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癌是女性患者中常见的一种癌症[1],疾病与治疗均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理痛苦与心理痛苦。为了减少因心理因素而致的生活质量下降,我们研究了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探讨心理因素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对制订治疗方案、预后判断等非常重要,有文献显示阳性淋巴结转移率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指标[1-2]。钼靶、超声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比较困难,MRI 在该方面研究不多见。目前临床上腋窝淋巴结切除活检有一定的并发症[3],也是侵入性检查,给患者带来痛苦。本研究探讨无创伤性 MRI 检查对乳腺疾病腋窝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在乳腺癌诊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疾病是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乳腺癌是导致妇女死亡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逐渐趋于年轻化.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定期检查是降低乳腺癌病死率的一个有效措施[2].乳腺疾病的诊断以往主要采用钼靶摄影和B超检查,随着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检查技术的进步,MSCT被作为一种乳腺肿瘤重要的检查方法在临床广泛应用[3],使得乳腺癌能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4~7].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病人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颖  杨卫东 《西南军医》2008,10(5):150-151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趋于年轻化,已成为导致妇女死亡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显然,乳腺癌是威胁妇女健康与生命的严重疾病。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换,心理护理已是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本文就123例乳腺癌病人的心理护理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5.
金然  刘晓溪  刘洁  薛萍 《武警医学》2010,21(2):156-157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我国女性癌症死亡率的第7位[1],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行乳腺癌手术治疗时,需要切断或切除与肩关节、肩胛骨运动相关的肌肉及营养血管和神经,往往造成上肢某种程度的运动障碍[2].为了能够使乳腺癌术后患者尽快恢复术侧的肢体功能,早日回归社会,我科于2007-09至2008-06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分别采用两种康复操进行功能锻炼,并对两种康复操的效果作出评估.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在女性恶性肿瘤发病所占的比率非常高,其中未触及肿块隐匿性乳腺癌一直是乳腺癌诊断中最棘手的问题。目前,乳腺X线摄影作为其检测主要手段[2],尤其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查对诊断未触及肿块乳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3~5],本文对32例未触及肿块乳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伴随有严重的幻觉、妄想、情感淡漠、言语贫乏、低动机、社会回避和认知功能受损[1]。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容易久坐不动[2-3],导致其身体健康状况明显比健康人群差[4],易患心血管疾病[2,5],易出现心理和行为问题,如抑郁和物质滥用  相似文献   

8.
张二箭  田福利  张宾 《人民军医》2012,(11):1123-1125
随着现代医学由"生物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化,各种心理因素[1]如焦虑、抑郁等在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表现和转归中起着重要作用。临床医师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时,应关注患者的心理问题,这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病痛,提高其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1],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是局部晚期乳腺癌(临床Ⅱ期、Ⅲ期)的推荐治疗方式,其目的是对乳腺癌进行降期、增加保乳手术率,以期改善患者预后[2].因此,早期或超早期评估NAC的疗效,在乳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中至关重要.既往研究认为,MR...  相似文献   

10.
李昂  王炬  王慧娟 《人民军医》2011,(5):440-441
目前,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干预已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手术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状态,使其真正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现就门诊手术患者心理干预有关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改变了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现代护理学强调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整体性以及人们在保持和维护自身健康状况中的作用。而自理理论对护理的阐述就是引导患者和家属参与护理活动,成为维护和恢复健康的主体,自理成了健康的一个维度[1]。加拿大的卫生政策改革中把自理作为  相似文献   

12.
肿瘤患者心理因素与其免疫系统双向调节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向"生物-社会-心理(bio-psycho-sodal medical model)"模式转变,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社会环境、生活事件、生活方式、个性特征、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等对肿瘤患者多方面的影响备受关注.研究发现,社会心理因素和心理干预对肿瘤患者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神经一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双向作用来实现的[1-2].长期慢性负性心理刺激可以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从而使肿瘤发生率增加;免疫系统的改变又可以反过来作用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形成恶性循环,本文就这种双向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乳腺疾病居高不下,乳腺癌现已是全球女性患病率中居首位的恶性肿瘤,目前已成为全球关心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女性的身心健康.乳腺钙化作为乳腺疾病的常见征象,而微钙化可作为诊断乳腺癌的一个重要的早期征象.在乳腺癌患者的钼靶 X线片上,能显示微钙化者约 30%~50%,病理切片钙化检出率约 66%~85%,其中约 4%~10%的乳腺癌患者微钙化是其临床唯一的阳性表现[1-2].钙化在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定位及指示病灶的切除范围、病理取材以及疗效评估、治疗后复发的检测均具有重要意义[3-4].目前,钼靶X 线摄影仍是被公认的诊断乳腺疾病的最主要、最有效的检查手段,可以对乳腺疾病的钙化进行细致的分型,具有很大的优势.本文就乳腺钙化的X线征象与乳腺疾病良恶性之间的关系及其病理生物学基础进行初步的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4.
宋仕玲  祝捷  田萍 《武警医学》2005,16(10):793-794
现代医学模式从单纯生物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模式转变,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都有一定的影响。病毒性肝炎作为一种常见传染病,将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产生不同的心理症状,这些负性情绪又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理健康,影响病情转归,因此,适当的心理干预有  相似文献   

15.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典型的心身疾病。所谓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生理疾病,这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躯体症状,并伴有病理生理和病理形态学的改变,其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都需要采用心身统一的观点及注重个体与环境的协调。随着现代医疗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的心理对自身疾病的干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6.
张英 《武警医学》2010,21(2):171-173
现代医学认为,不论是躯体疾病还是精神疾患的发生都与人们的不良习惯密切相关,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也已经从单一的药物治疗,转变为结合心理治疗、健康教育、护理干预,以便从根本上改变患者的不健康行为[1].目前,国内外对于网络成瘾的干预也以综合性干预措施为主[2],因此心理化护理变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 ,通过根治性手术及术后辅助治疗等手段控制疾病发展 ,患者 5年生存率可达 86 .5 %[1] 。由于乳腺癌根治术的破坏性大 ,切除的组织较多 ,如果术后康复训练得不到正确的指导 ,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 1997- 0 5~ 2 0 0 0 - 12实施乳腺癌根治术 5 5例 ,术后恢复顺利 ,现将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年龄 2 8~ 6 7岁 ,平均 48岁 ,均在全麻下实施乳腺癌根治术。术后 5 1例切口一期愈合 ,患肢功能恢复好。 4例并发皮瓣坏死 ,经换药、植皮处理后创面愈合。2 术后护理2 .1 心理护理 :…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气道炎症为核心的、多因素构成的慢性呼吸道疾病[1],应用糖皮质激素与支气管扩张剂是治疗COPD的常规方法[2],但国外的文献多推荐舒利迭50/500μg用来治疗COPD[3],作者对2008年1月~2010年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COPD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段静  段青 《西南国防医药》2010,20(12):1352-1353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用的护理操作项目之一,患者除了要求操作者能一针见血外,更希望得到关爱[1],决定了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2].操作者往往只注重操作是否准确、规范,结果是否一针见血,特别是工作忙、治疗任务大时,容易忽略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久而久之使临床静脉输液成了无声操作模式,人文关怀未能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20.
熊芸 《航空航天医药》2007,18(1):F0003-F0003
精神疾病是指在理化、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作用下,导致大脑机能紊乱,产生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障碍的疾病[1],典型特征是:社会能力退缩,情感淡漠,思维贪乏和意志减退等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个体的生活质量,也给患者家庭社会造成重大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