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视神经管骨折HRCT诊断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视神经管骨折的HRCT表现及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骨算法重建,2 mm层厚,行轴位加冠位眼眶HRCT扫描.结果 13例病人中视神经管内壁骨折8例,下壁骨折5例,外侧壁骨折3例,上壁骨折2例,分别占61.5%,38.5%,23.1%,15.4%.其中6例病人为多发骨折.结论 早期行眼眶HRCT扫描,可明确诊断视神经管及眼眶骨折,为临床早期治疗,挽救病人视力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100个颅底(水平锯开颅顶),对视神经管进行测量,全长均值男11.mm,女10.46mm,眶口的值径均值男4.48mm,女4.92mm;眶口横劲均值男4.13mm,女3.33mm,视神经管口前缘点至眼眶前缘上、下、内、外四壁各点的距离均值分别为:男8.87、6.50、8.89、8.82mm;女8.72、6.00、8.22、7.35mm,视神经管眶口内侧缘中点至筛前孔、筛后孔、内眦部眶缘的距离均值分别为男34.4、20.7、43.96mm;女31.42、19.94、42.97mm。颅正中矢状轴与视神经管中轴的夹角均值男37.42度,女36.44度。两侧视神经管眶口的均值男29.45mm,女27. 51mm。并对眶口和颅口的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测量。 相似文献
3.
皮全民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1,13(4):76-77
视神经管为颅眶沟通的两个重要骨性孔隙之一 ,视神经及眼动脉经视神经孔出入眶。视神经管受损可致视神经间接损伤 ,但其确切病理机制并不清楚。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日益发展以及到达眶尖、海绵窦手术入路的日益增多 ,特别是不同入路的视神经减压术的推出 ,视神经管的解剖已经成为神经外科及眼科医师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1 骨性结构神经管位于眶内侧壁的后部 ,位于蝶骨小翼之间 ,长约 4~ 10mm ,在蝶骨体内略后向内走行 ,在蝶骨体内向后向内走行[1] ,与正中矢状平面成 36°角。视神经管有两口四壁。颅口呈横椭圆形 ,垂直径为4 .0 5± 0 .0 … 相似文献
4.
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管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管骨折.方法对6例视神经管损伤病人分别进行了经鼻外筛蝶窦进路,鼻内窥镜进路视神经管减压术.结果6例中伤后无光感2例,且手术时间在伤后10d,术后视力无改善.伤后8h、1d、2d即手术的4例,术后视力恢复到0.1~0.3.结论经鼻外筛蝶窦进路和鼻内窥镜进路为不同的病人和术者提供了适合自身的选择,治疗效果与视神经损伤程度和手术时机有关,CT检查和综合治疗对视神经管骨折的诊断、手术及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5.
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管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管骨折。方法:对6例视神经管损伤病人分别进行了经鼻外筛蝶窦进路,鼻内窥镜进路视神经管减压术。结果:6例中伤后无光感2例,且手术时间在伤后10d,术后视力无改善。伤后8h、1d、2d即手术的4例,术后视力恢复到0.1~0.3。结论:经鼻外筛蝶窦进路和鼻内窥镜进路为不同的病人和术者提供了适合自身的选择,治疗效果与视神经损伤程度和手术时机有关,CT检查和综合治疗对视神经管骨折的诊断、手术及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视神经管及相关解剖结构的显微解剖学研究,为手术提供解剖学根据依据。方法:显微镜下模拟额下入路及经翼点入路的联合解剖视神经管及相关结构的解剖结构并测量解剖数据。结果:视神经管外侧壁长度分别为(7.85±1.63)mm,前床突根宽(11.66±2.35)mm,前床突全长(9.87±1.34)mm;眼动脉均在视神经下方的管底硬膜层内走行;25%的标本可见锐利硬膜折返后缘压迫视神经并留有切迹;视神经管颅口至眉间的距离为(64.18±4.83)mm;视神经管颅口至翼点距离为(52.32±2.83)mm。结论:视神经管的详尽解剖对视神经管减压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鼻内窥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中国成人视神经管解剖学特点。方法 10例无颅眶疾病、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尸头 ,测量视神经管颅口、眶口的宽度、高度及管顶、底、内侧壁长度 ,并观察筛窦、蝶窦气化情况。结果 视神经管颅口宽 (7.75±1.0 1)mm ,高 (5 .46± 0 .65 )mm ;眶口宽 (5 .2 3± 0 .47)mm ,高 (6.5 6± 0 .63 )mm ;管顶长 (8.87± 1.44 )mm ;底长 (5 .2 1± 1.5 2 )mm ;内侧壁长 (10 .18± 1.41)mm。结论 掌握视神经管解剖学特点 ,对防止蝶窦、筛窦手术时视神经和颈内动脉的损伤 ,以及成功地进行内窥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管骨折的经验总结(附49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外伤性视神经管骨折所致视力障碍的诊断要点,应用视神经管减压术术后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49例外伤性视神经管骨折继发视力障碍的患者,经眶尖部CT检查后,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鼻外筛蝶窦进路及鼻内窥镜下筛蝶窦进路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结果:眶尖部CT检查视神经管骨折的阳性率为71.4%,无假阳性结果.伤后立即出现视力障碍者,术后有效率为46.2%;伤后24 h内出现视力障碍者有效率为66.7%;伤后48 h以后出现视力障碍者有效率为87.5%.术中明确发现有视神经管骨折者有效率为42.9%;无骨折仅见或无视神经水肿者有效率为100%.手术时机愈晚,疗效愈差.结论:眶尖部CT检查对视神经管骨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但CT检查阴性不能除外该病;术后疗效与患者视神经损伤程度及手术时机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视神经管与特定标志点的距离和特定标志面的夹角的测量,为视神经管的定位提供依据。方法:对120名志愿者的双侧视神经管进行CT扫描,以正中矢状面上骨性鼻尖(P1)和前床突中点(P2)连线(L1)为基线,以过该线且与正中矢状面垂直的平面作为测量平面,分别测量视神经管内侧壁长度(D1),骨性鼻尖到视神经管眶口(P3)和颅口(P4)的距离(D2,D3),视神经管眶口和颅口距正中矢状面的距离(D4,D5),P1P3和P1P4与正中矢状面的夹角(A1,A2)。结果:120例国人的D1左侧为(10.51±1.07) mm,右侧为(10.64±1.10) 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D2左侧为(66.68±5.99) mm,右侧为(66.81±5.97) 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3左侧为(72.82±6.33) mm,右侧为(73.04±6.33) 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D4左侧为(13.96±1.43) mm,右侧为(14.16±1.53) 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5左侧为(6.65±1.25) mm,右侧为(6.58±1.41) 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和A2分别为(12.26±1.63)°和(5.28±1.13)°。结论:以上参数的测定可以在测量平面上对视神经管进行准确定位,为实施视神经管减压术提供了参考,使经鼻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术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0.
鼻内镜下进行视神经管减压术是一微创手术,对该区域的应用解剖和微解剖学研究实有必要。本研究结合对视神经管这一特殊解剖区域鼻内窥镜手术的临床应用需要,对局部进行解剖观测,并将断层解剖切片与CT扫描影像进行对照研究,为临床上建立一个安全便捷的手术路径和边界,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深入了解创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术前的真实体验及需求,为制定完善的针对性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例创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术前阶段进行半结构访谈,了解他们的术前感受,并对获取的资料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阅读、分析、提炼可归纳为4个主题:个人情感应对缺陷,疾病管理经验不足,对手术期望值正性与负性情绪并存,社会支持资源不足.结论 了解创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术前的真实体验,有助于护理人员高度重视视神经管减压术患者术前的心理困惑及需求. 相似文献
12.
鼻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在视神经管减压术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对12例视神经损伤的病人进行视神经管减压术.结果12例病人中9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分别从术前光感、0.02、光感、手动、光感、无光感、手动、光感、手动提高到术后0.2、0.3、0.25、0.3、0.2、0.15、0.4、0.25、0.3.3例无效(外伤时间超过5天).结论经鼻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视神经损伤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鼻内镜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16眼)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患者经鼻内镜视神经减压术。结果:随访3~6个月,16眼中12眼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总有效率为74.9%。有光感以上的10眼中9眼视力有提高;无光感的6眼中3眼视力有提高(P=0.118)。伤后3~7天手术12眼,术后视力有改善的10眼;伤后>7~16天手术4眼,术后视力改善的1眼,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结论:经鼻内镜视神经减压术具有视野清晰,无需开颅,侵袭性小,头面部不遗留瘢痕,并发症少等优点。手术前无光感或伤后较长时间者,也不应该放弃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脑底肿瘤压迫视神经、视交叉引起视野缺损原因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80个成人脑研究视交叉及其相邻的垂体、颈内动脉及其供血小动脉的形态和毗邻。结果视交叉的前角,最大角度为100°,以前置型多见,最小角度为40°,以后置型为主。颈内动脉与视神经、视交叉相接触的占88.5%,动脉可对视神经颅内段,视交叉造成压迫引起视神经萎缩等病理改变。结论颅底肿物引起不同类型的视野缺损的原因与压迫视神经、视交叉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36例经颅显微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因颅眶骨纤维增生症致视神经管狭窄和视力损害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内分泌检查、眼科学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对本组患者进行术前评估,手术采取经颅显微视神经管减压术。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病理均为骨纤维异常增生症。本组患者均行三维螺旋CT骨窗位检查,21例单侧视神经管狭窄,15例双侧视神经管狭窄。18例行MR I检查,多数病变位于前中颅底,增强后呈中、轻度强化。本组患者均获得3个月至7年的有效随访,平均38个月。术后1周20侧(19例)术后视力较术前改善,21侧(15例)术后视力稳定在术前水平,2侧(2例)术后出现视力恶化。术前失明组均没有视力改善。术后长期随访(>1年)视力改善和稳定组中,分别有1例和3例出现视力恶化。结论经颅显微视神经管减压术对于治疗额-眶骨纤维增生症致视力障碍的患者中期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视神经切开减压术对大鼠视神经不完全损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视神经切开减压对大鼠视神经不完全损伤的疗效。方法:用压力恒定的反向镊夹持大鼠双眼视神经建立不完全损伤模型,在伤后15min、3h、6h、24h、48h,对左眼夹伤处行视神经切开减压术(ONID),应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观察视神经损伤后潜伏期和振幅的变化及评价视神经切开减压后的效果。结果:F—VEP表明,视神经切开减压后,中度损伤组的减压眼较未减压眼潜伏期提前,振幅增大;越早减压效果越好,48h后减压基本无效。相反,视神经切开使轻、重损伤组潜伏期延迟,振幅减小。结论:视神经切开减压对轻、重度损伤后F—VEP的转归不理想,对中度视神经损伤后F—VEP的变化有一定改善作用,但需尽早(48h内)进行。 相似文献
17.
Computer-aided 3-D reconstruction and measurement of the optic canal and intracanalicular structures
Traumaticopticneuropathyisavision threateningdisorder Autopsiesafterheadtraumahaveshownthattheopticnervesareoftendamagedmostseverelywithintheopticcanal 1 Althoughvariouskindsofmicrosurgicaldecompressionoftheopticcanalhavebeenadvocatedastheeffectivemeth…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正常成人视神经-眼平面(NOP)视交叉以外段颅神经的MRI表现,建立正常标准。方法 随机选择正常成人志愿者50例,采用GB1.5T MR/i echo spood plus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及相控阵头线圈,成像序列包括自旋回波T1加权成像(SET1WI)和自旋回波T2加权成像(SET2WI);扫描方位以NOP平面为基准扫描。分别测量两组视神经眼球后神经膨大段直径、眶内段视神经直径、长度,管内段视神经直径及该段视神经起始至同侧视交叉的长度,后者与眶内段视神经长度之和即代表颅外段视神经的长度。结果 NOP平面上,正常人眼球后神经膨大段直径为4.2±0.56mm,眶内段直径为3.1±0.45mm、长度为24.6±2.88mm,管内段视神经直径为3.2±0.49mm,至同侧视交叉的长度为18.7±2.40mm,颅外段视神经的长度为43.3±3.83mm。统计分析,正常成人组内性别和年龄、双侧视神经之间无显著差异。 结论 NOP平面评价视神经有很大优势,MRI可以很好显示视神经的形态,是研究其解剖和疾病的有效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