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冠状动脉CTA诊断心肌桥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诊断心肌桥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使用16排螺旋CT对56例患者行CTA检查,根据CTA上冠状动脉的走行部位,诊断12例心肌桥,其中7例行X线冠状动脉造影,10例使用3D屏气FIESTA序列行冠状动脉MRA检查,比较CTA、MRA和X线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肌桥的效率。结果:CT显示12例心肌桥共13支壁血管在心肌内走行,其中4例可以被X线冠状动脉造影显示,MRA不能可靠显示心肌桥,仅3例提示心肌桥可能。结论:冠状动脉CTA可以准确显示心肌桥,为临床提供判断心肌缺血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26例疑似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先后实施冠状动脉CT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分析两者检查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结果差异。结果经CTA检查显示,50例患者(占比11.74%)合计存在61段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处于左前降支为52段,处于对角支为2段,处于左回旋支为5段,处于右冠状动脉为2段;其中属于深在型心肌桥的有21段,属于浅表型心肌桥的有40段。经CAG检查显示,43例患者中有有71段存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处于左前降支为50段,处于对角支为1段,处于左回旋支为4段;其中属于深在型心肌桥21段,属于浅表型心肌桥37段。CTA与CAG检查深在型心肌桥(Kappa=1.000)和浅表型心肌桥(Kappa=0.868)的结果Kappa检验一致性好。CTA测量出来的深在型与表浅型心肌桥之长度均多于CAG所测量出来的长度(P0.05),但是CAG测量出来的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则多于CTA测量出来的狭窄程度(P0.05)。结论在深在型与表浅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存在与心肌桥长度的测量方面,CTA检查优于CAG,但是在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测量方面则相反。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冠状动脉造影,现将我院自1995年以来88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的30例心肌桥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冠状动脉造影8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21例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836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检出冠状动脉心肌桥21例,发生率为2.51%(21/836);左前降支19例,右冠状动脉2例;18例患者给予药物治疗,2例患者行介入治疗,1例患者行手术治疗。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多发于左前降支,主要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严重者可选择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MD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TA)评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663例冠状动脉CTA患者的图像资料,记录心肌桥的发生率、发生位置、长度及心肌桥的厚度,结合临床症状以及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表现,分析心肌桥发生的位置及狭窄程度与临床症状、心电图STT改变及超声室壁运动异常之间的关系,以及评估心肌桥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 MDCTA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发生率为38.0%(252/663),以前降支最多见,占44.0%(111/252).孤立性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临床症状、心电图STT改变及超声室壁运动障碍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降支存在心肌桥的患者,同支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高于无心肌桥的患者(P=0.003),深在型心肌桥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几率明显高于浅表型心肌桥 (P<0.001).心肌桥近端冠状动脉狭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壁冠状动脉及其远端冠状动脉.结论 心脏收缩期壁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的心肌桥不能仅视为解剖变异,而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因其会引起心肌灌注减低,出现相关临床症状.心肌桥近端动脉更易出现粥样硬化斑块,表明心肌桥可以作为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走行被心肌纤维所覆盖,这种心肌纤维被称为心肌桥,是一种常见的解剖学变异,位于桥下的冠状动脉称为壁冠状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率为0.4%~1.16%[1],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患者常以胸闷,心绞痛及心电图异常被误诊为冠心病。为探讨其临床特征,现将3例心肌桥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观察和治疗9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贺萍  马春梅 《武警医学》2005,16(2):129-130
冠状动脉心肌桥 (Myocardialbridge ,MB)是一种先天性冠状动脉解剖异常 ,其临床诊断主要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现将9例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资料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2 0 0 2年 6月~ 2 0 0 4年 7月武警总院心内科所有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共 795例 ,其中发现心肌桥 9例 ,男7例 ,女 2例 ,年龄 2 1~ 77岁 ,平均 (5 2± 12 )岁。 9例患者中有 6例临床表现均有胸闷、心前区不适及发作性胸骨后疼痛 ,其余 3例心电图检查均有ST段压低 ,但无明显胸闷 ,心前区不适等症状。1 2 方法 采用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 ,左冠状动脉 5个…  相似文献   

8.
郄晓红  许波 《空军医学杂志》2011,(3):172-172,184
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走行被心肌纤维所覆盖,这种心肌纤维被称为心肌桥,是一种常见的解剖学变异,位于桥下的冠状动脉称为壁冠状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率为0.4%~1.16%,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患者常以胸闷,心绞痛及心电图异常被误诊为冠心病。为探讨其临床特征,现将3例心肌桥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人群中冠状动脉桥的造影特点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10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058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人群中,发现冠状动脉心肌桥67例(6.3%),64例发生于左前降支(LAD),仅2例见于左回旋支(LCX),1例见于右冠;收缩期狭窄>50%的有35例,收缩期狭窄>75%有17例;14例有典型心绞痛症状,51例症状不典型,2例为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及钙通道阻滞剂治疗,其中孤立性心肌桥患者中有20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合并单支病变36例患者以及合并双支病变的10例患者对狭窄的靶血管行PCI术后给予β受体阻滞剂及钙通道阻滞剂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心肌桥常见于LAD,常引起典型的心绞痛,钙离子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可缓解症状。极少数病例需行PCI及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探讨心肌桥的出现率、好发部位.方法:连续收集临床诊断为冠心病且行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病例251例,回顾性地在线分析冠脉CT血管造影上心肌桥的出现率及其部位.结果:52例患者检出了心肌桥(52/251,20.7%),其中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龄60.27±11.36岁,共66段心肌桥.其中38例为单一壁冠状动脉,14例为两段受累,分别发生在前降支中段和钝缘支、前降支中段和右侧冠状动脉中段.心肌桥最常见于左前降支中段(48段,72.7%).结论:心肌桥常见,最常出现于左前降支,特别是左前降支中段,256层螺旋CT有效、无创且清晰地显示了心肌桥.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为标准,评价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诊断冠状动脉疾病(CAD)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我院52例做过冠状动脉CTA与SCA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可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52例患者中,CTA成像检出心肌桥16例,血管内斑块形成98处;17例一侧明显型优势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狭窄86支,包括轻度狭窄22支、中度狭窄24支、重度狭窄40支,SCA诊断心肌桥6例,冠状动脉狭窄84支,包括轻度狭窄22支、中度狭窄21支、重度狭窄41支。结论冠状动脉CTA与SCA相比,不仅能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狭窄程度作出判断,还可以对粥样斑块的病理性质、斑块的稳定性以及心肌桥提出明确诊断,可以用于CAD的筛查,几乎能代替诊断性的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军事飞行人员冠状动脉心肌桥的航空医学鉴定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空军总医院近年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或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的8例军事飞行人员冠状动脉心肌桥病例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归纳提出航空医学鉴定主法.结果 ①军事飞行人员冠状动脉心肌桥多数程度较轻,无明显症状,常合并有心电图ST-T改变,但不影响心血管功能和飞行,结论飞行合格;②心肌桥造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重,合并有胸闷、心绞痛、心律失常等临床表现时,飞行暂不合格,之后根据治疗效果进行个别评定.结论 军事飞行人员冠状动脉心肌桥的航空医学鉴定应根据是否影响心血管功能,是否合并有临床症状及心律失常等进行个别评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分析均行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探讨CTCA对心肌桥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同时行CTCA及CAG检查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图像分析采用双盲法,由两名放射科诊断医师及两位介入科医师分别在不知道CTCA及CAG诊断结果的前提下协商作出心肌桥的诊断,计算CTCA及CAG对心肌桥的检出率并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83例患者中CTCA显示41例共48处心肌桥,检出率为49.40%,CAG显示19例共19处冠状动脉“挤牛奶”效应,检出率为22.89%.与CTCA对照,CAG显示的19处心肌桥与其位置一致,其中15处为完全性心肌桥,4处为不完全心肌桥.CTCA对心肌桥的检出率高于CAG(x2=12.633,P<0.001).结论 CTCA能多方位、直观显示冠状动脉与心肌的解剖关系,对心肌桥的显示优于CAG,且具有无创检查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无症状心肌桥的CT血管成像(CTA)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无症状心肌桥的CTA资料,通过与60例有症状心肌桥的CTA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分析2组心肌桥的类型、发病年龄、心肌桥厚度、壁-冠状动脉长度和收缩末期直径的差异.结果 无症状浅表型心肌桥51例(74%),深埋型18例(26%);有症状对照组心肌桥浅表型和深埋型分别是13例(22%)和47例(78%);2组不同心肌桥类型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平均发病年龄、心肌桥厚度及壁-冠状动脉的长度和直径分别是(53.01±11.17)岁,(1.25±1.16) mm,(21.33±7.32) mm,(2.86±0.45) mm和(51.36±9.31)岁,(1.45±1.87) mm,(20.07±6.60) mm,(1.37±0.41) mm.除心肌桥类型的发生率和壁-冠状动脉的直径相差显著(P<0.05)外,其他各项数据相差均不显著(P>0.05).结论 无症状单纯心肌桥多表现为浅表型,其位置和分布无特点,收缩末期壁-冠状动脉的直径是心肌桥是否出现症状的可能判断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技术在心肌桥一壁冠状动脉(MB-MCA)血管形态学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就诊的疑似MB-MCA患者17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冠状动脉造影(CAG)与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技术(CT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与MB-MCA狭窄程度与长度,并通过计算Kapp...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2006年8月-2008年7月我院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432例,将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建(CPR)等后处理并进行分析。结果:432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发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72例,检出率为16.7%(72/432)。其中,63例发生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及其分支,10例发生在第一对角支,2例发生于第二对角支,8例发生在钝缘支,1例发生于回旋支,2例发生于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另外,7例为多支病变。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检出率高,是确诊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并与冠心病相鉴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通常行走于心外膜下的结缔组织中,如果一段冠状动脉走行于心肌中,这束心肌纤维被称为心肌桥,行走于心肌桥下的冠状动脉被称为壁冠状动脉。尸检及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率分别是15%~85%和0.51%~9%。  相似文献   

18.
成年人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成年人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31例成年人患者的冠状动脉MSCT造影资料,判断各种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结果331例MSCT冠状动脉造影中检出冠状动脉变异14例,包括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4例,单支冠状动脉1例,左回旋支缺如1例;冠状动脉心肌桥8例。结论MSCT是一种无创、准确、可重复性强的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心肌桥及其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肌桥是冠状动脉变异的一种,以往认为心肌桥属于良性的变异,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心肌桥会引起心肌缺血,导致心肌梗塞,甚至引发猝死,因而对于心肌桥的检出和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综述了血管内超声(IVUS)和彩色多普勒技术(CDUS)、传统X线冠状动脉造影(CAG)、多排螺旋CT(MDCT)以及磁共振(MRI)等影像学技术对心肌桥检出和诊断的价值以及限度,综合比较,认为多排螺旋CT是检测和诊断心肌桥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SCTA对冠状动脉狭窄、心肌桥、支架复查等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行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比较CTA与DSA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结果。结果:CTA与DSA均显示冠脉解剖结构正常5例;CTA可见冠脉解剖结构异常2例,DSA未见冠脉解剖结构异常;CTA可见心肌桥13例,DSA显示11例;CTA见冠脉狭窄35例,5例与DSA检查结果不一致,其中3例因CTA检查过程中出现心律不齐;2例心脏冠脉支架术后复查患者CTA与DSA均示清晰支架影,支架内部管腔通畅,未见内膜增生征象,1例管腔中度狭窄。结论:CTA是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可靠方法,其在解剖结构和心肌桥显示上较DSA有一定优势,但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上与DSA存在一定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