),A组、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术后第1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均长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术后Ramesay评分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定位准确,0.25%罗哌卡因及0.33%罗哌卡因(0.5 ml/kg)均能用于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安全有效,减少术后静脉镇痛药的需要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联合罗哌卡因术后硬膜外镇痛对剖宫产产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6月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医院收治的120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布托啡诺组、罗哌卡因组、联合用药低剂量组、联合用药高剂量组,每组30例。布托啡诺组给予0.008%布托啡诺镇痛,罗哌卡因组给予0.15%罗哌卡因镇痛,联合用药低剂量组给予0.1%罗哌卡因+0.006%布托啡诺混合液镇痛,联合用药高剂量组给予0.125%罗哌卡因+0.007%布托啡诺混合液镇痛。比较四组自控镇痛情况,术后2、12、24 h的疼痛程度及生命体征,术后12 h应激指标及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用药高剂量组术后24 h内自控镇痛次数少于布托啡诺组、罗哌卡因组和联合用药低剂量组(P<0.05)。术后2、12 h,联合用药高剂量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布托啡诺组、罗哌卡因组和联合用药低剂量组(P<0.05)。联合用药高剂量组术后12 h的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及多巴胺(DA)水平均低于布托啡诺组、罗哌卡因组和联合用药低剂量组(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罗哌卡因与纳布啡联合应用于切口浸润的多模式镇痛处理对颅脑外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76例接受颅脑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将患者均分成为常规组与联合组,常规组患者仅接受生理盐水处理,联合组患者则需要接受纳布啡与罗哌卡因多模式镇痛,对比两组患者的躁动发生情况、患者镇静与疼痛情况。结果联合组出现躁动的情况明显较少,镇静情况较好,疼痛强度明显较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颅脑外科手术的患者全麻切口浸润镇痛方式中,将纳布啡与罗哌卡因联合应用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产妇分娩镇痛采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单胎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40例。A组给予0.1%的罗哌卡因、B组给予0.125%的罗哌卡因、C组给予0.15%的罗哌卡因,三组均复合2μg/mL舒芬太尼,对比三组产妇的疼痛程度、有效镇痛率。结果 A组产妇的镇痛有效率为80.00%,B组为92.50%,C组为85.0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与B组、B组与C组、A组与C组镇痛前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镇痛后30分钟,A组与C组、B组与C组、A组与B组VAS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产妇分娩镇痛,0.12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分娩镇痛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情况,临床有效镇痛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下肢骨科手术术后硬膜外镇痛中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例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D组和M组,每组30例,于手术结束时经硬膜外导管注入负荷量,D组为右美托咪定8μg+0.125%罗哌卡因5 ml,M组为吗啡1 mg+0.125%罗哌卡因5 ml,随后连接镇痛泵行自控硬膜外镇痛,镇痛液D组为右美托咪定1μg/kg+0.125%罗哌卡因100 ml,M组为吗啡5 mg+0.125%罗哌卡因100 ml,背景剂量2 ml/h,追加剂量0.7 ml/h,锁定时间15 min。观察记录术后6、12、24、48 h患者VAS疼痛评分、BCS舒适度评分以及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各时点VAS评分、B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D组明显低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下肢骨科手术的术后镇痛具有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在乳癌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探讨乳癌手术更好的麻醉方案。方法选择我院接受乳癌改良根治术的择期手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A组)、罗哌卡因组(B组)、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组(C组)。A组直接行全身麻醉诱导;B组先行超声引导下0.375%罗哌卡因20 ml肋间神经阻滞,再行全身麻醉诱导;C组先行超声引导下0.375%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10μg混合液20 ml肋间神经阻滞,再行全身麻醉诱导。每组30例。记录手术过程中不同时段心率、血压、静脉用舒芬太尼总量,术后苏醒时间、术后不同时段VAS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C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减少,在切皮、术中及拔喉罩时MAP、HR降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缩短,术后2 h、4 h、24 h VAS评分减小,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与B组比较,C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减少,在切皮、术中及拔喉罩时MAP、HR降低,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缩短,术后4 h、24h VAS评分减小(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增强乳癌手术全身麻醉效果,减少全麻药用量,缩短麻醉苏醒时间,且术后镇痛效果强、作用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在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椎旁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医院2019年8月—2019年12月收治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三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复合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根据罗哌卡因浓度的不同分为三组,罗哌卡因浓度A组为0.4%,B组为0.5%,C组为0.7%。结果 C组在俯卧位时的平均动脉压低于麻醉前,心率高于麻醉前,差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均与A、B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术后6 h、12 h、24 h、48 h时的镇痛效果好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0.5%罗哌卡因用于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麻醉效果较好,起效快,维持时间长,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9月我院收治的在腰硬联麻后行剖宫产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分别给予对照组与观察组0.375%与0.5%罗哌卡因,对比研究两组患者麻醉前、切皮时与娩出5 min各点的血压与心率。结果麻醉前,两组血压与心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切皮时的血压、心率及娩出后5 min心率显著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腰硬联麻时给0.5%罗哌卡因对机体循环影响较大,肌松与镇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剂量吗啡硬膜外注入和芬太尼在骨科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360例择期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0例,观察组1、2给予不同小剂量吗啡+氟哌利多+罗哌卡因硬膜外+芬太尼持续静脉镇痛2 d。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硬膜外+芬太尼持续静脉镇痛2 d,分别记录三组患者术后第1天及第2天疼痛评分,并记录患者有无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结果:观察组患者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无呼吸抑制,观察组1有6例恶心呕吐,10例皮肤瘙痒,观察组2有8例恶心呕吐,有6例皮肤瘙痒。对照组有4例恶心呕吐,无皮肤瘙痒。结论:小剂量吗啡+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在下肢骨折术后镇痛效果安全可靠,副作用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经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肩周关节松解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在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下行双侧肩关节松解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各20例。A组患者给予罗哌卡因阻滞,B组患者给予含右美托咪定的罗哌卡因阻滞,C组患者在罗哌卡因阻滞的同时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比较各组患者臂丛神经阻滞情况、术中生命体征及术后镇痛情况。结果三组患者臂丛神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三组患者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B组患者阻滞持续时间最长。A组和B组患者麻醉前(T_1)、阻滞后10分钟(T_2)、手术开始即刻(T_3)、术毕(T_4)4个时间点的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T_2和T3时间点,C组患者HR和MAP较T_1时间点均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同期A组和B组水平(P<0.05)。三组患者上述4个时间点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pO_2)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患者术后镇痛持续时间和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B组患者镇痛时间最长、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最低。结论在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下应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延长感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及术后镇痛持续时间,降低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且对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应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的可行性。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80例剖宫产术产妇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单一组用罗哌卡因进行腰硬联合麻醉,联合组应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镇痛效果;起效时间、运动恢复时间、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手术时间;产妇肌松效果。结果联合组镇痛效果高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起效时间、运动恢复时间短于单一组,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手术时间相近,P0.05;联合组肌松效果优于单一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应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的可行性高,可提高镇痛效果和肌松效果,起效快且麻醉恢复快,对手术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中行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腰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剖宫产麻醉产妇90例随机分为A组(n=30)与B组(n=60,其中B1与B2组各30例),A组行罗哌卡因麻醉治疗,B组在其基础上施加芬太尼麻醉治疗(B1组为5μg,B2组为10μg),对比其麻醉效果。结果产妇VAS评分、镇痛持续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手术时间、麻醉见效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A组不及B1与B2组,除不良反应发生率外,B2组其他指标优于B1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中行12 mg罗哌卡因复合10μg芬太尼腰麻后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适合剖宫产术后镇痛的理想方案。方法随机将100例择期剖宫产术后需要术后镇痛患者分为静脉镇痛和硬膜外镇痛两组,每组50例,A组盐酸曲马多静脉镇痛组,配方:盐酸曲马多1000 mg+甲氧氯普胺20 mg+生理盐水配至200 m L,持续剂量4 ml/h,追加计量2 ml/次,追加时间锁定15分钟;B组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组,配方:甲磺酸罗哌卡因400 mg+生理盐水配至200 m L,持续剂量4 ml/h,追加计量2 ml/次,追加时间锁定15分钟。结果镇痛效果:两组方案镇痛效果比较在术后6 h、12 h、24 h、36 h、48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导管脱落率、下肢麻木乏力率、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曲马多静脉术后镇痛是剖宫产术后镇痛比较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92例实施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单一组予以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联合麻醉,联合组予以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蜘网膜下腔联合麻醉。统计两组产妇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单一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长于联合组,持续时间短于联合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单一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10.9%与联合组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手术中,镇痛效果较好,且起效快,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较少,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