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4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老年组202例,非老年组347例,比较两组临床表现、伴发疾病、出血病因、失血严重程度及治疗预后的差异。结果:老年组呕血发生率较非老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腹部疼痛老年组发生率低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临床症状:黑便、呕血并黑便、头晕乏力、晕厥和休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伴发疾病高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前五位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胃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食管癌、急性胃黏膜病变,发生率分别是60.40%、16.83%、7.92%、4.46%、3.96%。老年组收缩压、休克指数高于非老年组,而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清白蛋白均低于非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患者住院时间(9.8±5.004)d明显长于非老年组患者(7.83±6.113)d,老年组死亡率为5.45%(11/202),非老年组死亡率为0.86%(3/347),住院天数及死亡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以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为最常见,胃癌发病率较高,伴发疾病及死亡率高,及早诊断并采取综合诊疗措施,对于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和分析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同济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89例和非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01例,比较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出血原因、并发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仍以消化性溃疡常见,胃溃疡出血为主,与非老年组以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为主相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因胃癌、非甾体类药物所致出血明显多于非老年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腹痛发病率显著低于非老年组(P<0.01);老年组伴发病和病死率均高于非老年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以消化性溃疡为多见,胃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所致出血较多,伴发病和病死率高,掌握其临床特点,及早发现并干预,对于阻止病情进展、降低病死率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分析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诊疗特点.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4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013年3月—2017年5月)作为该次实验研究对象,将60岁以上患者划分为老年组(23例),60岁以下分为非老年组(23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情况,总结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疗特点.结果 老年组无明显诱因发病率(47.8%)最高,和非老年组患者(5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不合理饮食、饮酒、劳累、其他并发疾病、非甾体类抗炎药发病率和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慢性胃炎、食管癌、复合溃疡、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等病因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胃癌、急性胃黏膜病变、胃溃疡、球部溃疡病因发生率和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计数、最低血细胞比容、最低血红蛋白等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最高血尿素氮(9.0±3.6)mmol/L明显高于非老年组(6.1±3.5)mmol/L,老年组患者死亡率(13.0%)显著高于非老年组(4.3%).结论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诱因以及出血病因较为复杂,实验室指标具有特异性,病死率较高,临床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蔡晓兵 《吉林医学》2011,(32):6775-6776
目的:研究高龄患者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选取127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60岁以上老年组患者64例,59岁以下非老年组患者63例,对两组患者胃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患者患有胃溃疡、肿瘤的人数明显多于非老年组,非老年组患者患有十二指肠溃疡的人数明显多于老年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诱发因素比较,老年组的药物及精神因素明显高于非老年组,非老年组的饮酒因素明显高于老年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及肿瘤等,高龄患者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早期发现病变,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5.
郑盛 《西部医学》2013,(10):1513-1515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收治并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864例,其中老年组420例,非老年组44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原因及胃癌发生率。结果老年组患者呕血率与伴随疾病率均高于非老年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发病原因来看,无论是老年组还是非老年组,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最主要的原因均为消化性溃疡,其中老年组患者以胃溃疡多见,而非老年组中以十二指肠溃疡为主,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中胃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而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率低于非老年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十二指肠溃疡和食管静脉曲张多见;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胃溃疡和胃癌多见,同时伴有较多的并发症,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于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就医的134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其中69例60岁以上老年组患者,65例59岁以下的非老年患者,对两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结果对比。结果:老年组胃溃疡及肿瘤患者人数明显比非老年组要高,但老年组患有十二指肠溃疡的比例则明显低于非老年组,由于P<0.05,在经过比较发现两者在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再进行上消化道出血诱发因素两组对比发现,在药物和精神因素这两组数据中老年组明显高于非老年组,而在饮酒因素上老年组则比非老年组要低,由于P<0.05,在经过比较发现两者在差异上有着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比发现,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主要是十二指肠溃疡、肿瘤和胃溃疡等,所以为了尽早的发现病变,则应当定期及时给胃镜检查,积极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何玉环 《海南医学》2014,(21):3146-3148
目的探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内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上消化道出血并接受内镜治疗的3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老年患者186例,非老年患者200例。分析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并对内镜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是两组常见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其中老年组胃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比例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5),而十二指肠溃疡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发生率显著低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与非老年组首次内镜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1.9%和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再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高于非老年组(P〈0.05);两组Rockall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首次内镜止血成功率依次降低(P〈0.05)。结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发生率高,预后比非老年患者差。内镜治疗疗效确切,Rockall低、中危患者获益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李利 《求医问药》2014,(16):273-274
目的:探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21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将其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老年组有90例患者,中青年组有120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老年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因主要是患者使用了非甾体类抗炎药。老年组患者原发疾病为胃溃疡或胃癌的比例高于中青年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原发疾病为急性胃黏膜病变的比例低于中青年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原发疾病多为胃溃疡和胃癌,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出血率、病死率较高,对此医护人员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03例,回顾不同年龄段病因、出血特点及治疗结局。结果三组病因对比,老年组以胃溃疡、复合性溃疡、肿瘤为主,中年组以复合性溃疡为主,青年组以十二指肠溃疡为主,三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复发性溃疡及肿瘤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或P<0.01),三组消化性溃疡总发生率、静脉曲张破裂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老年组头晕乏力、贫血、失血性休克发生率高于青年组(P<0.05),青年组上腹痛发生率高于中年组、老年组(P<0.01),三组黑便、呕血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老年组病死率高于中年组(P<0.05)和青年组(P<0.01),中年组病死率高于青年组(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年龄越大,早期症状越不典型,预后越差。早期明确病因、早期应对有助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和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老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老年组(73)和非老年组(67),分析其病因和临床治疗.结果两组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都是消化性溃疡,但老年组以胃溃疡为主,非老年组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为主,差异显著;老年组基础病较多,其并发症、死亡率和再出血率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结论老年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是消化性溃疡,其并发症多、预后差,但如及时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我院2008-08~2012-12间收治的20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将11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组,92例中青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出血病因、临床特征、病情转归等.结果 两组患者首要出血原因均为消化性溃疡;研究组胃癌(贲门癌)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发生低血压或休克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止血治疗所需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在出血病因、临床特征及病情转归等方面存在特殊性,危险性高,治疗更为复杂,应给予足够重视,防治结合,早诊早治,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诊治特征,籍以提高对本症的重视和诊治水平。方法:收集本院近10年来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254例(其中老年患者134例,并与同期非老年患者120例比较),分类归纳这些病例的原发疾病、出血诱发因素、伴随疾病、临床及生化特征和治疗转归。结果: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主要为酸相关疾病(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食管炎)71例,占73.9%;胃癌14例,占14.5%。发生低血压或休克,老年组18例,非老年组8例(P<0.05)。使用阿司匹林或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老年组28例,显著高于非老年组(7例,P<0.01)。老年组死亡18例,病死率为13.4%,其中15例因全身慢性疾病恶化和出血后并发症死亡;非老年组死亡6例,病死率为5.0%(P<0.01)。结论:酸相关疾病是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其次为胃癌。全身慢性疾病恶化和出血后并发症是影响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肺部感染、心脑血管疾病是主要的死亡原因。老年上消化道出血,不论从诱发因素、病因、伴发疾病谱、临床、实验室检查及诊治过程均有别于非老年组,值得临床重视,因病施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人与非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在出血病因、并存疾病、临床特征及病死原因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38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和312例中青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对比老年人与中青年上消化道出血在出血病因、并存疾病、临床特征及病死原因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主要为消化道溃疡、胃癌以及急性胃黏膜病变,中青年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主要为消化道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以及食管静脉曲张。老年组并存疾病率为25.4%,显著高于非老年组的3.20%(P〈0.05),且老年组主要的并发症为肺部感染。老年组出现呕血和排暗红色血便、单纯排黑便以及出现低血压或休克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且老年组多死于慢性疾病或并发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而非老年组主要死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与中青年上消化道出血在出血病因、并存疾病、临床特征及病死原因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2011年间收治的22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老年性(60岁以上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0例,非老年性(小于60岁)出血患者110例,对两组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0例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胃溃疡所致出血最多23例,占20.91%,其次为胃癌18例,占16.35%,其他常见的病因还有复合型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门脉高压出血,老年组患者肿瘤发生率、胃溃疡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而十二指肠溃疡及肝硬化发生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结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是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其次是胃癌。  相似文献   

15.
82例老年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183例非食管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住院病历,其中老年组82例,非老年组97例。详细记录临床,内镜检查结果。结果:老年组与非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的首要原因均为消化性溃疡,但老年组胃溃疡患病率(21.95%)明显高于非老年组(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明显增多,达30.48%,非老年组仅为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平均止血时间明显延长,分别为5.2d和3.5d。老年组治愈率为87.80%,非老年组为9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病情较非老年人重,病程延长,治疗更为复杂。急诊的内镜检查与内镜下止血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上消化道出血530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和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3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年龄的不同将其分为非老年组和老年组,分别对住院天数、病因、合并慢性疾病、入院时化验指标和死亡情况等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非老年组患者住院天数显著少于老年组患者的住院天数(P〈0.001)。非老年组患者出血原因主要包括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而老年组患者出血原因主要包括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溃疡等。非老年组消化性溃疡发生率(42.41%)显著高于老年组(16.25%),而非老年组胃癌的发病率明显小于老年组(P〈0.001,P〈0.05)。两组死亡病例中均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合并慢性疾病的病例居多。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包括消化性渍疡、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胃癌,消化性溃疡多见于非老年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仍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因呕血或黑便就诊并行急诊胃镜检查确诊的144例患者,分为NSAIDs组和非NSAIDs组,将两组患者进行分析比较。结果NSAIDs组患者年龄≥60岁占67.7%、有消化道症状占32.3%、有心脑血管病史占61.3%、胃镜下糜烂性胃炎和胃溃疡占92.0%、HP 阳性占25.8%,与非 NSAIDs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NSAIDs 组患者男性占54.8%、呕血占22.6%,与非NSAID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甾体类抗炎药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或病史的老年患者多见,多不伴有消化道症状和HP感染,且以胃溃疡居多。  相似文献   

18.
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64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60例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血前10d内是否服用过NSAIDs将患者分为服药组和未服药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有64例(17.78%)服用过NSAIDs。两组比较,服药组患者年龄偏大、多有消化性溃疡和心脑血管病史(P〈0.05);出血前消化道症状不明显(P〈0.01);血红蛋白下降更多(P〈0.05);胃溃疡和复合性溃疡、多发黏膜病损的情况在服药组更多见(P〈0.05)。但两组患者的性别、Hp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友具有消化性溃疡、心脑血管病史者更易发生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无腹痛性消化道出血是其临床表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