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及分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0例,在患者知情的情况下,随机的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6周内眼压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在3个月、6个月和一年的眼压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6.7%,差异显著(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眼压,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青白联合手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8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4)与对照组(n=44),观察组采用改良青白联合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眼压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前房深度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青白联合手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有效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可靠手术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临床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31眼)。对照组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眼压水平、视力水平和中央前房深度水平。结果:术后1年治疗组眼压水平、视力水平、中央前房深度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显著,是临床实践过程中的理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9月这段时期收治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的患者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浅前房发生率和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浅前房以及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难治性先天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难治性先天性青光眼,疗效显著,手术成功率高,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改良小梁切除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的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骰子分组方式,将掷出奇数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掷出偶数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小梁切除术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后的小梁切除术治疗方法。结果术后,观察组Ⅰ级浅前房、Ⅲ级浅前房、滤道阻塞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眼压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应用改良小梁切除术,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及浅房发生率,优化了眼压指标,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助于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0例(40眼),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20眼),对照组(小梁切除术),治疗组(白内障超声乳化与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眼压均优于术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中,白内障超声乳化与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提高视力、控制眼压、减少并发症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与干扰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25),观察组给予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与干扰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30/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0%(18/25),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与干扰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1例原发性闭角青光眼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40,施行传统小梁切除术)、观察组(n=41,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比。结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眼压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9%,相较于对照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闭角青光眼患者治疗中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降低眼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在局麻下行小梁切除术+虹膜周边切除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前后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和Kolcaba简化舒适状况量表各因子评分变化,记录治疗后眼压、视力和前房深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SD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Kolcaba简化舒适状况量表因子(环境舒适、生理舒适和心理舒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社会文化舒适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眼压、前房深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明显改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环境、心理和生理舒适度,改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缓解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联合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眼压低于对照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在缓解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不良情绪及眼压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4月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软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参照组(40例)患者传统小梁网切除术,给予试验组(40例)患者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完全成功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使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能有效提高疗效,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与丝裂霉素联合治疗青光眼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76例青光眼患者(76眼)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行传统小梁切除术与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与丝裂霉素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平均眼压水平、浅前房Ⅰ级比例以及术后并发症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青光眼患者应用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与丝裂霉素联合疗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青光眼引流植入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4月于我院手术治疗青光眼的12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2例。对照组采取小梁切除术,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取青光眼引流植入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术后观察组眼压、视力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青光眼的患者,在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采取青光眼引流植入治疗,可以降低眼压,改善视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方法 2015年2月—2016年5月医院眼科收治的原发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8例,根据入院顺序,结合患者的意愿分组,对照组42例,观察组46例,分别采用小梁切除术或房角分离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结果末次随访,观察组与对照组眼压水平低于治疗前,两组前房深度、视力水平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眼内压无药控制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在改善视力方面有明显优势,同时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但术后可能需要用药控制眼内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1月接收的5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术后1周、术后3个月的眼压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可有效降低眼压,便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在首次发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92013年本院手术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总有效率、视力提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矫正视力、眼压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中央房前深度较观察组浅(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矫正视力、眼压与中央房前深度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改善程度在两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5%(3/40),观察组为5.0%(2/4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能够有效治疗首次发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见效快、安全性好,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小梁切除术,观察组实施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3%,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其眼内压,改善视力,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晶状体后囊切开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接诊的100例(127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晶状体后囊切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前房深度、眼压、视力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前房深度和视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眼压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晶状体后囊切开术能够提高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视力,改善眼压,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青光眼患者采用丝裂霉素C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8月收治的34例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20例选择丝裂霉素C和小梁切除术的治疗,对照组14例患者金给予小梁切除术的治疗,不叫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8.5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光眼患者在治疗中采取小梁切除术和丝裂霉素,安全性高,效果显著,术后的并发症较少,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