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护理。方法对172例房颤患者行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的观察和护理。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安全有效,有针对性的观察及有预见性的护理配合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EnSite或CARTO)指导下经导管射频消融(RFA)治疗复杂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患者123例,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58例、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10例、心房扑动13例、房性心动过速12例、室性心动过速或频发室性早搏30例。在EnSiteNavX或Array系统(80例)或CARTO系统(43例)指导下行RFA手术。结果106例(86.2%)1次手术成功,10例再次导管消融成功,再次消融总成功率94.3%。59例房颤1次手术成功,5例再次消融成功。11例心房扑动患者1次手术成功,1例复发再次消融成功。10例房速1次手术成功,1例复发再次消融成功。26例室速、室早患者1次消融成功,3例行再次消融成功。并发症6例:心脏压塞4例,左前降支远端栓塞1例,术后肺栓塞1例。结论三维标测系统可清晰地显示心脏三维立体结构,对复杂疑难心律失常的RFA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提高消融的成功率并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ARTO系统标测指导下加冷盐水灌注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术中配合经验、护理措施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方法:对16例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术中配合与监护,并针对各自的并发症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16例患者介入手术成功率100%,术中1例因疼痛出现迷走反射,经即刻心室起搏、注射咪唑安定后症状缓解,继续手术,术后1~3天均康复出院。结论:通过准确的术前决策,充分的术前准备,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术中娴熟的操作技术配合及严密监护,对发生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并迅速采取护理措施,是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环状电极 (Lasso电极 )标测指导起源于肺静脉的阵发性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3例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患者 ,其中男性 1例 ,女性 2例。年龄 5 2 70岁。 2例有高血压。房颤病程 2 10年 ,所有患者的房早 ,房颤发作均经体表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证实。自愿接受治疗。术前心脏超声检查排除心脏血栓 ,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 5个半衰期以上。术中常规放置高位右房 (HRA) ,冠状静脉窦 (CS)及右室 (RV)电极 ,行房间隔穿刺 2次 ,成功后用Swartz鞘管行选择性肺静脉造影 ,并在手术过程中回放 ,在有房性早搏或CS或HRA起搏下寻找优势肺静脉电位 (PVP) ,温控消融导管在Lasso电极指导下分别行肺静脉口消融。消融后再次标测肺静脉口 ,将下一个最早激动的PVP作为消融靶点 ,直至消融终点。消融时最高温度预设为 5 0°C ,最高能量不超过 30W ,每点消融 30~ 6 0s。消融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剧烈烧灼样疼痛时停止放电。每次消融结束后重复肺静脉造影 ,确定有无肺静脉狭窄发生及程度。消融终点设定为 :①肺静脉电位振幅明显减弱或消失 ;②肺静脉电位与心房电活动无关 ;③诱发房颤的房早消失 ,且诱发方案不能再次诱发。结果成功隔离 9条肺静脉 ,其中左上肺静脉 ,右上肺静脉 ,左下肺静脉各  相似文献   

5.
尹昵  光雪峰  左明鲜  盖起明  邓洁 《西南军医》2011,13(6):1009-1011
目的探讨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我科自1999年开始行导管消融治疗的80例房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肺静脉节段性消融术(SPVA)20例和肺静脉环形消融术(CPVA)60例两组的操作相关指标安全性及临床效果。结果显示80例病例中两组的基线资料和平均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SPVA组的平均X线透视时间长(P<0.05),平均操作时间相似(P>0.05)。术后随访6~12月时,总成功率73.3%,消融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急性心包填塞)1例,经抢救存活。结论在条件成熟的导管室,经导管消融阵发性房颤是可行的,对大部分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arto三维电标测系统引导下消融儿童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行Carto三维电标测系统引导下消融儿童室性早搏45例作为研究对象,发现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中细心操作、严密观察,术后严格交接,可减少患儿的哭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45例患儿中成功消融40例,有效2例,复发2例(第二次消融成功),麻醉后室早消失未做1例。术中发生肺不张1例,动脉穿刺处血肿1例。手术前后无哭闹。术后均康复出院。结论 Carto三维电标测系统引导下消融儿童室性早搏安全有效,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中严密观察,及时处理,术后严格交接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校正窦房结功能恢复时间(CSNRT)对持续性心房颤动(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潞安集团总院收治的首次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持续性AF患者30例,均为经至少2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且有症状的持续性AF患者,在三维标测系统Carto3指导下首先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对未转复窦性心律(窦律)者采用CCL消融策略进行消融,后测定CSNRT。分为窦律维持(未复发)组20例与复发组10例,分析两组的临床基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持续性AF复发的预测因素。 结果:复发组的CSNRT、左房前后径(LA)和早期复发比例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年龄、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性别、AF病史、术中复律无统计学差异(P>0.05)。CSNRT为持续性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OR=4.457,95%CI=1.231~12.245,P<0.05)。 结论:CSNRT恢复时间缩短,有利于降低持续性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的晚期复发率,改善窦房结功能有助于持续性AF患者术后患者窦律的维持。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评价国产Columbus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导引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确诊为AVNRT并接受RFCA治疗患者160例,分为传统二维消融组(n=100)和国产三维消融组(n=60)。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 线曝光时间、放电消融时间、即刻消融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 1年心动过速复发率。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即刻成功率均为100%。国产三维消融组手术时间稍长于传统二维消融组[(65.5±14.7) min对(58.4±11.3) min,P<0.05],X 线曝光时间显著缩短[(3.5±2.4) min对(15.3±1.8) min,P<0.05];两组放电消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0±35) s对(180±20) s,P>0.05],并发症发生率、1年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国产Columbus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导引RFCA治疗AVNRT可明显缩短X线曝光时间,安全有效。由于初期应用Columbus系统,整体手术时间可能略长。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8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接近10%[1].房颤导致的脑卒中的死亡率也显著高于非房颤者 [2].因此有效地治疗房颤十分重要.由于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且有较多副作用[3],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成为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多层螺旋CT(MSCT)能在术前提供左房和肺静脉的解剖细节、肺静脉远端分支变异以及左房和食管周边组织之间的关系等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指导房颤射频消融的顺利进行.笔者主要就MSCT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单导管法消融单形性右室流出道室早、室速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对62例心脏结构正常的右室流出道单型性室早及18例右室流出道单型性室速进行了单导管射频消融。采用起搏标测法,以起搏时与室早或室速波形态完全相同点为消融靶点。结果:80例室早或室速均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形态。消融即刻成功率93.7%(75/80),未成功的5例改为在CATO三维标测系统下消融成功,动态心电图记录消融前后室早数为(14563±2453)次/24h和(586±158)次/24h,有1例患者出现心包填塞,经穿刺置管引流后消失。随访期间有5例复发,再次用单导管法射频消融成功。结论:经单导管射频消融可有效而安全地消融心脏结构正常的右室流出道单形室早、室速,可作为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患者的治疗选择,并且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大量节省费用、技术易掌握。  相似文献   

11.
目的:环肺静脉线性前庭隔离术是近年来普遍采用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介入治疗技术,该技术要求术者对真实解剖结构的准确理解。64层螺旋CT(MSCT)左心房肺静脉成像可以提供详细的术前、术后解剖学信息,并对两侧前庭区进行观察与分析。本研究对二组大样本患者进行64层MSCT左心房肺静脉成像,获得前庭区形态学分析,用以指导房颤消融术并评估预后。方法:对232例患者(房颤组146例,对照组86例)行64层MSCT左心房肺静脉成像,显示双侧前庭区,进行解剖学分析,并比较房颤组及对照组前庭区的周长、面积及形态。结果:两组患者两侧前庭均为不规则状。房颤组前庭周长:左侧(119.61±24.71)mm,右侧(128.84±24.77)mm;对照组前庭周长:左侧(97.83±9.37)mm,右侧(107.56±4.79)mm;房颤组前庭面积:左侧(1053.79±561.57)mm2,右侧(1246.07±542.64)mm2;对照组前庭面积:左侧(621.13±89.80)mm2,右侧(849.20±59.03)mm2。结论:64层MSCT左心房肺静脉成像可以在环肺静脉线性前庭隔离术术前提供详细的肺静脉前庭区解剖数据,且在房颤组和对照组中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所得出的各项形态学分析结果对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直视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纤颤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心房纤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直视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及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视下射频消融术后给予围手术期个性化护理,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赵宏坤  沈彬  蒋逸风  赵峰  陆传新  张倩 《临床军医杂志》2013,(12):1227-1228,1236
目的评估2010年6月—2011年12月我科持续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抗栓治疗状况。方法查阅2010年6月—2011年12月我科116例持续性房颤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应用CHA:DS2-VASc评分系统评估患者卒中和血栓栓塞风险,统计患者抗栓治疗用药情况,同时应用HAS-BLED出血风险评估方案评估抗栓治疗的出血风险。结果CHA2DS2.VASc积分1分者4例,均口服阿司匹林。积分t〉2分者112例,口服阿司匹林54例(48.2%),口服华法林39例(34.8%),口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8例(7.1%),口服阿司匹林+华法林3例(2.7%),口服氯吡格雷2例(1.8%),未服抗栓药6例(5.4%)。其中口服华法林出院时INR〈1.5者14例,INR在1.5~2.0者20例,INR在2.0—3.0者8例。CHA2DS2-VASc积分≥2分,且HAS-BLED积分≥3分共45例(40.2%)。结论我科持续性房颤住院患者的抗栓治疗与指南要求尚有差距,口服抗凝治疗明显不足。血栓栓塞高发人群通常也是出血高危人群,因此抗栓治疗更应规范并谨慎监测。  相似文献   

14.
An interesting and still not well‐understood example for old medical wisdom “Sola dosis facit venenum” is the increased preval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 in athletes. Numerous studies have shown a fourfold to eightfold increased risk of AF in athletes compared to the normal population.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data suggests a dose‐dependent effect of exercise. Moderate exercise seems to have a protective effect and decreases the risk of AF, whereas excessive exercise seems to increase the risk of AF. The described cases illustrat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ithin the spectrum of AF in elderly athletes, that is, exercise‐induced AF, vagal AF, chronic AF, and atrial flutter. As the arrhythmia worsened quality of life and exercise capacity in all patients, recovery of sinus rhythm was desired in all described cases. As the atrial disease was advanced on different levels, different treatment regimes were applied. Lifestyle modification and temporary anti‐arrhythmic drug therapy could stabilize sinus rhythm in one patient, whereas others neede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to achieve a stable sinus rhythm. The patient with the most advanced atrial disease necessitated anti‐arrhythmic drug therapy and another left atrial ablation. All described patients remained in sinus rhythm during the long‐term follow‐up.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下称房颤)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以我科2010年3月~2013年7月期间181例行导管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90例采用一般护理方法按常规进行诊疗、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实验组91例采用CNP护理方法,即根据导管消融治疗房颤患者病情制定健康教育临床路径,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责任护理人员从入院到出院全程负责,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患者实施健康指导和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及不良反应的比较、两组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指导测评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1或P<0.05).结论 导管消融治疗房颤中应用临床路径可显著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平均住院费用,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患者康复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6.
李嫣  夏黎明  管汉雄  王炎  黄璐  庞颖  陆玮   《放射学实践》2012,27(1):52-5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心电门控血管成像及三维重组后处理技术对左心房及肺静脉结构的形态学评价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行心电门控血管造影患者的左心房及肺静脉结构,按年龄和性别分组,利用仿真血管内镜(VIE)、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等多种三维重组技术进行后处理,了解肺静脉及左心房的形态学结构,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①VR技术可良好构建肺静脉形态,50例患者中,42例患者双侧肺静脉均为2支(84%),8例存在变异(16%);双上肺静脉明显较双下肺静脉粗(P<0.05),男性左上肺静脉、右上下肺静脉均较女性粗(P<0.05),左下肺静脉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和老年组肺静脉口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上肺静脉开口角度明显较双下肺静脉大(P<0.05)。②VIE技术可良好显示左侧肺静脉开口、右侧肺静脉开口、左心耳开口与左上肺静脉开口的关系以及左心耳与左上肺静脉之间界嵴的四种形态。③50例患者中,29例左心房顶部形态为平坦型(58%),19例为突起型(38%),2例为凹陷型(4%);测得50例患者左心房平均容积为(84.5±26.1)cm3。老年组左心房平均容积较中年组大(P<0.05),男性左心房平均容积较女性大(P<0.05)。④冠状窦汇入右房处与矢状面之间的角度范围为0度~130.9度,平均为(68.4±32.3)度。结论:64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能够直接对肺静脉及左心房进行形态学观察,明确肺静脉开口及左心房的形态变异,为临床指导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等提供解剖信息,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0例男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中阵发性房颤、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分别占12%、22%、66%;持续性/永久性房颤心功能明显差于阵发性房颤心功能P〈0101;其左房内径显著大于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左房内径,而射血分数显著低于阵发性房颤的射血分数P均〈0101;慢性房颤患者均合并有不同类型的其它心律失常;印例老年房颤患者均用过抗凝剂,4例患者发生脑栓塞,2例患者发生下肢或上肢动脉栓塞。结论:随着房颤的发展、心功能逐渐恶化;房颤常合并其它形式的心律失常,脑栓塞,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8.
陈翼  彭艳梅  李懿  冯盼盼  全显跃   《放射学实践》2012,27(8):917-919
目的:探讨18F-氟氏脱氧葡萄糖(18F-FDG)和18F-氟氏胸腺嘧啶(18F-FLT)PET显像诊断肺结块的影响因素,以提高PET/CT对肺结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肺结块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8例为肺内孤立结块,其余为2~3个结块,结块大小0.6~11.0cm。所有患者均行肺部18 F-FDG和18 F-FLT PET/CT检查,检查结果按不同性别、年龄、结块大小及病理类型进行分组,以各组18F-FDG和18F-FLT显像标准摄取值(SUV)的均数为界定标准,分析SUV与肺结块患者的性别、年龄、结块大小及病理类型等相互关系。结果:55例肺结块患者,不同性别、年龄、结块大小患者的18 F-FDG和18F-FLT显像SU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18 F-FDG显像SU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18F-FLT显像SU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块患者结块的病理类型是影响18F-FLT显像SUV的重要因素,18F-FLT PET/CT显像SUV鉴别诊断肺结块良恶性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胶原表达的变化,探讨房颤患者心房纤维化的机制及其在房颤发生、持续中的作用.方法 7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接受换瓣置换手术者分为3组,其中窦性心律组34例,阵发性房颤组11例,慢性房颤组30例,于术中获取右心耳组织约100 mg,采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对心房组织胶原沉积量及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应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心房组织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的mRNA水平.结果 (1)房颤患者心房组织存在明显纤维化,纤维化程度与左心房内径(r=0.390, P=0.001)、房颤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320,P=0.005);(2)与窦性心律 组比较,Ⅰ型胶原的mRNA在阵发性房颤患者(P<0.05)、慢性房颤患者(P<0.001)心房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增加;房颤患者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虽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型胶原的mRNA表达水平与左心房内径(r=0.336,P=0.004)、房颤持续时间 (r=0.339,P=0.003)呈正相关.结论 房颤患者心房组织存在明显纤维化,Ⅰ型胶原的分子重构可能是房颤时心房纤维化发生的分子机制之一,与房颤的发生和持续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