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踝肱指数、脉压指数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通过对61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检测,分为ABI减低组(观察组)(ABI≤0.9,n=220)和ABI正常组(1.3>ABI>0.9,n=390)(对照组)。两组均以《简明智能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进行认知功能检测,比较两组间MMSE评分的差异并分析两组脉压指数(pulse pressure index,PPI)差异。结果:ABI减低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ABI正常组(23.4±1.8比28.1±1.4,P<0.05)。其中两组计算力、即时记忆力、延迟回忆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向力、语言表达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P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BI降低、PPI升高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筛查ABI及PPI对早期发现认知功能障碍并进行干预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常规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数据测定及计算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并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及计算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进行统计学处理及相关分析。结果:在AASI高水平组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显示,IMT除与HDL-C呈负相关(r=-0.190)外,与TG、TC、LDL-C及AIP均呈正相关,与AIP相关系数最高(r=0.492p0.01)。结论:AIP与AASI、IMT一样可以作为测定血管早期改变及临床血管病变的方法,判断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及预后,为早期和方便的检出心血管高危患者提供客观指标,为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的临床防治;为临床对高血压的风险因素早期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提供了依据,AASI、AIP作为高血压及动脉硬化指标,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称动态动脉硬化指(S-AASI)数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9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38例为研究对象,获取24 h动态血压(ABPM)监测指标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依据冠脉狭窄程度分为对照组(无狭窄)、冠脉硬化组(0~50%)和冠心病组(≥50%),比较三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ABPM值。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S-AASI对冠心病(CHD)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年龄、吸烟比、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BP SD)、24 h收缩压标准差(24SBP SD)更高,夜间舒张压均值(nDBP M)更低(P<0.05);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S-AASI明显升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S-AASI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S-AASI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2(0.716~0.828)。结论 S-AASI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诊断冠心病的发生有一定价值,可作为判断冠状动脉硬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与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43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双下肢动脉血管压力和肱动脉血管压力,计算踝肱指数,测量身高、体重、血脂、肌酐、尿酸、HbA1c、超敏反应蛋白(sCRP)尿白蛋白/肌酐(ACR)、计算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log(TG/HDL-c)]。依照踝肱指数分为两组:ABI<0.9和0.9≤ABI<1.4组。结果①两组相比,AIP、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CRP、A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单因素分析表明,ABI与AIP、TG、TC、HDL、LDL、SCRP、ACR相关(P<0.05)。其中ABI与AIP相关系数最大r=0.484。③以ABI为因变量,以其余各因素为自变量作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P<0.000)、ACR(P<0.000)、SCRP(P<0.000)进入方程。结论 AIP与2型糖尿病患者ABI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疾病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6.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昼夜血压 与左室肥厚(LVH)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8例原发性高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成构型与非构型组,比较昼夜血压变化与室 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等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7.
王淼  王义围  辛红菊  何杰 《河北医学》2013,19(9):1315-1318
目的:探讨老年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现象与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的关系。方法:根据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选取253例老年杓型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MBPS分为晨峰组(MBPS组)106例和非晨峰组(非MBPS组)147例。分析两组ABPM各项指标特点,两组均行踝肱指数检测,并常规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Cr)、血糖(Glu)、低密度脂蚤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H),分析两组间ABI差异。结果:MBPS组收缩压晨峰变异幅度显著高于非MBPS组,MBPS组的ABI显著低于非MBP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MBPS是引起ABI释低的重要因素,对全身动脉硬化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踝肱指数用于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在144名患者的184侧肢体检测踝肱指数并与常规及超声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按常规及超声血管造影两项检查一致结果将患者分为血管正常、狭窄及闭塞三组。正常组踝肱指数为1.0±0.09(n=16);狭窄组为0.7±0.17(n=87)及闭塞组为0.43±0.14(n=81)。各组间踝肱指数均有显著差异(P<0.001),U检验)。踝肱指数<0.95时,其诊断血管病变(狭窄与闭塞)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75%;阳性预期值为97%;阴性预期值为60%;准确性为93%。将踝肱指数<0.95作为血管临界狭窄,<0.5作为血管闭塞的判断标准,对临床上确定血管狭窄或闭塞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郭俊瑾  方红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4):86-86,10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及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将对象分为颈动脉正常组(CAN)及颈动脉硬化组(CAS),对两组动态血压检测结果进行组间对照,并对相关数据与颈动脉硬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颈动脉硬化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水平均明显高于颈动脉正常组;2.颈动脉硬化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消失或减弱者较颈动脉正常组明显增多,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颈动脉硬化具有正相关,同时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与颈动脉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踝肱指数(ABI)评价高血压患者下肢外周动脉疾病(PAD)发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日本欧姆龙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VP-1000对8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ABI测定,以ABI≤0.9为异常,分成PAD组和非PAD组,比较两组病人的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及空腹血脂、血糖、肾功能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生化指标,并比较两组共患病情况及吸烟率等指标。结果检出高血压患者下肢血管病变28例(35.0%),其中无症状者12例。PAD组患者年龄大、病程长,hs-CRP明显升高,且PAD组合并糖尿病(DM)比例升高,和非PAD组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PAD组患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升高,且合并冠心病(CHD)、吸烟者比例升高,和非PA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I可用于早期诊断高血压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炎症可能参与了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ABI降低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是一个反映动脉硬度的新指数。本文旨在探讨动脉动态硬化指数与微量白蛋白尿(MAU)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从2009年1月-2010年2月在心内科因高血压就诊患者中选取120例,其中MAU阳性患者32例为试验组,88例MAU阴性患者为对照组,均行动态血压监测、颈动脉IMT、心电图、尿微量白蛋白、血糖、血脂等检查。结果:MAU阳性组患者AASI、脉压水平显著高于MAU阴性组(P<0.05)。结果显示MAU、AASI有明显相关关系,呈正相关(r=0.432,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MAU有明显相关关系。MAU越大,动态动脉硬化指数越增大;脉压越大,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也越增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两种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早期肾损害征象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0例,利用动态血压参数计算对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S-AASI)、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1b)、尿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计算肌酐清除率(Ccr)和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行S-AASI、AASI与早期肾损害指标间的Pearson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S-AASI与尿mA1b (0.708,<0.01)、NAG (0.700,<0.01)、sCr (0.229,<0.05)呈正相关,与 eGFR (-0.309,<0.05)、Ccr (-0.601,<0.01)呈负相关.AASI与尿mA1b (0.489,<0.01)、NAG (0.470,<0.01)、Ccr (-0.311,<0.05)相关性也有统计学意义.但与sCr (0.064,>0.05)和eGFR (-0.135,>0.05)不相关.结论两种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早期肾脏损伤相关,S-AASI可能是比AASI更灵敏的一种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降压治疗对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ness index,AASI)的影响,了解 AASI 在评估动脉硬化方面的价值。方法随访300例初治高血压患者,严格控制血压,并分别随访治疗0、1、3、6及12个月完成动态血压的检查;了解 AASI 的动态变化,观察 AASI 与降压治疗的相关性。结果严格降压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A-SI 呈逐步下降。结论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可作为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效果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蛋白尿的关系以及降低夜间血压对蛋白尿的影响,为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患者蛋白尿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8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蛋白尿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每日分别于晨起或睡前口服氯沙坦50~100mg治疗12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清蛋白、血脂、肌酐、钾、钠,24h尿白蛋白定量,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不同服药时间对血压节律的影响,以及血压节律的变化对蛋白尿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夜间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非杓型患者比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间治疗前24h尿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24h尿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尿蛋白水平与夜间平均收缩压水平呈正相关(r=0.233,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异常会加重肾脏损害,睡前服用氯沙坦可有效控制夜间血压水平.显著降低尿蛋白水平,减轻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糖尿病肾脏疾病与非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动脉硬化程度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44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DKD组)和31例非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NDKD组),均合并高血压.通过24 h动态血压监测血压数值从而得到短时血压变异性及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值.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短时血压变异性及AASI值的差异,相关分析初步了解与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AASI相关的各种因素,进一步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影响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AASI的主要因素.结果 协方差分析(排除年龄的影响)显示DKD组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SBPV),白昼收缩压变异性均大于NDKD组(P<0.05),同时,将DKD组患者AASI(0.55±0.14)与NDKD组患者AASI(0.45±0.16)相比较,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DKD组患者动脉硬化程度更严重.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AASI与24 hSBPV、24 h舒张压变异性(24 hDBPV)、白昼舒张压变异性(dDBPV)、夜间收缩压变异性(nSBPV)、夜间舒张压变异性(nDBPV)相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AASI主要受到nDBPV和年龄的影响.结论 糖尿病肾脏疾病及非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动脉硬化,而前者AASI升高更显著,同时,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短时血压变异性较非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更大.DKD患者AASI受到年龄、nDBPV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杰  王璐 《医学研究杂志》2017,46(9):179-181
目的 本研究通过观察冠心病患者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与冠脉病变程度及危险评分之间的关系,从而判断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在冠心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自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笔者医院住院的187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AASI分组,比较组间一般情况、冠脉病变累计的血管支数,并对AASI与Gensini评分及GRACE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一般特征:组间比较:性别、吸烟、血脂、尿素氮(BUN)、肌酐(Cr)、体重指数(BMI)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高血压及糖尿病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冠脉病变累计的血管支数比较:3支病变及单支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ASI与Gensini评分之间呈正相关;AASI与GRACE评分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AASI不仅可用于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的判断,而且有助于冠心病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干预血压及昼夜节律前后mALB的变化。方法选择9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杓型组和非杓型组(杓型组62例、非杓型组30例),给予缬沙坦、安氯地平、吲达帕胺治疗4个月,于治疗前后测定mALB,并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两组患者平均mALB均升高,非杓型组较杓型组显著增高(P〈0.01),恢复正常血压及昼夜节律后mALB显著下降。结论血压升高导致mALB升高,而昼夜节律异常进一步增加mALB排出,恢复正常血压及昼夜节律后mALB显著下降,肾损害也随之减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干预血压及昼夜节律前后mALB的变化。方法选择9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杓型组和非杓型组(杓型组62例、非杓型组30例),给予缬沙坦、安氯地平、吲达帕胺治疗4个月,于治疗前后测定mALB,并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两组患者平均mALB均升高,非杓型组较杓型组显著增高(P<0.01),恢复正常血压及昼夜节律后mALB显著下降。结论血压升高导致mALB升高,而昼夜节律异常进一步增加mALB排出,恢复正常血压及昼夜节律后mALB显著下降,肾损害也随之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