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28例偏头痛、10例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和16例健康对照组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VP)、催产素(OT)、环磷酸腺苷(cAMP)及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结果表明,偏头痛发作期AVP含量下降、cAMP含量升高,偏头痛间歇期cGMP含量下降,血浆OT含量在发作期和间歇期均明显下降。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血浆AVP、OT、cAMP和cGMP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血浆AVP和OT水平降低以及环核苷酸的代谢异常与偏头痛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偏头痛患者β-内啡肽含量测定及其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42例偏头痛患者和18例年龄相应的健康对照者血浆β-内啡肽(β-EP)含量变化。测定于发作期16例,间歇期16例,发作期后仍有慢性头痛者(CDH)10例。结果表明:发作期血浆β-EP含量下降明显(P<0.01),间歇期和CDH组下降不明显(P>0.05)。探讨了β-EP与偏头痛发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血单胺类递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5-羟色胺(5-TH)、5-羟吲哚乙酸(5-HIAA)、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在无先兆偏头痛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35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发作期16例、间歇期19例)和23例正常人血浆及血小板5-HT、5-HIAA、DA、NE含量。结果 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发作期组血浆5-HT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而5-HIA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间歇期组5-HT含量高于发作期组,而5-HIAA含量低于发作期组(P<0.01);发作期组血浆DA、NE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间歇期组血浆DA与发作期组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发作期组血小板5-HT含量高于对照组和间歇期组,而5-HIAA含量低于对照组和间歇期组(P<0.01);而发作期组血小板NE含量高于对照组和间歇期组(P<0.01);DA含量则低于对照组和间歇期组(P<0.01)。结论 单胺类递质对偏头痛的发生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偏头痛与甲硫氨酸脑啡肽(MEK)和β-内啡肽(β-EP)含量变化的关系,检测了30例偏头痛患者血浆及脑脊液MEK、β-EP在同一偏头痛患者不同时期的含量及21例健康正常人血浆MEK、β-EP的含量,做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偏头痛患者脑脊液中MEK、β-EP含量的变化与血浆的变化基本一致;偏头痛患者间歇期MEK浓度显著低于发作期(P<0.001)及健康对照组(P<0.001);β-EP含量普遍降低,在无先兆性偏头痛(COM)组发作期明显低于间歇期(P<0.05);同时发现间歇期血浆β-EP含量在COM与健康组相似,在先兆性偏头痛(CLM)组则有较明显降低。结果表明:偏头痛患者存在鸦片类肽系统紊乱,MEK降低可导致偏头痛发作;β-EP含量减少可能是偏头痛发作的诱因之一,偏头痛发作与β-EP进一步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5.
海德克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判定和TCD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用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测正常人40例,偏头痛患者185例,其中典型偏头痛30例,普通型偏头痛155例。研究发现典型偏头痛在发作期和间歇期头痛侧TCD示MCA、PCA的Vp、Vm、Vd与对用组比明显加快(P<0.05),健侧无明显变化。普通型偏头痛发作期和间歇期TCD示双侧MCA、ICA的Vp、Vm、Vd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加快(P<0.05),而PCA之血流速度正常(P>0.05)。海德克治疗组其脑血流速度恢复正常(P<0.05),且明显减少头痛发作次数、降低头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与苯噻啶和氟桂嗪治疗组比(P<0.05),海德克对偏头痛的缓解率(63.49%)、总有效率(95.2%)远高于两个治疗对照组(P<0.05)。本研究证实了TCD对典型偏头痛与非典型偏头痛的诊断价值和海德克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偏头痛病人血浆内皮素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各型各期偏头痛病人血浆内皮素的变化。方法:选取82例诊断明确的偏头痛病人,按先兆有无分为有先兆的偏头痛(MWA)组和无先兆的偏头痛(MWO)组,按发病时间分为发作期和间歇期,抽取静脉血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的内皮素-1(ET-1)水平,对各型各期的血浆内皮素进行比较。结果:偏头痛病人血浆ET-1水平(80.89±28.70pg/ml)高于正常对照(66.55±14.97pg/ml)(P<0.01);发作期与间歇期的比较发现,发作期(89.83±33.37pg/ml)显著高于间歇期(72.46±20.32pg/ml)(P<0.05);MWA和MWO组的病人的比较发现前者(94.71±29.46pg/ml)显著高于后者(72.46±20.32pg/ml)(P<0.05)。结论:偏头痛病人血浆ET-1增高,增高的血浆ET-1在偏头痛的发病及病理生理进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偏头痛与血浆内皮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放免的方法检测了30例偏头痛病人发作期,24例偏头间歇期和25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浆内皮素含量,发现偏头痛发作期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间歇期和正常对照组,结果表明内皮素在偏头痛发作期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理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偏头痛患者血浆β—内啡肽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40例偏头痛患者(典型5例,普通型31例,丛集型4例)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20例比较,结果示:患者血浆β-EP含量均较对照组低,发作期与发作末期较间歇期更低,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低。提示血浆β-EP含量降低可能与偏头痛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住院冠心病人临床心理状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5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采用 SCL-90,SDS,SAS 及 HAMD,HAMA 进行临床心理调查分析,并作了治疗前后的对照研究,发现以上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经治疗后绝大部份病人有不同程度好转。另对25例病人作了 T_3,T_4,CAMP 及 CGMP 的测定,发现冠心病人 CAMP,CGMP 与正常健康人有明显差异。调查结果提示冠心病住院患者可引起明显情绪障碍,其生化机制可能与 CAMP,CGMP 的含量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偏头痛与血浆β—内啡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未服药物的15例典型偏头痛(CLM)、17例普通型偏头痛(COM)、20例紧张性头痛(TH)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含量。结果显示:偏头痛发作期血浆β-EP水平明显低于间歇期、TH及正常人,CLM间歇期低于正常人,而COM间歇期和TH患者血浆β-EP水平降低不明显。结果提示偏头痛患者β-EP能神经功能低下可能是偏头痛发病的启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偏头痛患者血浆P物质与神经激肽A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偏头痛与P物质(SP)、神经激肽A(NKA)含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放射免疫法测定了69例无先兆性砂痛患者组与31例正常对照组血浆SP与NKA含量。结果发现SAP与NKA在偏头痛患者组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且头痛发作期该两种神经肽较间歇期更高。提示SP与NKA可能通过降低痛阈等机理偏头痛的发作。本组男女患者间SP与NKA含量无明显临床上偏头痛了于女性,常于月经期发病,提示SP、NKA等虽参予其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系统在偏头痛伤害性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神经电生理测定了56例偏头痛患者和30例健康人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结果:偏头痛患者发作期、间歇期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潜伏期均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而波幅显著低于对照组;偏头痛发作期的潜伏期显著长于间歇期,波幅显著低于间歇期。结论:偏头痛患者存在交感神经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3.
偏头痛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放免法测定52例偏头痛病人血浆内皮素含量在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偏头痛患者不同病程阶段血浆内皮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头痛发作期与间歇期比较,内皮素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头痛程度之间内皮素水平比较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偏头痛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系统可能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CK-8在高血压性脑血管病不同阶段的表达和意义,在出血性和缺血性卒中中的差异和意义。方法:高血压性脑血管病病例135例,分为二组:缺血性卒中70例;出血性卒中65例。对照组60例。分别于发病24小时、3天、2周、4周、8周抽静脉血2ml,测定血浆CCK-8含量。结果:出血性卒中早期血浆CCK-8明显升高(P<0.01),第二周明显降低(P<0.01),第二周到第四周无明显变化(P>0.05),第八周比第四周进一步降低(P<0.01),第八周仍高于对照组(P<0.05)。缺血性卒中早期血浆CCK-8明显升高(P<0.01),第二周明显降低(P<0.01),第二周到第四周无明显变化(P>0.05),第八周比第四周进一步降低(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梗死组第二周、第四周、第八周血浆CCK-8均高于出血组(P<0.05)。结论:CCK的确参与了高血压性脑血管病的发病和恢复过程,但在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过程中的作用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5.
偏头痛与血浆cGRP,ANFG和AⅡ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对31例偏头痛患者血浆钙基因相关肽、心房利的多肽和血管紧张Ⅱ含量进行了研究。发现偏头痛发作期血浆cGRP和AⅡ含量显著头痛间歇期血浆cGRP、ANF、AⅡ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对31例偏头痛患者血浆钙基因相关肽(cGRP)、心房利钠多肽(ANF)和血管紧张素Ⅱ(AⅡ)含量进行了研究。发现偏头痛发作期血浆cGRP和AⅡ含量显著高于间歇期(P均<0.01),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血浆ANF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偏头痛间歇期血浆cGRP、ANF、AⅡ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偏头痛发作患者经英明格针剂注射后,血浆cGRP含量显著下降(P<0.01),而ANF和AⅡ含量则无显著变化。因此,偏头痛发作与血浆cGRP含量增高具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5-羟色胺1D(5-HT1D)受体基因表达与5-HT在偏头痛发作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32例偏头痛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5-HT1D受体基因表达、血浆5-HT含量的变化。结果偏头痛患者发作期5-HT1D受体基因表达阳性率为93.8%,对照组表达为5.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间歇期受体表达为53.3%,与发作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发作期血浆5-HT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和间歇期。结论5-HT含量异常可能是偏头痛的发病基础,5-HT1D受体可能是偏头痛发作的参与者,5-HT1D受体基因表达对偏头痛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环核苷酸(环磷酸腺苷 CAMP 和环磷酸鸟苷 CGMP)的发现,是细胞内新陈代谢调节机制研究的一项重要进展。研究资料表明,神经系统的活动,某些药物的作用,以及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都和它们有关。在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中,节后神经元上的毒蕈硷样  相似文献   

19.
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血浆及血小板5-HT、5-HIAA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 5 -羟色胺 (5 - HT)、5 -羟吲哚乙酸 (5 - HIAA)在无先兆偏头痛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 2 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 (病例组 )和 2 3名正常人 (对照组 )血浆及血小板 5 - HT、5 - HI-AA的含量。结果 病例组发作期血浆 5 - HT含量低于对照组 (P<0 .0 5 ) ,而 5 - HIAA高于对照组 (P<0 .0 5 ) ;间歇期血浆 5 - HT高于发作期 (P<0 .0 5 ) ,而 5 - HIAA含量低于发作期 (P<0 .0 5 )。发作期血小板 5 - HT含量显著高于间歇期和对照组 (P<0 .0 1) ,而 5 - HIAA含量显著低于间歇期和对照组 (P<0 .0 1)。病例组 (含发作期和间歇期 )血小板 5 - HT含量高于对照组 (P<0 .0 5 ) ,而 5 - HIA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无先兆偏头痛患者不同时期其血浆和血小板 5 - HT、5 - HIAA含量发生不同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麦普替林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8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麦普替林治疗组56例,应 用麦普替林25-50mg/d治疗;对照组52例,应用西比林10mg/d治疗,疗程4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07%,不良反应较 少且轻微;对照组总有效率67.31%,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麦普替林治疗偏头痛有明显疗效,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