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儿童血液中铁、锌、钙、铜、镁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了解其在儿童体内含量,探讨儿童微量元素缺乏的应对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140例儿童,根据其年龄分为三个组:婴儿组39例、幼儿组48例和学龄前儿童组53例,采取各组儿童指血0.05ml,通过BH21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检测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各年龄阶段的儿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微量元素缺乏,婴儿组Fe缺乏率最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幼儿组Zn缺乏率最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儿童组Ca缺乏率最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普遍存在微量元素缺乏,针对各年龄阶段出现的相应微量元素缺乏,应该采取应对措施,合理膳食,提高营养,防止其影响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杭州市学龄前儿童全血微量元素的检测,了解学龄前儿童全血微量元素含量的现状,为针对性的营养指导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儿科进行健康体检和营养咨询的2 236例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各年龄阶段依次分为婴儿组(328例)、幼儿组(732例)、学前儿童组(1 176例),采用济南齐力QL8000型全自动微量元素分析仪对所有对象全血中铁、锌、钙、镁、铜、铅元素进行测定,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 结果 杭州地区2 236例学龄前儿童微量元素铁、锌、钙、镁、铜、铅元素的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4.4%、29.6%、20.6%、0.7%、4.6%、1.5%,不同年龄组儿童6种微量元素测定值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以铁、锌、钙缺乏为主,镁、铜缺乏率以及铅中毒率较低;铁、锌缺乏率最高的是婴儿组,幼儿组铁缺乏率高于学前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组儿童全血中铁、锌缺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钙、镁、铜缺乏率以及铅中毒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在儿童生长发育较快期间比较容易发生微量元素失衡,应加强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管理,合理补充各种微量元素,积极预防铅中毒。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广西主要少数民族地区0~7岁儿童全血微量元素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西金域医学检验实验室进行微量元素水平检测的广西壮族、瑶族及苗族聚居地区0~7岁儿童(66094例)数据,并按年龄分为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儿童组,比较3个地区各年龄组的微量元素水平差异.结果 3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儿童同年龄组间镁、钙、锰、铁、铜、锌和铅元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地区儿童存在较高的铁元素水平异常率和锌元素缺乏率,且铁元素缺乏率、锌元素缺乏率及铅元素超标率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壮族地区婴儿组及幼儿组的铁元素过量率、铜元素缺乏率明显低于瑶族和苗族同年龄组(P<0.05).壮族地区学龄前儿童组铁元素缺乏率明显高于瑶族及苗族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膳食、环境可能是导致广西壮族、瑶族及苗族聚居地区0~7岁儿童全血镁、钙、锰、铁、铜、锌和铅等7种微量元素水平不同的原因.铁元素水平异常和锌元素缺乏在3个少数民族地区人群较为常见.地中海贫血可能是引起铁元素过量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微量元素缺乏评估方法及提出应对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8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儿童5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阶段的不同分为婴儿组、幼儿组及少年儿童组,分析儿童微量元素在体内的代谢及分布,评估儿童微量元素缺乏情况及探讨应对措施。结果:各组儿童在ca、Mg、cu、Zn、fe微量元素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其中以Zn缺乏最为严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微量元素缺乏普遍存在,针对各个年龄阶层的儿童出现的不同微量元素缺乏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广东省中山市东凤地区学龄前儿童静脉血微量元素含量水平,从而提倡科学有效的膳食营养。方法将2013年中山东凤地区入学前体检儿童2 200例根据来源地区分为外来儿童组(n=1 444)和本地儿童组(n=756)。采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静脉血钙、镁、铜、锌、铁、磷等微量元素并比较两组静脉血微量元素含量水平。结果本地儿童与外来儿童钙、镁、磷等微量元素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来儿童和本地儿童锌元素的含量均低于正常值且与外来儿童比较,本地儿童锌的含量降低,铜和铁元素含量则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来儿童钙、镁、铜、锌、铁、磷等微量元素的缺乏率分别为21.95%、7.69%、10.73%、61.50%、14.75%和5.47%,本地儿童钙、镁、铜、锌、铁、磷等微量元素的缺乏率分别为22.88%、7.41%、7.94%、68.21%、10.19%和5.29%。外来儿童和本地儿童钙、镁、磷等微量元素缺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来儿童和本地儿童中男女儿童各微量元素含量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外来儿童比较,本地儿童锌缺乏率升高,铜和铁缺乏率则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山东凤地区本地儿童与外来儿童钙、镁、铜、锌、铁、磷等微量元素均存在一定的缺乏,其中本地儿童锌元素的缺乏率较高,外地儿童铜和铁缺乏率较高,需根据不同来源儿童的具体情况加强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管理,进行合理膳食并及时补充微量元素以促进学龄前儿童的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微量元素检测在提高儿童保健效果方面的实际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360名儿童,将其分为婴儿组、幼儿组以及学龄前组,每组120名,进行微量元素检测。结果从整体上看,儿童缺锌比例最高,其次为铁、钙,缺镁、铜相对较少;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微量元素缺乏情况也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对儿童进行微量元素检测,能够了解其微量元素缺乏情况,采取个体化保健措施,提升保健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体内全血5种微量元素含量情况,为儿童合理膳食提供准确指导依据。方法:以来我院进行体检及治疗的3280例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北京普析五元素分析仪MB5对儿童体内全血5种微量元素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地区学龄前儿童体内5种微量元素中铁、钙、锌的缺乏率较为常见。其中铁的缺乏率约占11.64%;钙的缺乏率约占32.92%;锌的缺乏率约占28.20%。不同年龄组间钙、铁、锌缺乏率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按性别进行分析,发现不同性别组间微量元素含量缺乏率无区别,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微量元素是不可缺失的成分,而学龄前儿童微量元素缺乏较为常见,儿童家长应指导儿童合理膳食,合理补充微量元素,以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刘建丽  张琪  惠敏  吴庆红 《西部医学》2014,26(10):1301-1303
目的 探讨早期喂养指导和适宜的辅食添加对耍幼儿体内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来院保健婴儿15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78例,对照组72例.对干预组婴儿喂养人进行辅食添加知识讲座和一对一喂养行为指导.对照组婴儿按保健常规进行体检和育儿指导.观察两组耍幼儿辅食添加情况、断奶时间以及喂养人的喂养行为等.定期检测全血中锌、铁、钙、镁、铜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组婴儿喂养人能科学合理地添加谷类、蛋白质类、果蔬三大类食物,两组不同观察期辅食适时添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辅食添加过早或过晚现象.干预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后两组婴幼儿血中铁、锌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元素钙含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和18个月后干预组锌低下率为38.46%和19.23%、铁低下率19.23和14.11%与对照组锌低下率65.27%和40.28%、铁低下率45.83%和30.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对婴幼儿早期喂养指导及宣教项目能提高喂养人育儿水平,科学地辅食添加对平衡婴幼儿体内微量元素含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1):112-114
目的了解丽水地区3~6岁学龄前儿童末梢血中钙、铜、锌、镁、铁的水平,探讨与贫血的关系,为指导儿童营养及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丽水市妇幼保健院体检的3~6岁儿童,进行钙、铜、锌、镁、铁5种微量元素及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在5种微量元素中,锌的缺乏率最高,占15.3%。其次是钙、镁,占9.9%和8.9%,铁、铜两种微量元素缺乏较少;不同年龄组之间微量元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组与健康组微量元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丽水地区学龄前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微量元素缺乏,并且微量元素缺乏对儿童贫血产生一定的影响。建议定期对儿童进行微量元素的检测,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对于微量元素缺乏的儿童要进行合理的饮食指导或者药物补充,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王旭芹  刘静 《吉林医学》2012,33(21):4524
目的:探讨本地区儿童血微量元素的含量与缺乏情况。方法:对进行血微量元素分析的儿童进行结果分析。按年龄分为3组,3~4岁组21例,4~5岁组40例,5~6岁组25例。结果:①3~4岁组缺锌比例最高,其次为缺钙,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中,铜、铁、镁的平均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岁组与另两组锌和钙的平均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常规体检时,微量元素检查应列入其中。以了解儿童体内营养状况,进行合理膳食调整,防止微量元素缺乏而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娄底地区儿童的静脉全血微量元素(铜、锌、铁)、常量微量元素(钙、镁)等5种元素含量进行分析,了解幼儿健康情况,指导幼儿合理膳食,预防疾病的发生,及时补充幼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元素。方法:选取2019年1-7月对来娄底市中心医院进行体检的1 517例儿童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分析三组铜、锌、铁、钙、镁元素情况。结果:铜、钙元素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呈减少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锌、铁元素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呈增加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镁元素含量比较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检测出镁元素缺乏;三组铜元素缺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锌、铁元素缺乏随着年龄的增长都有改善,而钙元素的缺乏则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微量元素缺乏普遍存在,家长和医生要引起重视,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合理膳食补充营养,定期对儿童微量元素含量进行监测,避免过多或不足引起疾病,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湛江霞山区儿童微量元素含量、异常情况,为霞山地区制定儿童微量元素补充提供指导。方法将本院儿童保健科进行健康门诊体检的儿童134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分为婴儿组(0~1岁)269例,幼儿组(2~3岁)417例、学龄前组(3~6岁)364例、学龄组(7~12岁)291例,采用博晖全血多元素分析仪检测儿童末梢血微量元素水平。结果1341例儿童中铜异常5.1%,锌异常66.2%,钙异常27.3%,铁异常23.1%,镁异常4.0%,四组儿童铜异常、铁异常比例无统计学差异,四组儿童的锌异常、钙异常及镁异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性别儿童的微量元素含量及异常比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霞山地区儿童微量元素缺乏以锌、钙、铁为主,铜及镁缺乏占比较少,应加强对各年龄段儿童的微量元素检测,制定个性化的微量元素补充方案,确保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郑新山 《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1):152-153
目的:了解漯河市召陵区学龄前儿童体内锌、铁、钙、镁、铜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为儿童科学合理补充微量元素和疾病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2 800例学龄前儿童用末梢血进行锌、铁、钙、镁、铜5中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本区学龄前儿童中锌缺乏率居第1位,铁、钙次之,镁、铜缺乏者较少见,且男女之间缺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5种微量元素的缺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保证学龄前儿童身体健康,应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维持各元素间的平衡,儿童家长和各医疗保健部门应积极做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4.
李春燕  徐宁志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1):138-139,142
目的通过对北京世纪城地区学龄前儿童末梢全血微量元素含量的检测,了解北京世纪城地区学龄前儿童末梢全血微量元素含量的现状,为保健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北京四季青医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6~36月龄的4538例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其中6~〈12月龄组1268例、12~〈24月组762例、24~36月组2508例,对所有对象末梢血中铜、锌、钙、镁、铁5种元素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北京世纪城地区学龄前儿童缺铁率达41.9%、缺锌率达22.1%、缺钙率达14.6%、缺铜率达9.7%,未见镁缺乏者;各个年龄段中均有锌、铁、钙、铜的缺乏的发生,锌、铁、铜在各年龄段的缺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的缺乏在各年龄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铁缺乏率和锌缺乏率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元素缺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生长发育较快期间,极易发生微量元素的失衡,尤其是锌、铁、钙的缺乏,医疗保健工作者和家长要重视微量元素失衡的综合防治,早干预,早治疗,均衡营养,合理膳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奥卡西平混悬液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癫痫患儿资料,分别统计总有效率及幼儿、学龄前儿童两不同组别的有效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间率的差异,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一般资料对药物疗效的影响。结果:失访4例,自动停药4例,其余13例患儿单药治疗总有效率为61.5%。1例出现过敏现象。幼儿组与学龄前儿童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药物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P值均>0.05。结论:奥卡西平混悬液治疗儿童癫痫的效果较好;幼儿组的疗效较学龄前儿童稍好;未发现与该药物疗效相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李瑞娜 《中外医疗》2013,32(4):45-46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儿童急性中毒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82例急性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不同,将患儿分为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和学龄组。比较分析不同年龄试验组患儿急性中毒临床特征。结果儿童急性中毒以学龄前儿童比例较高,男多于女,冬夏季比例相对较高,农村比例较高,以药物误服为主要原因,毒物种类以药物中毒比例最高,中毒途径以消化道为主。不同年龄组患儿在中毒原因和毒物类别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婴儿组药物误服比例最高,因自杀中毒主要发生在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农药、杀鼠药和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幼儿、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酒精中毒主要发生在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结论急性中毒儿童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特征。处理急性中毒儿童应考虑年龄相关临床特征,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微量元素及营养的合理摄入对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150例学龄前儿童,根据主食摄入量及食欲情况分为过量组25例、良好组59例、中等组47例、低下组19例,比较各组儿童蛋白质及热能摄入量,入组时及12个月后各组儿童身高与体重和血微量元素浓度,分析营养及微量元素与身高、体重的相关性。结果:过量组儿童日均蛋白质及热能摄入量大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组日均蛋白质及热能摄入量大于中等组和低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良好组身高115.32±4.56 cm,高于过量组的113.49±4.39 cm,中等组的112.18±4.38 cm和低下组的110.53±4.87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过量组与中等组身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低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过量组体重25.59±3.32 kg,高于良好组的21.49±2.95 kg,中等组的18.94±3.12 kg和低下组的17.69±2.76 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组与中等组体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低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中等组血钙、锌水平低于过量组及良好组,低下组各微量元素浓度低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身高、体重与营养及微量元素的摄入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热量0.37,蛋白质0.33,钙0.46,铁0.38,锌0.48,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元素及营养的合理摄入有助于促进学龄前儿童身高及体重的增长,若摄入不足或过量将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十堰市城区3000例学龄前儿童体内7种微量元素(铜、锌、钙、镁、铁、铅、镉)的情况,为防治环境污染、积极补充各种微量元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十堰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儿科门诊及城区幼儿园自愿进行该测试的学龄前儿童手指血3000例,采用BH 51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测试体内铜、锌、钙、镁、铁5种元素浓度,使用BH2100型钨舟元素分析仪测试体内铅、镉浓度,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地区儿童血中微量元素经统计学分析,不同年龄组间铜、膈、铅含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不同年龄组间锌、钙、铁、镁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3000例学龄前儿童血中铜、镉含量全部在正常范围,钙、镁的含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锌、铁的含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锌、钙、镁、铁缺乏检出率随年龄增加发病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铅中毒率在2~4岁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地区儿童锌、钙、镁、铁均有不同程度的缺乏,血铅有上升趋势,需严密关注。尽量在科学的监测下进行微量元素的补充,并要预防儿童铅中毒。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儿童呼吸道异物的特点及预防策略..方法 分析580例儿童呼吸道异物的病例资料,分为农村和城市患儿2类;再根据年龄分成婴儿组(<1岁)、幼儿组(1~3岁)、学龄前儿童组(3-5岁)、学龄期儿童组(6~12岁).结果 580例中,农村患儿565例,城市患儿15例;婴儿组植物性异物38例;幼儿组植物性异物469例,动物性异物3例;学龄前儿童组植物性异物26例,化学合成品类异物4例,动物性异物1例,金属性异物3例;学龄期儿童组植物性异物5例,化学合成品类异物27例,矿物性异物2例,金属性异物1例,动物性异物1例.结论 ①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呼吸道异物以植物性异物为主,学龄期儿童以化学合成品类异物为主.②加强民众的健康宣传教育,特别是农村地区民众的防范意识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陈碧  舒旷怡  李绵绵  李姗姗  江明华 《浙江医学》2020,42(12):1307-1309
目的分析并建立温州地区儿童血清尿酸参考区间。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健康体检且<20岁的儿童14060例,按年龄、性别分为10组,即0~1岁(婴儿男、女组)、>1~3岁(幼儿男、女组)、>3~6岁(学龄前男、女组)、>6~12岁(学龄男、女组)、>12~20岁(青春男、女组)。检测并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儿童血清尿酸水平,建立不同年龄、性别儿童血清尿酸参考区间。结果儿童血清尿酸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rs=1.00,P<0.05)。各年龄组不同性别儿童血清尿酸水平比较,结果显示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男女童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学龄组、青春组均为男童高于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婴儿组、女婴儿组、男幼儿组、女幼儿组、男学龄前组、女学龄前组、男学龄组、女学龄组、男青春组、女青春组血清尿酸参考区间分别为151~376、149~364、167~381、165~389、179~404、178~410、190~454、196~419、257~590、209~472滋mol/L。与现行成人参考区间(男性208~428滋mol/L,女性155~357滋mol/L)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儿童血清尿酸参考区间与成人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各年龄段参考区间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