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汤对抑郁症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大鼠海马5-HT及5-HT1A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血府逐瘀汤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分为三组: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给予慢性不可预性温和应激(CUMS)建立抑郁模型,治疗组给予血府逐瘀汤饮片灌胃。采用糖水偏好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进行行为学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海马5-HT浓度,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5-HT1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糖水偏好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治疗组能逆转此改变;模型组大鼠海马5-HT含量和5-HT1A受体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5-HT含量和5-HT1A受体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有抗抑郁作用,其机制与影响海马5-HT水平及5-HT1A受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对三氯化铝(AlCl_3)中毒大白鼠学习记忆减退的拮抗作用,以及对大脑皮层乙酰胆碱(Ach)、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影响。方法:建立AlCl_3中毒幼年大白鼠学习记忆障碍动物模型,设正常组,痴呆模型组(简称模型组),模型加脑复康组(简称脑复康组),模型加电针治疗组(简称电针治疗组)。结果:脑复康和电针均能显著对抗AlCl_3所致记忆障碍,其中以电针尤为明显。电针治疗组与脑复康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增加铝中毒幼年大白鼠大脑重量,脑复康组、电针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电针治疗组与脑复康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电针能显著升高大白鼠脑内Ach和AchE含量。结论:电针能改善大白鼠AlCl_3所致的记忆障碍,提高大白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能增加铝中毒幼年大白鼠大脑重量,保护大脑神经细胞正常形态,从而使大脑功能正常运转。在Ach和AchE的水解过程中参与了代谢,有助于记忆过程,电针对AlCl_3所致大白鼠记忆获得障碍的改善作用可能与其对中枢M-胆碱能系统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3.
《针刺研究》2014,(5)
目的:观察针刺对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染毒大鼠海马区单胺类递质及胆碱酯酶的影响,探讨针刺对MA染毒大鼠神经毒性改善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MA复制染毒大鼠模型。针刺组大鼠针刺"百会""大椎",每次30min,每天1次,治疗10d。运用生物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5-羟色胺(5-hydorxytryptamine,5-HT)、多巴胺(dopamine,DA)、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 esterase,AChE)的含量;荧光定量PCR法测定海马区5-HT mRNA、DA mRNA、AChE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5-HT、DA、ACh、AChE含量及5-HT mRNA、DA mRNA、AChE 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组增高(P0.01,P0.05),针刺组治疗后同模型组相比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针刺"百会""大椎"可有效调节MA染毒大鼠海马区神经递质水平,改善MA染毒后造成的脑5-HT、DA、AChE异常。 相似文献
4.
<正> 脊神经节是体躯一级感觉神经元胞体集积区,是研究一级感觉传入神经化学性质的一个重要部位。我室曾用组织化学的方法发现脊神经节内含有乙酰胆碱酯酶(AchE),本文将以生化的方法研究电针和切断后根后脊神经节内Ach含量及脊神经节和脊髓后角内AchE活性的变化,旨在探讨外周乙酰胆碱(Ach)与针感一级传入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电针预处理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内5-HT及5-HT转运体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及其预处理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CUMS)大鼠海马中5-羟色胺(5-HT)及5-羟色胺转运体(5-HTT)表达的影响,探讨5-HT、5-HTT在大鼠实验性抑郁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电针干预的影响。方法:将60只清洁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脉冲电针组、电针预处理组及百忧解组,每组12只。孤养结合CUMS 21天复制抑郁症模型,通过开野试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HT、5-HTT在大鼠海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开野实验水平运动及垂直运动明显减少,脉冲电针组、电针预处理组及百忧解组均可改善此变化;模型组大鼠海马内5-HT、5-HTT表达均明显降低,脉冲电针组、电针预处理组及百忧解组可逆转此病理变化,在5-HT方面,两组电针治疗及百忧解治疗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5-HTT方面,电针预处理有上调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较脉冲电针与百忧解组疗效稍逊色。结论:抑郁大鼠的5-HT、5-HTT含量低于正常,电针治疗抑郁症可能通过升高5-HT、5-HTT的含量而发挥抗抑郁作用。电针预处理与脉冲电针治疗抑郁症效果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抑郁大鼠的行为学变化、海马内及外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五羟色胺(5-TH)含量的变化,探讨电针对抑郁状态的治疗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各8只。正常组不接受任何刺激;其余3组采用慢性应激刺激结合孤养建立抑郁模型。模型组不接受任何刺激,电针组每日应激刺激1 h后电针治疗,药物组每日应激刺激1 h后予百忧解灌胃。各组通过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海马内BDNF及5-TH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量大鼠外周血清当中BDNF与5-HT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进入开放臂次数比及处于开放臂时间比明显降低(P <0.05),抑郁模型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和电针组进入开放臂次数比及时间比明显增加(P <0.05);与药物组相比,电针组大鼠进入开放臂次数比更高(P <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海马BDNF、5-HT表达明显降低(P <0.05);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和电针组BDNF、5-TH表达均明显升高(P <0.05);与药物组相比,电针组中BDNF与5-HT的表达都要稍高。ELISA结果显示,模型组外周血BDNF、5-HT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药物组和电针组BDNF、5-HT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抑郁模型大鼠BDNF及5-TH含量显著降低,而电针和抗抑郁药均可以有效提高大鼠海马内及外周血清内BDNF及5-TH含量,改善大鼠抑郁状态及行为活动,且电针效果更优于药物。 相似文献
7.
海马中5-羟色胺对慢波睡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海马中5-羟色胺(5-HT)对大鼠慢波睡眠的影响。方法:采用脑立体定位、核团微量注射和多导睡眠描记技术。结果:5-HT前体5-羟色胺酸(5-HTP)引起慢波睡眠(SWS)和总睡眠时间(TST)增多,觉醒(W)减少;非特异性5-HT受体阻断剂麦角新碱(MS)对睡眠无直接影响,但可完全阻断5-HTP的促睡眠效应。结论:海马中5-HT具有促睡眠效应。 相似文献
8.
《针刺研究》2014,(2)
目的:探讨电针"肝俞"穴对抑郁型胃溃疡的治疗机制。方法:旷场试验后选择合格大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肝俞组、非经非穴组。建立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抑郁症合并醋酸烧灼胃溃疡大鼠模型。肝俞组采用电针"肝俞"穴,非经非穴组采用电针脐旁开2.5cm非经穴点,直刺6mm,留针20min,每日1次,连续6d,中间休息1d,共治疗13d。旷场试验检测大鼠活动状况,Guth法计算各组大鼠胃溃疡指数,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下丘脑、胃窦黏膜组织中P物质(SP)的表达,酶联免疫法检测海马组织中5-羟色胺(5-HT)的表达。结果:造模后和实验结束时模型组水平和垂直运动均较空白组明显减少,而治疗后肝俞组水平和垂直运动均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1)。模型组胃溃疡指数、胃黏膜和下丘脑中SP表达水平均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肝俞组上述指标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海马5-HT含量较空白组显著降低,肝俞组海马5-HT含量比模型组明显增加(均P0.01)。以上各指标,非经非穴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俞组与非经非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肝俞"穴可以同时缓解抑郁状态和胃溃疡损伤程度。这可能是电针对脑肠肽表达影响的结果;电针"肝俞"穴通过对中枢内SP、5-HT表达量的影响而改善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对神经干细胞(NSCs)海马内移植老年性痴呆(AD)大鼠学习和组织内乙酰胆碱酯酶含量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机制。方法:采用β-淀粉样蛋白(β-AP)向海马CA1区定向注射制做AD模型,将大鼠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移植组、电针组和移植电针组,每组各12只。针刺选取百会、大椎、人中3个穴位。大鼠跳台检测学习能力;酶免法检测血清、海马和大脑皮层组织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含量。结果:移植电针组大鼠跳台潜伏期比模型组增加(P0.05),错误次数比模型组减少(P0.05);血清、海马和大脑皮层组织内AchE含量比模型组降低(P0.05),血清和海马内AchE含量与移植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对大鼠组织内乙酰胆碱酯酶含量的改善是治疗AD的作用机制之一,电针结合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针刺研究》2015,(4)
目的:观察移动电话辐射对小鼠耳蜗核5-羟色胺受体1B(5-HTR 1B)、5-羟色胺受体2C(5-HTR 2C)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而探讨针刺治疗耳鸣的可能机制。方法:3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2组,6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24只接受处于上网及通话状态的移动电话辐射复制耳鸣模型。造模结束后,6只小鼠为模型组,其余18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翳风穴组(电针双侧"翳风"穴)、肾俞穴组(电针双侧"肾俞"穴),翳风穴组、肾俞穴组每次治疗20min,每日1次,连续7d。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耳蜗核5-HTR 1B、5-HTR 2C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及模型对照组小鼠耳蜗核5-HTR 1B明显降低(P0.05),5-HTR 2 C显著升高(P0.01);而翳风穴组较模型组耳蜗核5-HTR 1 B明显升高(P0.01),5-HTR 2C显著降低(P0.01);与翳风穴组相比,肾俞穴组干预效果较弱(P0.05)。结论:针刺"翳风"穴可以对小鼠耳蜗核5-HTR 1B、5-HTR 2C基因表达实现良性调整作用,针刺"肾俞"穴效果不明显;针刺调节耳蜗核5-HTR 1B、5-HTR 2C基因表达可能是治疗耳鸣等疾患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电针“水沟”对脑缺血大鼠海马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肽Y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肽Y(NPY)含量的影响,探讨电针水沟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造模成功后即刻开始电针"水沟"穴,连续波,频率2 Hz,强度1 mA,治疗30 min,每天1次,连续治疗5 d。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GRP和NPY含量。结果:造模后大鼠海马CGRP含量明显下降,NPY含量明显升高(P<0.01);电针组CGRP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NPY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电针可通过调节海马神经肽含量,达到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电针对抑郁大鼠行为学、海马生长抑素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研究》2009,34(3)
目的:观察电针对抑郁大鼠行为学、海马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及SS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抑郁症的可能机制。方法:3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慢性应激法刺激造抑郁大鼠模型,电针"百会"三阴交",每日1次,每次20 min,连续14 d。使用开野试验和糖水试验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使用免疫组化法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法测定SS及SS mRNA的表达。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大鼠水平和垂直运动次数、糖水摄入量与正常组比较均降低(P<0.01),治疗后电针组的水平、垂直运动次数较治疗前及模型组均有升高(P<0.01)。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SS、SS mRNA表达均降低(P<0.05);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SS、SS mRNA表达均升高(P<0.05)。结论:电针可明显改善抑郁大鼠行为学,提高抑郁大鼠海马SS及SS mRNA的表达,电针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之有关。 相似文献
13.
电针“足三里”“三阴交”穴对胶原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三阴交"对胶原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该疗法调节CIA大鼠滑膜细胞分泌功能的部分机制。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模型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采用牛Ⅱ型胶原在大鼠背部正中线作多点皮内注射诱发CIA模型。电针治疗组选取"足三里"三阴交"穴进行电针刺激,频率2Hz,强度2mA,时间30min,连续治疗30d。处理前后分别观察CIA大鼠足跖肿胀度、痛阈;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膝关节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足跖肿胀度,滑膜细胞培养上清中PGE2浓度和TNF-α、IL-1β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痛阈低于正常对照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大鼠足跖肿胀度减小,痛阈升高,关节滑膜细胞培养上清中PGE2浓度下降,TNF-α和IL-1β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三阴交"穴对胶原性关节炎大鼠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抑制关节滑膜细胞的分泌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电针治疗抑郁症的机制。方法:采用Open-Field法作行为学测试,选取活动度相近的30只大鼠进行实验,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电针组应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冰水游泳、电击、夹尾等)合并孤养(持续21 d)的方法造成大鼠抑郁症模型。电针组选择"百会""印堂"穴电针15 min(频率2 Hz,输出电流1 mA),1日1次,连续7 d。分别于造模前、造模结束时和治疗1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行为学(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运动)和1%蔗糖溶液消耗量。取各组大鼠的海马组织进行Roche-Ni mbleGen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测试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造模后,大鼠行为学能力和1%蔗糖溶液消耗量均明显降低(P0.01);电针后,上述指标均有改善趋势,其中1%蔗糖溶液消耗量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芯片测试结果显示,抑郁症模型大鼠下调表达,而经电针治疗后表达趋于正常的基因有101条,其中多条基因与能量和物质代谢有关,还涉及蛋白质生物合成和嗅觉感受器等;抑郁症模型大鼠上调表达,而经电针治疗后表达趋于正常的基因有125条,其中多条基因与凝血、免疫、炎性反应和凋亡相关。结论:电针治疗抑郁症的机制与调控多条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针刺研究》2014,(2)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氟西汀组,每组12只。采用慢性不可预知的温和应激方法建立抑郁症大鼠模型。电针组给予电针"百会""印堂"穴,每次20min,每日1次,共治疗21d;氟西汀组给予氟西汀3.3mg/kg灌胃治疗,每日1次,共21d。实验第1、7、14、21天检测大鼠体质量,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动物行为学,HE染色检测海马的组织结构,透射电镜观察海马超微结构。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著下降(P0.01),水迷宫实验的潜伏期和游泳总路程显著延长(P0.01),海马神经元严重损伤,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电针治疗可以显著增加大鼠体质量(P0.05),缩短潜伏期和游泳总路程(P0.01),减轻海马神经元损伤。结论:电针可以改善慢性应激引起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这可能是针刺缓解学习记忆能力的下降,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并比较电针"大椎"命门"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椎组、命门组、尾部中点组,每组8只,注射弗氏完全佐剂造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电针"大椎"命门"及尾部中点,每次20min,隔日1次,共8次。观察治疗前后大鼠足跖肿胀度,使用MTT比色法检测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率、白介素(IL)-2活性,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大椎组、命门组的T、B淋巴细胞增殖率,脾IL-2活性,血清IL-2含量及尾部中点组T、B淋巴细胞增殖率,脾IL-2活性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大椎组血清TNF-α含量与模型组比较降低(P<0.05),大椎组脾IL-2活性及命门组T、B淋巴细胞增殖率,脾IL-2活性与尾部中点组比较升高(P<0.05)。结论:电针通过对T、B淋巴细胞增殖率,IL-2,TNF-α的相互调节,起到抗炎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电针不同穴组对胃癌大鼠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针刺"足三里"合谷"三阴交"3个穴位不同配穴组对胃癌大鼠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用Walker-256细胞株复制种植性胃癌模型,并行手术根治。术后第3天,将大鼠随机分为9组:足三里组、合谷组、三阴交组、足三里+合谷组、合谷+三阴交组、足三里+三阴交组、足三里+合谷+三阴交组、非穴位针刺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另设正常组6只。电针治疗选择疏密波,频率2~100Hz,电流强度1~3mA,每日1次,持续30min,共7d。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各组大鼠外周血中体液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C4含量;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非穴位针刺组IgG、IgM、IgA、C3、C4、CD4+、CD8+及CD4+/CD8+比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各组,其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水平增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与正常组比较,足三里+合谷+三阴交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合谷"三阴交"对大鼠胃癌根治术后低下的免疫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3个穴位同时使用刺激机体免疫功能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针刺法对肾绞痛患者血浆、尿液中P物质(SP)、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差异,探讨取得最佳效应的特异针刺手法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下焦瘀滞型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运用简化的McGill疼痛问卷量表对3组患者进行疼痛等级评分。治疗1组取肾俞穴,采用穴位分"天、人、地"三部刺入的"三才刺"法;治疗2组取阿是穴,针刺方法同治疗1组;对照组取肾俞穴,采用常规针刺法。共治疗30min。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和尿液中SP和5-HT水平。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等级评分及血浆和尿液中SP、5-HT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治疗后疼痛等级评分及血浆和尿液中SP、5-H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三才刺"法对肾绞痛具有特异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血浆及尿液中SP、5-HT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委中"三阴交"阴陵泉"穴对急性尿潴留后家兔膀胱内压和膀胱组织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膀胱疾病的优势穴位。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雄性家兔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委中组、三阴交组、阴陵泉组和非经非穴(腓骨小头后下方)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5组均以2倍于正常膀胱容量的生理盐水充盈膀胱2h,建立家兔急性尿潴留模型。2h后排空尿液,即刻电针相应穴位,20min后通过生物机能信号采集系统观察膀胱内压的变化,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膀胱组织ATP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电针前比较,电针后各电针组的膀胱内压明显升高(P<0.05);与非经非穴组比较,电针后其它电针组膀胱内压的升高率明显偏高(P<0.05)。与模型组和非经非穴组比较,电针后委中、三阴交及阴陵泉组的膀胱ATP含量明显升高(P<0.05),且委中组的膀胱ATP含量与三阴交和阴陵泉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委中组升高最为明显,三阴交组次之。结论:电针"委中"三阴交"及"阴陵泉"穴能显著升高急性尿潴留家兔膀胱内压和膀胱组织ATP的含量,说明委中、三阴交和阴陵泉穴都能有效地治疗急性尿潴留;从改善急性尿潴留家兔的膀胱组织ATP含量来看,"委中"三阴交"穴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