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6 毫秒
1.
目的分析体检人群血清铁蛋白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222例为观察组,体检健康者192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脂指标、体质量指数、血压、肝功能、空腹血糖、血尿酸等,并行肝脏B超检查,测定血清铁蛋白水平,分析其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男性舒张压、空腹血糖、血尿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酸转肽酶及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铁蛋白水平与谷氨酸转肽酶、舒张压、血尿酸、空腹血糖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铁蛋白水平增高是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血清尿酸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殷卫兵  杨芳 《检验医学》2007,22(2):200-201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检测18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患者和156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UA水平及相关肾功能、血脂生化指标。结果CHD组血清UA、肌酐(Cr)、尿素(Ure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uA与血清cr呈正相关(r=0.513,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D的发病与TG、TC、HDL—C、LDL—C、non—14DL—C有关。结论高uA血症不C14D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影响因素。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患者340例,根据校正TIMI血流计帧法分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组240例和血流正常组100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冠状动脉慢血流组男性、吸烟率、体质量指数、红细胞压积、血清肌酐、尿酸和三酰甘油水平高于血流正常组,年龄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血流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1.863,95%CI:1.069~3.245,P〈0.05)和红细胞压积(OR:1.169,95%CI:1.083~1.261,P〈0.01)是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吸烟和红细胞压积增高可促进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症儿童血脂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17例单纯性肥胖症儿童设为肥胖组,120名正常体检健康儿童设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进行测评分析。结果肥胖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存在明显的脂质代谢紊乱,对心血管功能有潜在的危害,是成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调节其血脂水平到正常范围,对预防成年后罹患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奥氮平组口服奥氮平治疗,齐拉西酮组口服齐拉西酮治疗,观察90d。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5d、30d、60d、90d检测两组血脂水平,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奥氮平组治疗第15d起.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第30d起,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齐拉西酮组治疗第90d,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期两组间比较,治疗第30d起,奥氮平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齐拉西酮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水平显著低于齐拉西酮组,差异均有极昆著性(P〈0.01)。结论与奥氮平相比,齐拉西酮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脂水平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特征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136例ACS患者(ACS组)和123例稳定性心绞痛(stableanginapectoris,SAP)患者(SAP组),2组行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生化指标、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和炎性因子等相关因素测定,根据斑块内部回声强弱不同将ACS组再分为均质斑块组和非均质斑块组;采用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ACS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同临床相关因素间关系。结果ACS组和SAP组年龄、尿酸、炎性因子水平、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非均质斑块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经年龄校正后细胞间黏附因子-1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呈正相关(r=0.31,P=0.04;r=0.81,P=0.01),ACS患者中非均质斑块组炎性因子明显高于均质斑块组(P%0.05);以发生ACS与否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除年龄外,细胞间黏附因子-1(OR:1.15,95%CI:1.02~1.65,P=0.03)和高敏C反应蛋白(OR=1.32,95%CI:1.20~1.68,P=0.04)是AC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炎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有相关性,炎性因子是ACS发生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人体成分与血脂水平及肾脏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人体成分与机体血糖、血脂及。肾脏功能水平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在解放军总医院健康医学中心进行体检并接受人体成分检测的受试者924名,除外有严重心脏、肾脏、脑血管疾病及肿瘤病史者。通过生物电阻抗分析测定人体成分(主要包括体脂、水分、去脂肪量、蛋白质、肌肉量、无机质等),采用常规方法测定血糖、血脂及肌酐水平。采用SPSS11.0对人体成分测定结果分别与血糖水平、血脂水平、肌酐水平进行偏相关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一步建立多因素的回归方程。结果:924名受试者全部完成测试进入结果分析。①人体成分分析结果与血糖水平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②体脂、体内水分、肌肉量、蛋白质水平与总胆固醇水平、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正向相关(P〈0.05),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现负向相关(P〈0.05)。进一步剔除年龄因素的影响后,人体成分仍然与三酰甘油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密切相关(P〈0.05),并得到了3个回归方程。显示体脂水平与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正向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负向相关;蛋白质水平对于机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影响较大,机体水分与3种血脂成分均为正向相关关系,但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影响最大。③人体成分的测定结果与血肌酐水平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人体成分与血脂水平(尤其是三酰甘油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水平关系密切,具有预测性,通过纳入上述因素建立回归方程能够对于机体血脂水平、肾功能水平作出更完善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尿酸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107例冠心病患者及同龄段对照者进行血尿酸(UA)、血脂水平的测定。[结果]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尿酸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均呈正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抵抗对急性心肌梗死(AMD的发生及AMI患者再发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13例冠心病(CHD)患者和104例AMI患者,CHD患者入选后抽空腹外周静脉血2.7rnl,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第7天停用肝素后抽空腹外周静脉血2.7ml,检测血小板聚集率(PAG)判断阿司匹林抵抗(AR)或非阿司匹林抵抗(NAR),并依此分组,随访18个月观察CI-ID患者发生AMI和AMI患者再发心肌梗死情况。结果CHD患者43例为AR(38.05%),AMI患者38例为AR(36.54%),高血压是CHD患者AR的主要影响因素(RO=2.263,P〈0.05),血小板计数是AMI患者AR的主要影响因素(RO=2.342,P〈0.05)。随访18个月CHD患者AR组和NAR组随访率为95.35%和92.86%,AR组和NAR组AMI发生率为12.20%和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R组w.NAR组,矿=5.247,OR=1.984,P〈0.05)。AMI患者AR组和NAR组随访率为94.73%和93.94%,AR组和NAR组再发率为13.89%和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R组w.NAR组,X2=8.394,OR=4.300,P〈0.01)。AR是CHD患者发生AMI的独立危险因素(OR=5.218,P〈0.05),AR是AMI患者再发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6.128,P〈O.05)。结论高血压和血小板计数与未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CHD患者和AMI患者AR密切相关,AR与CHD患者和AMI患者预后有关,可以作为预测CHD患者发生AMI和AMI患者再发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对冠心病(cH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6例CHD患者及75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non-HDL-C浓度值。结果血清non-HDL-C、LDL-C水平在cHD患者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或P〈0.05);36例CHD合并高TG血症患者non-HDL-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LDL-C水平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作为冠心病事件的危险因素观察指标,non-HDL-C要优于LDL-C。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复发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特点,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测定45例复发性脑梗死(RCI)、84例初发性脑梗死(FCI)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RCI组的同型半胱氨酸为17.70±7.57μmol/L.FCI组同型半胱氯酸为14.28±4.9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I组高同型半胱氨酸发生率(55.5%)高于FCI组(3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复发相对危险度(OR)值为2.34,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与脑梗死复发密切相关,OR值分别为3.64、2.34和2.58。结论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是脑梗死复发的传统危险因素外,高同型半胱氨酸是脑梗死复发的又一新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染色体9p21上rsl333049基因多态性在新疆维吾尔族(维族)和汉族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分布特征。方法227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组)(维族115例,汉族112例)和192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维族92例,汉族100例),应用TaqMan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分型方法进行基因分型,比较维、汉族梗死组和对照组rsl333049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情况。结果维、汉族梗死组rsl333049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族梗死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梗死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汉族梗死组rsl333049位点CC与CG基因型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梗死组维族CC与CG基因型分布频率高于汉族(P〈0.05),维族C与G等位基因与汉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sl333049的CC表型是新疆维、汉族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染色体9p21的rsl333049位点CC与CG基因型为维族心肌梗死的易感相关危险基因型;C等位基因为维族心肌梗死患者患病的危险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与冠脉病变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脂代谢异常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将253例行冠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并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性别、年龄、空腹血糖、血脂水平)的比较。其中97例型冠心病合并2糖尿病组患者,分为脂代谢异常和正常组,比较两组间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TG值为2.7±20 mmol/L、LDL-C值为214±019 mmol/L,较非糖尿病冠心病组明显升高;HDL-C值为019±012 mmol/L,较非糖尿病冠心病组水平下降。血脂异常组多支病变(包括二支、三支病变)为27例(21.4%),较血脂正常组比例明显增高。Gensini积分为66.8±16.1,高于血脂正常组患者。结论糖尿病伴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关系密切,其中血脂异常和血脂正常者相比,血管病变的程度更重,范围更弥漫。  相似文献   

14.
魏敏  常颖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8):1223-1225
目的探讨TG、HDL-C、apoAl与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的关系。方法对我科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老年人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40例为发病组。健康体检人员40例为对照组,进行血清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B(apoAl、apoB)、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GLU)检查。结果发病组T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DL-C、apoA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IG、低HDL-C及apoAl水平是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剩留血管风险应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罹患高脂血症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452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调查,统计一般人口学资料及药物治疗状况,检测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测量血压,评估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对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不同个数患者的血脂代谢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高脂血症检出率高达43.1%,其中高三酰甘油血症16.9%,高胆固醇血症12.3%,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67.7%,混合型高脂血症3.1%;仅29.2%高脂血症患者予以低脂饮食及口服非诺贝特调脂治疗.高脂血症检出率男性患者显著高于女性(χ2=14.110,P<0.01),有糖尿病史者显著高于无糖尿病史者(χ2=11.852,P<0.01),住院时间≥84 d者显著高于<84 d者(χ2=8.430,P<0.01).患者随着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的增多,血清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逐渐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逐渐下降(F=17.635、3.891、8.831,P<0.01);Logistic分析发现,男性、既往有糖尿病史、三酰甘油>1.7 mmol·L-1等为精神病患者罹患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B=-1.334、0.964、1.551,P<0.05或0.01).结论 精神病患者高脂血症发生率高,影响因素较多,但临床医生对高脂血症的关注较少,实施调脂治疗率较低,此问题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第1天给予大负荷剂量氯吡格雷600mg,对照组给予小负荷剂量氯吡格雷300mg,以后2组均给予75mg/d维持量,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胸痛发作次数(2.3±1.0)次/d、发作持续时间(4.2±1.1)min与对照组((3.5±1.1)次/d,(7.6±1.5)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2%)高于对照组(70.0%)(P〈0.05);2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三酰甘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95%)与对照组(2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年(≤45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与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青年AMI(≤45岁)患者102例(青年组),老年AMI(60~75岁)患者100例(老年组),从危险因素、诱发因素、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发症及预后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男性、吸烟史、饮酒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高甘油三酯(TG)、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高尿酸(UA)为青年组危险因素;老年组多存在高血压史和糖尿病史,空腹血糖水平高。青年组有明确诱因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52.0%(53/102)vs 28.0%(28/100)(P0.01);青年组发生典型心绞痛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3%(87/102)vs 78.0%(78/100);青年组出现胸闷明显高于老年组31.4%(32/102)vs 16.0%(16/100)(P0.05);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两组罪犯血管分布和血栓负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青年组AMI多发生于前降支55.9%(57/102);青年组AMI单支病变、局限狭窄多见(P0.01);Gensini病变积分低(P0.05);与老年组比较,青年组并发症少,尤其是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低,1周内病死率低(P0.01)。结论青年AMI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男性、吸烟、饮酒、早发冠心病家族史、高TG、高UA及HDL-C降低,劳累和饮酒为主要诱发因素,单支、局限病变多见,Gensini评分低,并发症少,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前后心功能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caspase-3 mRNA的变化,以期了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梗的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心梗组、移植组,每组各10只。心梗组和移植组大鼠分别结扎前降支造成心梗模型。取大鼠骨髓,体外分离扩增培养MSCs。术前4组大鼠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结扎后移植组立即予MSCs多点注射到大鼠心肌梗死区周边,而梗死组和假手术组注射同剂量培养液,对照组不注射。饲养8周后,分别予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检测。取梗死周边区心肌行RT-PCR检测bck2和caspase-3mRNA的表达。结果术前4组大鼠心功能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而MSCs移植后,梗死组大鼠心肌LVESD、LVEDD较其它3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移植组又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5);而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在上述指标中无显著差异(P〉0.05);梗死组大鼠EF较其它3组明显降低(P〈0.05);而移植组又较对照组、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与假手术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bd-2mRNA在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表达较少,而在梗死组表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移植组表达更多,与梗死组相比有显著性(P〈0.05);caspase-3在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表达较少,在梗死组表达增加,有显著差异(P〈0,05);在移植组表达又较梗死组表达减少,有显著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表达增加(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移植MSCs后,心功能得到改善,心肌凋亡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9.
余志敏  王智泉  张光宇  吴晓燕 《临床荟萃》2014,29(11):1201-1206
目的:系统评价冠心病与 ABO 血型分布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 Cochrane Library、PubMed、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至2014年1月31日,收集冠心病与 ABO 血型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及队列研究,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由2名评价者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交叉核对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后,使用 RevMan 5.2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纳入17项研究,冠心病患者15988例。Meta 分析结果显示:①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患者中 A 血型的比例升高(OR =1.27,95% CI =1.09~1.48,P <0.01),O 血型的比例降低(OR =0.79,95% CI =0.68~0.91,P <0.01),B 血型(OR =1.04,95% CI =0.93~1.16,P >0.05)与AB 血型(OR =0.88,95% CI =0.70~1.09,P >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与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MI)组O 血型的比例降低(OR =0.63,95% CI =0.45~0.86,P <0.01)。两组 A、B、AB 血型 MI 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 血型人群患冠心病的风险增加,而 O 血型则为冠心病与 MI 发病的保护因子。B 血型及 AB 血型与冠心病及 MI 的发病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脂联素及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6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2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2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2例,并选择同期门诊体检健康人30名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瘦素、脂联素、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应用Gensini评分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①SA组、UA组、AMI组血清瘦素水平逐渐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组、UA组、AMI组血清脂联素水平逐渐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MI组、UA组、SA组TG、TC、LD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UA组H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随Gensini评分升高而逐渐降低,瘦素、TG、TC、LDL水平随Gensini评分升高而逐渐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TG、TC、LDL水平异常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异常降低,两者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