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性白内障是造成糖尿病患者视力下降和失明的主要原因。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haco)是临床治疗白内障的常见手段。糖尿病和Phaco是导致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危险因素,通过保护糖尿病患者术前、术中与术后的角膜内皮细胞,可有效减轻Phaco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本文综述糖尿病和Phaco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及可能机制,以及在Phaco术前、术中与术后对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CEC)的影响。方法采用颞上方透明角膜缘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平均超声能量及作用时间分别为23.8%、1分30秒;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细胞分析仪分别于术前、术后3~6个月拍摄174例(184只眼)角膜内皮细胞图像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处理及自动分析。结果手术前和手术后3~6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531.8±345.3 mm2和2246.5±402.2 mm2,内皮细胞丧失率为11.6%。平均内皮细胞面积分别为331.13±125.25μm2和385.21±198.32μm2,变异系数分别为38.45%和48.63%,六角形细胞比率分别为52.6%±12.9%和43.8%±16.2%;与术前相比,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减少,平均内皮细胞面积增大,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矫正视力0.5以上者占88.6%,1.0以上者占50.0%。结论高龄或Ⅳ、Ⅴ级核的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时,术前检查应常规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分析,术中采用高负压、低超声能量操作,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肾上腺素对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探讨术中应用肾上腺素的合理浓度。方法选取2013年1至6月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90例(90眼),随机分为3组,每组30眼,分别于灌注液中加入0.1 ml、0.2 ml及0.5 ml肾上腺素,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于术前及术后1周采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检查。结果3组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3组术后1周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494±177;286)/mm 2,(2428±177;353)/mm 2,(2380±177;375)/mm 2,六角形细胞比例分别为(49±177;13)/mm 2,(45±177;13)/mm 2,(43±177;14)/mm 2。3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均较术前减少,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组间比较,随加入肾上腺素浓度增加,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逐渐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对手术损伤及肾上腺素毒性损害的耐受性降低,在有效维持术中瞳孔散大状态的同时,选用浓度较低的肾上腺素,以减少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4例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手术组)32例和观察组(超声乳化术组)32例,后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数、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术后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数、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数的不良影响要小于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手术。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观察糖尿病白内障角膜缘切口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效果。方法对136例(156眼)糖尿病白内障采用角膜缘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角膜切口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3-10个月142眼视力≥0.3,≥0.5者130眼,≥0.8者101眼,视力0.05-0.2者12眼,〈0.05者2眼。无1例发生眼内炎,角膜缘切口均一期甲级愈合。结论角膜缘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角膜损伤轻,术后视力恢复快,散光小,切口愈合好,降低眼内炎的发生,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爆破模式、扭动模式和透明角膜切口、经巩膜隧道切口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患者96眼按核硬度分为A、B两组,A组为Ⅱ、Ⅲ级核,B组为Ⅳ级核,A、B再分别随机分为两组,即A1、A2、B1、B2,每组各24眼。A1、B1组行经巩隧道切口的爆破模式超声乳化术,A2、B2组行透明角膜切口扭动模式超声乳化术。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1个月进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结果术后第1天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A1组9.0%,A2组为10.3%,B1组为13.1%,B2组为14.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个月随访时,4组患者内皮细胞丢失率均约为术后第1天的0.1%左右,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各组3~5边形细胞增多,出现细胞肿胀、变形及黑区,细胞突起增多,边界不清;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稳定,与术前相同。结论经巩隧道切口的爆破模式超声乳化术和透明角膜切口扭动模式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计数和形态影响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对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角膜内皮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0例35眼(A组)和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30例39眼(B组),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周、术后1月及术后3月对患者进行角膜内皮镜检查,分别收集记录每个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CCT)、内皮细胞密度(CD)及六角形细胞百分比(6A%),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各个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结果显示CCT与术前相比呈增加趋势,CD及6A%与术前相比呈下降趋势;B组的CCT在术后各个时间点中均高于对照组(P<0.05),CD及6A%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刺激更为敏感,且恢复更慢。因此,做好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术前角膜内皮检查,尽量避免术中超声因素与机械因素的影响,对此类患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及修复状况。方法选取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08例,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观察手术前后不同时期的角膜内细胞密度及细胞形态,分析细胞损伤及临床修复的特点。结果手术前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形态与术后1周、1个月存在明显差异(P<0.05),与手术后3个月、6个月差异不大(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患者细胞形态及细胞功能在术后2个月左右损伤较为严重,3个月时基本恢复正常,半年后可以达到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在通过超声乳化术后发生的角膜水肿的相应治疗和护理措施.方法:对259例324眼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手术,在超声乳化术后,观察角膜的变化,进行相应的处理及治疗.结果:通过研究得出73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角膜水肿,其中轻度者37眼,水肿4d内自行消退;中度有25眼,水肿7d内消退;重度者11眼,水肿在13~ 16d左右消退.结论:术前完善各种检查,术中嘱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术后应对患者及时治疗、观察以及护理,即可有效的防止角膜失代偿引起的水肿,减少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从而能够得到良好的复明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通过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吸除后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和手术体会。方法对23例(28只眼)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采用透明角膜隧道切口行超声乳化吸除.囊袋内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结果术后1d视力提高≥0.5~1.0者占67.9%.术后1周时占85.7%,并趋于稳定。术中,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虹膜色素播散,角膜水肿.房水混浊.前房纤维素性渗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提示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的超声乳化和囊袋内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是糖尿病患者白内障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生乳化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术后角膜水肿情况及其护理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接受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后出现角膜水肿的86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针对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基础护理,对观察者则在其基础上加强术后角膜水肿的观察,做好围手术期的全面护理,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与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f.05)。观察组及对照组进行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眼压对比均有了明显的降低(P <0.05),而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眼压降低更加明显( 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明显上升,而对照组手术后的视力与术前上升不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为降低术患者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需采取全面综合护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伴有2型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手术中使用双重粘弹剂, 对角膜内皮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56例伴有2型糖尿病的白内障的患者(60眼)随机分为两组, 试验组于术中使用粘弹剂Duovisc, 对照组术中使用粘弹剂透明质酸钠。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天、1个月、3个月的中央角膜厚度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 患者术后3天、1个月、3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低于术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1个月对照组中央角膜厚度显著高于试验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手术中使用双重粘弹剂可有效保护角膜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角膜面罩吸氧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中央厚度的影响。方法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发生角膜水肿的7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应用角膜面罩吸氧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术前、治疗后3d、5d、2周角膜中央厚度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角膜中央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5d、2周,观察组与对照组角膜厚度两两对比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2.15,7.05,1.99,P〈0.01)。结论角膜吸氧能够有效降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中央厚度,缓解角膜水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情况,为临床评估术后角膜受损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患者80例(119眼),根据患者是否为糖尿病性白内障将其分为观察组(糖尿病性白内障)36例(54眼)和对照组(非糖尿病性白内障)44例(65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对比手术前后的角膜中央厚度、角膜中央内皮细胞计数.结果 两组术前角膜中央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1天、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的角膜中央厚度均显著厚于对照组(A超法:=4.538,6.832,5.038,均P<0.05;Orbscan Ⅱ法:t=5.392,6.910,4.052,均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角膜中央厚度显著厚于术前(=8.692,P<0.05),而对照组和术前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天的角膜中央内皮细胞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角膜中央内皮细胞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t =5.248,4.892,均P<0.05).结论 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更明显,且恢复速度慢,测量术后第1天的角膜中央厚度对评估其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情况有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减少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并发症.方法:对897例957眼老年性白内障手术病人加强术前心理护理和宣教,术中配合,术后角膜观察、作好专科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297眼老年性白内障手术病出现角膜水肿,其中,Ⅰ级角膜水肿238眼,2天内全部恢复透明,Ⅱ级角膜水肿45眼,4天内消退恢复透明,Ⅲ级角膜水肿10眼,6~10天内消退恢复透明,Ⅳ级角膜水肿4眼,10~25天内消退恢复透明,14眼霞度角膜水肿者晶体核硬度均为V级核.结论:晶体核硬度与术后角膜水肿的轻重密切相关,做好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作好裂隙灯下角膜观察及护理,有利于手术后视力的提高,防止大泡性角膜病及角膜变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病人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采用不同隧道长度切口角膜生物力学的差异。方法收集 2020年 10月至 2021年 11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 2型糖尿病病人 67例 67眼,行颞侧三平面透明角膜切口,按切口隧道长度分为两组:长隧道组(长度 ≥1.75 mm,<2.40 mm)共 33例( 33眼)。短隧道组(长度 >1.20 mm,<1.75 mm)共 34例( 34眼)。应用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测量两组病人术术后 1d、术后 1周和术后 1个月的角膜生物前、力学参数,透,明角膜切口隧道长度通过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病人术后 1d进行测量。结果术前及术后 1d、术后 1周、术后 1个月两组眼压、中央角膜厚度、最大形变幅度、第一压平时间、第二压平时间、峰距、矫正眼压、第一压平时角膜硬度参数(stiffness parameter at applanation 1,SP-A1)及角膜生物力学指数( corneal biomechanical index,CBI)的总体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其中术后 1d中央角膜厚度、 CBI[(长隧道组( 647.21±96.07)μm、0.58(0.10,0.82),短隧道组( 674.34±115.59) μm、0.50(0.23,0.80)]较术前[长隧道组:(564.03±29.45)μm、0.06(0,0.24),短隧道组:(553.19±29.54)μm、0.13(0,0.43)]均显著增大(均 P<0.05)术后 1个月两组中央角膜厚度及 CBI恢复至术前水平(均 P>0.05)。 l两组术后 1d第二压平时间及峰距较术前减少(均 P<0.05)、,在术后 1周及术后 1个月均比术后 1d增大(均 P<0.05)。两组术后 1个月及术后 1周最大形变幅度较术后 1d增大( P<0.05),SP-A1在术后 1个月及术后 1周较术后 1d及术前明显减小( P<0.05)。长隧道组与短隧道组术后 1d眼压[1.83(0.08,4.17)mmHg比 0.33(?0.50,1.83)mmHg]、第一压平时间[ 0.22(0.01,0.57)ms比 0.04(?0.09,0.23)ms]、第二压平时间[?0.47(?0.68,?0.21)ms比?0.22(?0.48,0.01)ms]及矫正眼压[ 0.6(?0.99,1.72)mmHg比?1.53(?3.80,?0.36)mmHg]的变化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 1周第二压平时间、峰距及矫正眼压的变化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透明角膜三平面切口的糖尿病病人,长隧道切口组比短隧道切口组角膜生物力学在早期变化更明显、角膜生物力学改变更大,角膜修复愈合更慢。同正常白内障病人一样,对于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病人而言,两组病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 1个月角膜硬度也较术前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的观察以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行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78%优于对照组77.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94, P<0.05)。结论通过对糖尿病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患者术后进行临床综合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