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复旦大学物理系激光教研窒与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协作,在国际上首创的内窥镜激光自体荧光光谱快速测定装置,通过了鉴定。用该装置测定,10秒钟内可诊断出胃癌。是以630nm和690nm荧光峰为判断癌症依据。这种诊断胃癌的新方法,与病理检查对照,胃癌诊断符合率达89.5%。新方法对胃癌快速诊断、微小胃癌前期病变及探索其他内腔癌症的诊断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3-15
目的探讨自体荧光内镜在消化道癌前病变和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确诊的225例离体手术切除标本行组织病理学诊断以为金标准,应用自体荧光内镜检查,与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纳入225例患者,其中经病理学诊断进展期癌203例,早期癌和癌前病变22例;其中鳞癌22例,腺癌150例,重度异型增生1例,印戒细胞癌42例,轻度异型增生1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恶性间质瘤8例。良性病灶17例(横结肠腺瘤性息肉2例、食管糜烂2例、萎缩性胃炎7例、消化道溃疡6例)。本研究所涉及的病变标本:191例呈癌组织特征红色图像,12例未检出分别为:腺癌4例、印戒细胞癌3例、鳞癌3例、恶性间质瘤及轻度异型增生均1例,呈正常特征(绿色)。17例良性标本,15例呈正常特征,2例呈癌组织特征图像(消化道溃疡1例、萎缩性胃炎1例)。自体荧光内镜对于诊断消化道恶性肿瘤和癌前病变总体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较高,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7%、95.1%、94.2%,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8%、95.6%,自体荧光内镜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总体一致性较高。结论自体荧光内镜可准确、全面地诊断消化道肿瘤,为消化道肿瘤诊断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检查联合VEGF-C表达检测的方法对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术后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组织VEGF-C表达,分析两种方法及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以术后淋巴结病理结果为标准)。结果: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CT检查的敏感性为65.00%,特异性为80.77%,诊断符合率为73.91%。VEGF-C阳性表达检测的敏感性为90.00%,特异性为65.38%,符合率为76.09%。两种方法联合,其敏感性为95.00%,特异性为88.46%,符合率为91.30%,符合率显著高于单一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联合VEGF-C表达检测能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符合率,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诊断、治疗和改善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在子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电子阴道镜对145例妇女进行检查,以病理活检诊断为金标准,对阴道镜诊断子宫颈癌前病变进行评价。结果 17例经病理诊断为CIN的患者,经阴道镜诊断的敏感性为88.2%,特异度为98.4%,阳性预测值为88.2%,阴性预测值为98.4%,诊断符合率为97.2%;9例经病理诊断为宫颈癌的患者,经阴道镜诊断的敏感性为70.0%,特异度为98.5%,阳性预测值为77.8%,阴性预测值为97.8%,诊断符合率为96.6%。结论阴道镜检查是一种安全方便、准确可靠的宫颈癌前病变的检查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秋英  刘莉  李莘  阎吉正  刘荣 《医学争鸣》2004,25(10):921-922
目的:探讨超声对比显像诊断进展期胃癌的价值. 方法:对临床高度疑诊63例进展期胃癌,首选超声对比显像检查,并与胃镜及手术病理诊断对照分析. 结果:超声诊断胃癌59例,其中肿块型23例,局限溃疡型8例,浸润溃疡型3例,浸润型25例. 胃镜活检证实:1例误诊,1例漏诊,诊断符合率96.6%,敏感性98.3%, 特异性75.0%. 结论:超声对比显像能确切反映进展期胃癌病理形态的切面特征,可为临床提供可靠定性及其分型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自体荧光光谱的特征表现.方法: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在301 nm的激发光激发下,对38例乙型肝炎患者、32例肝硬化患者、28例肝癌患者和91例正常人的血清进行荧光光谱测定.结果:与正常人血清自体荧光光谱比较,乙型肝炎组在448 nm附近发生紫移(P<0.05),在605 nm附近峰强度和峰面积增大(P<0.05);肝硬化组在302 nm附近峰强度和峰面积增大(P<0.05);肝癌组在650 nm附近发生红移(P<0.05).结论:不同肝病患者血清自体荧光光谱表现不同,测定血清自体荧光光谱有望对肝病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消化道造影与螺旋CT用于诊断胃部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放射科收治的31例经病理确诊的胃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分别对其进行消化道造影检查和螺旋CT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消化道造影诊断阳性28例,符合率为90.3%;螺旋CT诊断阳性29例,符合率为93.5%,两者诊断符合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消化道造影的敏感性为92.5%,特异性为67.3%,螺旋CT敏感性为95.2%,特异性为80.2%,两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造影与螺旋CT在胃部肿瘤的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诊断准确率高,两者无显著差异,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大肠组织自体荧光光谱的判别诊断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利用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对大肠正常与肿瘤组织进行可靠的判别与诊断。方法:利用自体荧光在体检测系统在结肠镜下测量获取组织自体荧光光谱,采用一种多元判别算法对光谱进行判别分类。结果:所建立的多元统计判别算法可以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区分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对未知组织进行判别的灵敏度为80%,特异性为84%。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1):111-113,121,封3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及超声评估系统对术前良恶性甲状腺结节鉴别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5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资料,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及其中同时采用手术病理学检查的41例患者病理学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相比,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的符合率为87.8%,诊断甲状腺癌的特异性为92.6%,敏感性为78.6%;超声评估系统诊断符合率为92.7%,诊断甲状腺癌的特异性为96.3%,敏感性为85.7%。与超声评估系统比较,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诊断符合率为80.4%,诊断甲状腺癌的特异性为90.4%,敏感性为43.4%。结论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及超声评估系统对术前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稀释胃液固有荧光光谱对胃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稀释后胃液固有荧光光谱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胃液稀释后 ,应用RF 5 0 0 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 ,以 2 88nm为激发光 ,测定 30 0~ 80 0nm发射光范围内的荧光光谱。结果 :共测定了 2 5 1例各种胃内良、恶性病变患者 (其中进展期胃癌 39例 ,重度异型增生 1例 )的稀释胃液固有荧光光谱 ,发现原有胃液固有荧光光谱有 3个峰 ,稀释后胃液固有荧光光谱的峰位和峰数不变 ,仅相对荧光强度指数 (FI)改变。胃癌患者稀释胃液 (体积比 1∶2 0 )固有荧光光谱的峰位和峰数与胃内良性病变患者基本相同 ,仅第 1峰 (位于 32 0~ 36 0nm处 )的相对荧光强度指数 (P1FI)增大。用CARTV2 .0软件进行分析 ,以P1FI >38.995为胃癌诊断标准 ,用于诊断胃癌的先验概率的敏感度为 85 .0 % ,特异度为 91.9% ;后验概率的敏感度为 82 .5 % ,特异度为 91.9%。如以P1FI >2 4 .34作为胃癌阳性判定标准 ,则诊断胃癌的敏感度为 95 .0 % ,特异度为 75 .8%。结论 :稀释后的胃液固有荧光光谱可能成为有效的胃癌临床诊断及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一步了解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癌前病变及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快速尿素酶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5例不同程度胃粘膜病变活检组织中HP感染,p21、p53蛋白的表达。结果:(1)慢性萎缩性伴肠上皮化生性胃炎、不典型增生、胃癌HP感染率均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P<0.01)。(2)HP阳性组p21阳性率(49.1%)明显高于HP阴性组(14.6%)(P<0.01),且p21蛋白表达率随着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3)检测p53突变体,HP阳性组慢性萎缩性伴肠上皮化生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亦均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P<0.01),且HP阳性组p53蛋白表达率(42.6%)明显高于阴性组。结论:HP感染在癌前病变及胃癌病变过程中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WCX纳米磁珠联合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化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SELDI-TOF-MS)对胃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的意义。方法 应用纳米磁珠联合SELDI-TOF-MS对26例胃癌、35例癌前病变患者(萎缩性胃炎15例,胃溃疡20例)及30例正常人血清标本进行分析,Swiss蛋白数据库搜索鉴定差异蛋白,建立诊断模型。结果 与健康对照相比较,质荷比为2741.2、7963.6和15904.3的蛋白质分子随病变程度表达上调,质荷比为13732.6的蛋白质在癌前病变组无统计学差异,但在胃癌患者中下调。质荷比2741.2、7963.6、15904.3及13732.6的蛋白质组成的诊断模型可以准确鉴别胃癌与正常对照,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96.7%。结论 WCX纳米磁珠联合SELDI-TOF-MS是筛选胃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的有效手段,2741.2、7963.6、15904.3及13732.6的蛋白质组成的诊断模型有可能成为潜在的胃癌早期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胃癌组织中HpcagA基因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胃癌组织 Hpcag A基因感染状况 ,探讨Hpcag A基因与胃癌的关系 .方法 采用 Warthin- Starry银染和原位 PCR方法 ,检测慢性浅表性胃炎 (CSG) 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 4 0例和胃癌 (CG) 35例的胃粘膜 Hp及cag A基因感染状况 .观察非癌患者胃粘膜炎症反应程度 .结果 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癌组织、癌旁胃粘膜组织 Hp检出率分别为 5 7% ,6 2 % ,0 %和 5 4 % ;cag A基因检出率分别为 2 0 % ,5 0 % ,2 9%和 4 6 % ,萎缩性胃炎、癌旁组 cag A基因检出率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组 (P<0 .0 1) .非癌患者胃粘膜单个核细胞、分叶核细胞浸润程度 cag A+组较 cag A-组、Hp+组较 Hp-组显著增多 (P<0 .0 1) ,且 cag A+组还较 Hp+组明显增多 (P<0 .0 5 ) .结论 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 cag A菌株感染率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 . cag A菌株引起更严重的炎症反应 .说明 Hpcag A菌株感染与萎缩性胃炎、胃癌关糸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胃癌相关抗原MG7Ag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43例胃癌组织中MG7Ag的表达,同时随机选取3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对照研究。结果MG7Ag阳性表达在胃癌、慢性浅表眭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分别为91.3%、14.9%、30.0%。胃癌MG7Ag阳性表达与胃癌有无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胃癌MG7Ag阳性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亦无相关性(P〉0.05)。结论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MG7Ag阳性表达率显著递增,与胃癌的浸润转移无明显相关性,MG7Ag有望成为临床上诊断胃癌可靠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c-Met)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采用即用型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44例胃癌、2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和16例胃溃疡组织中HGF/c-Met的表达.结果 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细胞内均无HGF/c-Met表达,HGF在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溃疡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2.7%(32/44)、20%(2/10)和37.5%(6/16),胃癌HGF阳性率显著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P<0.005)及胃溃疡组(P<0.025);c-Met在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溃疡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3%(34/44)、40%(4/10)和37.5%(6/16),胃癌c-Met阳性率也显著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P<0.05)及胃溃疡组(P<0.025).结论 胃癌组织中存在HGF和c-Met的共同表达,可能是促进肿瘤恶性演变的生物学行为,也为胃癌的治疗提供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胃液血液中铁蛋白测定对胃癌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29名胃癌、29名慢性萎缩性胃炎、31名消化性溃疡患有液和血液中铁蛋白含量,以2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作为对照。结果表明:胃癌组胃液铁蛋白浓度较其他各组明显增高,差异非常显著,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较对照组亦显著升高,而血液铁蛋白浓度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周长玉  高歌  董英 《吉林医学》2001,22(6):328-329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 ,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抑癌基因 p16和关键性凋亡调节基因Bcl- 2蛋白的表达 ,探讨Hp可能的致癌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 86例Bcl- 2、p16蛋白表达情况 ,其中 2 0例胃癌组织、18例异型增生、12例肠上皮化生、2 4例萎缩性胃炎、12例浅表性胃炎 ,用快速尿素酶法和HE染色检测Hp感染情况。结果 :胃癌组Hp感染 12例 (12 / 2 0 ,6 0 % )。Bcl- 2在异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肠上皮化生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Hp阳性组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组织中Bcl- 2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Hp阴性组 (P <0 0 5 )。p16在慢性胃炎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胃癌、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 (P <0 0 5 )。Hp阳性萎缩性胃炎组织的p16阳性表达率低于Hp阴性组 (P <0 0 5 )。结论 :在胃癌发生的早期即存在p16基因表达低下 ,Bcl- 2蛋白表达增加 ,Hp可能作为促癌剂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83例胃病患者胃液IgG含量,结果发现胃癌患者胃液IgG含量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及轻度萎缩性胃炎患者(P<0.01);而胃癌患者胃液IgG含量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腺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测定胃液IgG可作为胃癌的一种辅助诊断指标,亦可用于筛选癌前病变和普查胃癌高发区人群。  相似文献   

19.
Hp感染及COX-2的表达与胃癌及癌前病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的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环氧化酶2(COX 2)的表达及Hp与COX 2协同作用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62例COX 2表达情况,选择20例胃癌、30例萎缩性胃炎(其中包括18例异型增生及12例肠上皮化生)、12例浅表性胃炎,用快速尿素酶法和HE 染色检测Hp 感染情况。结果:胃癌组Hp 感染12例(12/20,60%)。COX 2在异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肠上皮化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组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组织及胃癌中COX 2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Hp阴性组(P<0.05) 。结论:Hp菌株感染可上调胃癌组织中COX 2的表达, Hp感染和COX 2过度表达在胃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对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关键性凋亡调节基因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H.pylori可能的致癌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20例胃癌组织、18例重度异型增生、12例肠上皮化生、24例萎缩性胃炎、16例浅表性胃炎组织中Bcl-2、PCNA蛋白表达情况,快速尿素酶法和HE染色检测H.pylori感染情况.结果:胃癌组H.pylori感染12例,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从浅表性胃炎到胃癌PCNA指数呈递增趋势,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组中H.pylori阳性组与H.pyloir阴性组的PCNA LI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各组间H.pylori阳性和H.pylori阴性病例间的PCNA LI差异无显著性.Bcl-2蛋白在异型增生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肠上皮化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与慢性胃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H.pylori阳性组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组织中Bcl-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H.pylort阴性组,它们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pylori感染可促使PCNA、Bcl-2蛋白表达增加,H.pylori可能作为促癌剂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