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采用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行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手术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1例切除鼻泪管患者术后接受鼻腔泪囊造口术,无复发溢泪症状;术后6个月随访,1例局部复发再次给予手术治疗后好转。术后12个月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采用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具有术野清晰、创伤小、术后复发少等优势,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应用鼻内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行鼻内镜治疗的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术后随访2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随访期间5例患者复发,其复发率为13.9%;经再次手术治疗后均未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方面效果显著,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两种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霉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 54例非侵袭性霉菌性上颌窦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行经鼻内镜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口扩大术,观察组行鼻内镜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术后进行常规鼻内镜检查,随访时间12个月。结果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后,患者鼻塞、嗅觉障碍、鼻分泌物、面部疼痛等症状评分均下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与术前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霉菌性上颌窦炎疗效良好,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径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实施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患者50例进行研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借助鼻内镜治疗后,鼻腔内的病变彻底的清除,对其进行随访,时间为12个月,结果显示50例患者中只有1例复发。结论对上颌窦良性病变的患者采用鼻内镜下泪前隐窝路径实施治疗,不仅对患者产生的损伤小,而且手术方式比较安全,可靠,操作容易掌握,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中下鼻道开窗治疗非侵袭性真菌上颌窦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总结分析55例非侵袭性真菌上颌窦炎患者,全部行鼻内镜中下鼻道开窗术,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4个月(平均12个月),疗效满意,无复发。结论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手术治疗过程中充分解除鼻道窦口复合体(OMC)解剖结构异常,彻底清除病灶,恢复鼻窦鼻腔通气引流是关键,经临床实践疗效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所收治的20例上颌窦囊肿患者,以鼻内镜下手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囊肿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且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用于治疗上颌窦囊肿疾病具有较为良好的效果,能够帮助患者改善症状,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改良式上颌窦开放术治疗上颌窦疾病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围手术期注意事项及本术式对患者术后鼻腔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98例上颌窦病患者共236侧,治愈179侧,好转40侧,无效17侧。结论:鼻内窥镜下改良式上颌窦开放术适用于慢性上颌窦炎及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的手术治疗,有较大的临床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探究鼻内镜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及其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4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患者入院最早时间为2015年1月,最晚时间为2019年12月,入组后,采用单双号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到双号者为研究组,分到单号者为对照组,每组20例,研究组采用鼻内镜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鼻侧切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患部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74.16±2.15)mL、术后患部疼痛评分(3.02±0.27)分均低于对照组(122.53±6.29)mL、(4.36±0.58)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采用鼻内镜术治疗,具有损伤小、疼痛轻等优势,从而能全面提高其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和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特点以及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真菌性鼻窦炎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接受上颌窦根治术、鼻内镜手术等治疗,部分患者在术后需要应用抗真菌药物冲洗上颌窦。结果:对患者术后进行定期随访,其中8例患者随访期间有轻度以及中度的鼻道粘连,9例患者出现上颌窦开口变小,其余41患者的术前症状基本消失。结论:真菌性鼻窦炎临床表现比较典型.大多患者鼻窦不畅,此为真菌性鼻窦炎的主要病因,治疗的关键是进行手术彻底清除鼻窦内的病变组织,建立长期通畅的引流通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联合柯-陆氏双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9例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鼻内窥镜下手术清除病灶;观察组患者采用鼻内窥镜联合柯-陆氏双径路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均以氟康唑注射液彻底冲洗鼻腔和上颌窦窦腔。治疗前及随访时行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NOT-20)量表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SNOT-20评分减少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窥镜联合柯-陆氏双径路手术与单纯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有效率相近,但鼻内窥镜联合柯-陆氏双径路手术可以更有效地减轻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手术对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收集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54例,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手术治疗)与对照组(常规开放式手术治疗),对比患者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手术对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与探究鼻内镜手术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1月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6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6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均给予鼻内镜手术,分析6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6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患者的鼻腔术后粘连、上颌窦开口狭窄、术后出血、换药昏厥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复发率为1.67%。结论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82例,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40例,行传统经鼻外径路手术)和观察组(42例,行鼻内镜手术),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及1~3年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2.86%,高于对照组72.5%;并发症发生率2.38%低于对照组20.0%;随访1~3年复发率2.38%低于对照组17.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鼻-鼻窦炎治疗中应用鼻内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囊肿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接收的32例消化道囊肿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观察患者在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32例患者中有29例(90.63%)患者病灶完整剥除。手术中有1例患者食管穿孔,1例患者手术中出血。所有患者均随访3~12个月,未见有复发病例或转移病例。结论针对消化道囊肿患者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等优势。但由于术中会出现一定的并发症,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开展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在治疗慢性泪囊炎中采取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的临床价值以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107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分别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观察组,54例)和泪囊鼻腔造口术(对照组,53例),术后行泪道冲洗,随访1年,观察手术疗效。结果手术均顺利进行,107例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手术有效率97.1%,2例无效。对照组手术有效率83.2%,9例无效。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组织损伤小、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耳鼻喉科所收治的9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年龄、手术方法等因素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在治疗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鼻外径路手术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疗法,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8%,高于对照组的8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并且和传统的鼻外径路手术相比更具有安全性,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在鼻内镜下鼻窦炎手术中实施中鼻甲外侧切除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鼻内镜鼻窦炎手术患者60例进行调查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手术中采用保留中鼻甲,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中实施中鼻甲外侧切除。将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25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内镜下鼻窦炎手术实施中切除中鼻甲外侧,不仅不会破坏患者鼻腔内的结构和形态,同时保证了中鼻道的宽大,疗效十分显著,并且更加保障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内镜术对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1月的120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作为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差异分对照组、鼻内镜组两组,各有60例。对照组行传统上颌窦根治术,鼻内镜组行鼻内镜术治疗。比较两组真菌性鼻窦炎治疗总有效率;手术实施时间、手术过程出血量;手术后窦口堵塞、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鼻内镜组真菌性鼻窦炎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鼻内镜组手术实施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过程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鼻内镜组手术后窦口堵塞、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术对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作用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窦口开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慢性鼻窦炎和鼻中隔偏曲的联合鼻内镜手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鼻窦炎和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为30例观察组和30例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经鼻外径路方式,观察组采用鼻内镜联合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术后两组患者治疗后鼻塞、鼻出血、头痛等情况均得到改善,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鼻窦炎和鼻中隔偏曲的患者采用鼻内镜联合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创伤小,痛苦小,预后良好,并发症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上鼻道开放对伴嗅觉障碍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嗅觉及鼻腔通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6例伴嗅觉障碍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上鼻道开放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临床疗效,及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11%较对照组86.79%高;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9.43%较对照组11.32%低。结论上鼻道开放对伴嗅觉障碍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术后能够显著增强患者的嗅觉功能并降低患者鼻通气阻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