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作用。方法:对110例妊娠14-26周自愿要求引产的正常孕妇,于1-2日口服米非司酮150mg,第3日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600-1200μg,观察引产效果。结果:引产成功率为100%。结论:应用米非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中期妊娠经产有效方便。  相似文献   

2.
<正> 1997年10月至1999年12月,我院以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14—26周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42例进行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 孕14—16周单胎正常娠娠23例,胎儿畸形12例,胎膜早破4例,胎死宫内3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42岁。初产妇31例,占73.8%;经产妇11例,  相似文献   

3.
4.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瑞红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Z):105-105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100例要求行中期妊娠引产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0例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B组50例利凡诺羊膜腔穿刺,观察引产效果。结果A组引产成功率为100%,清宫率为16%;B组引产成功率为96%,清宫率为90%。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成功率高,方法简便,引产时间短;同时可避免手术损伤,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刘全红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2Z):161-161
中期妊娠引产是产科常见的引产术,我院于2001年1月~2007年8月在临床上将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200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与利凡诺羊膜腔内引产相比,产程明显缩短(P〈0.05),产时出血量也明显减少(P〈0.05),并且引产成功率增大(100%),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12周~25周妊娠引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6例12周~25周引产孕妇,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2例,B组44例。分别采用口服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后穹窿放置及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结果:A组引产的成功率95.24%,高于B组(75%),P〈0.05。A组引产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P〈0.01。胎盘胎膜残留A组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卢长云 《中国医药导报》2009,6(33):141-141,145
目的: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孕引产的观察。方法:25例妊娠13~27周的孕妇引产在1~2d服用米非司酮总量200mg,第3天晨阴道用米索前列醇400μg,观察引产效果。结果: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成功率高,产时产后24h出血量少。结论: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显示出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出血少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中期妊娠引产中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水囊引产、利凡诺引产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3年6月至2007年9月中期妊娠引产528例,将其分成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组、水囊引产组、利凡诺引产组,并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组引产成功率95.36%,显著高于水囊组(90.30%)和利凡诺组(91.63%).引产时间(13.71±8.52)h,显著短于水囊组(27.83 4.18)h和利凡诺引产组(41.13±11.8)h.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安全,效果好,引产时间短,大大降低住院费用,尤其适用于当前社区及基层医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简称米索)在终止中期妊娠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对115例妊娠12-20周,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A、B)65例,口服米非司酮150mg,配伍口服加阴道后窿放置米索0.4-0.8mg。对照组50例,用利凡诺100mg行羊膜腔内引产。结果:米非司酮配伍米索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成功率高、副作用少。可以取代钳刮术,用于中期妊娠引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孕14~24周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120例孕14~24周妊娠妇女在引产中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并与依沙吖啶引产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出血量和胎盘滞留率显著降低,未见子宫破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痛苦小、并发症少的引产方法。  相似文献   

11.
米索前列醇是人工合成的PGE_1的衍生物,对各期妊娠子宫均有明显的收缩作用,能使宫颈结缔组织释放多种蛋白酶,导致胶原纤维降解,使宫颈软化,广泛用于早期、中期妊娠的流产及晚期妊娠的引产。为提高米索前列醇中期妊娠引  相似文献   

12.
夏三红 《吉林医学》2013,34(14):2655-2657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相比传统方式对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引产者,对照组用依沙吖啶引产,观察组口服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对比两组引产结果的不同。结果:观察组引产成功率100%、完全流产率9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5%和30%。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不论在成功率、引产时间、完全流产率上,都有较好的效果,相比传统方式也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中期引产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新型抗早孕药物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于临床,对50例妊娠14W-20W健康妊娠妇女实施口服药物引产,结果显示:总有效率达92%,完全流产率为82%,且产程短、产后出血量少、痛苦小、无副作用发生,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中期妊娠引产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唐春艳 《广西医学》2001,23(5):1295-1296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 (简称双米 )终止早孕已得到广泛使用 ,而用于中期引产的效果如何 ,值得临床工作者探索 ,我院 1995~ 2 0 0 0年对 136例中期孕产者采用“双米”引产 ,并与利凡诺组相比较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36例均为孕 2~ 2 4周要求终止妊娠 ,无心、肝、肾疾病及出血性疾病 ,无使用前列腺制剂禁忌证者。1 2 用药方法 :米非司酮口服 :空腹服用 ,首次5 0mg ,其次 2 5mg ,隔 12小时 ,总量 15 0mg。服完最后一次后 1小时开始口服米索前列醇 ,首次 0 6mg ,2~ 3小时后根据宫缩强弱追加 0 …  相似文献   

15.
目的: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配合利凡诺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疗效观察。方法:自愿要求引产的中期妊娠妇女1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92例用利凡诺尔100mg羊膜腔内注射;观察组91例用米非司酮150mg口服,同时雷夫诺尔100mg羊膜腔内注射,24小时后分次阴道置米索前列醇200~300μg。结果:两组共183例均引产成功,观察组用药后出现宫缩时间短、出血量少,差异显著。结论: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配合利凡诺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可明显缩短引产时间,减少出血量。  相似文献   

16.
中期引产是妇科终止妊娠的手段之一 ,方法有多种。我院 1999年 4月— 2 0 0 0年 4月收治 5 6例妊娠 14~ 2 7周需终止妊娠者 ,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引产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妊娠 14~ 2 7周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孕妇5 6例 ,年龄 2 0~ 37岁。初产妇 41例 ,经产妇 15例 ,B超检查均为宫内孕 ,胎儿大小与停经月份相符。均无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患 ;无青光眼、哮喘、药物过敏史 ;无阴道出血、生殖道畸形。1.2用药方法 住院当日 2 0 :0 0口服米非司酮 5 0mg(北京第三制药厂生产 ,剂型 2 5mg/片 ) ,要…  相似文献   

17.
18.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已被证明是有效的妊娠流产剂,它已成为当前主要的抗早孕药物,但其在孕中期引产中的应用尚不广泛,本研究旨在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药物终止中期妊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4例中期妊娠引产的产妇分为两组。A组13周~20周,B组20周~28周,经米非司酮150mg顿服后,于当天分别给米索前列醇200μg的1/6片日服,第3日晨阴道后穹窿用药米索前列醇200μg,4h无宫缩追加1片。结果:完全流产率99%,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阴遗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6h、10h内流产率为75%、95%,随着孕龄的增加,流产时间延长,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的胎盘膜残留率与产后出血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同步给药用于中期引产具有方法简单、痛苦小、可避免手术损伤,成功率高、副作用小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及死胎引产31例,结果引产总有效率及产出后出血量与对照组给予利凡诺羊膜腔注射引产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引时间和产后胎盘残留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