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CU危重病患者肠内、外营养并发症的对比观察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危重病患者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防和护理干预。方法 将ICU5 3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支持组 (2 3例 )和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组 (30例 ) ,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给予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 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组腹泻、胃肠道出血、肠麻痹、二重感染、高血糖症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支持组 ,(P <0 .0 1)。结论 对于危重病患者 ,应用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 ,对患者胃肠粘膜有保护作用 ,不易引起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损害 ,而其各种并发症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 5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N组(肠内营养支持)和PN组(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的术后恢复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E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PN组(P<0.05)。而PN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均较术前明显降低,较EN组降低更明显(P<0.05)。术后出现并发症共16例次,EN组的并发症明显少于PN组(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效果优于肠外营养,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实验组在术后24 h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两组术后48 h内均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化、营养和免疫指标、并发症、术后肠道通气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平均生存时间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第8天血浆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肠道通气时间、排便时间、营养相关费用和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后的血清CD3、CD4、CD4/CD8、CRP和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营养支持后的水平(P<0.05)。两组患者三年随访期内的平均生存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χ2=0.086,P=0.769)。结论胃癌根治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恢复肠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患者免疫力。  相似文献   

4.
急性重症胰腺炎阶段性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阶段性营养支持治疗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SAP患者46例随机均分成两组分别接受全肠外营养(TPN),肠外营养(PN)加肠内营养(EN)。观察两组在血清学指标、并发症、继发感染、死亡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PN加EN组全部患者均能耐受早期肠内营养;两组患者在给予营养后总蛋白、清蛋白、血钙水平与营养支持前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后两组间在总蛋白、清蛋白、血钙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继发感染、并发症、住院时间和费用上PN加EN组均少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P患者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是可靠、有效、可行的,并可作为营养支持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胃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应用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EEN+PN组)和单纯肠外营养支持(PN组)两组。观察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营养学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EEN+PN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PN组(P<0.05)。两组术后在营养支持后体重、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和血红蛋白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能对胃癌术后患者进行有效的营养支持,联合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可促进胃癌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胃肠道术后肠外-肠内序贯营养支持与全肠外营养的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胃肠道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运用早期肠内营养、完全肠外营养、肠外营养-早期肠内营养三种不同模式进行营养支持,观察比较三种模式的营养支持效果、并发症以及肠屏障功能等情况。结果 PN-EN组受试者与TPN组和TEN组体重、HB、ALB、TFN、PA、肠源性细菌DNA、尿L/M等相关检测指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PN-EN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小于TPN组和TEN组。结论 PN-EN模式对胃肠道术后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有利于术后患者营养水平的提高,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LR-4在炎症性肠病(IBD)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6例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黏膜标本,通过RT-PCR检测肠黏膜中TLR-4 mRNA的表达量,ELISA检测NF-κB转录活性及ELISA检测血清中IL-8和IL-10的含量.并收集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UC及CD患者TLR-4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851±0.43及1.87±0.31 vs 0.24±0.1,P<0.05);IBD患者肠黏膜中NF-κB转录活性明显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IBD各组血清中IL-8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UC组中IL-10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UC组患者TLR-4表达水平和IL-8呈正相关,和IL-10呈负相关.结论:TLR-4在IBD中高表达,其可能通过诱导NF-κB活化,增加IL-8的转录和表达和抑制IL-10的表达参与了IBD的发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糖高脂肠内营养(EN)联合肠外营养(PN)对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 113例机械通气COP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A组(37例)、研究B组(37例)和对照组(39例),分别给予低糖高脂EN联合常规PN支持治疗、低糖高脂EN联合低糖高脂PN支持治疗以及常规EN联合PN支持治疗。营养支持治疗前1 d和治疗10 d后,测定各组患者血气分析、呼吸功能和血脂水平指标;记录患者脱机时间、PN和EN天数、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和营养支持治疗费用。结果营养支持治疗10 d后,研究A组和研究B组血气分析和呼吸功能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研究B组较研究A组改善更显著(P<0.05);研究A组和研究B组血脂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B组显著高于研究A组(P<0.05)。研究A组和研究B组脱机时间、PN和EN天数、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营养支持治疗费用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B组以上各项指标均显著小于研究A组(P<0.05)。结论对于机械通气COPD患者,低糖高脂EN联合常规PN或联合低糖高脂PN营养支持的疗效较好,且后者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肠外营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目的 研究肠外营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需人工通气且合并营养不良患者的影响,探讨呼吸功能不全患者合理使用肠外营养的方法。方法 选择近5年因COPD急性加重予呼吸机支持且合并营养不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A组予肠外营养(PN)治疗,B组未行PN治疗,予普通膳食,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及呼吸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 A组平均住院时间(19.7±8.24)d,平均带机时间(7.57±4.34)d;B组平均住院时间(23.2±7.7)d,平均带机时间为(9.53±5.47)d,B组与A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A组的营养指标及呼吸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与B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适当的营养支持有利于COPD患者的康复,是降低其死亡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应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剑斌  曾兵  柳霞 《广州医药》2009,40(5):8-11
目的 观察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EE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1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EN)和肠外营养组(PN组),于术后24小时开始分别给予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检测两组患者术前1天及术后第1天、术后第8天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平均住院费等.结果 所有患者在研究期间无死亡.营养支持结束时EEN组PA、IgG、IgA、CD3+、CD4+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PN组(P<0.01),而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和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PN组(P<0.01);两组患者ALB、IgM、CD8+及体质量在营养支持结束时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能有效地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加快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和节省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1.
重症胰腺炎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营养支持治疗策略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自199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75例SAP患者资料,分为全肠外营养(TPN)组和肠内营养(EN)加肠外营养(PN)组。观察两组在血清学指标、并发症、继发感染、死亡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能耐受早期肠外营养;在给予营养后总蛋白、清蛋白、血钙水平与营养支持前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在总蛋白、清蛋白、血钙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继发感染、并发症、住院时间和费用上PN加EN组均少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分阶段性营养支持治疗是安全、有效的,EN在SAP治疗中应尽早使用。  相似文献   

12.
陈世明 《河北医学》2012,18(7):893-895
目的:研究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予肠内营养支持,B组予肠外营养支持,C组予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治疗.比较3组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患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升高较单纯肠内营养支持及肠外营养支持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5.00%明显低于单纯肠内营养组25.00%及肠外营养组50.00%,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5,p<0.05).结论: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患者感染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病人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方法将90例术后神经外科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组为肠外营养、自制匀浆营养液--康能液序贯营养支持;B组全肠外营养;C组对照组常规输液治疗.观察术后9天营养和免疫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A组和B组术后体质量、前清蛋白、清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A组与B组间无差异显著性意义.A组、B组术后CD4 、CD4 /CD8 均明显高于C组(P<0.01),且A组术后CD4 、CCD4 /CD8 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神经外科病人术后早期肠外营养加自制匀浆营养液序贯营养支持可改善术后病人近期营养和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食管贲门癌切除术中放置鼻肠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在维持机体营养、促进恢复及在防治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将90例管贲门癌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术后常规静脉输液,B组术中放置鼻肠营养管,术后第1天给予肠内营养。两组病人监测术前、术后第10天的体重、肠功能恢复排气时间、疲劳评分,吻合口瘘及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在体重、肠功能恢复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明显(P<0.01)。结论鼻肠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具有易于维持机体营养,促进机体康复,尽快恢复正氮平衡,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营养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胃手术后患者采取肠外营养与肠内+肠外联合营养两种不同的营养方式,比较两组胃手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肠道功能恢复时间(EN+PN)组患者明显比PN组患者提前(P<0.01);1周后监测营养状况(EN+PN)组患者明显优于PN组患者(P<0.05);(EN+PN)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P<0.05);且(EN+PN)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比PN组患者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手术后患者应用联合营养支持,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以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为患者节约住院费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取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87例老年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治疗组(HHPN+EN)43例和全胃肠外营养组(TPN)4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以及术后疲劳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第7天,TPN组CRP显著高于HHPN+EN组(P<0.05)。两组血清PA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但HHPN+EN组升高更为明显(P<0.01)。术后HHPN+EN组血清IgA、IgM显著高于TPN组(P<0.01);CD3+、CD4+/CD8+亦高于TPN组(P<0.05,P<0.01),CD8+则低于TPN组(P<0.05)。与TPN组比较,HHPN+EN组术后第7天疲劳评分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可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改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减轻术后疲劳,营养支持效果优于传统的静脉营养。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可能是老年胃癌患者术后一种较为理想的营养支持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外营养结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的影响及合理性.方法 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组(EN+ PN组)和全肠外营养支持组(PN组)各30例.EN +PN组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行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结合支持,8天后转为全肠内营养支持.PN组在整个治疗期行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治疗后第2、8、14天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IgA、IgG、IgM,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费用.结果 从第8天起EN+ PN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IgA、IgG平均高于PN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 PN组在降低并发症和降低住院费用明显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结合可以明显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住院费用,符合患者的病理、生理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两种营养支持方法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0月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152例,分为肠内营养组和序贯治疗组,每组各76例。序贯治疗组于受伤后或术后24 h首先行肠外营养治疗,于伤后第3天开始肠内营养经鼻饲管胃肠道输注肠内营养混悬液。肠内营养组则于伤后24 h开始,经鼻饲管滴注肠内营养混悬液。对比两组患者第1、7、14天血清总蛋白、血浆清蛋白、24 h排出氮、转铁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等生化指标,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在序贯治疗组内第7、14天总淋巴细胞计数、血浆清蛋白、24 h排出氮等指标计数均优于第1天(P<0.05);序贯治疗组转铁蛋白在第14天高于第1天(P<0.05);序贯治疗组在第7、14天的总淋巴细胞计数、血浆清蛋白、24 h排出氮等指标计数也均优于肠内营养组(P<0.05);序贯治疗组在第14天转铁蛋白水平高于肠内营养组(P<0.05)。2序贯治疗组并发症例数均低于肠内营养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序贯治疗组GCS评分高于肠内营养组(P<0.05)。结论 肠外营养+肠内营养的序贯疗法有助于改善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和临床预后,且并发症少,是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一种比较理想的营养支持方案。  相似文献   

19.
夏小红 《吉林医学》2012,33(33):7352
目的:对比神经外科患者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胃肠道营养组(肠内组)和胃肠外营养组(肠外组),对比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以及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等。结果:两组在伤后1周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肠外组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内组(P<0.05)。结论:与肠内营养相比,早期全肠外营养支持可较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且并发症少,是神经外科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20.
渐进性联合营养支持治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渐进性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效果,寻找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铜梁县人民医院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30例SAP病例资料,其中普通营养支持治疗组(A组)59例,渐进性营养支持治疗组(B组)71例。对比两组病例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肝功能不全者比例、并发症率、死亡率、治愈率、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部分病例(A组13例,B组18例)检测血清IL-6水平。结果(1)A-PACHEⅡ评分和IL-6水平:B组随治疗时间的延长,APACHEⅡ评分和IL-6水平均下降,治疗7、14 d后和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的下降趋势缓慢。(2)肝功能不全者所占比例:入院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 d后B组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14 d后B组的血清清蛋白水平(30.01±5.7)g/L与A组(29.7±4.2)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B组的并发症率、死亡率、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为39.4%、12.7%、(32±9)d、(30 869.4±12 794.6)元,低于A组的66.1%、30.5%、(53±11)d、(45 534.2±13 030.5)元(P0.05)。而B组治愈率(81.7%)高于A组(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SAP患者采取相应渐进性联合营养支持治疗,可显著改善SAP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率、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