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程华昊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1987,(3)
本文以职工查体为素材,从600例40岁以上纺织工人体检中发现高血压患者114例,占19%。在114例中有高血压眼底改变者89例,占78.07%。纺织工人职业与高血压的患病率及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眼底改变之间无明显关系。高血压眼底改变与患者性别无关(P>0.05),但高血压患者的眼底改变随着血压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眼底动脉硬化与高血脂症,高血压病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眼底动脉硬化与全身其它部位血管硬化关系如何,有不少学者进行探讨,但众说不一。为此本文对100例临床上诊断为眼底Ⅱ°、Ⅲ°动脉硬化的病人进行了血脂、高血压关系分析,具体如下:1 一般资料1.1 对象组:眼底动脉硬化Ⅱ°、Ⅲ°者100例,男88人,女12人;45~50岁者8人,51~60岁者61人,61岁以上者31人,平均5827岁。1.2 对照组:眼底动脉正常者100例,年龄、例数同对象组,平均5722岁。1.3 诊断标准:视网膜小动脉硬化程度分类采用scheie分类(Ⅳ度分法):Ⅰ°动静脉交叉部,静脉走行于动脉下动脉接触部轻度混浊或稍凹陷。Ⅱ°于动静脉交叉部,…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临沂地区282例老年人高血压与视网膜动脉硬化患病情况,高血压患病率26.6%,视网膜动脉硬化率48.6%。高血压患病率食猪油组与食花生油组有明显差别(p<0.01),性别间无明显差别。视网膜动脉硬化率县城与农村无明显差别(p>0.05)。并对超重、吸烟、饮酒、血脂诸因素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治疗对眼底动脉硬化改变的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有规律及无规律治疗对眼底动脉硬化改变的影响。方法:将978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作血压、眼底检查。结果:治疗组动脉硬化I级164例,Ⅱ级71例。对照组I级197例,Ⅱ级146例,Ⅲ级4例。治疗组眼底动脉硬化发生率47.76%,对照组71.39%,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0),眼底动脉硬化分级与高血压患病年限、高血压分级密切相关。结论:经过有规律药物治疗的高血压病眼底动脉硬化性率及严重程度无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高血压病患者眼底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CRP检测及眼底检查。结果:人体内CRP含量与高血压眼底动脉硬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程度越高,其体内CRP水平显著升高(P<0.01)。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眼底动脉硬化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71例因脑梗死住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头颅MRI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脑梗死初发组36例,脑梗死复发组35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4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及眼底动脉硬化的发生率,比较血糖、血脂水平,并分析眼底动脉硬化程度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及发生眼底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脑梗死复发组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发生率(77.1%、40.0%、31.4%)均高于脑梗死初发组(69.4%、30.6%、25.0%)和正常对照组(61.8%、17.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梗死初发组、脑梗死复发组的FPG、TC[(5.89±2.21)、(5.30±0.84),(6.36±2.22)、(6.32±0.87)mmol/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4.12±2.23)、(2.89±0.93)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脑梗死复发组中,各级眼底动脉硬化病变的发生率(91.4%、97.1%、88.1%、42.9%)均高于脑梗死初发组(83.3%、88.9%、69.4%、30.6%)和正常对照组[(82.4%、32.4%、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眼底动脉硬化Ⅲ级病变与脑梗死复发相关(P<0.05)。高血压、糖尿病是眼底动脉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眼底动脉硬化与脑梗死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8.
中老年人眼底动脉硬化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与分析中老年人眼底动脉的改变。发现眼底病动脉硬化的检出率与年龄的增高的相关性,分析其发生率与高血压的关系。还分析了眼底动脉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以便早期预防和诊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吉林医学》2017,(9)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动脉硬化同其出现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试验搜集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医院中接受住院治疗的、年龄≥60岁的患者共有150例,将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100例设置作高血压组,将没有发生高血压的50例设置作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骨密度情况、超声与生化指标,并将高血压组根据患者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率划成高速率组与低速率组,比较两组的情况。结果:高血压组的骨密度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高速率组骨密度比低速率组显著减少(P<0.05)。患者的年龄与载脂蛋白B指标是动脉硬化的高危因素。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较高,而动脉硬化和患者髋部的骨密度具有显著的负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探讨老年人眼底动脉硬化程度与年龄、疾病等因素的关系。②方法把2000例45岁以上疗养员按年龄分为老年前期组和老年期组。按所患主要疾病分为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消化、呼吸、运动系统疾病及健康组。按Keith-Wagener分类标准进行眼底动脉硬化分类。对各年龄组和疾病组眼底改变结果采用Ridit分析、秩和检验和χ2检验法进行分析。③结果眼底视网膜动脉硬化改变与年龄有关(χ2=558.533,P<0.0001)。老年前期眼底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除与年龄因素有关外,主要与所患疾病有关(χ2=88.96,P<0.001);老年期眼底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则与年龄因素关系密切,而与所患疾病关系不密切(χ2=3.577,P>0.05)。④结论老年前期眼底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与疾病关系密切。老年期眼底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则主要与年龄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拜阿司匹林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性及眼底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7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糖尿病治疗组)37例和观察组(常规糖尿病治疗加拜阿司匹林组)37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8周的血小板活性及眼底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周及8周时的血小板活性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眼底血流动力学指标也均好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4周与8周时的比较指标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拜阿司匹林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性及眼底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较大,其有效地改善了此类患者的微血供。 相似文献
12.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护理方法及意义。方法:分析192例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患者,于造影前、造影中及造影后采用相应护理方法,为造影术正常实施创造有利条件。结果:本组眼底病患者在正确护理配合下均顺利完成眼底荧光造影检查,23例发生一过性恶心等不良反应,护士根据病人症状与医嘱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论:眼底造影检查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科学护理是完成此项检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脉压与肾损害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脉压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78例,按脉压(PP)水平分为〈50mmHg、50—59mmHg、60—69mmHg及≥70mmHg4组,分析PP与尿素氮、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及24h尿蛋白定量的关系。结果随着PP的增大,Ccr明显降低,Scr及24h尿蛋白定量明显增加,不同脉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增大,可促进肾脏损害,提示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脉压也是预测肾脏损害有价值的指标,控制脉压可以减轻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激光光凝治疗眼底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眼底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采用的治疗方法 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 观察组患者进行激光光凝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复方血塞通胶囊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视力恢复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患者视力及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但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χ2=12.574,P<0.05. 结论 对眼底病患者采用激光光凝治疗其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帮助患者恢复视力,改善临床症状,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以下简称高血压 )患者血压与眼底改变的关系 ,分别观察 1 86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脉压、诊所舒张压、2 4h平均舒张压、血压负荷及夜间血压下降率与眼底小动脉改变的关系。结果 :1 86例患者中 ,眼底正常 46例 ( 2 4.7% ) ,Ⅰ级改变 1 1 6例 ( 62 .4% ) ,Ⅱ级改变 2 4例 ( 1 2 .9% )。眼底正常组左室肥厚 (LVH)的发生率为 1 0 .9% ( 5 /46) ,而眼底异常组的发生率为 89.3 % ( 1 2 5 /1 40 )。诊所舒张压≥ 1 3 .3kPa( 1 0 0mmHg)、2 4h舒张压≥ 1 2 .0kPa( 90mmHg)的高血压组与其对应组相比眼底改变有显著性差异 (P分别 <0 .0 5、<0 .0 1 ) ;舒张期血压负荷超过 40 %组与对应组比较眼底改变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收缩压负荷、杓型与非杓型血压及不同脉压差组的眼底变化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提示 :无合并症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早期眼底改变大多为Ⅰ级 ,受舒张压的影响较明显 ,视网膜动脉硬化的程度也提示高血压的时限及病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与老年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152例患高血压疾病的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冠状动脉疾病,将患者分为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组和非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组,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组84例,非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组68例。结果 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发现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组患者与非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组患者的年龄(75.23±7.49岁vs 71.42±8.21岁)、甘油三酯(1.59±0.41mmol/L vs 1.41±0.63mmol/L)、血肌酐(82.42±39.27μmol/L vs 70.39±25.76μmol/L)、血尿素氮(7.85±4.31mmol/L vs 6.12±2.49mmol/L)、IL-2(567.32pg/dl±191.53pg/dl vs 501.26±217.74)、IL-6(3.95±2.92pg/dl vs 3.04±2.61pg/dl)和CRP (1.75±1.84mg/dl vs 1.04±2.01mg/dl)相比较高,而FEV1%(83.42%±24.57% vs 92.15%±19.38%)和FEV1/FVC (62.91±13.65 vs 70.24±9.42)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发现,FEV1%(P=0.005)、FEV1/FVC (P=0.003)、IL-2(P=0.012)和CRP (P=0.009)差异更明显,为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的独立相关因素;对高血压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IL-2、CRP与肺功能指标FEV1%和FEV1/FVC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炎性因子IL-2与肺功能指标FEV1%(r=-0.391,P=0.000)和FEV1/FVC (r=-0.571,P=0.000)呈负相关,CRP也与肺功能指标FEV1%(r=-0.437,P=0.000)和FEV1/FVC (r=-0.559,P=0.000)呈负相关。结论 肺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是老年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骨性关节炎(OA)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系统疾病,以滑膜关节中进展性软骨丢失为特征,常引起关节的疼痛及活动受限。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两者虽是不同系统的疾病,却在中老年人群中时常共存。现对这两种疾病的流行病学、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与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药物及失眠对OA患者血压的影响四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探讨OA和高血压之间可能存在的内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昆明地区高血压患者外周动脉硬化(PAD)与血尿酸之间的关系。方法从到我院体检中心例行健康体检的18岁以上人群中,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出血压异常且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的男女各500例,对其进行踝臂指数检查。结果高血压合并PAD组与高血压不合并PAD组的年龄、性别及SUA值均有明显差异(P〈0.01);Logestic回归分析发现尿酸水平与年龄、性别一样是高血压合并PAD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SUA水平是高血压合并PAD的危险因素;建议在本地区高血压及其并发症防治过程中将SUA作为高血压病的常规检查项目,对于SUA异常者应给予积极干预及治疗,提高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