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学认为津与血在生理功能方面互为相关,素有"津血同源"之谓,痰饮和瘀血作为津血不归正化的病理产物当有"痰瘀同源"之说,进而引发探讨痰瘀相关之理论。笔者现从痰瘀相关之历史形成与发展、病因病机、致病特点以及治疗原则等方面,对这一理论进行尝试性论述,试图以完整其理论体系,方便医家对其认识,进一步发展中医学理论。  相似文献   

2.
颅脑痰瘀证治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诸多脑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极易形成“痰瘀交结、这个病机关键,追根溯源地分析了其病机形成的生理病理基础,认为津血同源,津聚为痰,血滞为瘀,痰瘀同源,互为恶患。诊察脑病要“见痰及瘀”、“见瘀及痰”,并归纳出颅脑痰瘀交结证实的证候有“神明失主,神机失用,九窍失司,七情失常”等表现,治疗要痰瘀同治,双管齐下,并强调要根据证情的寒热虚实变化适宜配合温清消补褚法予以遣方用药,方可取效。  相似文献   

3.
痰浊与瘀血皆为气血津液代谢异常而致,在生理上津血同源,在病理上痰瘀交结,变化多端。李军教授认为痰瘀为眩晕的基础病机,在辨证时,要识别痰瘀的主要特征,辨明痰瘀的主次轻重、兼夹证候,在其治疗中应重视从痰瘀论治。  相似文献   

4.
脾胃病痰瘀同治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痰瘀同治法,以津血同源,痰瘀同病理论为基础。中医认为,津与血,同源于精,生理上相互滋生,又都受气的推动和转输。气机紊乱,津血为之变,津停为痰,血凝为瘀,所以说津血同为一体,痰瘀同出一辙。二者可同时形成,亦可因痰致瘀,因瘀致痰,互为因果,导致痰瘀同病。表现为在同一病证中,既有痰凝之象,又有瘀血之征。  相似文献   

5.
从现代研究论“痰瘀同源”痰浊是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瘀血则是气血失调,血行不畅或血离经脉所酿成,由于津血同源,津血输布运行均赖气的推动,故而痰瘀同源。痰浊、血瘀各自有相应病证,同时痰瘀可互化并见,如气滞致血瘀,脉道阻塞,津血运行不畅,即是瘀血生痰;同样...  相似文献   

6.
1 脾胃病痰瘀同治病机  痰瘀同治法 ,以津血同源 ,痰瘀同病理论为基础。中医认为 ,津与血 ,同源于精 ,生理上相互滋生 ,又都受气的推动和转输。气机紊乱 ,津血为之变 ,津停为痰 ,血凝为瘀 ,所以说津血同为一体 ,痰瘀同出一辙。二者可同时形成 ,亦可因痰致瘀 ,因瘀致痰 ,互为因果 ,导致痰瘀同病。表现为在同一病证中 ,既有痰凝之象 ,又有瘀血之征。脾胃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每可见到痰瘀同病的病理变化。从病因病机来看 ,无论是外邪犯胃 ,饮食不节 ,情志不畅 ,还是体虚久病可使脾胃气机升降失司 ,气血失畅 ,水津失布而致痰瘀互生。而作为…  相似文献   

7.
痰瘀相关理论,即津血同源,痰瘀相关,痰浊与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络病学说认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凡久病、久痛之疾病,皆可由于络脉瘀滞引起。痰瘀相关理论对于阐述络病的病因病机,指导络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前提。  相似文献   

8.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种以累及肺间质为主、以炎性病变和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归属于中医学肺痹、肺痿范畴,而痰瘀贯穿了疾病的始终。津凝为痰,血滞为瘀,痰瘀可谓同源异物,两者相互转化、相互影响的特点直接影响ILD病机演变。本文论述了痰瘀相关理论、肺系疾病与痰瘀密切关系及其病机演变,并将其病机演变过程归纳为津停生痰、由痰及瘀、痰瘀互结三个阶段。临床可通过中医辨证结合现代西医诊断,对痰瘀关系进行辨证判读。体现在ILD治疗原则中,则为早期化痰为主,后期祛瘀为先,以期达到抑制病情进展、促使疾病向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从津血同源思想的渊源、痰瘀相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痰瘀同源、同病、同治理论源于《内经》,经2000多年历代医家的发挥和临床实践,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中医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临床各科均具有指导作用。尤其是在疑难杂症、老年病的防治以及延缓衰老的研究方面,展现出更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痰浊与瘀血均为人体的病理产物.而痰瘀胶结为病者,临床较为多见。明·赵献可(医贯)曰:”‘痰也,血也,水也,一物也。”笔者认为痰瘀同源的观点对妇科症瘤的辨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l痰瘀同源的沿革痰瘀同源的理论和治疗,前人虽无系统论述,但可散见于历代文献中。如(灵枢·百病始生篇)曰:“肠胃之络伤,则血胜于肠外,肠外有寒,计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汁沫可作痰饮解,它与肠胃外溢之血相凝而成积累。(内缴中四乌贼骨一虑丸,(备急干金要方)中千金苇茎汤,(医宗金鉴)中海藻玉壶汤,(医林改错)中癫…  相似文献   

11.
从哮喘缓解期的病理因素出发探讨哮喘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原因,阐述了痰饮与瘀血对于哮喘缓解期发病的重要性。认为"痰伏于肺"是哮喘的夙根,是哮喘缓解期发病的根本病理因素,而瘀血亦贯穿哮喘发病的始终,是哮喘缓解期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之一。津血同源,痰源于津,瘀本于血,痰、瘀互为因果,可相互胶结,阻滞气道,从而使病情难愈,痰瘀互结、留伏于肺是哮喘缓解期治疗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点,哮喘缓解期的治疗不能见痰治痰,见瘀治瘀,应当充分考虑到痰瘀之间相互化生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痰是脏腑功能失调,或疾病过程中由于水液代谢障碍而产生的病理产物。这种病理产物一旦形成,同时又作为新的致病因素引起更广泛的病理变化,具有病种广泛、复杂多变、病症怪异等临床特点。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均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机升降失常、水液代谢障碍而成为痰。在五脏之中,痰的形成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尤为密切。故有“百病兼痰”、“痰为百病之母”、“怪病多痰”之说。近几年来,现代医学对痰的认识不仅仅是“有形之痰”,更重要的是“无形之痰”、“微观之痰”,对痰证的本质有了更深的研究,现将近年来的有关研究成果综述如下。1痰证与血液流变学《内经》云:“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入于脉,化以为血。”《血证论》提出:“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可见机体气机调畅,则津液化生为血液;病理条件下,气机逆乱,则津液溢出常道便成痰浊,故中医素有“痰血同源”、“津血同源”、“痰瘀同源”之说。当内外病邪致机体血行失常,使血液生理功能不良,或完全丧失而变为痰浊,痰浊既成,又可防碍血流的正常运行。因此,不少学者认为血液流变学异常可能是中医痰证的本质之一。陈氏等[1]认为,血浆粘度增高可引起血液的粘滞性增加,使血液流动缓慢,血管内压增高,这一血液流...  相似文献   

13.
滋肾养肝、化痰消瘀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临床实践经验为基础,提出“肝肾亏虚,痰瘀阻络”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机病证,病在血脉,根在脏腑,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主在肝肾亏虚,阴虚多见,而涉及心,脾,标实主在痰瘀痹阻,痰浊为重,且常见痰与风,火湿相兼,瘀常与气,热,寒杂呈,本虚基于乙癸同源,多以肾之阴精亏少为先导,标实与痰瘀相关,多由津凝为痰而致血涩成瘀,本虚与标实既有个体的主次差异,又有因果消长变化,治疗当以滋肾养肝,化痰消瘀为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14.
胸痹属本虚标实之证,心气虚损无力推动津血运行日久则为痰瘀;痰瘀交结则脉道不畅气血运行滞缓,又必致虚。李军教授对气虚痰瘀交结型胸痹的诊治研究颇深,临床上应用益气通阳、涤痰化瘀法治疗此型胸痹病屡见奇效。  相似文献   

15.
痰瘀相关与肿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痰瘀同源,痰瘀同病,痰瘀互结进行分析,认为肿瘤由此而生。治疗重在调气和血,疏肝散积,解毒3点。活血化瘀与化痰药物配伍应用治疗肿瘤的意义在于(1)增强了消肿散结作用,能使癌瘤缩小或消失;(2)瘀去有利于痰消,痰消有利于瘀去,二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6.
津液是人体正常体液的总称.津液代谢即津液生成、布散以及废浊之物排泄的全过程.传统理论论述津液代谢与脏腑关系时多涉及肺脾.肾、膀胱、大肠、小肠、三焦,少论及心.我们认为:心具有协调津液代谢过程中各脏腑密切协同的作用;在津液生成过程中,心主血合脉,在液为汗,津血同源,汗血同源,心与小肠表里,心直接参与、主导汗液生成,津血互生互化;在津液运行上,心行血亦能行津;在泄浊中,心在液为汗,肺主腠理开合,在尿液的排泄中,心行君主之令,肾司开合.心还直接关系水湿痰饮瘀血的生成、兼挟,心不行血可致津停化水、成饮、成痰,津停血瘀,血瘀津停,终致痰瘀互结.津液代谢失调的治疗应该考虑到心.  相似文献   

17.
脑瘫全称脑性瘫痪,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刘绪银主任医师认为脑瘫属中医"脑痿"范畴.由三焦、膜原、腠理、膜络、玄府所构成的膜府系统涩滞则藏腑气化失常,生化不足,血涩为瘀,津停为痰,痰瘀壅塞黏附膜府膜络则膜络涩滞,精气津血输布渗灌障碍,导致上气不足、髓海不充,是脑瘫的重要基础病机.临证分阴虚髓热、气滞痰阻、痰热扰动、脑气郁滞...  相似文献   

18.
痰和瘀血都是人体受某种致病因素作用,气机失常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痰和瘀血虽不属同一物质,但均为阴精的病理产物,同由津液化生.痰是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而瘀血是血液停滞和运行迟缓所导致,津液和血液的生成都来源于水谷精气,故有"津血同源、痰瘀同源"之说.  相似文献   

19.
痰瘀相关学说 ,即痰瘀同源、同病、同治的理论 ,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络病学说认为 ,凡久病、久痛诸证 ,多因络脉瘀滞而引起。其说肇始于《内经》 ,发展于《伤寒》 ,而集大成于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痰瘀相关学说为理解络病的病机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时两者有着共同的病理解释 ,而且痰瘀同治是络病治疗中的重要方法 ,从以上三个方面说明了痰瘀相关学说在络病认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痰瘀相关学说在络病认识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痰瘀相关学说,即痰瘀同源、同病、同治的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络病学说认为,凡久病、久痛诸证。多因络脉瘀滞而引起。其说肇始于《内经》,发展于《伤寒》,而集大成于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痰瘀相关学说为理解络病的病机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两者有着共同的病理解释,而且痰瘀同治是络病治疗中的重要方法.从以上三个方面说明了痰瘀相关学说在络病认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