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3 毫秒
1.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片降压疗效及逆转左心室肥厚作用。方法:随机选择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的病人115例,口服氨氯地平片5~10 mg/d,共治疗32周,治疗期间检测血压和心率,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治疗前后血压降低(P<0.05)而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左心室舒张功能改善明显(P<0.05),其中左心室重量及左心室重量指数降低更为显著(P<0.01);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氨氯地平片能有效控制血压,对轻中度高血压有较好疗效,能逆转左室肥厚,并改善左室舒张功能,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对高血压病病人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对56例未经正规治疗的原发高血压病人使用贝纳普利10mg,每日1次,连用24周,结果贝那普利降压总有效率为93%,在降压的同时,贝那普利应用24周可使左心室肥厚逆转。  相似文献   

3.
马娜 《天津药学》2010,22(4):29-30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室肥厚(LVH)患者临床效果。方法:将58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两组均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1次/d,治疗组联合贝那普利10 mg,1次/d。治疗32周,观察降压疗效和左室肥大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均能有效降低血压,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左心功能。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89.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 I)、左室射血分数(EF)及左室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与心房收缩期充盈峰值流速之比(E/A)均较对照组改善显著,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用左旋氨氯地平,可作为治疗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4.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非洛地平降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左旋氨氯地平与非洛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心室肥厚的效果.方法 70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左旋氨氯地平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2.5~5mg/d,非洛地平组给予非洛地平5~10mg/d,1次/d,疗程24周.两组在治疗前、后分别测24h动态血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压显著降低,24h平均血压、白昼及夜间血压治疗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壁厚度、左心室心肌质量及左心室质量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疗效确切,耐受性好,是较理想的抗高血压新药.  相似文献   

5.
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及逆转左心室肥厚14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志高 《中国新药杂志》2002,11(12):958-960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levamlodipine)和氨氯地平(amlodipime)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及安全性和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2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入选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n=140)服用左旋氨氯地平2.5mg*d-1,对照组(n=140)服用氨氯地平 5mg*d-1,连服40周,每周测血压1次,用药前及用药40周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心脏各1次.结果左旋氨氯地平和氨氯地平均能有效降低血压,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在安全性方面左旋氨氯地平明显优于氨氯地平.结论左旋氨氯地平疗效确切,耐受性好,是较理想的抗高血压新药.  相似文献   

6.
张献红  彭再梅 《中南药学》2012,10(12):931-934
目的探讨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和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组(观察组)108例,氨氯地平片组(对照组)110例,连续服用8周,观察治疗后的系列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血糖和肾功能均较治疗前有些改善,但无显著性差异;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可以显著降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和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且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组不良反应明显小于氨氯地平片组。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组总有效率为91.74%,氨氯地平片组总有效率为77.98%,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突出,并可逆转左心室肥厚,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理想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的血压及心室肥厚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31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成2组。I组(n=159)予以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Ⅱ组(n=159)只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2组均在给药前和给药6个月后分别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冈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SBP、DBP,IVST、LVPwT、LVDd、LVMI明显低于治疗前,且I组低于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和左旋氯地平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不仅能很好的控制高血压,而且能够逆转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8.
罗先虎 《中国药房》2012,(44):4181-418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后其舒张功能和左室肥厚的变化。方法:选择100例经超声心动图证实具有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和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病患者,采用双盲法试验,随机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照组给予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2组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复查各项心功能指标并进行两两比较。结果:2组治疗后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试验组下降更多,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6个月与治疗3个月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能改善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和左心室的厚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联合降压方案对MHD患者血压控制及左心室肥厚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 30例MHD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CCB(左旋氨氯地平)+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组;CCB(左旋氨氯地平)+ACEI(贝那普利)组;CCB(左旋氨氯地平)+ARB(缬沙坦)组,每组纳入10例研究对象。随访观察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半年后三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年后血压有进一步下降趋势,但较治疗半年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三组患者在血压控制水平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年后三组患者的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均有下降,但CCB+βR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B+ACEI与CCB+ACEI组下降后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降压方案均能有效控制MHD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但使用CCB联合ACEI和ARB能更好的改善左心室结构重塑和功能,应该作为临床上首选的降压联合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评价时辰化给予左旋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对老年晨峰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及逆转左心室肥厚、减小QT离散度的作用. 方法 将入选的老年晨峰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组,两组均停用降压药物2周, A组清晨顿服左旋氨氯地平2.5 mg.d-1,替米沙坦80 mg.d-1; B组清晨服用替米沙坦80 mg,晚间服用左旋氨氯地平2.5 mg. 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清晨顿服及早、晚分服联合使用左旋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对24 h动态血压的影响,并观察逆转左心室肥厚及减少QT离散度(QTd)的作用. 结果 A、B两组用药后24 h各时点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用药前. B组夜间平均收缩压、晨峰血压升高程度、清晨收缩压、清晨舒张压较A组低(P<0.01或P<0.05). 治疗24周后B组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LVST)、舒张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PWT)、舒张期左心室内径(LVDd)及QTd、校正的QT离散度(QTcd)均较A组减小(P<0.05). 结论 老年晨峰型高血压患者时辰化联合使用左旋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更能改善血压昼夜节律,抑制清晨血压过度升高,在逆转左心室肥厚、减小QTd,保护心脏靶器官方面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延甫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1):43-44,47
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作用.方法 选择76例原发性高血压且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患者,将7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Ⅰ组(n=38)给以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Ⅱ组(n=38)单用氨氯地平治疗,两组均给药24周后,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 治疗24周后,两组SBP、DB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IVST、LVPWT、LVDd、LVMI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Ⅰ组与Ⅱ组比SBP、DBP、IVST、LVPWT、LVDd、LVMI也有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不仅能控制高血压,而且能够逆转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肥厚,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均好.  相似文献   

12.
缬沙坦对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及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及逆转左室肥厚与改善心功能的疗效.方法 将183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LVH)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应用缬沙坦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的左室重量指数(LVMI)及心功能的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左室重量指数(LVMI)降低;LVEF、LVSD及LVDD均不同程度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缬沙坦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并且能够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心功能,可以作为治疗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3.
阿托伐他汀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阿托伐他汀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观察其对血压和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氨氯地平5 mg/d,观察组加服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8周。同时测量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 I)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左心室重量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缩小脉压差,使降压更平稳,且能逆转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4.
氨氯地平,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每天只需服一次,用于治疗高血压病,取得良好的效果。国外报道氨氯地平在降低血压时尚可逆转左心室肥厚[1]。目前国内用B超观察长期服用可使左心室肥厚氨氯地平的高血压患者心肌重量变化的报道尚不多见。本文记录30例高血压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缬沙坦降压疗效及对原发性高血压(EH)左心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 入选患者服用缬沙坦80—160mg,晨服一次,治疗12周,用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血压,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的左心室结构及功能改变。结果 缬沙坦使24小时血压稳定下降,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结论 缬沙坦能有效治疗高血压,有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代文)的降压效果及其对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对95例轻、中度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进行24周的缬沙坦治疗(80~160mg/d,顿服),并对治疗前后的血压、超声多普勒心动图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24周的治疗,血压从165/112mmHg降至130/84mmHg(P<0.01),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室心肌重量指数也明显下降(P<0.01)。结论缬沙坦作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用于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观察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降压疗效。方法选取8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试验前未服用降压药物或停用其他降压药物1周以上,,给予口服左旋氨氯地平2.5mg/d,连续用药4周,降压疗较差者加量至5mg/d,所有患者于药物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左旋氨氯地平能明显降低诊室血压(P<0.05)和24h血压(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可有效降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诊所血压和24h血压,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杨文珍 《哈尔滨医药》2012,32(2):109-109
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对380例高血压痛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与超声心动图左室重量指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 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左心室肥厚检出率(48.04%)显著高于血压昼夜节律存在者(10.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是导致左室肥厚的重要因素,对高血压患者应重视血压昼夜节律的监测,治疗高血压不仅要降压,更应关注24h的血压是否获得平稳控制,应合理选取降压药物及给药时间.  相似文献   

19.
董桂琴 《海峡药学》2013,(6):119-120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的血压及心室肥厚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16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予以缬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B组只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两组均在给药前和给药6个月后分别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SBP、DBP,IVST、LVPWT、LVDd、LVMI明显低于治疗前,且A组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和左旋氯地平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不仅能很好的控制高血压,而且能够逆转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氮氯地平逆转Ⅱ期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作用。方法:选择51例Ⅱ期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将其分成氨氯地平治疗组和对照组。氨氯地平治疗组用氨氯地平5mg。口服,一天1次;对照组患者口服双氢噻嗪25~50mg,一天3次,并加用螺旋内酯20~40mg口服,一天3次。两组均治疗10~14个月。结果:氨氯地平组经治疗后,其左心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期内径等有明显改善(P<0.01),左心室心肌重量及左心室重要指数显著降低(P<0.01),与此同时,小轴缩短率和二尖瓣射血分数下降速度显著升高,提示在左心室肥厚逆转的同时。左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期泵血功能明显改善(P<0.01),;而对照组的上述参数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氨氯地平对逆转Ⅱ期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