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声心动图对二尖瓣反流这一常见疾病有着重要的诊断意义.二维超声与多普勒超声(包括频谱和彩色)结合可以确定引起瓣膜关闭不全的病因、反流的部位、相应解剖形态改变及病理损害程度,敏感、特异地确诊二尖瓣反流的存在,并可进行定量评估[1].作者分析了89例二尖瓣反流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刘杰  韦瑞玲  余跃 《安徽医学》2019,40(4):370-373
目的探讨国内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在PubMed、CNKI、CBM、VIP和万方数据库中获得关于中国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采用RevMan 5. 20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采用Stata 11. 0统计软件通过Egger's test检验发表偏倚。结果经筛选最终纳入6项病例对照研究,其中老年胃食管反流病组712例,对照组464例,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测评。通过meta分析对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合并,结果显示:加权均数差(WMD)及95%置信区间CI分别为[WMD=15. 32,95%CI(10. 15,20. 49); P <0. 05]、[WMD=15. 57,95%CI(10. 42,20. 71); P <0. 05]。通过Egger’s test检测发表偏倚显示,无发表偏倚(P> 0. 05)。结论中国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心理异常,且易处于焦虑和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老龄人口显著增加,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有增高趋势,且MR是最常见的瓣膜病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经导管二尖瓣反流治疗与传统手术相比能取得相似的临床结果,且能改善心衰伴MR患者的健康状况,以MitraClip为代表的MR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为许多重度反流患者带来了治疗机会,作为一个多学科合作领域,医学影像学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MR程度在围术期的精准评估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归纳了二维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敏感性高、可多参数联合定量、有国内专家协作组提出的简化方法可参考等优点及心脏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评价全面、可重复性高等优点。本文在超声评估受反流束数量、角度、植入二尖瓣装置的影响、可重复性不高、操作人员依赖性强等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技术量化自动化的方向,在CMR尚不能定量评估和参考数据不足的基础上展望了许多科研序列,有望未来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诊断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unctional mitral regurgitation,FMR)的价值,并探索二尖瓣修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50例因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或关闭不全(aortic regurgitation,AR)行主动脉瓣置换,伴或不伴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行二维超声及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hree-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3D-TEE)检查,比较外科直视测量二尖瓣对合缘高度值与3D-TEE测值的差异。对于中度以上FMR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基础上行二尖瓣修复,对比未修复患者心脏超声、围手术期死亡、主动脉阻断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停留天数,以及术后反流纠正效果。结果:二尖瓣修复24例,未修复者26例,2组间基线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比较二维经胸超声及3D-TEE参数,修复组较未修复组反流程度重,瓣环面积扩大(P=0.009),对合缘高度减少(P=0.0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外科直视测量与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对合缘高度的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术后ICU停留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1,P=0.175)。二尖瓣修复组围手术期死亡1例,未修复组死亡1例,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1)。术后半年二尖瓣修复组2例二尖瓣轻度反流,无一例二尖瓣狭窄及反流加重发生;二尖瓣未修复组出现1例二尖瓣反流加重,1例轻度反流。此外,二尖瓣修复患者中,AS所致FMR二尖瓣环面积小于AR患者(P=0.028),瓣缘对合高度大于AR(P=0.017)。结论:主动脉瓣置换术同期行二尖瓣修复安全可行。3D-TEE评估FMR反流机制具有重要价值,FMR往往伴随瓣环扩张,二尖瓣闭合障碍。AS及AR并发FMR的发生机制可能不同,建议AS并发FMR修复时以瓣环扩大及瓣缘对合高度为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生应用于胎儿心脏瓣膜反流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180例资料。结果超声检测结果为:205例胎儿中有1例为二尖瓣少量反流阳性者,有5例为三尖瓣少量反流阳性者,有2例为三尖瓣轻度反流阳性者,另外,有1例同时存在二尖瓣和三尖瓣的少量反流现象。超声心动图结果为:有1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和9例非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其中有2例为动脉导管微闭患儿,有1例为卵圆孔未闭患儿,另外有6例为不存在心脏结构异常的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反流患儿)。结论彩色多普勒超生在胎儿心脏瓣膜反流的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瓣膜置换或修补两种处理方式(瓣膜置换或修补)的临床疗效(近期及远期生存率)有无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有关中外文献 ,辅以手工检索,全面搜集二尖瓣修复/置换术治疗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比较的已经发表以及尚未发表的灰色文献,与缺血性二尖瓣反流外科处理相关的研究文献(瓣膜置换vs瓣膜修补),筛选后行meta分析,对比瓣膜置换vs瓣膜修补的近期与远期死亡率有无差异?【结果】 共有13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无中文文献入选?瓣膜置换组和瓣膜修补组患者术前一般特征无明显差异,两组间平均射血分数及严重左室功能不全患者所占比率相似,瓣膜置换组近期死亡率(院内死亡率)较瓣膜修补组高,OR = 1.92 (95% CI 1.37 ~ 2.21);两组远期死亡率(随访5年)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OR = 1.20 (95% CI 0.95 ~ 1.5)?【结论】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瓣膜修补术的近期疗效较瓣膜置换术要好,但是远期疗效(随访5年)并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王华梦  舒健  许露露  兰莲君  陈馨   《四川医学》2022,43(5):477-482
目的 系统评价IVIM-DWI参数灌注分数(f值)鉴别胰腺癌(PACs)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及维普(VIP)数据库相关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评估研究间的发表偏倚和异质性,并选择相应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纳入中英文文献共6篇,331例研究对象。PACs和pNET的f值的加权均数差(WMD)为-15.10(95%CI-20.12~-10.08)(P<0.001);合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诊断比值比分别为0.87(95%CI 0.81~0.91)、0.80(95%CI 0.71~0.87)、3.72(95%CI 2.37~5.82)、0.17(95%CI 0.08~0.34)和27.52(95%CI 10.25~73.86)。SROC曲线AUC为0.902。结论 IVIM-DWI的f值有助于PACs和pNET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前壁和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二尖瓣装置的结构特征,以探讨此两种情况下二尖瓣反流的不同机制。方法研究对象为连续收治的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33例(下壁梗死组)、前壁心肌梗死61例(前壁梗死组)和超声心动图无异常的受试者22例(正常对照组)。在系统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基础上,用二维和多普勒超声方法测量左心室容量、二尖瓣瓣环面积和二尖瓣反流分数。分别在心尖四腔和二腔心切面测量前外侧乳头肌和后内侧乳头肌至对侧二尖瓣环的牵引距离。结果下壁梗死组中12例(36%)患者有反流分数超过20%的二尖瓣反流,前壁梗死组为7例(11%);在并发二尖瓣反流的下壁梗死组中,后内侧乳头肌牵引距离显著长于前外侧乳头肌的牵引距离〔(42.6&#177;4.9)mm vs.(36.1&#177;1.7)mm,P〈0.01〕;而在前壁梗死组中,两侧乳头肌牵引距离显著长于正常对照组〔(41.0&#177;2.4)mm、(41.4&#177;1.8)mm vs.(33.5&#177;2.2)mm、(33.4&#177;2.1)mm,P〈0.01)〕,但两侧乳头肌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后内侧乳头肌牵引距离和两乳头肌牵引距离之和分别是下壁心肌梗死和前壁心肌梗死并发二尖瓣反流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下壁心肌梗死并发二尖瓣反流时,二尖瓣结构表现为以后内侧乳头肌为主的非对称性移位;前壁心肌梗死之缺血性二尖瓣反流则与二尖瓣结构中两乳头肌对称性移位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常规及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减少继发性二尖瓣反流的机制。方法对22例行CRT治疗的心衰患者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球形化指数(SI)、二尖瓣环平面至二尖瓣关闭点的距离(CH)、二尖瓣反流面积与左房丽积比(MRA/LAA);组织多普勒法测量左室6个基底段之间组织运动速度变异(Vs—SD)、达峰时间变异(rrp—sD)以及最大延迟时间(Tp—max)等参数。探讨各参数与二尖瓣反流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CRT术后二尖瓣反流程度显著降低。左室长轴收缩同步性提高、整体收缩功能改善,左室球形化程度减轻;二尖瓣关闭点向心尖移位程度减轻。相关分析显示长轴同步性提高、长轴平均收缩期速度加快和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提高三者结合为二尖瓣反流程度降低的最有力预测因子。结论CRT可增强左室收缩协调性、提高左室收缩功能、改变左室几何形态,是与二尖瓣反流程度相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机制。方法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45例和30例正常对照,超声心动图观察二尖瓣关闭时的形态变化。结果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时瓣叶关闭时呈帐篷样改变,二尖瓣关闭点心尖方向;后向位移增加和前叶受牵拉增强是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主要因素。结论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是二尖瓣向瓣环方向的运动受限及瓣环直径增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荟萃分析评价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试验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诊断试验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检验异质性,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计算质子泵抑制剂诊断试验汇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比值比,绘制SROC曲线分析评价诊断试验的准确性.结果:共检索到文献394篇,纳入文献8篇共663例,汇总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比值比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0.83(0.79-0.87),0.67(0.59-0.75)和8.93(3.81-20.93).SROC分析显示诊断准确性为0.82±0.05.结论: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试验具有相当的准确性,可以作为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研究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左室流出道连续多普勒频谱形态来准确评估跨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的价值,进而利用超声心动图评估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3月因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就诊,经胸、心脏超声检查考虑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患者19例,根据左室流出道特异性“蟹足样”频谱的前、后峰流速,计算出LVOTG,将行经皮腔内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时术中心导管测压与超声心动图测LVOTG的值进行比较。分析12例未行PTSMA治疗的患者和7例行PTSMA治疗患者术前的“蟹足样”频谱第二峰流速和二尖瓣反流速度,同时将患者PTSMA术前、术后的“蟹足样”频谱第二峰流速和二尖瓣反流速度对比分析,评估PTSMA的效果。 结果 所有患者左室流出道均测得特异性“蟹足样”频谱、室间隔增厚(13~23 mm)、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二尖瓣反流(轻-中度),均伴有二尖瓣前向运动(SAM征)。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方法分析超声心动图测量的“蟹足样”频谱的第二峰流速测算的压力阶差与术中左心导管测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行PTSMA治疗后效果,行PTSMA治疗后患者的LVOTG降低,梗阻程度减轻,二尖瓣反流速度也相应的降低。 结论 超声心动图左室流出道流速处测量的“蟹足样”频谱的第二峰流速可用来测算压力阶差,为临床治疗HOCM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任芳 《实用医技杂志》2014,(10):1125-1126
<正>人工二尖瓣瓣周反流是指收缩期人工瓣架与心肌之间出现的左心室到左心房之间异常反流,是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之一,中重度瓣周反流可导致心力衰竭、溶血性贫血等不良事件,需要紧急再次手术。早期准确诊断有助于临床决策和早期干预,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是人工瓣膜术后评价的首选方法,但由于二尖瓣人工瓣架声影及肺气等因素影响,使经TTE在人工二尖瓣瓣周反流的评价上存在一定困难,经食管二维超声心动图因其特殊位置避开了二尖瓣人工瓣架声  相似文献   

14.
周霞  刘宇 《沈阳医学院学报》2006,8(4):259-259,292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评价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二尖瓣返流形态学特征。方法: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二尖瓣叶、睫索、乳头肌和瓣环的纤维化、钙化、粘液样变性、挛缩导致二尖瓣返流。结果:发现不同心脏疾病引起的二尖瓣返流,彩色多普勒血流形态、色彩、所处位置及收缩时长存在差异。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熟练掌握各种心脏病所致二尖瓣返流超声特点,可时不同心脏病引起的二尖辨返流做出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旨在探讨非瓣膜性房颤血栓形成的心脏本身因素,二尖瓣反流与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212例心房纤颤患者接受经胸超声心动图和经食道超声检查。按左心房有无血栓分为血栓组(50例)和无血栓组(162例)。分析入选病例的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左心房内径(LAD)[(48.1±4.7)mm vs .(40.4±3.4)mm]、左室舒张末径(LVEDD)[(50.9±3.7)mm vs .(46.4±3.9)mm]、左室射血分数(LVEF)[(56.5±3.9)% vs .(65.9±5.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栓组仅有少量反流,中度以上反流患者无血栓形成。结论 LAD、心功能下降是并发左心房血栓的危险因素。二尖瓣反流是左心房血栓形成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系统治疗器质性二尖瓣反流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应用国产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系统行介入治疗的12例重度器质性二尖瓣反流患者。收集患者住院期间临床特征及超声心动图指标,3个月时随访收集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结果 全组共12例患者,其中女6例,男6例,年龄(69.2±5.76)岁,术前二尖瓣反流程度4+患者11例,3+患者1例。全组共10例患者成功完成手术且术后即刻反流程度≤1+。2例手术失败,术后即刻二尖瓣反流程度≥3+;术后即刻左房径、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较前好转。术后3个月时10例患者二尖瓣反流程度均≤2+,左房径、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肺动脉收缩压较前好转(P<0.05)。术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前向峰值流速、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术中出现急性心包积液,穿刺引流后好转。结论 新一代国产二尖瓣缘对缘修复系统治疗严重的器质性二尖瓣反流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早期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二尖瓣成形术在成人二尖瓣反流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6月56例成人二尖瓣反流患者行二尖瓣成形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成形术包括人工瓣环置入,瓣叶部分切除,腱索修复、转移,人工腱索置入,缘对缘缝合技术等。术中行左心室注水试验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效果。出院后门诊随访,超声心动图观察心功能及二尖瓣反流程度。结果全组围手术期无死亡。出院时心功能均明显改善,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47例,Ⅱ级9例。术后随访52例,随访率为92.9%,随访时间18~36个月。术后1年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房内径[(35.5±5.5)mm vs.(50.6±5.7)mm]、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52.9±6.4)mm vs.(66.5±6.4)mm]、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35.1±6.3)mm vs.(49.8±6.0)mm]与术前比较明显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61.0±7.0)%vs.(52.0±8.0)%]与术前比较明显提高。结论成人二尖瓣反流采用二尖瓣成形术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退行性心脏瓣膜病120例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国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8):983-984,988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超声心动图影像资料,分析瓣膜病变检出情况以及瓣膜退行性变伴反流发生率。结果:120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中,主动脉瓣钙化或硬化37例(30.8%),二尖瓣硬化与钙化18例(15.0%),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同时有硬化或钙化者65例(54.2%)。主动脉瓣钙化反流78例,发生率为65%;二尖瓣反流42例,发生率为35%,反流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是老年性退行性瓣膜病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反流是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常见的表现,对于出现多瓣膜轻度反流的老年人,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定期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早发现心脏瓣膜的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二尖瓣脱垂的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表现,以便提高超声心动图对老年二尖瓣脱垂患者诊断的敏感性。方法选取100例老年二尖瓣脱垂患者的超声图像,对脱垂的不同部位、分区以及伴随疾病进行了分析。结果在100例老年患者中,男性脱垂患者较多,后叶病变组人数最多,双叶病变组最少。二尖瓣反流程度以中度多见。脱垂病变中以P2区最多见。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能检出老年人中存在二尖瓣脱垂的患者,对下一步治疗方案的选择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的主要治疗机制、二维超声心动图判定交界裂开的标准、创立二尖瓣记分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改良和优化房间隔穿刺方法学、探讨预防严重二尖瓣反流 (MR)和体循环栓塞的策略、特殊适应证 (含合并左心耳血栓、妊娠、主动脉瓣返流、三尖瓣狭窄、外科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等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PBMV的远期疗效评价以及再狭窄的预测因素等。方法 :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作者自 1990年 5月至 2 0 0 1年 4月间在国内十余家医院完成的 42 6例患者中资料完整的 35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