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槲皮素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并且毒性较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因溶解性差,不易吸收,影响了其开发和利用。本研究以槲皮素为原料,合成一系列烃基化衍生物,并考察这些衍生物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促凋亡作用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 将槲皮素进行乙酰化保护,在乙腈中以不同试剂烃基化,产物经重结晶和柱层析法纯化,以MS、1HNMR、13CNMR、NOESY进行产物分子量测定及结构表征。测定各产物在DMEM培养基中的溶解度,选取溶解度较好的产物,以MTT法测定其对MCF-7 细胞增殖率的影响,以HPLC法测定其在MCF-7细胞中浓度随时间的变化。选取IC50较小的产物,分别以AV-PI双染-流式细胞术、DAPI染色、DNA片段化分析考察其对MCF-7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分别经DCFH-DA染色和JC-1染色测定衍生物对MCF-7细胞中ROS生成量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MTT法测定ROS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及广谱caspase抑制剂Z-VAD-FMK对衍生物促凋亡作用的影响,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在MCF-7细胞中的表达。 【结果】 对槲皮素烃基化得到了7种衍生物,其中,7-O-丁基槲皮素(BQ)和 7-O-香叶基槲皮素(GQ)在DMEM中的溶解度均大于100 μmol/L,对MCF-7细胞的IC50分别为(22.6±2.2) μmol/L、(43.5±2.1) μmol/L。BQ及GQ在MCF-7细胞中的蓄积浓度比高于槲皮素数倍,且在细胞中停留的时间更长,对MCF-7的促凋亡作用明显强于槲皮素。作用机制研究表明,BQ及GQ对MCF-7细胞的促凋亡作用是由AIF及Endonuclease G引起的caspase非依赖性凋亡导致的。 【结论】 以槲皮素为原料获得的烃基化衍生物BQ和GQ显示出较好的溶解性和对MCF-7细胞的促凋亡活性,为槲皮素衍生物的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天然产物熊果酸为先导化合物,将查耳酮通过酯化反应拼接到熊果酸衍生物得到10个熊果酸衍生物-查耳酮缀合物,其结构均通过1H NMR,13C NMR和HRMS加以确认。初步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这些缀合物对CNE2、KB、MCF-7、A549和HepG2细胞均有抑制活性。特别是对MCF-7细胞的抑制活性强于熊果酸和临床上应用的药物他莫昔芬,其中化合物11e(IC50=4.7 μmol/L)的抗乳腺癌活性最强,是他莫昔芬(IC50=15.2 μmol/L)的近3倍;同时,这些缀合物对正常的MCF-10A和VERO细胞没有毒性,安全性较他莫昔芬高。  相似文献   

3.
【立论依据】 文献表明氧化应激会损伤体内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物质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凋亡抑制蛋白ILP-2在生长中的乳腺癌有高表达,由此,我们猜想乳腺癌中高表达的ILP-2可能与氧化应激的损伤作用存在联系 【设计思路】 实验以乳腺癌细胞株MCF-7制备氧化应激的细胞模型,研究氧化应激状态下MCF-7内ILP-2的表达情况;RNAi ilp-2基因表达,分析ILP-2与氧化应激损伤之间的关系 【实验内容】 利用H2O2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进行氧化应激造模,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分光光度法检测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水平;通过瞬时转染敲低MCF-7 ilp-2表达,利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基因和蛋白质表达情况;干扰细胞ilp-2表达并同时进行氧化应激处理,通过MTT、Scratch、FCM等方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状态 【材料】 乳腺癌细胞株MCF-7,H2O2,转染试剂,RNeasy Mini Kit,QuantiFast Probe Assay,RIPA 裂解液,一抗,二抗,ROS试剂盒,GSH试剂盒,MDA试剂盒,MTT试剂盒等。 【可行性】 该研究内容所需技术在生物分子研究领域已经非常成熟,所需设备完善,可操作性强 【创新性】 首次研究ILP-2促癌细胞生长作用与氧化应激损伤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阐明ILP-2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介导乳腺癌干细胞(breast cancer stem cells,BCSCs)药物抵抗的新机制。 【方法】 通过CCK-8 assay和球囊形成实验检测MCF-7细胞和(或)无血清非粘附悬浮培养得到富集BCSCs 的MCF-7 mammosphere(MCF-7 MS)对紫杉醇和盐霉素反应的差异。通过蛋白质印迹、免疫荧光或免疫组化检测MCF-7和MCF-7 MS细胞及其荷瘤鼠移植瘤中Hedgehog(Hh)通路主要因子PTCH、SMO、Gli1及Gli2的表达,及紫杉醇或盐霉素处理后表达的改变。进一步应用CCK-8 assay和球囊形成实验考察Hh通路主要配体Shh或SMO抑制剂环巴明对盐霉素或紫杉醇抑制MCF-7 MS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此外,动物水平也考察了MCF-7 MS细胞移植瘤内Hh通路活性与荷瘤鼠药物敏感性的关系。而且,在290例临床乳腺癌病理组织中,以免疫组化检测及卡方检验分析了SMO及Gli1的阳性表达与BCSCs特异标记物CD44+/CD24-表达的相关性。 【结果】 MCF-7 MS具有BCSCs的CD44+/CD24-/low表型、高表达干细胞标记物OCT4、强的克隆形成能力、强的侵袭迁移能力、强的在体成瘤能力等干细胞特性。MCF-7 MS对紫杉醇不敏感,而对盐霉素高度敏感,不同于MCF-7细胞对紫杉醇敏感,而对盐霉素不敏感。MCF-7 MS细胞及其荷瘤鼠移植瘤中的Hh通路主要因子PTCH、SMO、Gli1及Gli2的表达均明显高于MCF-7细胞。盐霉素可明显抑制MCF-7 MS细胞中Hh通路这些因子的表达,而紫杉醇未见抑制作用,且盐霉素和紫杉醇均对MCF-7细胞中的这些蛋白的表达无抑制作用。进一步发现了Shh激活或环巴明抑制Hh通路分别下调或上调了MCF-7 MS对盐霉素或紫杉醇的敏感性。而且,在荷瘤鼠水平也发现了可抑制MCF-7 MS荷瘤鼠移植瘤生长的盐霉素也抑制了PTCH、SMO、Gli1及Gli2的表达,而对荷瘤鼠移植瘤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的紫杉醇对这些因子的表达也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在临床乳腺癌病理组织中,发现了SMO及Gli1的阳性表达与CD44+/CD24-表达正相关。 【结论】 在细胞、裸鼠移植瘤水平及临床病理组织中,乳腺癌干细胞介导的药物敏感性与Hh通路活性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藻红蛋白 (PE) 对人乳腺癌 MCF-7 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采用 MTT 法和 SRB 法检测 PE 对人乳腺癌 MCF-7 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 Hoechst 33258 染色观察 MCF-7 细胞凋亡细胞形态。Annexin V-FITC/PI 双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过程中特异的磷脂酰丝氨酸 (PS) 外翻情况确定凋亡的出现。流式细胞仪观察 PE 对 MCF-7 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PE 对 MCF-7 细胞有较强的生长抑制作用,并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其 72 h 的 IC50 值为 147.82 μg/mL,GI50 值为 109.76 μg/mL。倒置显微镜下与基本贴壁的饱满、边沿清晰的对照组细胞比较,给药组细胞有明显的细胞变粗糙,贴壁细胞减少的现象,而且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悬浮细胞越多。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各给药组 MCF-7 细胞出现不同程度深染亮点的细胞核质,染色质浓集固缩并伴有凋亡小体形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给药组细胞膜被染成绿色,细胞核被染成红色。流式细胞仪显示 PE 可阻滞 MCF-7 细胞从 S 期进入 G2/M 期,促使细胞凋亡。结论 PE 对 MCF-7 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使其凋亡,其作用机制与周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6.
星状病毒(human astrovirus,HAstV)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体,发病率高,易造成群体感染,威胁公共卫生安全。目前HAstV导致腹泻的致病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前期工作基础表明HAstV非结构蛋白nsP1a能够诱导细胞凋亡,是病毒诱发腹泻的主要原因。基于前期研究结果,本研究以nsP1a蛋白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nsP1a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及信号通路,并筛选鉴定nsP1a蛋白诱导细胞凋亡的关键结构域。【立论依据】 文献表明,病毒诱导的腹泻大多与小肠上皮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前期研究表明HAstV野毒株能诱导Caco-2细胞凋亡,非结构蛋白nsP1a起到主要作用。基于前期实验结果,本研究深入开展nsP1a诱导Caco-2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 【设计思路】 以nsP1a蛋白为研究对象,探讨nsP1a蛋白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明确nsP1a蛋白诱导的凋亡是通过何种途径发挥作用;筛选鉴定nsP1a蛋白促凋亡作用的关键结构域。 【实验内容】 构建nsP1a蛋白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宿主细胞,建立稳定表达细胞株。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蛋白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实时定量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caspase3、caspase8、caspase9、FADD蛋白、Bcl-2、Bax的表达变化。综合分析受体途径和线粒体途径参与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构建nsP1a蛋白不同位点的删除突变体,流式细胞仪分析筛选nsP1a蛋白中诱导细胞凋亡的主要结构域。 【材料】 载体pEGFP-N3,Caco-2细胞, Lipofectamine 2000, caspase3、6、8、9,细胞色素C、FADD、PARP、LaminA/C,EGFP抗体等。 【可行性】 本研究由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81201285)及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210160005)支持。 【创新性】 本研究内容国内外未见报道。本研究为探明nsP1a蛋白参与的星状病毒致腹泻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星状病毒抗腹泻药物的筛选提供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龙葵碱对乳腺癌MCF-7细胞微管系统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龙葵碱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龙葵碱对MCF-7细胞周期的影响以及细胞内α-微管蛋白及微管相关蛋白(MAP-2)的变化。结果 龙葵碱对MCF-7细胞的IC50为22.08 μg/mL,能够将MCF-7细胞阻滞于S期;能够增加MCF-7细胞内α-微管蛋白和MAP-2的量。结论 龙葵碱通过升高MCF-7细胞内的微管蛋白及MAP-2的表达,将MCF-7细胞阻滞于S期,从而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立论依据】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以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为特征的复杂性疾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是其独立危险因子。内皮细胞(ECs)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是HHcy致AS形成的基本细胞类型,但两者的病理变化却截然相反:ECs主要表现为凋亡、损伤和功能障碍;而VSMCs则主要表现为增殖、基质合成和分泌亢进;有研究提示E2F1可因修饰位点不同而分别调控细胞的凋亡和增殖,是决定细胞增殖或凋亡的"开关",但其在Hcy致ECs凋亡和VSMCs增殖并存中的具体作用未见报道。 【设计思路】 E2F1是既能促增殖亦能促凋亡的关键靶基因,Hcy经PRMTs修饰E2F1 不同位点导致血管ECs凋亡和VSMCs增殖并存从而引起As。 【实验内容】 复制HHcy AS模型,验证模型是否成功;分析血管组织中ECs凋亡和VSMCs增殖的变化,并在体外培养ECs和VSMCs上验证;检测E2F1在血管和两种细胞中的表达,在HHcy致ApoE-/-鼠AS模型和ECs/VSMCs共培养的基础上确定E2F1在Hcy致ECs凋亡和VSMCs增殖并存中的作用。分别在ECs和VSMCs及共培养的细胞内过表达和沉默PRMTs,检测E2F1修饰后产物的变化,并以流式细胞术等观察ECs凋亡和VSMCs增殖情况,探讨不同细胞类型中E2F1 精氨酸甲基化的作用及调控机制。 【材料】 ApoE-/-鼠;核酸提取试剂盒;细胞培养系统;限制性内切酶; DNA甲基化试剂盒;PCR试剂盒;PCR仪;高速冷冻离心机;恒温摇床紫外凝胶成像系统;琼脂糖电泳系统等。 【可行性】 本课题经导师组老师仔细论证并完成了一部分实验,证实研究方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本课题依托我校心脑血管疾病实验室,该室主要从事表观遗传学修饰在Hcy致AS作用机制研究,研究经验丰富,实验技术成熟稳定,具备本课题所需的平台和设备;课题组成员作为生物技术班的学生,已在实验室工作了一年时间,为本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创新性】 首次揭示以"Hcy经PRMTs调控E2F1精氨酸甲基化修饰致ECs凋亡和VSMCs增殖中的潜在差异"为核心的基因表达调控通路。  相似文献   

9.
【立论依据】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可经线粒体途径诱导巨噬细胞凋亡并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但具体的分子机制尚未阐明。近有研究显示:在人内皮细胞,oxLDL可通过激活蛋白激酶C-β(PKCβ)与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从而使衔接蛋白p66Shc发生磷酸化;另有文献报道:磷酸化的p66Shc可转位到线粒体引起线粒体损伤。本实验旨在探讨p66Shc-线粒体信号通路在oxLDL诱导的人巨噬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设计思路】 本实验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拟证明oxLDL可促进巨噬细胞中p66Shc的磷酸化及线粒体转位;第二部分拟证明p66Shc磷酸化及转位在oxLDL诱导的线粒体损伤、线粒体凋亡途径中起重要作用。 【实验内容】 采用序列超速离心法分离健康人新鲜血浆LDL,继而用CuSO4氧化制备oxLDL;体外培养THP-1细胞(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并用佛波酯诱导为巨噬细胞,蛋白质印迹法检测oxLDL对p66Shc及胞浆和线粒体中磷酸化p66Shc(Ser36)蛋白表达的影响;而后将细胞分为对照组、oxLDL组及oxLDL+SiRNAp66Shc组,用流式细胞仪及荧光显微镜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内超氧阴离子及细胞凋亡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的表达。 【材料】 采用含10%FBS的高糖1640培养液培养细胞;采用Rhodamine 123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itoSOX Red试剂盒染色检测线粒体内超氧阴离子,AnnexinV FITC 试剂盒双染检测细胞凋亡;采用p66Shc、phospho-p66Shc( Ser36)、细胞色素C、caspase-9等抗体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 【可行性】 我们前期预实验结果显示oxLDL可加速p66Shc磷酸化和线粒体损伤,且两者呈正相关,这为该假说的成立提供了有力证据;实验负责人跟随导师进行科研工作两年,已熟练掌握相关实验技术;本实验承担单位泰山医学院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所具备实验所需全部仪器设备,实验条件完善。 【创新性】 本实验首次研究p66Shc在oxLDL诱导的人巨噬细胞线粒体凋亡中的作用,可进一步阐明p66Shc与AS发生发展的关系,从而为AS的防治锁定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泰山银杏外种皮多糖(Ginkgo biloba exocarp polysaccharides,GBEP)对体外培养的食管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沸水浸提,有机溶剂沉淀,并通过sevage法除去蛋白,获得GBEP。利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GBEP对食管癌细胞EC-9706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分布;Annexin-V/PI双染分析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与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相关的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 GBEP显著抑制EC-9706细胞的增殖,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38.9 μg/mL。细胞周期分析结果表明,GBEP处理后G1期细胞比例由52.25%增加至69.76%,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呈浓度依赖性下降。说明GBEP诱导EC-9706细胞G1期阻滞。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表明,GBEP诱导的EC-9706细胞凋亡随剂量和作用时间增加而增加。同时GBEP抑制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增加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促进caspase3的激活和PARP的剪切。 【结论】 泰山银杏外种皮多糖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G1期阻滞,并激活内源性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不同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下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抑制剂GSK2141795对人肝癌细胞株Huh7凋亡的影响及其剂量和时间效应。方法 分别使用终浓度为0、0.3、1、3、10、30 μmol/L的GSK2141795处理Huh7细胞24 h,同时选择终浓度为10 μmol/L的GSK2141795分别处理Huh7细胞0、2、6、12、24和48 h。利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uh7细胞中AKT、磷酸化AKTS473(p-AKTS473)的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细胞中凋亡相关分子Bad、Bcl-2、Caspase-9的表达水平。结果 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显示,在0~10 μmol/L范围内,随着GSK2141795终浓度的增加,Huh7细胞中AKT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AKTS473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在0~24 h范围内,随着GSK2141795作用时间的延长,Huh7细胞中AKT蛋白的表达水平呈降低趋势、p-AKTS473蛋白的表达水平呈升高趋势;48 h时AKT蛋白和p-AKTS473蛋白的表达水平较0 h均升高。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随着GSK2141795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Huh7细胞的凋亡比例逐渐增加。qPCR及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提示Huh7细胞中凋亡效应分子Bad、Caspase-9表达水平逐渐增加,凋亡拮抗分子Bcl-2表达水平逐渐降低。结论 AKT抑制剂GSK2141795能有效抑制AKT蛋白表达,并能通过下游Bad-Bcl-2通路诱导Huh7细胞凋亡,其药物效应呈一定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此外,长时间使用GSK2141795刺激Huh7细胞,AKT蛋白表达可再次升高,提示存在负反馈信号环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野西瓜总生物碱 (Capparis spinosa alkaloid, CSA) 对人肝癌 HepG2 细胞的杀伤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MTT 法研究 CSA 对人肝癌 HepG2 的杀伤作用;荧光显微镜观察 HepG2 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研究 CSA 对 HepG2 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 CSA 对 HepG2 细胞内[Ca2+i 的影响。结果 CSA 对人肝癌 HepG2 有明显细胞毒性作用,并且有剂量依赖性,IC50 为 142.82 μg/mL;HepG2 细胞在 CSA 作用后出现特征性凋亡形态特征,凋亡细胞比率明显高于自然凋亡率;且阻断细胞由S期向 G2 期的移行,CSA 明显升高 HepG2 细胞[Ca2+i,并与药物质量浓度呈量效正相关。结论 CSA 对人肝癌 HepG2 有明显的杀伤和促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 CSA 造成肿瘤细胞内钙离子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毛酸浆活性成分毛酸浆内酯(PPB)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采用噻唑蓝法(MTT法)检测PPB对MCF-7细胞及人外周血单核细胞(hPBMC)增殖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考察PPB对MCF-7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MTT法考察泛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抑制剂Z-VAD-fmk对PPB诱导MCF-7细胞死亡的作用;Western Blot法考察PPB处理后凋亡相关蛋白PARP、Caspase-7/8/9、Cytochrome c、Bax、Bcl-2、Fas及FADD的表达水平。[结果] PPB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MCF-7细胞生长,且对hPBMC无明显细胞毒性;PPB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MCF-7细胞克隆形成;PPB处理后,凋亡特征性蛋白PARP、原型Caspase-7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而Cleaved PARP、Cleaved Caspase-7显著增加;同时内源性凋亡途径相关蛋白Bax、Cleaved Caspase-9、Cytochrome c表达量显著上调,而Bcl-2及Caspase-9原型形式显著下调。外源性凋亡相关蛋白Fas、Cleaved Caspase-8及FADD表达量上调,而Caspase-8原型形式显著下调;加入Z-VAD-fmk可显著逆转PPB诱导的MCF-7细胞死亡。[结论] 毛酸浆活性成分PPB可以诱导MCF-7细胞发生内源性和外源性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疏肝化痰祛瘀方含药血清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能力的调节。方法 应用疏肝化痰祛瘀方中药汤剂给予大鼠灌胃,取大鼠腹主动脉血制备含药血清。将人乳腺癌细胞MCF-7在体外进行传代培养,分3组进行干预其生长,分别为空白组、对照组(加入表阿霉素)、实验组(加入疏肝化痰祛瘀方含药血清)。3组分别培养24、48及72h,检测细胞增殖及凋亡情况,对比各组不同作用时间细胞增殖抑制率及凋亡率。结果 疏肝化痰祛瘀方对MCF-7细胞体外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逐渐增强(P<0.05),与表阿霉素组作用相似;疏肝化痰祛瘀方可诱导MCF-7细胞凋亡,与作用时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疏肝化痰祛瘀方含药血清具有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与诱导其凋亡的作用,与作用时间呈正相关,提示该方剂发挥临床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机制所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周期、凋亡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通过MTT法观察药物处理后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生长增殖情况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黄芪注射液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周期、凋亡的影响;利用划痕实验检测黄芪注射液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迁移的影响。结果 MTT结果发现,不同浓度的黄芪注射液(100、200、400、600、800mg/ml)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00和400mg/ml黄芪注射液均能导致G1期增加,且两个浓度的凋亡率都大于空白对照组;划痕实验结果显示200和400mg/ml黄芪注射液组较空白对照组划痕愈合率低。结论 不同浓度的黄芪注射液在体外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可将细胞增殖周期阻滞在G1期,促进MCF-7细胞凋亡;一定浓度的黄芪注射液对MCF-7细胞的迁移具有抑制作用,为乳腺癌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6.
【立论依据】 在临床上,脊髓压迫性损伤(CSCI)十分常见,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在CSCI过程中脊髓血液循环障碍,缺血使细胞内产生大量ROS,自由基同膜脂质不饱和脂肪酸作用致膜脂质过氧化,一方面导致内质网应激,激活内质网caspase12, caspase12在无Cyt-C的参与下激活下游的caspase9和caspase3,级联反应发生;另一方面内质网应激释放大量Ca2+,引起胞浆Ca2+超载,而大量Ca2+从胞浆进入线粒体导致其膜的结构及通透性改变,其结果是Cyt-C的过度释放,进而激活caspase9和caspase3,级联反应发生,引起少突胶质细胞凋亡。研究表明,CSCI中少突胶质细胞(OL)凋亡是诱发脱髓鞘病变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脱髓鞘病变是CSCI继发性损伤的重要病理改变之一。因此,如何抑制少突胶质细胞凋亡,是控制CSCI病情发展的关键。虾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天然抗氧化物质,具有强大的自由基清除和抗凋亡能力,但关于虾青素对CSCI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尚未见报道。 【设计思路】 本实验通过自制脊髓压迫器,建立脊髓压迫性损伤大鼠模型,对虾青素抗OL凋亡及其机制进行研究。 【实验内容】 (1)建立CSCI大鼠模型,根据BBB评分法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定。(2)LFB染色观察脱髓鞘病变,并用神经纤维髓鞘计数法计数。(3)分别利用TUNEL和化学发光法检测OL凋亡数量和自由基含量的变化。(4)利用荧光双标分别检测少突胶质细胞中Cyt-C、caspase-12和caspase-3的表达变化,利用Ca2+荧光剂测量细胞内游离Ca2+的浓度,激光共聚焦检测线粒体内Ca2+的浓度,在分子生物学层面上对CSCI中OL的凋亡机制以及虾青素的作用途径进行研究。 【材料】 雄性SD大鼠,脊髓压迫器,高纯度虾青素等。 【可行性】 (1)本课题组成功研制脊髓压迫器,并取得专利ZL:200520009289X;稳定性高,可靠性强。(2)LFB染色显示虾青素治疗组脱髓鞘病变显著低于CSCI组,初步证明虾青素可明显减轻CSCI后所导致的脱髓鞘病变。 【创新性】 (1)首次将虾青素应用于CSCI的研究和治疗,并取得初步成果;(2)对少突胶质细胞凋亡的内质网途径和线粒体途径进行研究,并把两条途径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研究利用TSC1的T细胞特异缺失小鼠探讨TSC1对T细胞尤其是调节性T细胞(Treg)发育的免疫调控效应。 【方法】 主要应用T细胞特异性TSC1基因敲除小鼠(Lck-cre; TSC1loxp/loxp)及细胞分子免疫学技术, 阐明TSC1基因对CD4+ Treg发育分化及其免疫功能的重要调控作用和规律。 【结果】 (1)TSC1基因缺失小鼠,其胸腺CD4+CD8-T (CD4SP),CD8+CD4-T(CD8SP),CD4-CD8-T(DN)和CD4+CD8+T(DP)细胞百分率无显著差异;(2)TSC1基因缺失小鼠CD4+Foxp3+Tregs百分率和细胞绝对数均明显增加;(3)小鼠外周免疫器官(脾脏)的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率和绝对数均无显著差异;(4)小鼠胸腺中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率和绝对数有下降的趋势;(5)小鼠胸腺中Treg其他亚型如CTLA-4以及GITR型均有所增加。 【结论】 TSC1缺失可以影响nTreg的发育和分化,而对iTreg发育和分化无明显影响,并且TSC1对于nTreg的调节可能是通过调控其前体发育分化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季宇彬  冮剑  高世勇 《医学教育探索》2011,42(10):2051-2055
目的 研究冬凌草甲素注射剂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及与细胞内Ca2+浓度([Ca2+]i)的关系。方法 MTT法检测冬凌草甲素注射剂对SGC-7901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倒置显微镜观察冬凌草甲素注射剂对细胞形态学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激光共聚焦显微术检测SGC-7901细胞[Ca2+]i的变化;JC-1单染,激光共聚焦显微术检测SGC-7901细胞中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 冬凌草甲素注射剂对SGC-7901细胞的IC50为21.74 μmol/L;作用48 h后,细胞生长密度变疏,细胞皱缩,其中冬凌草甲素注射剂高浓度组大部分细胞破碎。冬凌草甲素注射剂5.5、11、22 μmol/L作用24 h后SGC-7901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07%、18.57%、22.96%;钙离子荧光强度高于对照组;线粒体膜电位荧光强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冬凌草甲素注射剂通过升高SGC-7901细胞[Ca2+]i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龙葵多糖细胞毒活性的物质基础。方法 从龙葵青果中分离出龙葵粗多糖;Sevage法除去游离蛋白;10%H2O2脱色,95%乙醇沉淀,分离出龙葵多糖。龙葵多糖经DEAE-52纤维素柱色谱分离得多糖-蛋白复合物;采用SDS-PAGE电泳法检测多糖-蛋白复合物是否为糖蛋白,并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MTT法检测多糖-蛋白复合物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IC50;多糖-蛋白复合物再经SephadexG-200凝胶柱色谱精制,采用MTT法进行活性检测。结果 SDS-PAGE电泳法测得龙葵多糖-蛋白复合物是相对分子质量3.0×104和2.5×104的2种糖蛋白的复合物,经MTT法测得其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IC50为804.51 μg/mL;多糖-蛋白复合物经SephadexG-200凝胶柱色谱精制得糖蛋白A、B,并测得其对MCF-7的IC50分别为532.96、613.91 μg/mL。结论 龙葵多糖细胞毒活性的物质基础是相对分子质量为3.0×104和2.5×104的2种糖蛋白。  相似文献   

20.
【立论依据】 丝氨酸对肿瘤细胞增殖具有重要作用。丝氨酸缺乏可导致肿瘤细胞氧化应激,对其增殖产生抑制。肿瘤抑制基因p53在抗氧化代谢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p53可帮助肿瘤细胞耐受丝氨酸缺乏。这与p53的抑癌功能是一对矛盾,利用此矛盾可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设计思路】 选取p53突变或缺失的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给予丝氨酸缺失的培养环境,观察其增殖情况、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情况。以p53阳性的乳腺癌细胞和正常培养基作对照 【实验内容】 MDA-MB-157(P53 null)或HCC1937(P53 mutant)分别用不含丝氨酸的培养基(-SG)、加入丝氨酸的-SG、加入丙酮酸和GSH的-SG,进行72 h培养,每24 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数量、细胞周期和细胞内ROS水平,酶标仪检测抗氧化能力、GSH和GSSG水平,Real-time PCR检测P53、PHGDH的mRNA转录,蛋白质印迹检测p53、PHGDH的蛋白表达。MCF-7(P53 wildtype)作为P53的阳性对照。 【材料】 MCF-7、MDA-MB-157或HCC1937、MEM培养液(HyClone SH30024)、丝氨酸、丙酮酸、GSH,相关的试剂盒和试剂。 【可行性】 已进行预实验,已实践过实验内容中提及的操作,已观察到MCF-7在丝氨酸缺乏时增殖先受抑制后恢复、细胞内ROS水平上升、PHGDH表达上升 【创新性】 p53对肿瘤细胞代谢的影响已成为研究热点。多数肿瘤中近一半存在p53基因的突变,丝氨酸在肿瘤增殖中的重要地位,使得丝氨酸、p53以及相关的信号调节通路和酶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