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a)及白介素6(IL-6)血清表达水平与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及COPD所致的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COPD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患病情况将其分为单纯COPD组(A组,n=56)及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组(B组,n=40)。另选取20例健康研究对象作为健康组。采用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评价各组研究对象的肺功能;用超声心动图测定肺动脉压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HMGB1、TNF-a、IL-6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血清HMGB1、TNF-a、IL-6水平与肺功能、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结果 B组肺动脉压明显高于A组和健康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B组的FEV1%及FEV1/FVC%均低于A组和健康组,且A组低于健康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B组的HMGB1、TNF-a及IL-6均高于A组、健康组,且A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健康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MGB1、TNF-a、IL-6与肺动脉压呈正相关,与FEVI%、FEV1/FVC%呈负相关。HMGB1与TNF-a、IL-6呈正相关。结论 HMGB1、TNF-a、IL-6介导了COPD全身炎症反应,这些细胞因子在COPD、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过程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CT测量肺小血管是否有助于识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PH).方法 40例COPD合并PH患者,在稳定期内进行肺功能测试、胸部CT和右心导管插入术(RHC).10例重度PH[平均肺动脉压(mPAP)>35 mmHg(1 mmHg=0.133 kPa)]COCP患者与30例年龄和1秒...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01至2018-01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呼吸科COPD合并PH住院患者163例为研究对象.收集...  相似文献   

4.
陈业民 《西南军医》2009,11(6):1109-1111
在病理学上,COPD包括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细支气管炎、肺气肿、肺血管疾病及系统性并发症^[1]。COPD是以气道中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CD8+T细胞数量增多为特征的特殊炎症类型。对COPD患者治疗而言,发展新型药物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许多治疗靶点已被确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继发肺动脉高压(SPH)的流行病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6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93例COPD急性加重继发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COPD继发SPH发生率为21.99%(93/423);轻、中、重度肺动脉高压三组间在咳嗽咳痰、气促、胸痛咯血、发绀、肺气肿等临床表现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活动后心悸、呼吸困难、浮肿和三尖瓣杂音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程度的SPH患者肺功能检查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肺动脉高压是COPD的常见并发症,且随着肺动脉高压程度的加重,其临床表现亦在加重,但在肺功能上表现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南京市大厂医院收治的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7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36例。常规组给予低流量吸氧+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抗感染等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左旋氨氯地平。疗程为14 d。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动脉收缩压(PASP)和血浆BNP水平,并行动脉血气分析检查。结果治疗14 d后,研究组PASP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ASP下降比常规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研究组血浆BN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浆BNP下降比常规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aO_2升高比常规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aCO_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可以降低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PASP和血浆BNP水平,同时改善PaO_2。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多发生在40岁及以上人群中,而肺动脉高压(PAH)是COPD进展的中心环节,可导致右心功能衰竭乃至死亡。COPD病人出现PAH后进行早期相关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因此对COPD病人出现PAH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多层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可以运用多种定量及定性指标较好地发现和提示COPD相关PAH,并可以评估预后、监测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可防可治的常见病,临床常规应用肺功能检查评估患者是否有气流受限.CT不作为COPD诊断和治疗的常规推荐方法,但随着发展,其在评估COPD患者肺部异常改变、并发症及肺功能方面具有优势.从4个方面对COPD的CT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RI在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动脉血流与右心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COPD患者52例,依据患者有无肺动脉高压划分成观察组(存在肺动脉高压) 22例和对照组(无肺动脉高压) 30例,对比两组左右心室功能、肺动脉血流有关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右心室ESV、EDV、EF、SV、MM及左心室EF、SV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右心室ESV、EDV、MM均高于对照组(P <0.05),右心室EF、SV和左心室EF、SV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左心室ESV、EDV和M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主肺动脉的血流量平均值、血流峰值及顺应性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主肺动脉的血流量平均值、血流峰值及顺应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RI作为COPD患者右心功能与肺动脉血流检测中的一项无创影像学技术,能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7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建英  陈静  唐秀媚 《人民军医》2002,45(4):213-2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SP)是呼吸科的常见急症 ,其并发症多 ,危险性大 ,且误诊率较高。 1993年 1月~ 2 0 0 1年 1月 ,我院共收治此类病人 78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5 5例 ,女 2 3例 ;年龄 4 7~ 79岁 ,平均 6 0 3岁。均符合COPD诊断标准[1] 。慢性支气管炎 16例 (2 0 5 % ) ,支气管哮喘 5例(6 5 % ) ,合并阻塞性肺气肿 37例 (47 4 % ) ,已发展为肺心病 2 0例 (2 5 6 % )。合并冠心病 12例。1 2 临床表现 诱发因素 :有明确诱因者 2 5例(32 1% ) ,其中剧烈咳嗽 17例 ,用力负重 3例 ,排便3例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多普勒Tei指数在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肺动脉高压(PH)患者右心室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0例COPD伴PH患者作为观察A组,另外选取40例单纯COPD患者作为观察B组,再选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超声心动图相关检查指标。另外再将观察A组与B组共80例患者按COPD分级分为轻度组(38例)、中重度组(42例)两组,对比两组R-TDL-Tei指数检测数据。结果 三组E/A、PASP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B组EF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B组间EF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ei指数对比差异显著,观察A组>观察B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Tei指数明显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多普勒Tei指数在评估COPD伴PH患者右心功能中操作便捷,且评估准确。  相似文献   

12.
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与肺间质纤维化在病理、病理生理基础与临床表现有着明显不同,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临床并不多见,我们对21例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核素心血池显像诊断COPD肺动脉高压的价值汤兵祥,孙培宗,张庆宪,许秀芳,吴嵩炜,钟秀梅,王书钧,张任,孙鹏阁,孙秉奇,刘保平对1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核素心血池显像检查,同时与右心导管测压做对照,以探讨放射性核素诊断COPD肺动脉...  相似文献   

15.
杜玲  陈果  李连琨 《武警医学》2005,16(2):126-12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以小气道炎症为主要表现 ,以损伤和修复交替进行的慢性进展病理过程 ,最终导致肺泡的破坏及纤维组织增生[1] 。传统上认为钠分布在细胞外 ,钾分布在细胞内 ,故理论上计算 :补钠量 =(14 2 -实测值 )×体重× 0 .2 ,但临床治疗中发现按上述补钠方式往往不易纠正COPD患者的中、重度低钠血症。现将我院 2 0 0 3年 1月~ 2 0 0 4年 3月间收治的COPD伴低钠血症患者 18例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2 0 0 3年 1月~ 2 0 0 4年 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OPD伴低钠血症患者 1…  相似文献   

16.
对内皮依赖性舒张作用和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EDRF)的早期观察始于80年代初,1980年Furch-gott和Zawadzki首先证实用乙酰胆碱诱发的血管扩张作用有赖于内皮的存在,并证实这种效应是由一种稳定的激素因子中介的,以后这种激素因子被称为内皮细胞衍化舒张因子(EDRF)。至80年代末生物学界证实了EDRF的本质就是一氧化氮(NO),而且发现NO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舒张血管、支气管平滑肌、调节血压及局部脏器血流量,防止血小板粘附聚集、介导细胞免疫和参与神经冲动的传导管,从此有关NO的临床研究进入了一  相似文献   

17.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以不可逆的气道阻塞为特征的气道慢性炎症病变,目前为世界范围内第四位死因,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是改善预后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然而大多数COPD患者早期症状轻微,5%以上的正常人群患有潜在COPD,肺功能较低水平(FEV1/FVC<70%)的人群中70%以上患有潜在COPD,潜在COPD患者常错过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时机。目前临床上常用FEV1、FEV1/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二者具有多项共同易患因素。一方面,COPD通过多种病理生理机制促进房颤的发生、发展,是影响房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可导致患者临床不良事件和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增加;另一方面,合并房颤同样影响COPD患者的治疗策略及预后。因此,房颤合并COPD使患者的治疗面临极大挑战。本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房颤合并COPD的相关研究成果,从流行病学特点、病理生理学机制、患者管理、转归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房颤合并COPD患者的多学科综合管理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高海拔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家庭氧疗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高海拔地区由于寒冷及多风的自然条件,COPD病人生活在相对缺氧的环境中,对病人的生理、病理变化产生影响。本文对比观察了COPD病人家庭氧疗组和对照组10年的预后结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