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脂合并脂肪肝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肝脏安全问题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亮 《中国医药指南》2008,6(15):112-113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用于合并脂肪肝的高脂血症患者降脂治疗过程中对肝脏损害情况.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286例合并单纯性脂肪肝的高脂血症患者做为研完对象,随机分成他汀类药物治疗组(144例)及对照组(142例),治疗后分别观察患者1、3、6个月后的血清谷丙转氨酶、转肽酶及胆红素等情况来评估肝功能,并于6个月后复查肝脏CT以计算肝/脾CT比值来评估脂肪肝严重程度。结果144例他汀治疗组患者中出现转氨酶>3倍正常值(ULN)的有1例.继续减量应用他汀类药物后,该例罻氨酶则明显下降.转氨酶轻度增高<3倍ULN的有8例.继续相同剂量应用他汀类药物后,转氨酶均降至正常.肝脏CT示肝/脾CT比值用药6个月后明显增大(P<0.05).142例对照组患者中出现转氨酶>3倍正常值(ULN)的为0例.转氨酶轻度增高<3倍ULN的为3例,继续观察,转氨酶均降至正常.肝脏CT示6个月后肝/脾CT比值无明显变化.结论常规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合并脂肪肝的高脂血症时肝脏影响井不大,是比较安全的,并且,他对脂肪肝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利于肝细胞内脂肪的消退.  相似文献   

2.
高脂血症在我国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高脂血症主要表现为血脂代谢紊乱,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调脂治疗,同时还发挥了其他调脂药物所不具备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和冠心病的一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他汀类与贝特类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68例,采用辛伐他汀和非诺贝特两种药物联用治疗,连续用药两个月。结果经两个月的药物治疗,所有患者的TC、LDL—C、TG水平下降,HDL—C水平提升。2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1例出现左肩肌肉轻度酸沉,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其余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他汀类与贝特类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有利于改善患者血脂的各项指标,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2年6月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163例,分为治疗组83例,对照组80例,治疗组予以他汀类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饮食管理,随访时间8~12月。观察两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谷丙转氨酶、肌酸激酶的水平变化及卒中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他汀类药物治疗组再次脑出血的风险没有增加(P>0.05),谷丙转氨酶、肌酸激酶的水平无明显升高(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用于急性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高脂血症是指血浆中一种或多种脂质成分的增高或减低,脂蛋白量和(或)质的改变等。其主要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或脂蛋白代谢紊乱,可直接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胰腺炎等。  相似文献   

6.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为有效的降脂药物,主要用于高脂血症治疗。在轻度至重度高脂血症病人中已证实,他汀类具有很强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可显著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并可降低骨折的危险性。本文对这些作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共计2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要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中能够对高血压合并高血脂进行有效的治疗,改善患者的治疗情况,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张楠 《河北医药》2013,(17):2600-260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四种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120例高血脂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及瑞舒伐他汀四种他汀类药物治疗,4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时分别测定血脂各项指标,对其进行疗效评定,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4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4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4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3.3%、86.7%、86.7%及9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4组患者均未发生肌病及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结论4种他汀类药物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均可明显降低血脂,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所收治的60例高脂血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血府逐瘀汤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TG、TC、HDL-C、LDL-C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经不同药物治疗后,研究组患者TG、TC、HDL-C、LDL-C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现状及安全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汎 《海峡药学》2005,17(3):166-168
本文简述了他汀类药物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安全性问题,提醒应当关注和重视他汀类使用的安全性.强调建立完善他汀类药物临床监测并总结意见,反映了当前针对问题的一些经验,供临床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伴高脂血症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8月于我院诊断治疗的118例高脂血症同时患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高脂血症情况及既往心脑血管病史,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A组)、40 mg(B组)及瑞舒伐他汀10 mg(C组)、20 mg(D组)治疗,对比血脂指标改善情况,评价用药后3个月平均视觉疼痛分析量表(visual analongue scale,VAS),头痛发作频率,与用药前3个月内同一指标对比。结果:四组血脂控制总有效率满意,分别为91.7%、94.1%、88.2%及92.9%,高剂量他汀组控制率略高(B组vs. A组,D组vs. C组)。治疗后,四组患者偏头痛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其中A组为最低组,有效率为36.1%,D组为最高组,有效率为53.6%,其中高剂量他汀组(B组和D组)疼痛平均VAS、发作频率疼痛缓解更明显。用药后,疼痛发作VAS评分减少50%及发作频率降低50%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伴高脂血症偏头痛的患者,高脂血症控制满意,他汀类别无明显差异;伴有的...  相似文献   

12.
左艳敏  杨剑 《中国药房》2015,(8):1048-1050
目的:为高血脂患者合理使用他汀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2-2013年我院血脂检查异常并符合他汀类药物用药条件的患者110例,调查其对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或未使用该类药物的原因。6个月后统计患者的血脂达标情况。结果:110例患者中,按照医嘱服用他汀类药物患者46例(41.82%)在体检中30例(65.22%)达标;服用他汀类药物的剂量不足23例(20.91%),在体检中8例(34.78%)达标;使用其他调脂药24例(21.82%),在体检中8例(33.33%)达标;17例(15.45%)患者未使用调脂药,在体检中1例(5.88%)达标。共有64例患者未按照医嘱服用他汀类药物,主要原因包括患者因自身知识缺乏而担心药品不良反应、经济负担重和医师处方原因(处方中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有相互代谢作用)。结论:他汀类药物能明显改善血脂异常患者的血脂水平,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育,以提高高血脂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老年高脂血症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100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D组,每组25例。A组应用辛伐他汀治疗,B组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 C组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 D组应用常规治疗。比较四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评分。结果 A组、B组、C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0%、96.0%、92.0%,均高于D组的6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0、4.0%,均低于D组的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A组、B组、C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对心血管系统具有全面保护作用、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的高效降血脂类药物,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且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姜向东 《北方药学》2014,(12):83-84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48例高血脂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各24例,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血脂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阿托伐他汀组与辛伐他汀组患者治疗后血脂各项参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1例78岁女性患者因颈部摔伤后四肢活动不利入我院行系统针灸康复治疗。入院第2天,生化回报提示总胆固醇5.31mmol/L、甘油三酯1.99mmol/L,医嘱给予阿托伐他汀片20mg,QN。当晚患者多次口吐非喷射状白沫,无咳嗽咳痰。白天轻微。为改善该不良反应,改用匹伐他汀2mg,QN,患者口吐白沫症状减轻,但一晚仍有20ml。考虑患者生化指标接近正常值,医嘱停用匹伐他汀,未再出现口吐白沫症状。  相似文献   

16.
万志坚 《北方药学》2015,(9):109-109
目的:评价老年高脂血症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300例高血脂症老年患者,分为A组、B组、C组、D组、E组,每组60例。五组患者分别给予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结果:五组患者在采取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后,TC、TG、LDL-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HDL-C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患者治疗前后,ALT、Cr水平均无显著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显著不良反应。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高脂血症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均无显著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他汀类药物治疗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中,采用随机抽样法从本院收治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随机选取病例数80例,将这80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40例/组)。对照组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的TC、LDL-C对比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给予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应用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8.
卿光兰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237-238
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在老年高脂血症患者中的调脂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40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月组和治疗3月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肾脏功能和肌溶解反应。结果经治疗后两组TC、TG、LDL-C水平均有下降,HDL-C水平有升高,但治疗3月组和治疗1月组相比TC、LDL-C水平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1),HDL-C水平升高与TG水平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和肌酸磷酸激酶(CK)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可显著改善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并且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和肌溶解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观察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血脂合并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高血脂合并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A组)42例、阿托伐他汀组(B组)40例、瑞舒伐他汀组(C组)4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三组分别给予口服用药,疗程均为2周,对各组入院第2天及治疗2周后的血糖、血脂、肝功能、血清肌酸激酶(CK)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2周后,三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TC、LDL-C、HDL-C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应从急性期就开始使用降脂药物,常规剂量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血脂合并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只要合理地应用,长期使用他汀类药是比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不稳定性心绞痛应用他汀类药物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喜玲  张宏伟 《天津医药》2003,31(7):443-445
目的 :探讨洛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 (UA)患者的血脂、心脏缺血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UA患者7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 ,观察用药前后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心脏缺血事件发生频率。结果 :治疗组用药后血TC和TG明显下降 ,t分别5.32和5.23(P<0.01) ,治疗组的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 χ2=4.93 ,P<0.05)。结论 :UA患者早期长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可明显降低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