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帅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7):3841-3844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白质疏松症fLA)认知功能障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腔隙性脑梗死伴发脑白质疏松症患者(LA组)及8例单纯腔隙性脑梗死患者(U组)和8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行常规MRI及DTI检查。测定兴趣区分数各向异性f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对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LA组与LI组、正常对照组比较,FA值降低,ADC值升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兴趣区是双侧额叶白质、右侧海马、胼胝体膝部及压部俾〈0.05)。各部位FA值与MoCA评估得分呈正相关。结论LA出现认知功能障碍部位以双侧额叶白质、胼胝体受损为主。DTI可以发现常规MRI检查所不能显示的脑白质的超微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及MRI在腔隙性脑梗死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间神经内科诊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颅脑CT及MRI检查,于后处理工作站分析CT及MRI数据,全面观察病变的大小、部位、数量、形态、边缘、密度/信号等特点。结果 MRI共检出81处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包括额叶11处,顶叶8处,颞叶6处,枕叶4处,基底节17处,丘脑14处,脑干15处,小脑6处。CT共检出35处腔隙性脑梗死病灶,MRI对腔隙性脑梗死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χ2=64.2414,P<0.01)。腔隙性脑梗死发病部位以基底节、脑干及丘脑多见(46例),其中39例为单发病灶,21例为多发病灶,病灶最大径线<5 mm者25例,5~10 mm者38例,10~15 mm者18例。CT图像上,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呈低密度或略低密度。MRI图像上,病灶呈等或略长T1信号,略长T2信号,T2FLAIR呈高信号,DWI序列呈明显高信号。结论 MRI对腔隙性脑梗死检出率高,能清晰显示病变的特点,应该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陶志敏  沈慧丽 《中国康复》2004,19(5):302-303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与脑梗死、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脑梗死患者107例作为梗死组,另选择非脑梗死患者66例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经脑CT或MRI检查。结果梗死组中伴有白质疏松38例(35.5%),其中腔隙性梗死伴白质疏松23例,与皮质、皮质下梗死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对照组患有白质疏松8例(12.1%),与梗死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脑梗死伴白质疏松患者中有高血压病30例,年龄51~81岁。结论①白质疏松的发生与脑部小动脉的病变有关;②白质疏松与脑梗死、高血压病和老龄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60岁以上老年脑梗死患者100例(男58例,女42例)。经详细询问病史、生化检验、头颅CT/MRI及颅外段颈动脉超声检查。入选患者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TIA组,18例),腔隙性梗死组(腔梗组,24例)、脑血栓形成组(脑血栓组,58例)3组。选择同期住院和门诊非脑梗死患者40例为对照组。结果(1)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82%,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71%,其中TIA斑块检出率72%(13/18);腔隙性梗死组斑块检出率58%(14/24);脑血栓组斑块检出率76%(44/58);对照组斑块检出率25%(10/40)。TIA组、腔隙性梗死组和脑血栓形成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颈动脉内膜病变多发生在起始段的后壁及外侧壁;粥样硬化斑块以颈总动脉分叉处后壁即颈动脉膨大段多见,其次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起始段,呈单发、多发,散在分布。斑块以扁平斑、软斑、硬斑较多见,溃疡斑块较少。(3)各组颈动脉狭窄程度比较腔隙性梗死组中轻度狭窄占75%(18/24),中度狭窄占20.8%(5/24),重度狭窄占4.2%(1/24);TIA组中轻度狭窄占55.6%(10/18),中度狭窄占33.3%(6/18),重度狭窄占11.1%(2/18);脑血栓组中轻度狭窄占36.2%(21/58),中度狭窄占48.3%(28/58),重度狭窄占15.5%(9/58)。TIA组、腔隙性梗死组、脑血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IA组、腔隙性梗死组、脑血栓组狭窄程度组间比较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5)。颈动脉轻度狭窄呈腔梗组〉TIA组〉脑血栓组趋势;中、重度狭窄呈脑血栓组〉TIA组〉腔梗组趋势。(4)老年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侧和健侧出现率比较患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出现率为70%,健侧为26%;患侧IMT增加的出现率76%,而健侧为34%,患侧与健侧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脑梗死密切相关,超声多普勒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可预测老年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A)与脑梗死的关系及脑白质疏松症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02例,根据是否并发脑白质疏松症将其分为LA组与非LA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结果 LA组中高血压病史10年以上、腔隙性梗死的患者数显著多于非LA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水平亦显著高于非LA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高血压病史、D-D增高是脑白质疏松症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与腔隙性脑梗死的数目具有正相关性。结论在脑梗死患者中,长期高血压病史、腔隙性脑梗死、高hs-CRP及D-D水平与并发脑白质疏松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分水岭脑梗死与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分水岭脑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 CWI)是指发生在脑的两条或两条以上主要动脉分布区的交界处的脑梗死,可见于大脑皮层动脉之间、皮层支和深穿支之间以及深穿支和深穿支之间的边缘带,约占全部脑梗死的10%。一般多认为由于血流动力学障碍所致,少数由心源性或动脉源性栓塞引起。国外常见于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且狭窄越严重,越易出现交界区脑梗死。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以明确梗死的性质以及分型,而脑血管造影检查仍是判断颅内、外血管狭窄的“金标准”。许多研究表明,分水岭脑梗死与颅、内外大血管狭窄密切相关。为提高对本病病因的认识,笔者对36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就CWI的MRI分型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以及病因、发病机制等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鉴别老年人脑白质疏松症(LA)中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出现急性脑缺血症状或(和)体征的LA患者(或可能有LA的患者)82例应用3.0T磁共振行常规MRI及DTI检查,重建出平均扩散系数(DCavg)图和各向异性系数(FA)图,并测量LA病灶及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病灶的FA值、DCavg值,将测量的数值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脑白质疏松症病例中脱髓鞘病灶与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均表现为等或稍低T1WI和稍高T2WI信号,应用DTI技术,发现两种病灶的FA值和DCavg值有显著不同,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病灶的FA值为0.32±0.11,而LA病灶的FA值为0.26±0.10,经统计学分析,此两种病灶的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2,P=0.0001)。FA图中可见到梗死区有白质纤维束的破裂,梗死灶周围有白质纤维束的扭曲。DCavg图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灶为低信号,而LA为稍高信号;LA病灶的DCavg值是(1.36±0.21)×10-3mm2/s;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病灶的DCavg值为(0.35±0.05)×10-3mm2/s。此两种病灶的DCavg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6,P=0.0001)。结论应用3.0T磁共振的DTI技术,能够通过更为准确的量化指标鉴别老年人脱髓鞘病灶与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有助于在脱髓鞘病灶中及时发现急性脑梗死灶,以期早期明确诊断,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外血管病与老年患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关系。方法对60例>60岁的BPPV患者(观察组)和60例>60岁无眩晕史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MRI脑部扫描。观察2组脑白质疏松评分、腔隙性梗死灶个数及颈动脉附壁斑块阳性检出率情况。结果观察组脑白质疏松评分、腔隙性梗死灶个数及颈动脉附壁斑块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78±2.23)分、(3.45±1.66)个及90.0%,对照组脑白质疏松评分、腔隙性梗死灶个数及颈动脉附壁斑块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90±2.05)分、(2.33±2.03)个及75.0%。观察组脑白质疏松评分及颈动脉附壁斑块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腔隙性梗死灶个数多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老年人BPPV与其自身大、小血管病变均有关联,故老年患者BPPV发病中颅内外血管因素占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腔隙性脑梗死系指梗死病灶直径在20mm以下的新鲜或陈旧性脑梗死的总称。梗死灶多位于脑深部,如大脑白质、基底节、脑干、小脑等处,病理特点为大小不同的腔隙。临床表现因梗死部位的不同各异,最常见的是头痛、头晕、失眠、健忘、肢体麻木、动作失调、发音困难、手笨拙综合征等,严重时可发生痴呆、偏瘫、失语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急性多发性脑梗死(AMBI)梗死形态与血管病变或心源性栓塞(CE)的关系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颅脑磁共振成像(MRI)DWI序列诊断、发病48 h内、病灶位于单侧大脑半球MCA供血区的急性脑梗死病人126例,所有病人均行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或颅脑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加颈部血管B超、超声心动图及12导联心电图检查。根据血管检查结果将病人分为颈内动脉(ICA)病变组、MCA病变组、MCA+ICA病变组及血管检查阴性(NE)组。将梗死按照部位分为软脑膜动脉供血区梗死(CI)、纹状体内囊梗死(SCI)、表面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SPI)和分水岭梗死(BI)。结果 AMBI病人56例,MCA供血区AMBI的梗死形态可分为10种;不同血管病变所致脑卒中的梗死形态差异有显著意义(χ2=29.270,P〈0.05)。单纯ICA病变9例(12.5%),MCA+ICA病变20例(35.7%),单纯MCA病变22例(39.3%),单纯MCA病变者及MCA+ICA病变者均多于单纯ICA病变者(χ2=7.538、5.630,P<0.05)。MCA+ICA病变组多见CI+BI类型的梗死(χ2=5.678,P<0.05);MCA病变多发CI类型的梗死多见(χ2=7.623,P<0.05)。结论 MCA供血区AMBI血管病变以MCA和MCA+ICA病变多见,且不同的血管病变导致的梗死形态及其发病机制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CWI)不同病变模式的MRI、MRA特点及其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CWI患者,将梗死模式分为单纯性CWI、混合性CWI和多发性CWI。比较不同模式的CWI中大脑中动脉(MCA)、颈内动脉(ICA)病变情况。结果:85例CWI患者中,单纯性后分水岭梗死(PWI)6例,单纯性内分水岭梗死(IWI)11例,混合性前分水岭梗死(AWI)4例,混合性PWI 9例,混合性IWI 36例,多发性CWI 19例。MCA重度狭窄率明显高于ICA重度狭窄率(P=0.00)。单纯性IWI、混合性IWI和多发性CWI MCA重度狭窄率明显高于ICA重度狭窄率(P<0.01)。单纯性IWI、混合性AWI、混合性IWI、多发性CWI的MCA重度狭窄率均明显高于单纯性PWI和混合性PWI(P<0.05)。结论:MCA重度狭窄较ICA重度狭窄更易导致CWI,尤其是导致IWI、混合性IWI和多发性CWI;MCA重度狭窄对于前循环(颈内动脉系统)供血区的CWI影响较大;MCA重度狭窄引起狭窄远端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和微栓子清除能力下降,可能是导致CWI以及CWI合并皮质区梗死(PI)和/或穿支动脉梗死(PAI)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脑小血管病(SVD)与大血管病变所致腔隙性脑梗死(LI)的预后.方法 选择124例急性LI患者,均通过头颅MRI检查确诊,按其病因分为2组:大血管严重粥样斑块或(和)严重狭窄、闭塞者53例(大血管组)、SVD 71例(小血管组),对2组患者均按常规给予对症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变化及治疗1年后2组脑梗死的复发率.结果 大血管组治疗前NIHSS评分显著高于小血管组(P<0.05),大血管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小血管组(P<0.05).治疗后小血管组脑梗死复发率较大血管组显著减少(49.3%比74.5%,P<0.05).结论 大血管病变所致L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较SVD所致者严重,但功能恢复较SVD所致者好;治疗后SVD所致LI患者脑梗死的复发率较大血管病变所致者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性与陈旧性脑梗死时患者血浆凝血、纤溶活性的变化,探讨D-二聚体/FDP比值在急性与陈旧性脑梗死时的应用价值。方法比较40例急性脑死塞患者与40例陈旧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凝血、纤溶活性。检测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三个参数。对三个参数分别进行组合分析:评价不同组合在鉴别急性与陈旧性脑梗死时的应用价值。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FDP比值明显高于陈旧性脑梗死组(P〈0.05);而单独Fbg、FDP比较两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两组单独D-dimer结果均与正常参考值有差别(P〈0.05),但两组相比较,D-dimer值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大于纤溶状态,D-二聚体/FDP比值可以作为诊断急性与陈旧性脑梗死的快速简便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3.0T高分辨率MRI(high.resolutionMRI,HRMRI)研究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在脑梗死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的差异。材料与方法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连续入组经MRA或DSA证实的症状性MCAM1段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91例,使用3.0TMR扫描仪对狭窄段进行HRMRI检查,测量并计算血管狭窄率,并加扫DWI、T2WI及黑水序列,明确有无脑梗死。结果78例患者纳入最终分析,其中脑梗死患者46例,HRMRI上测得的狭窄率为0.72±0.21;TIA患者32例,HRMRI上测得的狭窄率为0.72±0.2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P〉0.05)。结论大脑中动脉M1段的狭窄程度在脑梗死与TIA患者中无差异,提示血管狭窄程度并非脑梗死发生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硬化程度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病例60例,正常健康体检对照40名,对其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等进行对照分析,同时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与脑梗死病人临床表现进行对照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糖、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H-C)、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以及高血压、吸烟、饮酒者比率均明显增高(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内膜厚度、斑块形成及狭窄发生率,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腔狭窄〈50%与≥50%脑梗死病人的临床症状不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吸烟、饮酒是急性脑梗死的易患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管腔狭窄的程度与患者的病情轻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在预测脑梗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老年脑梗死患者(病变组)133例和无脑梗死患者61例(对照组)。比较病变组各亚组与对照组间一般资料、右心室前壁及心尖部EAT厚度的差异,评价上述参数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计算AUC,确定诊断阈值。结果 病变组各亚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变组各亚组与对照组右心室前壁EAT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其中NLI亚组右心室前壁EAT明显厚于LI亚组及对照组(P均<0.05),而LI亚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各亚组与对照组心尖部EAT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2)。右心室前壁EAT增厚与NLI发生呈低度正相关(r=0.277,P=0.006),与LI发生无明显相关性(r=0.056,P=0.679);其余参数与NLI及LI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右心室前壁EAT诊断NLI的AUC为0.690(P=0.006),诊断阈值为11.54 mm,敏感度63.94%,特异度76.32%。结论 右心室前壁EAT增厚与NLI发生呈低度正相关。超声心动图测量EAT增厚可为临床预测NLI提供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新疆地区维、汉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脑血管狭窄相关因素及分布差异性。方法:回顾性选择维吾尔族脑梗死患者36例(维吾尔族组)及汉族脑梗死患者92例(汉族组),经DSA证实有血管狭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与维吾尔族组比较,汉族组前循环血管病变率显著降低,后循环及前-后循环联合病变率升高(P0.05)。2组均以颅内血管病变多见,与维吾尔族组比较,汉族组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率明显降低,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率及颅内-外联合病变率升高(均P0.05)。与维吾尔族组相比,汉族组颅外血管轻、中度狭窄的比率较低,重度狭窄、闭塞率较高(P0.05)。与维吾尔族组比较,汉族组椎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血管病变率升高,大脑前动脉、基底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病变率降低(P0.05)。与维吾尔族组比较,汉族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体质指数≥25 kg/m2、高血压发生率降低(P0.05),吸烟、饮酒比例升高(P0.05)。结论:维吾尔族与汉族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的分布特点不同,脑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分布有民族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国产长春西汀片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并与进口同类药物进行对比。方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75)和对照组(n=29)。治疗组应用国产长春西汀片5 mg/次,3次/d口服。对照组应用卡兰片5 mg/次,3次/d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监测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国产长春西汀片对脑梗死恢复期的总有效率为6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1%,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自觉症状的疗效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国产长春西汀片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有效,可降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改善血液的高凝、高聚状态,且与进口同类药物相比疗效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颅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在大脑中动脉区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6例大脑中动脉区急性脑梗死患者和82例正常成人,用TCCS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及大脑前动脉(ACA)收缩期峰值流速(SP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结果:(1)大面积梗死组和腔隙性脑梗死组的MCA、ACA患侧血流速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O.05),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大面积梗死组舒张末期的比率≥1.7;而腔隙性梗死组和对照组的舒张末期的比率均〈1.7。结论:TCCS检查有助于大脑中动脉区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临床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