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菟丝子水提液对大鼠的急性毒性及微核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菟丝子水提液对SD大鼠的最大给药量的急性毒性与遗传毒性。 方法: 最大给药量法检测菟丝子水提液对SD大鼠的急性毒性。SD孕鼠骨髓微核试验及胚胎肝转移微核试验,设5组:菟丝子水提液高、中、低剂量组(40,20,10 g·kg-1)及阴性对照组(NS,10 mL·kg-1),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CP)40 mg·kg-1],检测孕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及胚胎肝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 结果: 菟丝子水提液ig对SD大鼠的最大给药量为80 g·kg-1。菟丝子水提液40 g·kg-1可致孕鼠骨髓细胞、胚胎肝细胞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升高,与阴性对照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 菟丝子水提液对SD大鼠ig最大给药量为80 g·kg-1,属无毒级。菟丝子水提液ig剂量在40 g·kg-1时可诱发孕鼠及胚胎微核率增加,有潜在遗传毒性;而在20 g·kg-1以下剂量时无显著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D-半乳糖sc建立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研究豆丹的抗衰老作用。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衰老模型组、西洋参组(0.5 g·kg-1)、豆丹水提液高(2.8 g·kg-1)、低剂量组(1.4 g·kg-1)、豆丹醇提液高(12.5 g·kg-1)、低剂量组(6.25 g·kg-1)。造模14 d后开始给药,给药14 d后测定负重游泳时间、脏器系数、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肝脏及脑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肝及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衰老模型组负重游泳时间、脏器指数、SOD及GSH-Px均降低,MDA含量增加,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与衰老模型组比较,豆丹水提液、醇提液均能显著延长负重游泳时间(P<0.05或P<0.01),提高脏器指数(P<0.05),提高SOD,GSH-Px活性(P<0.05或P<0.01),降低MDA含量(P<0.05),且对雌雄小鼠的作用大体相当。结论:豆丹可能通过提高机体免疫、抗脂质过氧化和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来发挥抗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新疆两色金鸡菊醇提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心肌重构和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Ang)Ⅱ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SHR分为模型组、两色金鸡菊醇提物高、中、低剂量组(3.2,1.6,0.8 g·kg-1)、卡托普利组(4 mg·kg-1)及杜仲平压片组(187.5 mg·kg-1),连续ig给药4周。采用无创血压计观察其对血压的影响;计算各组大鼠左心室质量指数(LVWI)和心脏指数;采用放射免疫法测量血浆中ET,AngⅡ,CGRP含量的变化。结果:干预4周后,各给药组大鼠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组大鼠LVWI均下降,其中两色金鸡菊醇提物高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的下降存在显著差异(P<0.01),且高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心脏指数降低 (P<0.05);与模型组相比,两色金鸡菊醇提物高、中剂量和卡托普利可明显减少血浆中ET和AngⅡ的含量(P<0.01),同时血浆中CGRP的含量有增加的趋势。结论:两色金鸡菊醇提物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可以改善SHR心室肥厚情况,其作用机制与抑制体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改善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诃子醇提物对动物胃肠运动和血清胃动素含量的影响。 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吗丁啉(小鼠0.005 g·kg-1,大鼠0.003 g·kg-1)组,诃子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小鼠3.5,1.75,0.875 g·kg-1,大鼠2.4,1.2,0.6 g·kg-1),按10 mL·kg-1给药,采用小鼠在体胃肠运动实验、放免法检测大鼠血清胃动素含量和家兔离体肠平滑肌运动实验,观察诃子提取物对正常小鼠胃排空、小肠推进运动和大鼠血清胃动素含量以及家兔离体肠平滑肌收缩的影响。 结果: 诃子提取物高、中剂量对正常小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运动有显著抑制作用,可以降低大鼠血清胃动素的含量,对家兔离体肠平滑肌收缩有显著抑制作用,对氯化乙酰胆碱引起的肠平滑肌兴奋有显著拮抗作用(P<0.05或P<0.01)。 结论: 诃子醇提物对动物胃肠运动有抑制作用,其作用途径可能与M胆碱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5.
正交试验优选栀子的水提醇沉工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优选栀子的水提醇沉工艺。方法:采用HPLC-DAD在238,440 nm处检测特征峰,以栀子苷峰面积和HPLC指纹图谱确定的14个化学成分峰面积之和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对栀子水提工艺的影响,考察提取液相对密度、醇沉浓度、搅拌速度和醇沉时间对栀子水提液醇沉工艺的影响。结果:在238,440 nm处分别确定了栀子中10,4个化学成分的特征图谱。最佳水提工艺为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30 min;最佳醇沉工艺为醇沉浓度70%,药液初始相对密度1.10 g·mL-1,搅拌速度200 r·min-1,醇沉时间10 h。结论:采用已知、未知结构成分HPLC指纹图谱相结合的方法优选的工艺准确性更高,为中药提取工艺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白芷中活血化瘀有效组分的谱效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玉屏风散(YPFS)诱导初期给药对Th2(Ⅱ型辅助性T细胞)型接触性超敏反应的效应,并利用HPLC-MS(液质联用)法测定玉屏风散含药血清中的成分。方法:Th2型接触性超敏反应造模采用Balb/c小鼠第1,2天用1.5%的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溶液致敏腹部皮肤,第6天用0.6%的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溶液攻击小鼠耳部皮肤,24 h后测定小鼠耳厚和耳重。致敏前给予地塞米松ip 剂量为0.67 mg·kg-1,YPFS(3.25,6.5 g·kg-1,ig),毛蕊异黄酮(0.5,5,10 mg·kg-1,ip),芒柄花素(0.5,5,10 mg·kg-1,ip)2 d,并在致敏第1~3天继续给药3 d,第4天停止给药(诱导初期给药)。含药血清检测采用ICR小鼠每天给予YPFS醇提物,连续给药3 d,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最后1次给药后1 h取血处死动物。血清经过乙酸乙酯萃取处理后,利用HPLC-MS法进行测定。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耳肿胀度及耳重显著增加(P<0.01)。玉屏风散醇提物3.25,6.5 g·kg-1诱导初期给药能显著抑制小鼠耳肿胀度(P<0.01或P<0.05),减轻过敏性炎症。玉屏风散醇提物含药血清经HPLC-MS测定出3个主要成分,经鉴定分别为升麻素、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5,10 mg·kg-1诱导初期给药能显著抑制Th2型接触性超敏反应模型小鼠耳肿胀度,芒柄花素10 mg·kg-1诱导初期给药显著降低耳重。结论:玉屏风散诱导初期给药能显著抑制FITC诱导的小鼠Th2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耳肿胀度,含药血清测得的入血成分经过药效学实验验证,对Th2型过敏反应有抑制作用,表明血清中存在抗过敏作用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7.
10味温中散寒药对胃实寒证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干姜、肉桂、丁香、吴茱萸、小茴香、高良姜、荜茇、荜澄茄、花椒、胡椒10味温中散寒药对胃实寒证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的影响,以期观察温中散寒药的温胃、护胃作用,探讨温中散寒药的作用机制与药效本质。 方法: SD雄性大鼠分为15个组:空白组、模型组、附子组、干姜组、肉桂组、丁香组、吴茱萸组、小茴香组、高良姜组、荜茇组、荜澄茄组、花椒组、胡椒组、石膏组、黄连组。灌服知母水提液17.5 g·kg-1,2次/d,连续2 d建立大鼠胃实寒证模型。附子组13.5 g·kg-1,干姜、胡椒组8.1 g·kg-1,肉桂、吴茱萸组4.1 g·kg-1,丁香、荜茇、荜澄茄组2.7 g·kg-1,小茴香、高良姜、花椒组5.4 g·kg-1,石膏组54 g·kg-1,黄连组4.5 g·kg-1,2次/d,连续3次。肉眼观察胃黏膜变化,光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根据胃组织病理改变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结果: 肉眼观察,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胃黏膜表面颜色灰暗、皱缩、无光泽,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与模型组比较,10个温中散寒药组的胃黏膜均有所改善。光镜下观察,与模型组比较,除高良姜组外其余9个组均能明显减少炎细胞浸润(P<0.05或P<0.01);10个温中散寒药组均能明显减少胃黏膜腺体的破坏(P<0.01)。 结论: 10味温中散寒药通过改善大鼠胃黏膜的破坏从而发挥其治疗胃实寒证的药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车前子部位群的抗痛风活性与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系统溶剂法提取分离车前子。9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高尿酸血症组(模型组),别嘌呤醇组(0.01 g·kg-1),总提物组(25 g·kg-1),石油醚组(25 g·kg-1),二氯乙烷组(25 g·kg-1),乙酸乙酯组(25 g·kg-1),正丁醇组(25 g·kg-1),水部位组(25 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氧嗪酸钾盐诱导小鼠急性高尿酸血症模型,ig给予相应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 d。观察车前子总提物及5个部位对小鼠血清尿酸水平及肝脏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的影响。结果: 系统溶剂法提取分离车前子得到5个部位,分别为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水部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尿酸的水平与XOD活性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别嘌呤醇、车前子总提物及各不同部位均可降低小鼠血清尿酸的水平与XOD活性(P<0.05,P<0.01)。结论: 车前子及不同提取部位具有一定的抗痛风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壮骨1号方对骨性关节炎的抗损伤作用。方法:选SD大鼠,以泊洛沙姆载药体加载木瓜蛋白酶制成温敏型原位凝胶控释剂,按照0.05 mL(1.6 U)/关节剂量,双侧膝关节注射,50 ℃环境下作用2 h复制大鼠骨性关节炎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模型对照组(等容蒸馏水)、壮骨关节丸(1.10 g·kg-1)组与壮骨1号方(2.20,1.10,0.55 g·kg-1)治疗组,氨基葡糖(0.03 g·kg-1)阳性药对照组,ig每天1次,连续治疗8周。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关节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及其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含量,计算MMP-3/TIMP-1;观察关节软骨病理组织学变化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治疗8周后,模型组大鼠关节液中MMP-3/TIMP-1为0.092±0.010,与正常组0.062±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壮骨1号方2.20,1.10,0.55 g·kg-1剂量治疗8周后,MMP-3/TIMP-1明显降低,分别为0.060±0.016,0.060±0.028,0.057±0.027,与模型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病理图像分析显示模型组大鼠软骨坏死面积为(37 734±11 504)μm2,与正常组(0.00±0.00)μ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壮骨1号方2.20,1.10 g·kg-1治疗8周后,关节软骨坏死面积为(26 601±6 506),(27 061±10 425)μm2,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骨1号方具有一定的抗软骨损伤作用,能延缓骨性关节炎的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10.
石菖蒲挥发油和水煎液的抗焦虑作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观察石菖蒲抗焦虑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8组(n=12),分别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石菖蒲挥发油高、中、低剂量组(10,5,2.5 g·kg-1·d-1),石菖蒲水煎液高、中、低剂量组(20,15,10 g·kg-1·d-1),模型组ig生理盐水,阳性组ig地西泮(2.5 mg·kg-1·d-1),连续ig给药5 d,末次给药0.5 h后进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明暗箱实验,观察石菖蒲对小鼠焦虑行为的干预作用。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小鼠脑内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五羟色胺(5-HT)的含量。结果:①石菖蒲挥发油高、低剂量组和水煎液中、低剂量组能明显增加小鼠在高架十字迷宫装置上的开臂滞留时间(OT%,P<0.05),能明显增加小鼠的开臂进入次数(OE%,P<0.05)。②石菖蒲挥发油剂量组和水煎液高剂量组能显著增加小鼠脑内GABA的含量(P<0.05);石菖蒲挥发油中、低剂量组和水煎液3个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小鼠脑内Glu的含量(P<0.05);石菖蒲挥发油3个剂量组和水煎液3个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小鼠脑内5-HT的含量(P<0.05)。结论:石菖蒲挥发油和水煎液在小鼠高架十字迷宫模型和明暗箱模型上均表现出抗焦虑作用,其作用效果与地西泮类似。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中枢GABA含量,降低Glu和5-HT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藜芦配伍人参对未成熟小鼠子宫系数、性激素水平、靶器官子宫和阴道的病理学变化的影响。方法:昆明种雌性小鼠1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特异性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组(5 mg·kg-1)、藜芦组(0.045 g·kg-1)、人参低、中、高剂量组(12,18,24 g·kg-1)、ICI和人参低剂量混合组(混合低剂量组)、ICI和人参中剂量混合组(混合中剂量组)、ICI和人参高剂量混合组(混合高剂量组)、藜芦和人参低剂量配伍组(配伍低剂量组)、藜芦和人参中剂量配伍组(配伍中剂量组)、藜芦和人参高剂量配伍组(配伍高剂量组),每组10只,给药5 d后分别观察小鼠子宫系数,血清中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的水平及子宫、阴道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人参各剂量组能使未成熟小鼠的子宫系数显著增加(P0.05),E2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LH,FSH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还能明显促进靶器官子宫、阴道的生长发育。配伍藜芦后,人参各剂量组的子宫系数明显降低(P0.05,P0.01),血清E2,LH和FSH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子宫和阴道的促生长发育作用减弱。结论:藜芦与特定剂量的人参配伍能够妨害人参的雌激素样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马齿苋不同提取物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抗疲劳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马齿苋正丁醇提取物(0.5,0.25 g·kg-1)组、马齿苋乙醇提取物(1,0.5 g·kg-1)组.除正常组sc生理盐水外,其他各组均sc D-半乳糖(1 g·kg-1)42 d制备衰老小鼠模型.用疲劳仪测定小鼠的抗疲劳能力,并测定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马齿苋正丁醇提取物(0.5 g·kg-1)和乙醇提取物(1 g·kg-1)组均可提高衰老小鼠的抗疲劳能力,马齿苋正丁醇提取物(0.5,0.25 g·kg-1)可降低脑组织MDA含量和提高SOD活性,马齿苋乙醇提取物(1 g·kg-1)可降低脑组织MDA含量.结论:马齿苋正丁醇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可提高衰老小鼠的抗疲劳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有关.马齿苋正丁醇提取物作用好于乙醇提取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根据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正常WKY大鼠尿液的代谢组学差异,研究丹七片对SHR血压及尿液中差异性代谢物的影响。方法:使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WKY大鼠,将SHR分为丹七片组(0.38 g·kg-1),阿司匹林组(10 mg·kg-1)和丹七片+阿司匹林组(0.38 g·kg-1+10 mg·kg-1)。给药前后每周连续监测大鼠尾动脉收缩压,每周收集大鼠24 h尿液。尿液样本进行1H-NMR检测,通过模式识别分析的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分析丹七片与阿司匹林对SHR尿液中差异性代谢物的影响。结果:药物干预4周后,各给药组大鼠血压均明显降低;SHR与WKY大鼠比较尿液中有21种主要差异性代谢物(丙氨酸,琥珀酸,α-酮戊二酸,柠檬酸,二甲胺,三甲胺,二甲基甘氨酸,赖氨酸,肌酸,胆碱,肌酸酐,氧化三甲胺,甜菜碱,牛磺酸,β-葡萄糖,苯乙酰甘氨酸,胍基乙酸,苯丙氨酸,马尿酸,1-甲基烟酰胺,尿囊素)。丹七片、阿司匹林、丹七片+阿司匹林均可使SHR尿液中差异性代谢物分布状态回归正常。结论:丹七片、丹七片+阿司匹林均可降低SHR血压,且可通过干预SHR尿液中与高血压发生相关的差异性代谢物分布状态来达到治疗高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醇沉处理和中药配伍对藜蒿叶水提物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不同醇沉浓度纯化处理后的藜蒿叶水提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包括对其菌体生长量、生物膜形成、芽管生成作用等方面的影响,并考察中药配伍对藜蒿叶水提物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的影响。结果:醇沉处理可显著降低藜蒿叶水提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醇沉浓度90%处理使MIC80(下降80%的药物质量浓度)由200 g·L~(-1)降至8 g·L~(-1),同时增强了其对白色念珠菌芽管生成和生物膜形成作用的抑制效果;在选取的18种常见植物药材中,薰衣草、黄芩、莪术对藜蒿叶水提物表现出了显著的抑菌增效作用(部分抑制浓度指数0.5),与黄芩联用时藜蒿叶水提物的MIC80最小,达0.60 g·L~(-1)。结论:醇沉处理和中药配伍可显著提高藜蒿叶水提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为藜蒿副产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HLJDT)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及其内皮祖细胞(EPCs)一氧化氮(NO)分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雄性12周龄SHR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卡托普利阳性药组,HLJDT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12只同周龄雄性WKY大鼠作为正常组。正常组和模型组予生理盐水ig(20 m L·kg~(-1)),其余各组分别给予卡托普利ig(1.35 mg·kg~(-1)),HLJDT低剂量ig(13.5 mg·kg~(-1)),HLJDT中剂量ig(27 mg·kg~(-1)),HLJDT高剂量ig(54mg·kg~(-1)),均1次/d,连续2周。用药前及预处理结束后当天采用BP-6大鼠无创血压测试仪测定各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骨髓来源的EPCs,经Dil-ac-LDL和FITC-UEA-I双染色鉴定后,分别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法、迁移小室(Transwell)小室、黏附实验及NO检测分析各组EPCs增殖、迁移、黏附能力及NO分泌功能。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SHR血压明显升高,SHR内皮祖细胞数量,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及NO分泌功能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HLJDT可以降低SHR血压,HLJDT低、中、高剂量组SHR内皮祖细胞数量,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及NO分泌功能均有增加(P0.05,P0.01)。结论:HLJDT能降低SHR血压,并且能增加EPCs的数量,提高EPCs的增殖、迁移、黏附能力及NO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6.
在确证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模型成功后比较其与正常大鼠(Wistar)尿液氨基酸代谢谱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初步研究两色金鸡菊提取物对SHR血压及氨基酸代谢谱的调节作用。选取经过适应性饲养后的适龄雄性SHR大鼠和同龄Wistar大鼠测量大鼠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同时收集大鼠尿液,运用AQC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HPLC)-荧光法测定尿液中氨基酸代谢谱,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偏最小二乘方判别分析(PLS-DA)研究2组动物的氨基酸代谢差异物。将所有饲养的SHR大鼠随机分成5组,即模型组,两色金鸡菊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3.2,1.6,0.8 g·kg~(-1)),西药卡托普利组(4mg·kg~(-1)),连续灌胃给药4周后收集大鼠尿液,测定各组氨基酸代谢谱。药物干预4周后,与Wistar组相比,SHR组的氨基酸代谢谱中丝氨酸、丙氨酸、酪氨酸、胱氨酸对分组的贡献较大,均显著高于Wistar组;与SHR组相比,卡托普利组的苏氨酸、蛋氨酸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新疆两色金鸡菊醇提物低、中、高剂量组氨基酸代谢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其中低剂量苏氨酸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中剂量组的丝氨酸、苏氨酸较模型组降低(P0.05),缬氨酸、蛋氨酸、赖氨酸显著降低(P0.01);大剂量组的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赖氨酸显著降低(P0.01)。研究结果显示,中、高剂量提取物能明显改善氨基酸代谢异常,帮助进一步阐释两色金鸡菊的药性研究,为高血压病存在氨基酸代谢通路异常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不同寄主上的桑寄生药材毒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研究不同寄主来源的桑寄生(Taxillus sutchuenensis)药材的毒性。方法: 对6种不同寄主上的桑寄生药材进行急性毒性实验,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或最大耐受量(MTD)。并根据寄主来源不同,将98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沙梨组、李树组、白杨组、柞木组、夹竹桃组和漆树组,除对照组,其余各组小鼠每日ig 7.5 g·kg-1水提物1次,共4周。测定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及肌酐(Cr)、尿素氮(BUN)含量,并观察肝、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夹竹桃上的桑寄生、漆树上的桑寄生毒性明显,LD50及95%可信限分别为109.276 (96.837~122.645) g·kg-1和77.286(66.891~89.296)g·kg-1;其余4种寄主上的桑寄生药材未出现死亡。与对照组比较,夹竹桃上的桑寄生能引起Cr指标的升高,并对小鼠肾组织影响较明显;而其他各寄主上的桑寄生组肝、肾功能检测指标差异不明显,对小鼠肝、肾组织损伤也较轻。结论: 寄主为夹竹桃、漆树有毒木类的桑寄生药材有明显的毒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均匀设计法考察不同生理病理条件下藜芦对人参抗疲劳作用的影响。 方法: ICR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及气虚组,通过限制饮食加大黄泻下法制备气虚模型。采用均匀设计法,按2因素7/11水平分组给药,观察不同配比及剂量的人参与藜芦合煎液对正常及气虚小鼠低温游泳时间的影响。 结果: 对正常小鼠的影响:人参对正常小鼠抗疲劳作用的剂量范围为1.00~8.00 g·kg-1。当人参:藜芦<100:1、人参+藜芦的总剂量在1.00~9.00 g·kg-1范围内时,藜芦拮抗人参的抗疲劳作用随剂量及配比的增加增强,但藜芦仅降低人参的效价而不影响其效能。对气虚小鼠的影响:人参对气虚小鼠抗疲劳作用的剂量范围为0.50~8.00 g·kg-1。当人参+藜芦的总剂量在0~90 g·kg-1范围内,小鼠游泳时间仅与人参的剂量呈正相关,未观察到藜芦对人参抗疲劳作用的影响。 结论: 针对不同生理病理条件下的小鼠,人参抗疲劳作用所需剂量略有不同,藜芦对人参抗疲劳作用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19.
黔岭淫羊藿总黄酮对抗维甲酸致大鼠骨质疏松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黔岭淫羊藿总黄酮(YYH-C)对抗维甲酸致骨质疏松大鼠的作用。 方法: 将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仙灵骨葆胶囊(0.3 g·kg-1)、YYH-C低、中、高剂量(生药0.7,1.4,2.8 g·kg-1)组共6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动物每日灌胃给予维甲酸70 mg·kg-1,连续14 d。造模同时,各组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干预,共28 d。取左侧股骨和腰椎骨,进行骨计量学指标测定,包括骨密度、骨钙、磷含量和骨灰重/干重百分比,取右侧股骨进行骨组织形态学观察。 结果: 给药28 d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椎骨的骨密度和股骨的骨灰重/干重比明显下降(P<0.01,P<0.05),股骨、椎骨的骨组织钙和磷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形态学检查可见股骨骨皮质变薄,骨髓腔扩大,骨小梁变薄,排列稀疏、不规则,成骨细胞数明显减少等骨质疏松表现。与模型组比较,YYH-C 高剂量组能显著增加骨质疏松大鼠腰椎骨的骨密度以及灰重/干重比(P<0.01,P<0.05),YYH-C各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增大股骨灰重/干重比(P<0.01,P<0.05),增加股骨、腰椎骨的钙、磷的含量(P<0.01,P<0.05);显著提高骨皮质面积百分比、扩大骨小梁面积(P<0.01,P<0.05);YYH-C中、高剂量组可使骨质疏松大鼠骨小梁的厚度和面积百分比显著增加,成骨细胞数增多(P<0.01),而中剂量组还能明显减少破骨细胞数(P<0.05)。 结论: YYH-C能有效防止维甲酸造成的大鼠骨量丢失,改善骨组织显微结构,调节骨生成与骨破坏的紊乱状态,从而有效对抗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榅桲果和叶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肾性高血压大鼠(RHR)血压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方法: 采用两肾一夹法(2K1C)制造肾性高血压大鼠 (RHR) 模型,随机分为11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榅桲果水提取物高、低剂量组、榅桲果乙醇提取物高、低剂量组、榅桲叶水提取物高、低剂量组、榅桲叶乙醇提取物高、低剂量组(均为160,80 mg·kg-1)、阳性对照药卡托普利组(25 mg·kg-1),每组10只。连续给药8周,在给药前和给药后每2周利用动物无创血压测试仪测量大鼠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变化,末次给药后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 结果: 给药8周后,榅桲果和叶各提取物能不同程度降低RHR的收缩压和舒张压(P<0.05),降低RHR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P<0.05),降低红细胞压积(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P<0.05)和红细胞刚性指数(P<0.05),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P<0.05),醇提物各组作用更加显著。 结论: 榅桲具有一定的降血压作用,对血液流变性具有一定影响,且有效成分在乙醇提取物中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