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往研究发现,自身免疫病(autoimmunedisecse,以下简称AID)血瘀证的形成与机体免疫损伤和自由基损伤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1],而这一损伤所导致的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endothelialcel,以下简称VEC)及血小板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实验性高眼压视网膜损伤的机制和青光眼I号的治疗作用,方法:兔眼前房少量多次注射2%甲基纤维造成高眼压视网膜损伤模型,测定治疗组和对照组视网膜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dismuase,SOD)琥珀酸脱氢酶(succinicdehydrogenase,SDH),和三磷酸腺苷酶(adenosinetriphosphatase,ATPase)的活性以及脂质过氧化物(lipidpero  相似文献   

3.
针刺手针“腓肠点”镇痛解痉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进 《中国针灸》1994,14(6):9-10
针刺手针“腓肠点”镇痛解痉挛疗效观察陈进(辽宁省体育运动训练中心卫生所,沈阳110034)主题词腿损伤/针灸疗法,肌痉挛/针灸疗法ObservationontheAnalgesicandAntispasmodicEffectofNeedlingHan...  相似文献   

4.
九香虫为蝽科昆虫AspongopusChinensisDallas的干燥全体。小皱蝽为同科昆虫CyclopeltaPerraDistant的干燥虫体。小皱蝽作为九香虫的伪品在基层中药房时有出现。现将鉴别要点概述如下:1九香虫略呈六角状扁椭圆形,长1.6~2cm,宽约1cm,全体钢黄色带紫,略有光泽。头小,与胸部略呈三角形,顶端具眼1对,并有1对具5个节的黑色触角(多已脱落),第5节红黄,第2节大于第3节。胸部背面有翅2对,上部正对基部革质,较硬;下面1对为膜质,透明。胸部有足3对。腹部棕红色至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黄芪总黄酮(totalflavonoidsofastragalus,TFA)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应用家兔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模型(shock/repercusion,S/R),观察损伤后血浆中一氧化氮(nitricox ide,NO)代谢终产物亚硝酸盐(NO2)的变化及TFA和磷脂酶A2阻断剂氯喹(Chlq)治疗对其的影响。结果:数据表明S/R后24h内血浆中NO2含量,与血pH值及二氧化碳总量(TCO2)下降呈正相关;TFA和Chlq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断NO的减少,且对维持体内酸碱平衡有一定作用。结论:TFA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药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是指细胞因缺血发生可逆性的、可存活的损伤。在缺血纠正时,这种损伤反而加重继而引起细胞死亡或进一步的功能障碍。近年来,国内对中药保护心肌IR损伤进行了大量研究,为筛选出高效低毒的药物提...  相似文献   

7.
70年代Glaumann等报告恢复缺血肾脏的血液供应后 ,可加重原有的单纯缺血性损伤 ,首先提出了肾再灌注损伤 (renalischemicreper fusioninjure ,简称RIRI)的概念[1] 。研究表明缺血 2 0~ 40分钟再灌注 ,其损伤是可逆的 ;缺血 40~ 6 0分钟再灌注 ,其损伤为不可逆。由于肾是一个高灌注的器官 ,对缺血、缺氧十分敏感 ,易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 ,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又可发展至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isch emicacuterenalfailure,简称IARF)。临床上引起RIRI的常见原因有…  相似文献   

8.
黄芪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的实验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14,自引:0,他引:1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黄芪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和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Bge.Var。monhokicus(Bge)Hsiao]的干燥根。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甘、性温,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排浓,利水消肿和生肌等功效。其化学成分包括甙类,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多年来对单味黄芪、复方及黄芪的有效成分进行了大量的心血管药理方面的研究及探讨(1,2),证实了黄芪对心肌具有明确的强心作用,对心肌缺血、缺血/再灌损伤以及…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ischemiareperfu-sion,RIR)是近年来引起广泛重视的眼科新课题,国内外不少学者从生理、病理、免疫、超微结构、分子生物学等角度对它进行了探讨,现将近年来有关RIR损伤的实验研究概括如下。1RIR...  相似文献   

10.
舒洪文 《中国针灸》1995,15(3):21-22
膝三针治疗髌下脂肪垫劳损138例疗效观察舒洪文(解放军第102医院,江苏省常州市213003)主题词膝损伤/针灸疗法,穴、内膝眼,穴、足三里ObservationontheTherapeuticalEffectofOneHundredandThirt...  相似文献   

11.
点灸特定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观察点灸与常规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疗效差异.方法:将50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点灸组(30例)采用周氏万应点灸笔点灸法,针刺组(20例)采用常规针刺法,两组均取肝俞、脾俞、胃俞、肾俞等穴.治疗15次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两组患者单项症状积分差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点灸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针刺组的75.0%(P<0.05).结论:点灸治疗可明显改善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的临床症状,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FD)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中医经络理论选择以足三里为主等穴位 ,用平补平泻手法 ,辅以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并以常用西药多潘立酮作为对照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与结论 针刺组总有效率 93.75 % ,显效率为 6 3.3% ,药物组分别为 82 .2 6 %和 4 3.14 % ,两组有明显差异 (P<0 .0 5 )。针刺组治疗非特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好于药物组 (P<0 .0 5 ) ;治疗动力障碍型者 ,两者无明显差异 (P>0 .0 5 ) ,疗效均较突出。针刺组治疗后的第 1星期显效率为 32 .81%、有效率 2 1.87% ,明显优于药物组的 14 .5 2 %和 12 .90 % (P<0 .0 1)。  相似文献   

13.
刘淳 《上海针灸杂志》2007,26(12):26-2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颈牵组和药物颈牵组各60例,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椎动脉内径和血流变化。结果与结论针刺颈牵组有效率为100%,药物颈牵组有效率为66.7%,两组疗效比较针刺颈牵组优于药物颈牵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椎动脉狭窄均有改善(P<0.05),但针刺颈牵组改善更显著(P<0.05);针刺颈牵组治疗后椎动脉左右各段最大血流速度减慢得以改善(P<0.001),而药物颈牵组治疗后则无改善(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耳穴贴压联合针灸辅助激素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月经不调患者125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3例采用耳穴贴压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62例给予戊酸雌二醇片和黄体酮软胶囊口服,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有效率、排卵率、性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3.65%和80.65%,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月经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排卵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FSH和LH水平明显降低(P<0.05),E2和P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清FSH和LH水平低于对照组,E2和P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发生头晕1例、恶心2例,合计3例(4.76%),对照组发生头晕2例(3.23%)、恶心4例(6.45%)、腹痛1例(1.61%),合计7例(11.29%),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10,P=0.179)。结论:耳穴贴压联合针灸辅助激素治疗月经不调具有良好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促进卵泡和子宫内膜发育,从而使月经周期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5.
腕踝针治疗疼痛及麻木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胡新耀  李喜忠 《中国针灸》2004,24(2):99-100
目的:对比腕踝针对疼痛及麻木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疼痛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腕踝针组)53例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47例,将58例麻木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腕踝针组)32例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26例.治疗时间均为3天.结果:疼痛类两组总有效率相差不明显,但显效率治疗组为60.38%,对照组仅为29.79%,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麻木类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疼痛类与麻木类相比较,腕踝针对疼痛类显效率为60.38%,对麻木类仅28.13%,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腕踝针治疗疼痛类疾病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治疗疼痛类疾病效果优于麻木类疾病.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翊  周光涛 《中国针灸》2000,20(9):525-526
对1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随机分成针刺组和药物组,分别以针刺和药物治疗。结果:针刺组痊愈显效率与药物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第10个月和第18个月分别进行随访,针刺组复发率明显低于药物组(P〈0.05)。针刺组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优于药物组。  相似文献   

17.
张庆  陈冬梅  周丽   唐艳  邢玉  万朝霞 《陕西中医》2021,(10):1458-1461
目的:探究针刺结合中药调周法内外同治对肾虚血瘀型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抑制素B(IHNB)的影响。方法:选择肾虚血瘀型LUFS患者40例,随机将患者均分为西药组(口服枸橼酸氯米芬+注射hCG)、中药联合组(中药调周+针刺),每组20例。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个疗程的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记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PS评分、肾气虚症候积分、宫内膜超声评分、AMH水平和IHNB水平,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的排卵状况以及血流动力学状况。结果:治疗前两组HP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治疗后两组HPS评分明显上升(P<0.05),且治疗后中药结合组的HPS评分更高(P<0.05)。治疗前后两组组间肾气虚症候积分相比,中药联合组积分更低,中药联合组排卵率更高(P<0.05)。两组患者单个周期排卵个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卵泡直径大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比较两组AMH水平均上升(P<0.05),但组间相比,中药联合组AMH水平更高(P<0.05)。两组组间相比IHNB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中药联合组PSV水平更高,RI、PI水平更低(P<0.05)。结论:对肾虚血瘀型LUFS患者应用中药调周法、针刺联合内外同治,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降低AMH水平,提升治疗效果,改变排卵状况。  相似文献   

18.
刘雪景 《光明中医》2016,(10):1424-1425
目的观察牵正散加味配合针刺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面神经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以牵正散加味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以常规医药治疗,两组均治疗14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评分值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正散加味配合针刺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针药并用治疗抑郁症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抑郁症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肝气郁结型抑郁症120例,随机分为针药治疗组60例,口服氟西汀对照组60例进行临床观察。以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从减分率及副反应量表评分等方面判断其疗效。结果1个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减分率相比,P<0.01,治疗组显效快于对照组;4个疗程后两组减分率相比,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副反应方面,治疗组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对比显示治疗组副反应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优于西药氟西汀,且副反应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治疗仪组及结合组,各40例。针刺选风池、翳风、上廉泉、金津、玉液等穴,吞咽治疗仪治疗时在颈部皮肤上沿正中垂直放置2对电极,或在气管正中线左右两侧分别放置1对电极,均每日1次,治疗2周。治疗1周、2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的吞咽困难亚量表进行评定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3组治疗1周、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各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1周后及2周后,针刺组及治疗仪组各评分差值与结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合组优于针刺组及治疗仪组;3组临床疗效比较,结合组总有效率高于针刺组及治疗仪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法可明显提高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