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融合是目前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腰椎不稳及椎间盘源性等疾病的主要手段.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的腰椎融合术,而随着微创脊柱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pinal surgery,MISS)的进步,微创TLIF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相对传统开放TLIF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优势.作者就微创TLIF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手术方式,发展与优势及微创手术辅助器械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腰椎椎体间融合技术为脊柱提供了坚强的节段稳定性,维持了椎间隙的高度,有效地治疗了多种腰椎退行性疾病。该技术的发展使外科医生可以广泛地选择手术入路、内固定器和椎体间植入材料。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merbody fusion,TLIF)是新近发展的,其独特优点:①从单侧进入椎管而达到双侧椎体间融合;②远外侧入路神经牵拉少;③可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失血和神经并发症等。本文对TLIF技术的由来、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主要优点、应用体会及最新进展等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疾病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扩张通道管系统(X-Tube)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下腰椎疾患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X-Tube辅助下微创TLIF治疗下腰椎病变患者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34~65岁,平均52.4岁;单侧椎间盘突出伴椎间隙狭窄1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6例,单侧椎体后缘离断6例,脊柱不稳引起的力学源性腰腿痛1例,单侧侧隐窝狭窄2例。L3-4病变1例,L4-5病变14例,L5S1病变10例。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及术后7天检查生化全套,测定肌酸激酶水平变化。随机统计另25例行开放TLIF患者的肌酸激酶水平,并与行微创TLIF患者进行比较。结果25例行微创TLIF患者手术时间平均154min;术中出血平均367ml。微创TLIF术后第1天肌酸激酶水平明显低于开放手术(P<0.001)。术后1例患者减压侧手术切口周缘皮肤坏死,经切除坏死皮肤,重新缝合切口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25例行微创TLIF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0.7个月,除1例患者主诉手术区域轻度疼痛外,其余患者均未诉疼痛。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由术前平均(34.6±6.1)分降至术后平均(15.6±5.4)分,手术结果优良。结论X-Tube辅助下微创TLIF治疗下腰椎疾患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短期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结合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混合内固定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82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均采用MIS-TLIF手术治疗,其中37例采用单侧切口完成双侧混合内固定(A组),45例采用双侧切口完成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B组),均于术前1d、术后1d、术后3、6及12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疼痛评分,采用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腰椎功能评分,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情况和融合情况等临床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变节段、患病侧、随访时间和术前VAS及ODI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地活动时间和住院日分别为110±24min、68±19ml、29±3mm、23±7h、2.9±1.0d;B组分别为155±35min、96±27ml、59±5mm、27±9h、3.4±1.2d,两组间比较A组均优于B组(P<0.05).两组术后3、6及12个月随访腰痛及腿痛VAS评分和ODI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腿痛VAS、ODI评分及融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1d腰痛VAS评分A组(4.1±0.8)优于B组(4.8±1.0)(P<0.05).结论: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结合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双侧混合内固定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完成MIS-TLIF手术均能达到良好的疗效,但前者更加微创.  相似文献   

5.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在临床应用已越来越广泛,从理论上说TLIF较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有很大的优势,例如TLIF术中不需牵拉硬膜囊和神经根,适用于所有腰椎节段;TLIF保留了后方张力带结卡勾.可通过撑开、压缩机理恢复椎间隙高度和节段性前凸,有效防止Cage或植骨块后移;TLIF较完整保留了脊柱后侧大部分结构,减少了椎管内干扰、以及术后硬膜外黏连和瘢痕形成等:特别是近几年由于微创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创途径的TLIF技术也不断涌现和发展。本文就近年来微创途径的TLIF手术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设计一套腰椎微创手术器械,并评估该器械在术中辅助经椎间孔腰椎椎体融合术(TLIF)进行腰椎翻修术的应用价值. 方法 设计一套腰椎微创手术器械,并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采用该器械术中辅助TLIF完成腰椎翻修术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38~77岁,平均56.4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行单纯性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后12例,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腰椎滑脱行后路腰椎椎体融合术后8例,腰椎管狭窄后路椎板开窗减压术后4例;共融合34节段:L4-58例,L5S16例,L4-5和L5S1双节段4例,L3-4和L4-5双节段6例.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采并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术后疗效.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6~18个月(平均13.0个月)随访,ODI评分由术前(70.7±12.3)分降至末次随访时(4.8±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64,P=0.000).临床疗效按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19例,良5例,优良率为100%.患者手术切口均I期甲级愈合,无发生并发症. 结论 自行研发的腰椎微创手术器械辅助TLIF行腰椎翻修术,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inter bodyfusion,MIS.TLIF)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的并发症,并探讨并发症发生原因和相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1年7月收治的215例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其中110例行传统切开减压及PLIF,105例行MIS—TLIF,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12~30个月,平均16个月。MIS—TLIF组所有患者7人次(6.67%)出现并发症:硬膜囊破裂3例(2.86%);神经损伤1例(0.95%);切口浅部感染1例(0.95%);椎间融合器下沉2例(1.90%)。PLIF组所有患者20人次(18.18%)出现并发症:硬膜囊破裂6例(5.45%);神经损伤8例(7.27%);切口感染3例(2.73%);椎间融合器下沉2例(1.90%);椎弓根螺钉松动l例(0.91%)。2组间神经损伤和总并发症发生率,MIS—TLIF组低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S—TLIF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病安全、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PLIF手术相比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采用椎弓根螺钉结合经椎板关节突螺钉混合内固定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7月收治的48例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采用单侧切口进行MIS-TLIF手术,置入单侧椎弓根螺钉后同一切口向对侧置入经椎板关节突螺钉,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成A~D四组,每组12例.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置入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失败率、融合率及术后疗效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6.3个月.手术时间A组为139.17±18.32min,B组为115.00±14.62min,C组为110.83±11.04min,D组为110.83±18.32min;术中出血量A组为140.83±33.76ml,B组为83.33±28.39ml,C组为69.17±25.03ml,D组为64.17±25.75ml.B、C、D三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小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B、C、D三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出现并发症3例(25.0%),其中2例硬膜囊破裂和1例神经损伤;B组发生l例硬膜囊破裂(8.3%),C、D组无并发症;A组置入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失败2例(16.7%),B组失败1例(8.3%),C、D组无失败病例;4组均无不融合病例.四组间并发症发生率、经椎板关节突螺钉置钉失败率及融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腰痛/腿痛VAS评分A组为4.3±3.2分/5.5±3.1分,B组为4.5±3.8分/6.8±3.7分,C组为4.1±3.5分/5.7±3.6分,D组为4.8±3.1分/6.3±4.1分;术后1年时A组为1.3±1.1分/0.4±0.3分,B组为1.4±0.9分/0.3±0.2分,C组为1.2±0.8分/0.3±0.4分,D组为1.4±1.0分/0.2±0.2分.术前ODI评分A组为(40.2±8.1)%,B组为(45.4±9.7)%,C组为(43.2±7.9)%,D组为(39.2±8.4)%;术后1年时A组为(15.2±8.7)%;B组为(14.8±9.4)%;C组为(13.9±8.6)%;D组为(14.1±7.9)%.各组腰痛、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后1年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而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IS-THF采用混合内固定为直视下操作,大大缩短了学习曲线,可获得可靠的融合和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数字技术设计一种新的手术方式要要要要微创极外侧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E-TLIF), 并探讨其治疗退变性腰椎疾患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对志愿者(男, 26岁, 健康, 体重 67 kg, 身高 172 cm)腰椎行 CT扫描及 Mimics三维重建, 研究椎间孔区域骨性结构和神经根走行, 探讨腰椎椎间孔区域的解剖学特点。在 Mimics软件中模拟 ETLIF手术操作, 切除上关节突而保留下关节突, 并植入椎弓根螺钉和椎体间融合器。最后通过尸体模拟手术证实 E-TLIF的可行性。结果正中线旁开 9 cm的纵行手术切口, 45°斜向椎体的手术通道可以充分暴露病椎的椎间孔区域。通过 E-TLIF手术途径可充分地显露目标椎间盘和神经根以及后方的上、下关节突和关节囊, 操作简便直观。 E-TLIF手术可以实现单纯切除上关节突, 而保留下关节突, 通过扩大的椎间孔牵开神经根后可以显露并切除椎间盘, 并能完成椎间融合器的植入。结论 (1)通过 Mimics可以精确地进行手术设计, 模拟手术操作。成本低, 可操作性强, 对真实手术有较好的指导作用。(2)ETLIF手术仅切除上关节突而保留了下关节突, 在达到与传统手术同样的减压、固定、融合效果的同时, 更完整保留了脊柱后方的张力带结构, 加强术后即刻稳定性, 并促进患者更快恢复, 是一种创伤更小、安全、有效的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生物力学测试比较腰椎微创极外侧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E-TLIF)与传统术式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采用正常猪脊柱运动节段标本24副,随机进行不同处理后分为正常对照组(CG组)、单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SG组)、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LIF)组、E-TLIF组;分别测试不同载荷时各组在轴向压缩、前屈、后伸、左侧屈时的应变、位移变化及左侧扭转稳定性等生物力学指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E-TLIF组的载荷-应变和位移、最大载荷下轴向稳定性、扭转稳定性等生物力学指标与TLI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左侧屈活动中,E-TLIF组[线性位移(3.40 ±0.09)mm,角位移2.57°±0.12°]稳定性优于TLIF组[线性位移(3.98 ±0.22)mm,角位移3.03°±0.18°](t=2.61,P<0.05),E-TLIF组和TLIF组在轴向(前屈、后伸)、侧屈、旋转方向上的力学稳定性均高于SG组(t=4.17 ~4.53,P<0.01).结论 E-TLIF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式.  相似文献   

11.
12.
微创腰椎融合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腰椎融合术作为治疗退变、创伤、感染、肿瘤等多因素所致脊柱不稳疾患的主要手术方式,已被脊柱外科医生广泛接受。然而,传统腰椎融合术缺点在于广泛的软组织剥离和长时间的肌肉牵拉。这会导致术后疼痛加重,恢复时间延长,脊柱功能受损。因此,保证手术安全有效的同时将软组织损伤降至最低的微创技术成为了当今脊柱外科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后路腰椎减压融合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腰椎病变的标准术式。考虑到国人椎管直径相对较小,临床实践中通常进行的后路融合是介于传统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和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之间的手术方式。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微创减压融合术[1],在腰椎病变治疗中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单侧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TLIF)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4月采用微创单侧椎弓根钉棒联合单Cage固定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表现为单侧下肢神经根症状的腰椎退行性变患者36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影像学观察椎间隙高度及椎间融合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scale,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临床效果。结果 36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9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50 mL。3例出现并发症,硬脊膜撕裂2例,术中予以修补,其中1例出现脑脊液漏,经对症处理术后6 d内脑脊液漏停止;1例术后出现神经缺失症状加重,通过及时血肿清除、神经根减压后损伤症状消失。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8.6个月。末次随访矢状面X线片示椎间隙高度从术前(5.78±1.92)mm增至(10.35±1.21)mm,椎间融合率为94.4%。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及腰腿痛VAS评分与术前相比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JOA改善率为84.4%。结论单侧MiTLIF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对腰椎后部结构破坏小,术中出血少,椎间隙高度恢复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疗效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3-09诊治的59例腰椎退行性疾病,采用显微镜下椎管减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内固定28例(MI-TLIF组),采用传统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31例(PLIF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1 d肌酸激酶水平,以及术后1年ODI指数、JOA评分及改良Macnab分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平均13(12~14)个月随访。与PLIF组相比,MI-T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更少,术后1 d肌酸激酶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组JOA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组JOA评分改善率(χ~2=1.140,P=0.293)及Macnab优良率(χ~2=1.020,P=0.4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椎管减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治疗单节段腰椎腰椎退行性疾病既安全有效又可达到微创的手术方式。该术式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近期疗效满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分析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对2007年6月~2013年7月接受MIS-TLIF治疗的523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31例,女292例,年龄53.1±8.4岁(31~83岁)。其中腰椎滑脱症194例,腰椎管狭窄症128例,腰椎不稳症62例,巨大腰椎间盘脱出症59例,腰椎术后复发52例(开放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复发26例,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后复发17例,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后复发9例),退变性椎间盘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DDD)28例。围手术期并发症定义为手术后1个月内发生的与手术直接相关的并发症。持久并发症指手术导致新的损害术后持续大于30d无改善,短暂并发症指手术导致新的损害在术后30d内获得改善。统计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原因。结果:本组523例平均随访47.5±8.2个月(24~81个月)。92例患者共计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96例次,其中持久并发症2例次,分别为1例因为椎弓根解剖结构畸形在螺钉置入时造成神经根损伤和1例操作失误导致出行神经根损伤,神经功能部分恢复。90例发生短暂性并发症94例次,其中最常见为下肢麻木不适,发生率为10.71%(56/523),发生硬膜撕裂21例,表浅感染9例,局部血肿4例,神经卡压2例,深部感染1例,植骨移位1例。88例患者发生单项并发症,4例发生2项并发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7.59%(92/523)。不同疾病并发症率分别为:腰椎滑脱症17.53%,腰椎管狭窄症17.19%,腰椎不稳14.52%,巨大腰椎间盘脱出13.56%,腰椎术后翻修30.77%,退变性椎间盘病10.71%。单节段融合并发症率(17.53%)和双节段融合并发症发生率(18.42%)统计学差异不显著(χ~2=0.02,P0.05)。结论 :MIS-TLIF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神经根损伤、硬膜撕裂、切口感染和短暂性下肢麻木等,短暂性下肢麻木是最常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与传统开放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对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的不同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2010年6月~2013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L4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采用传统开放PLIF治疗(开放组),25例采用微创Quadrant系统下TLIF治疗(微创组)。在包含双侧股骨头的站立位腰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微创组与开放组术前及末次随访的滑脱度(SP)、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腰骶角(LSA)、滑脱角(SA)及L1铅垂线与S1距离(LASD)参数变化,采用相关分析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开放组的滑脱复位率(ΔSP)为(67.42±33.80)%,明显高于微创组的(36.59±50.68)%(P<0.05)。微创组末次随访时的LL为43.03°±14.07°、SA为3.12°±4.02°,均明显低于术前的46.53°±15.72°、6.10°±5.64°(P<0.05)。开放组的ΔSA为2.53°±6.63°,明显高于微创组的-2.98°±5.42°(P<0.05)。开放组的ΔLASD为-4.10±14.53mm,明显低于微创组的3.48±9.01mm(P<0.05)。术前SP与LASD、ΔSA与ΔLL具有正相关关系,ΔLL与ΔPT具有负相关关系。结论:对于退变性腰椎滑脱,微创TLIF和开放PLIF都能明显地使滑脱椎体复位,但开放PLIF的滑脱复位率较高。微创TLIF可明显减小LL、SA,导致融合节段相对后凸。开放PLIF可明显减小LASD,更有助于改善脊柱-骨盆矢状位力线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