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神庭、头维二穴皆位于前额入发际 0 .5寸。神庭为督脉经穴 ,系“督脉、足太阳、阳明之会”。头维为足阳明经穴 ,系“足少阳、阳明之会”。《灵枢·经脉》说 :“胃足阳明之脉 :……上耳前 ,过客主入 ,循发际 (头维 ) ,至额颅 (会神庭 )。”可见神庭、头维二穴治疗一些疑难疾病 ,收效良好 ,现择二例报告如下。1 带状疱疹 陈×× ,男 ,79岁 ,退休干部。 1997年 5月 31日初诊。主诉 :左侧前额及头顶前部疼痛 ,反复发作 4年余。患者 4年前曾患“带状疱疹” ,在疱疹愈合后遗留左侧前额及头顶前部针刺样疼痛 ,常因情绪激动而反复发作。伴头昏头…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9.
10.
11.
三阴交穴是历代针灸医家常用的有效穴位,其穴位于内踝高点上3寸胚骨内侧后缘,属足太阴牌经。因与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相交会故名曰“三阴交”。此穴在临床上治疗病证较多,多与其它腧穴配伍应用,现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谈一谈运用体会。1古文记载 《灵枢·四时气》篇“飨泄,补三阴之上”。《长桑君天星秘决歌》“脾病之痛先合谷,后针三阴交莫迟”。又“胸隔痞满先阴交,针至承山饮食喜”。《杂病穴法歌》“呕噎阴交不可饶”。《针灸大成·治症总要》“小腹胀满、内庭、三里、三阴交”。《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决·足部主病针灸要穴…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脐周四穴是指脐上一寸的水分穴,脐下一寸的阴交穴,脐旁1.5寸的天枢穴(双),笔者近年来以脐周四穴为主治疗痹症及中老年神经性尿频患者数十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 治疗方法 取穴:以脐周四穴为主,配以血海、梁丘、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等。每次选用3~4个穴,交替运... 相似文献
16.
17.
<正> 支沟穴归属手少阳三焦经,别名飞虎(出自《针灸大成》),为手少阳经的经穴。 1 定位及功能 本穴最早见于《灵枢·本输》篇,定位在腕后三寸两骨之间(出自《针灸甲乙经》)。临床取穴时以腕背横纹上三寸、尺、桡骨之间是穴。本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的经穴,三焦属于相火,支沟为其经脉中之火穴,有清利三焦,通气降逆,舒筋活血之功效。 相似文献
18.
水沟穴的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沟穴位于鼻柱下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界处,为督脉经穴。局部解剖表明,水沟穴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布有眶下神经支、面神经支及丰富的神经末梢。《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灸大成》称之为“人中”,《千金方》称之为“鬼客厅”,又名“卒死”,《千金翼》称之为“鬼市”。历代针灸学家视水沟穴为生死之要穴。民间亦俗称“救命穴”。若运用得法,水沟穴不仅具有“救命”之效,尚对中风、腰痛、面肿、癫痫等疾病颇具疗效。笔者善用其穴,并于临床屡屡奏效,现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从穴名、位置、刺灸法和功效等方面对列缺穴进行分析阐述,并将其临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临床工作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