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1例既往有胎儿双肾体积增大及羊水过少孕育史,本次妊娠16周余超声提示为双侧多囊性肾发育不良及羊水过少的引产胎儿行肾脏病理及分子遗传学检查,明确其病因,并为该家系的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对胎儿行超声检查明确其肾脏形态学改变,经遗传咨询后胎儿父母决定终止妊娠,取引产胎儿肾脏组织行病理学检查,通过目标区域捕获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对胎儿行遗传性肾脏疾病基因变异筛查,对胎儿及其父母行可疑致病基因变异位点Sanger测序验证。结果胎儿肾脏组织学检查提示为多囊性改变,未见正常的肾脏结构、肾皮质或髓质。NGS和PCR等检查明确胎儿携带INVS基因c.100+1G>A杂合变异和第3外显子杂合缺失,均为致病性变异,分别来自其母亲和父亲。结论对一个双侧多囊性肾发育不良引产胎儿明确诊断为肾单位肾痨2型(typeⅡnephronophthisis,NPHP2),对该家庭再次生育提供了精准的指导。NPHP2疾病的基因诊断在国内鲜有报道,本研究结果加强了对该类疾病临床表现和遗传学病因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甲状旁腺功能减低-感音神经性耳聋-肾发育不良(hypoparathyroidism-sensorineural deafness-renal dysplasia, HDR)综合征的临床表型与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对1例HDR综合征新生儿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 CNVs)以及外显子组检测, 并分析其临床资料和相关文献。结果患儿为男性, 新生儿期起病, 表现为特殊面容、通贯掌、骶尾部赘生物。血清学检查提示低钙血症、低甲状旁腺激素。听力检测提示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超声检查提示右肾缺如, CNVs检测提示染色体10p15.3-p13(chr10: 105 001_12 815 001)区存在12.71 Mb的缺失, 全外显子测序提示GATA3基因缺失。患儿经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治疗, 病情有所好转。结论患儿的10p15.3-p13缺失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感音神经性耳聋和右肾缺如等临床表型相关。HDR综合征是罕见的遗传性疾病, 应提高对其的认识, 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青少年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遗传学改变、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46例青少年肾细胞癌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对46例肿瘤进行von Hippel-Lindau(VHL)基因区域杂合性缺失(LOH)及VHL基因突变筛查.结果 共诊断19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Xp11 RCC)、9例透明细胞癌、17例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和1例不能分类肾细胞癌.19例Xp11 RCC均TFE3阳性,而TFEB阴性.8例肿瘤具有巢状和乳头状结构形态类似t(X;17)ASPL-TFE3型肾癌,6例肿瘤组织学类似t(X;1)PRCC-TFE3型肾癌,4例肿瘤形态像透明细胞癌,1例肿瘤组织学形态文献中未被检索到,表现为细胞核呈毛玻璃样,核仁不明显,可见核沟,肿瘤间质见大量黏液.LOH及VHL突变检测结果显示,仅1例透明细胞癌和1例2型PRCC存在LOH,并且该2型PRCC的VHL基因的一个剪切位点存在胚系突变,553+5 G→C.其余45例均未检测出VHL突变.统计学分析表明TFE3阳性肾细胞癌比TFE3阴性肾细胞癌更倾向于高病理分期(pT3/pT4),并且预后较差(P=0.035).结论 青少年肾细胞癌表现出不同的组织学形态以及分子遗传学背景.其中Xp11 RCC为最常见的肾癌亚型.TFE3阳性肾细胞癌的预后要差于TFE3阴性肾细胞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先天性中胚层肾瘤(congenital mesoblastic nephroma,CMN)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分子遗传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CMN,总结其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标记及ETV6基因易位FISH检测结果。结果 9例CMN均为2岁以内的患儿,其中8例小于1岁。肿瘤平均直径9.5 cm(3.2~15.0 cm)。经典型3例,细胞型5例,混合型1例;其中5例可见囊性变,2例可见软骨岛。与经典型相比,细胞型CMN的肿瘤直径常更大,易出现出血、坏死,核分裂象更多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余未见特异性阳性标记,且均不表达WT-1。其中5例(4例细胞型和1例混合型)行ETV6基因易位FISH检测,3例细胞型CMN检出ETV6基因易位,1例细胞型和1例混合型CMN未检出ETV6基因易位。2例失访,7例随访5~46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 CMN为少见的婴幼儿肾脏肿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细胞型CMN有特异的ETV6基因易位。CMN多预后良好,需与其它儿童肾恶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5.
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20例正常新生儿和2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肾动脉血流变化。结果正常新生儿第1天肾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高于日龄第2、3、5天,但无统计学显著意义。窒息组日龄第1天肾动脉Vmax、Vmin、TAMX均有不同程度降低,Vmin日龄第1、3天与正常组对照有显著和极显著性意义。不同检查日龄窒息组RI均较正常组升高,且有统计学显著意义。研究提示窒息时以Vmin降低和RI升高为特点,导致肾灌注量减少。RI>0.8作为新生儿肾动脉阻力指数增高的标准。中、重度HIE患儿均表现尿少、Vmin降低、RI升高。1例重度HIE患儿Vmin为零,RI>1,一日尿量仅40ml,是肾血管痉挛、严重缺血的标志。提示检测HIE患儿肾血流变化是辅助临床诊断肾功能受损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例琥珀酸半醛脱氢酶缺陷症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提取基因组DNA,用Sanger测序和全外显子组测序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检测,分析变异位点的致病性。结果Sanger测序结果提示患儿携带ALDH5A1基因c.1529C>T(p.S510F)纯合变异,其母亲为杂合型,父亲未检测到此变异。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患儿及其父亲均携带ALDH5A1基因片段缺失(chr6:24403265-24566986)。结论ALDH5A1基因c.1529C>T变异及缺失是患儿的致病原因。全外显子组测序能同时检测碱基变异和基因片段缺失,为患儿的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非肾性血尿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用PCR方法检测了2004年1~12月长春市儿童医院泌尿内科51例非肾性血尿患儿ACE基因,并分析ACE基因多态性与非肾性血尿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非肾性血尿患儿ACE-DD基因频率为0.25,ACE-II基因频率为0.59,ACE-DI基因频率为0.16,非肾性血尿患儿ACE基因多态性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ACE-II基因型与非肾性血尿的遗传易感性相关联,OR=2.77。结论ACE-II基因可能是发生非肾性血尿的危险因子。检测儿童ACE基因,对于早期发现和及时防治儿童非肾性血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黏多糖贮积症Ⅰ型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方法 回顾分析l例黏多糖贮积症Ⅰ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儿,男,9月13天。5个月时出现双眼无神,眼科检查发现双眼角膜混浊。临床表型及外周血α-L-艾杜糖苷酶(IDUA)活性检测符合黏多糖贮积症Ⅰ型(MPSⅠ)。全外显子测序发现:在4p16.3区域存在大片段杂合缺失,缺失段为(980784-985463)×1;在c.911delT和c.76G>A存在1个杂合突变和一个半合子突变,均来源于母亲。结论 本例患儿为IDUA基因复合杂合突变致黏多糖贮积症I型发病,临床罕见。  相似文献   

9.
肾细胞癌中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PTEN在肾细胞癌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5例正常肾组织、18例癌旁肾组织和 40例肾细胞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结果 :5例正常肾组织和 18例癌旁肾组织均有较强的PTEN蛋白的表达 ,二者PTEN蛋白的表达强度、阳性细胞的分布形式无差异。抑癌基因PTEN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不同于正常肾组织和癌旁肾组织 ,12 5 %的肾细胞癌呈PTEN蛋白阴性 ;17 5 %的肾细胞癌PTEN蛋白呈弱阳性 ;70 %的肾细胞癌PTEN蛋白呈阳性或强阳性 ,与癌旁组织PTEN蛋白的染色强度无差异。PTEN蛋白阴性的肾细胞癌 ,肾门淋巴结转移率为80 % ;PTEN蛋白阳性的肾细胞癌 ,肾门淋巴结转移率为 2 0 %。PTEN蛋白阴性肾细胞癌的肾门淋巴结转移率与PTEN阳性肾细胞癌的肾门淋巴结转移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肾细胞癌中存在着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缺失和异常 ;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异常可能与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抑癌基因PTEN是肾细胞癌的一种新的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囊性肾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我院5例经病理诊断为囊性肾细胞癌病例的超声图像、临床症状和预后随访.结果:肿瘤声像图在肾囊肿的基础上,分为(1)单房囊肿型(2例),囊壁见光斑,不均匀增厚,或乳突状突起.(2)多房囊肿型(2例).(3) 低回声实体型(1例).CDFI、CDF在肿瘤的周围、内部及囊壁均无明显异常血流信号.5例患者均无明显临床症状,特别是血尿,全部为透明细胞癌,均行根治性切除术,无淋巴转移,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囊性肾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肾细胞癌,是少血管性肿瘤,一般为早期,临床上一般无症状,预后较好.超声显示复杂性囊肿在临床上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1例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H)为表现的14q12q13.3微缺失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型与遗传学病因。方法以1例因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就诊于临沂市人民医院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深度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 分析其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于新生儿期起病, 主要表现为特殊面容、外阴水肿、肌张力低下、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反复呼吸道感染伴喉喘鸣和喂养困难等, 实验室检测显示甲状腺功能减退。WES和深度基因组CNV分析检测提示患儿染色体14q12q13.3区可能存在拷贝数缺失, CMA证实其14q12q13.3区(3264959536769800)存在4.12 Mb的片段缺失, 共涉及22个基因, 包含CH的致病基因NKX2-1, 患儿父母均未发现同样的片段缺失。结论综合其临床表型及基因检测的结果, 确诊患儿为14q12q13.3微缺失综合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儿进行基因诊断并分析其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7例临床诊断SMA患儿临床资料,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LPA)的方法,对患儿SMN1基因7、8号外显子进行缺失检测。结果 17例患儿平均起病年龄3.7个月,均表现为松软儿,四肢肌张力低下,下肢重于上肢,近端重于远端,血清CK正常或稍增高,肌电图显示神经源性损伤。SMN基因检测发现16例患儿SMN1基因存在7、8号外显子纯合缺失,1例患儿7号外显子纯合缺失,8号外显子杂合缺失。结论对于临床诊断的SMA患儿,根据其基因检测结合临床特点可作出明确诊断,对疾病的早期干预及产前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分析三个不相关的Xp21临近基因缺失综合征家系患儿的遗传学特点,辅助疾病早期诊断。方法 收集3个无血缘关系的Xp21临近基因缺失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型、家族史和相关生化检查结果,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基因芯片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对来自3个家庭的4名患儿和1例流产组织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3个家系4名患儿均为新生儿期起病的男性患者,其临床特征因受累区域基因缺失大小范围和所包含基因的数量和功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中家系2的两个同胞兄弟均于新生儿期因肾上腺危像死亡;家系1和3的患儿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精神运动发育落后,且家系3患儿除典型的ACH-GK-DMD临床表型外还表现有面容异常和耳聋等症状;3个家系患儿及家系3的胎儿流产组织基因检测结果均提示为Xp21临近基因缺失综合征,家系3还同时合并22q11.21重复变异。结论 对于临床高度疑似Xp21临近基因缺失综合征的患儿,合适的遗传学检测方法可以为临床提供快捷的诊断思路。该疾病表型复杂多样,易被漏诊,需要结合生化检查及基因分析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童肾透明细胞肉瘤(clear cell sarcoma of kidney, CCSK)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分子特征。方法 收集3例CCSK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vimentin、Cyclin D1、BCOR、TLE1等蛋白表达水平,分别采用Sanger测序和二代测序检测BCOR基因,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1例,发病年龄10个月~7岁,平均33个月,均行肾根治性切除术,随访14~36个月,均死亡,平均生存24个月。组织学上,3例均存在经典型区域,伴不同比例的坏死,2例部分区域呈黏液型,2例部分区域呈富于细胞型,1例呈硬化型。免疫表型:vimentin、Cyclin D1、BCOR、TLE1呈阳性,阳性率分别为100%(3/3)、100%(3/3)、100%(3/3)、33.3%(1/3),Ki-67增殖指数分别为10%、30%和10%,p53阳性率平均值约11.7%。分子特征:例1检测到BCOR基因点突变:c.5000C>T(p.S1667L)。例2、例3均未检测到BCOR基因改变。结论 CCSK是罕见的儿童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管状囊性肾细胞癌(tubulo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TC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TCRCC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随访和预后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TCRCC中,2例男性,1例女性,平均发病年龄58.3岁。肿瘤均位于左肾,无明显临床症状。2例肿瘤分期为pT1,1例为pT3。CT或MRI均表现为多房囊性病变。镜下肿瘤完全由大小不等的小管或囊腔组成,囊壁菲薄,仅少量纤维间质分隔。肿瘤细胞呈单层排列,可扁平、立方状、柱状或鞋钉样,胞质丰富嗜酸性,细胞核大,核仁明显(WHO/ISUP核分级:3级),核分裂象少见。肿瘤细胞FH(3/3)均无表达缺失,PAX8(3/3)和P504s(3/3)强阳性,CD10(2/3)、CK7(2/3)、CK19(1/2)和EMA(1/3)部分阳性。2例患者行左肾根治性切除术,1例行肾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随访均未出现复发及转移。结论 TCRCC罕见,大部分预后良好,其诊断标准严格,需与其他具有管状囊性结构的肾肿瘤鉴别,确诊需组织学结合免疫组化,必要时可行分子遗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系统中的中肾管腺癌(mesonephric adenocarcinomas, MA)和中肾样腺癌(mesonephric-like adenocarcinomas, MLA)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2例MA和3例MLA临床资料,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采用一代基因测序检测2例MA中KRAS基因突变,运用NGS检测对2例MLA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子宫颈MA与卵巢、子宫体的MLA形态学相似,呈腺管状、乳头状、筛状、实性结构、裂隙样和性索样结构,局灶小管腔内见均质嗜酸性物质。免疫表型:ER通常阴性或小灶阳性,PR阴性,5例均有TTF-1和GATA3反向染色现象。3例有KRAS基因突变,MLA可见CTNNB1、PTEN等基因突变。结论 MA和MLA有相似的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基因突变和临床侵袭性,发病部位和周围有无中肾管残件/中肾管增生是鉴别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易位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分子遗传学、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集的2例ALK易位性肾细胞癌的组织形态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表达以及相关预后信息,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高通量靶向测序等多项分子检测分析其分子病理特征。结果男女各1例, 年龄分别为59岁和57岁。形态学上, 例1类似于肾集合管癌或髓质癌, 呈小管状、微囊网状结构, 具有显著的黏液背景及淋巴细胞浸润;例2则类似于Xp11.2易位性肾细胞癌或Ⅱ型乳头状肾细胞癌, 呈管状乳头状、局部实性结构, 肿瘤细胞胞质呈絮状, 间质内见多量泡沫样组织细胞, 未见黏液背景及淋巴细胞浸润。免疫表型方面, 2例均强阳性表达ALK蛋白, 此外细胞角蛋白7、E-cadherin、波形蛋白、PAX8和CD10呈现不同程度的表达, 其余标志物均为阴性。多种分子检测技术均明确显示ALK基因易位, 例1为罕见的VCL-ALK融合基因, 融合位点为VCL基因的第16号外显子和ALK基因的第20号外显子;例2为EML4-...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1例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10型(MODY10)患儿的INS基因进行分析,明确其致病原因。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患儿的INS基因进行突变筛查,使用Sanger测序技术验证变异位点并筛査患儿父母的相应位点。结果基因变异分析提示患儿及其母亲INS基因第1外显子存在c.130G>A(p.Gly44Arg)杂合变异。蛋白质结构预测及ACMG指南评估,均提示该变异存在致病性。结论INS基因第1外显子c.130G>A(p.Gly44Arg)变异可能为患儿的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例表现为先天性白内障、脑发育迟缓、蛋白尿的男性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其正常表型的亲代的外周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应用高通量测序法筛查OCRL基因的变异,并用定量PCR法进行验证。通过变异序列分析和PubMed检索,预测候选变异的致病性。结果患儿曾接受先天性白内障手术,脑发育迟缓,脑部成像显示脑沟裂增宽、双侧额颞部蛛网膜下腔增宽、脑室后角旁白质髓鞘化不良等,此外有蛋白尿及双肾弥漫性回声。患儿X染色体OCRL基因第5~16外显子存在重复变异。患儿母亲为该变异的携带者,父亲未携带。结论OCRL基因第5~16外显子重复变异是该患儿的发病原因。由OCRL基因外显子重复所致的眼脑肾综合征尚无文献报道。鉴于眼脑肾综合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基因检测对于该病的确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儿童肾间变性肉瘤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上海市儿童医院及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8至2022年肾间变性肉瘤5例, 根据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基因检测结果对其进行分析并行文献复习。结果 5例患儿年龄3~15岁, 平均年龄7.2岁, 中位年龄5岁。2例为女性, 3例为男性。4例表现为腹部膨隆, 其中2例伴腹痛;1例表现为肉眼血尿伴腹痛。影像学检查:右侧肾脏囊实性占位4例, 左侧肾脏囊实性占位1例。镜下观察, 5例均可见成片状、束状或弥漫分布的肿瘤细胞, 呈梭形或椭圆形, 细胞核大、深染, 异型性明显, 可见间变性及奇异多形性肿瘤细胞, 非典型核分裂象易见, 伴部分区坏死。其中2例可见多灶软骨岛, 1例可见软骨黏液样基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5例表达波形蛋白, 3例表达结蛋白, 2例表达p53。1例行高通量测序示DICER1、TP53基因发生体细胞变异。5例患儿均行病变侧肾脏及肿瘤手术切除, 术后行辅助化疗, 随访5~57个月。结论肾间变性肉瘤是罕见的肾脏恶性肿瘤, 明确肾间变性肉瘤的病理诊断对患儿治疗及预后风险评估至关重要。建议行DICER1基因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