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全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Shen B  Yang J  Pei FX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0):1407-1410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全髋关节翻修术的手术指征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6月至2000年6月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全髋关节翻修术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1例,女性25例;年龄64—75岁,平均68岁。翻修原因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臼磨损29例(51.8%),髋臼磨损及股骨头中心性脱位14例(25.0%),股骨柄松动12例(21.4%),股骨柄断裂1例(1.8%)。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7分(28~40分)。所有病例均一期翻修,有骨质缺损者同时植骨。结果49例患者术后获得平均7年(5—8年)随访,7例失访。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88分(84~90分)。全部病例术后无伤口感染和神经血管损伤。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扩髓时骨皮质不全骨折1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髋关节脱位1例。随访患者中无髋臼及股骨柄假体需要再度翻修。X线片显示人工关节假体位置正常,无松动感染征象。结论髋臼磨损及股骨头中心性脱位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全髋关节翻修的主要原因。中期临床随访结果显示,若手术指征正确,手术技巧娴熟,该翻修手术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1病例资料患者,女,42岁,于1年前高处坠落致右髋臼多发骨折、右股骨颈头下型骨折;骨牵引1个月后行髋臼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自体骨移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生物型股骨柄、骨水泥型髋臼),术后3个月患者未遵医嘱而弃拐行  相似文献   

3.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病例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评价全髋翻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33例34髋。初次关节置换类型:全髋置换21例,双杯髋关节置换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1例。翻修原因:无菌性松动23例24髋,髋臼位置不良1例1髋,股骨头置换后髋臼磨损5例5髋,感染4例4髋。翻修距初次手术时间:1年以内5髋,1~2年1髋,5~10年18髋,10~13年10髋。翻修假体类型:非骨水泥型假体20髋,混合型假体7髋,骨水泥型假体7髋。结果平均随访3.5年。1例术后半年发生股骨柄松动进行再翻修,其余病例假体保留,优良率为82.4%。结论翻修的最常见原因为无菌性松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时髋臼磨损也是翻修原因之一,对较年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如行假体置换,最好采用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较好。  相似文献   

4.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假体选择(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材料假体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近期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85例92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通过X线影像资料,对不同材料髋关节假体对股骨近端、髋臼周围骨质的应力影响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各组均未发现髋臼及股骨假体松动的临床表现,髋臼及股骨假体周围的骨量无明显应力性骨吸收影像,金属-金属组、陶瓷-陶瓷组未发现有碎屑反应,陶瓷-聚乙烯组、金属-聚乙烯组部分有碎屑反应.[结论]使用不同材料假体组合并不会导致股骨假体、髋臼假体与骨界面应力的显著差别,其远期效果差别除了与假体的制作水平、患者的骨质条件及医生的手术技术等密切相关外,聚乙烯材料产生的磨损碎屑所致的骨溶解应该是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留股骨颈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患者采用保留股骨颈的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术。结果手术时间30~50 min,术中出血量80~200 ml。术后双下肢等长42例,相差≤1cm 6例。48例均获随访,时间11~48个月。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94~98(95.5±5.8)分。结论保留股骨颈的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固定牢靠,关节功能恢复快,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关节再置换的假体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关节再置换的假体选择.方法 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32例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关节再置换的患者,男19例,女13例,平均56岁(32~80岁).髋臼侧Paprosky骨缺损分型:Ⅰ型13例,ⅡA型9例,ⅡC型5例,ⅢA型1例,ⅢB型4例;对Ⅰ~ⅡA型髋臼骨缺损(22例),应用非骨水泥型假体;对ⅡC~ⅢB型髋臼骨缺损(10例),给予植骨、加强环和髋臼网等方法进行充分重建,应用骨水泥型假体.股骨侧Paprosky骨缺损分型:Ⅰ型11例,Ⅱ A型4例,ⅡB型1例,ⅡC型5例,ⅢA型6例,ⅢB型3例,ⅢC型2例;选用骨水泥型假体8例(ⅡC型5例,ⅢB型3例),近端固定生物型假体5例(Ⅰ型),广泛涂层型假体11例(Ⅰ型6例,ⅡA型4例,ⅡB型1例),远端同定型假体8例(ⅢA型6例,ⅢC型2例).结果 术后随访1~10年,平均5年2个月.术后2例患者反复发生感染,因患者拒绝再次取出假体,仅行清创和保守治疗;末次随访时仍存在窦道;Harris评分分别为65和78分.其余30例患者效果满意,Harris评分由二期手术前的平均48分(31~78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5分(80~95分).末次随访时X线片与术后当时的X线片对比,30例患者的假体均无下沉、移位和松动.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关节再置换手术的成功率高,手术重点是确认感染已获得良好控制后,针对骨缺损类型选择相应的假体.  相似文献   

8.
自从1938年Wiles用不锈钢研制,并应用全髋关节以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临床疗效仍然不是很令人满意。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过程中的显性失血量显著减少,但隐性失血问题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急剧下降,这种血红蛋白量下降与显性失血不符的现象,即被认为是隐性失血,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疗效和翻修假体的选择.[方法]自2006年1月~2010年1月在本院采用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髋关节术后感染15例(15髋),按二期置入假体的类型分为:A组骨水泥型9例,B组非骨水泥型6例.术后随访9~ 46个月,平均25个月.[结果]15例患者均未发现感染复发、假体松动和人工关节脱位,治疗前Harris评分A组为38.8分(22 ~ 48分),B组为40.5分(25 ~55分),二期翻修后Harris评分A组为86.9分(68 ~90),B组平均为90.2分(79 ~94分).[结论]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实验室检查以及髋部骨质和软组织情况等综合因素,选择骨水泥型或非骨水泥型翻修假体,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评价非骨水泥型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髋部骨关节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分析影响其中长期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995年1月~1999年12月,采用非骨水泥型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髋部骨关节炎93例,男36例,女40例。手术时年龄40~73岁,平均56.4岁。合并糖尿病3例,高血压9例,冠心病7例,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分值12~56分,平均37.2分。获得随访76例85髋,随访时间30~86个月,平均49.3个月,随访时均进行Harris评分、髋关节及股骨上段正侧位X线片复查。结果 术后并发脱位1例,深静脉栓塞2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无1例出现局部感染,所有患者均安全渡过手术期和围手术期,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为90.9分,优良率为91.9%。23髋(27.5%)诉大腿上段痛,14髋(16.5%)有股骨近段骨吸收溶解,2髋(2.4%)出现松动,股骨柄假体内翻置入时Harris评分较低。结论 非骨水泥型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髋部骨关节炎的中长期疗效满意,部分患者大腿痛可能与股骨柄内翻位固定和股骨近段骨溶解有关,股骨近段骨溶解是影响长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保留股骨颈全髋关节置换的早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保留股骨颈的全髋关节置换在临床运用中的早期疗效分析. 方法 1999年1月~2001年6月,12例因各种原因需行全髋关节置换者接受了保留股骨颈的全髋关节置换,采用改良Moore小切口,在头下位置将股骨头截断,保留完整的股骨颈.选择合适的外杯,55度外翻角装入.内杯为超高分子聚乙烯,超半径设计保持外翻45度.术前、术后及随访中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随访时摄X线片以了解假体的位置、松动情况及异位骨化.结果 12例均获随访2~4年6个月,平均3.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54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平均92分;仅3例出现轻度异位骨化;无假体松动及下沉;1例发生股骨假体柄周围的轻度吸收. 结论保留股骨颈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因各种原因需行全髋关节置换者,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主要适用于无骨质疏松且股骨颈完整者.  相似文献   

13.
人工髋关节翻修的临床回顾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评价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价值,分析导致翻修的原因、术中常见的困难及处理办法. 方法对1998年6月~2002年1月行全髋翻修术的15例15个髋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其特点.翻修的原因主要为:初次手术技术失误,假体松动下沉,假体位移,髋臼磨损下陷、上移,股骨假体柄断裂等.翻修术的主要难点为:患者年龄偏高,全身情况差;初次置换假体取出以及骨水泥取出较为困难;常有骨缺失,处理有一定难度.提出髓腔内断裂假体取出的办法. 结果 15例翻修术获8个月~4年10个月随访,平均2.4年.2例术后3年因心、脑血管病死亡.其余效果良好,未出现感染、脱位及松动等并发症,功能满意.翻修术后效果好的原因主要与其病情较轻,无严重的骨缺失,初次手术多为股骨头置换等有关. 结论随着人口老龄化,临床上对翻修术的要求日趋增多.因手术难度较大,需一定的技术、经验、特殊器械及设备,术者应有充分的准备,方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对使用激素所引起的股骨头缺血坏死40例(50个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并进行了远期随访。平均随访8年6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定标准,平均得分为75分。术后4年内进行翻修术的占2%,5~8年6个月占18%,总翻修率为20%。翻修的主要原因是假体松动。随访显示,此类手术中远期失败原因除与异物反应有关外,更重要的是与骨改建异常有关。随访资料进一步证实,对此类患者及早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并采用骨水泥固定假体,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能提高生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arthroplasty,THA)术中髋臼中心重建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2010年1月,对29例(32髋)DDH患者行THA。男6例(6髋),女23例(26髋);年龄45~67岁,平均50.6岁。左侧22髋,右侧10髋。DDH按照Crowe分型标准:Ⅰ型12髋,Ⅱ型20髋。患者双下肢不等长,相差1.9~4.4 cm。髋关节Harris评分为(50.7±8.6)分。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1髋发生髋关节后脱位。2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年~4年6个月,平均2.3年。术后下肢延长0.5~5.8 cm,平均2.5 cm。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7.7±5.9)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7,P=0.00)。X线片检查示,术后1例1髋髋臼杯假体松动,1例1髋髋臼杯假体外移且外展角过大;其余患者随访期间无髋臼杯及股骨假体松动和下沉。术后1年髋臼中心水平位置、髋臼中心与泪滴连线垂直距离、髋臼垂直外展角、股骨偏心距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DDH行THA时重建髋臼中心能有效延长患者肢体,提高关节功能,降低关节置换失败率。  相似文献   

16.
R.OBER.T  L.  BARRACK  R.  STEPHEN  J.  BURNETT  钱不凡 《骨科动态》2006,2(3):183-192
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无法预料的外科问题,在翻修手术远多于初次全髋手术。除非事先为潜在性的需要作了充分的评估,否则在术中常会遇到未预计到的需要,如特殊器械、植入物、骨移植或其他事项。对并发症的评估也极为重要,这样才能与患者取得共识同意手术。术前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有关全髋翻修术的特殊危险。术前策划是施行翻修术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一个有组织的工作步骤,会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危险,减轻压力,并增加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低温冷冻异体骨移植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髋关节因各种原因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由于假体的磨损和松动常引起骨质腐蚀和溶解,导致严重的骨缺损。报道从1972年~1990年1月,应用大块冷冻异体骨移植的髋关节翻修术212例,获随访1年以上的187例(198个髋),总有效率达85%。讨论了髋关节翻修术中常见的骨缺损类型及异体骨移植方法,以及异体骨的切取和保存,移植亏的免疫反应和转归等。  相似文献   

18.
JESSH.  LONNER  JEFF  G.  JASKO  ROBERT  E.  BOOTH  JR.  关振鹏 《骨科动态》2007,3(2):78-83
背景:髌股关节置换术对于仅侵犯膝关节前间室的单发性关节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当其需要行翻修手术时,是否会影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结果仍不明确。本研究旨在回顾先期行髌股关节置换术后再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结果。 方法:我们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对10例患者共12膝失败的髌股关节置换进行了翻修,翻修原因,包括单发的进行性胫股关节炎(6膝)、单发的髌股关节轧住和轨迹不良(3膝)以及两者同时存在(3膝)。这些患者在髌股关节置换术后进行翻修术的平均时间为4年,每个膝关节均使用了后稳定型假体,未使用加长柄、填充垫或结构性骨移植物。术后对这些患者进行了临床及影像学随访,其中包括美国膝关节学会临床及功能评分(KSS)。术前我们就对这些失败的髌股关节置换术进行了评估,并获得了术前KSS评分。 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1年,平均KSS临床评分和功能评分从术前的57分和51分分别增加至术后的96分和91分。在最近的随访中,没有临床和影像学证据表明这些患者存在髌股关节轨迹不良、松动和磨损。 结论:基于我们对本组患者的小样本短期随访经验,髌股关节置换失败后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不会影响其结果。 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Ⅳ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相似文献   

19.
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2000年3月-2006年1月,对24例27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男7例,女17例;年龄26~63岁,平均49.6岁.单侧21例,双侧3例.主要症状为髋部疼痛及跛行.Crowe分型:Ⅰ型15例16髋,Ⅱ型4例4髋,Ⅲ型3例4髋,Ⅳ型2例3髋.术前除3例双侧髋关节发育不良外,余患者下肢不等长2~7 cm.结果 24例患者无术后感染、关节脱位、股骨干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均获随访9个月~6.5年,平均3.2年.18例髋部疼痛消失、关节功能恢复良好;3例术后跛行,经积极臀中肌锻炼后逐渐消失;3例末次随访时仍有轻度跛行,但较术前明显减轻.3例术后双下肢不等长>1 cm,其余均≤1 cm.2例下肢延长4~5 cm.所有患者均无坐骨神经牵拉伤情况.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6.5±7.2)分提高至(84.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真臼位置加深髋臼,选用小号人工臼体的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成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1997年12月-2006年10月,采用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61例78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男8例,女53例;年龄17~56岁,平均31.4岁.患髋Trendelenburg征阳性.病理分型采用Hartofilakidis等方法,Ⅰ型15例18髋,Ⅱ型23例31髋,Ⅲ型23例29髋.手术采用后外侧入路,臼杯置于真臼或接近于真臼水平.12例股骨头脱位高于真臼5 cm以上的Ⅲ型患者,采用小转子下短缩截骨复位,截骨长度2~5 cm.结果 60例76髋获随访12~118个月,平均49个月.x线片示行臼侧植骨及股骨截骨患者的植骨及截骨处均于术后3~14个月骨性愈合,平均4个月.无臼或柄假体松动,活动度无明显受限,患髋无疼痛,Trendelenburg征阴性.未行股骨截骨者,双下肢等长或接近等长,术前骨盆代偿性倾斜基本纠正,无明显跛行步态.行股骨短缩截骨者,骨盆倾斜较术前减轻,患肢长度较术前延长2.0~4.5 cm.Harrs评分由术前(40.28 ±9.84)分提高至(90.92±2.80)分(P<0.01).1例术后发生股神经牵拉性麻痹,股四头肌瘫,对症处理后4个月恢复.结论 成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尤其是高位脱位,采用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难度较大,但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