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腮腺肿瘤的诊断、手术范围和治疗效果。方法:对110例腮腺肿瘤的临床特点、病理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的性质不同,采取的手术方法也不同。结论:除腺淋巴瘤可以作单纯肿瘤切除外,良性肿瘤应作解剖面神经的肿瘤及浅叶切除,恶性肿瘤面神经未受累时可以作保留面神经的肿瘤及腺体广泛切除,酌情考虑区域性颈淋巴清扫,术后配合放疗或化疗。  相似文献   

2.
腮腺肿瘤手术面神经损伤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媛  余迅 《陕西肿瘤医学》2002,10(2):121-122
目的 探讨腮腺肿瘤手术治疗过程中,面神经损伤与病理、临床分期、神经解剖方式及术式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1991-2001年住院治疗病理证实为腮腺肿瘤的患27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良性肿瘤较恶性肿瘤术中损伤面神经机率小,临床分期早较临床分期晚术中损伤面神经机率小。部分切除较全切除术中损伤面神经机率小。结论 腮腺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手术范围,可减少面神经损伤的发生,提高患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腮腺肿瘤手术治疗过程中 ,面神经损伤与病理、临床分期、神经解剖方式及术式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 1991~ 2 0 0 1年住院治疗病理证实为腮腺肿瘤的患者 2 7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良性肿瘤较恶性肿瘤术中损伤面神经机率小 ,临床分期早较临床分期晚术中损伤面神经机率小。部分切除较全切除术中损伤面神经机率小。结论 腮腺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 ,选择适当的手术范围 ,可减少面神经损伤的发生 ,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腮腺区面神经鞘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唤农  黄钢  郭良 《肿瘤学杂志》2006,12(2):128-129
[目的]探讨腮腺区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7例腮腺区面神经鞘瘤行手术切除。[结果]1例术中误诊为恶性肿瘤而切除面神经致术后永久面瘫(面神经功能Ⅳ级),2例未损伤神经无面瘫,4例肿瘤切除后损伤面神经术后面瘫(面神经功能Ⅱ~Ⅲ级)。[结论]腮腺区面神经鞘瘤临床少见,术前易误诊,治疗以手术为主,肿瘤应完整切除,术中避免过度牵拉神经以免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再次手术时面神经的处理。方法对近6年来我院收治的36例腮腺肿瘤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时面神经的处理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中7例有2次以上腮腺肿瘤手术史,有病理记载恶性者9例,有面瘫者5例。结果再手术行腮腺浅叶加肿瘤切除22例,均保留神经。行全腮腺切除14例,其中5例切除面神经。术后病理报告恶性者11例。结论对良性病例术中应保留面神经。对恶性病例,再次手术时对面神经是否保留,不能以肿瘤大小而定,而应根据病理分类、肿瘤与面神经粘连程度而定。恶性病例术后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腮腺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回顾分析探讨彻底切除腮腺区肿瘤组织最佳方式。方法 自1985年5月~1996年12月间,进行腮腺手术65例;其中浅叶切除及面神经解剖术42例,腮腺浅叶及深叶切除解剖面神经4例,全腮腺及面神经和该区皮肤整块切除,胸大肌肌皮瓣修复19例。结果 42例进行腮腺浅叶切除及面神经解剖,全腮腺切除解剖面神经4例,全腮腺及面神经和该区皮肤整块切除,应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19例均成活取得较好外观。组织病理学检查,混合瘤34例,血管瘤1例,腺癌9例,粘液表皮癌6例,腺样囊腺癌8例,恶性淋巴瘤3例,混合瘤恶变4例。结论 腮腺良性肿瘤采用浅叶切除或者深浅叶切除解剖面神经是外科治疗最佳术式。晚期恶性肿瘤侵出皮肤及面神经扩大整块切除,应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该区皮肤缺损是外科治疗极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腮腺浅叶部分切除与标准的腮腺浅叶切除2种术式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入组60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其中30例行肿瘤及部分浅叶腺体切除和局部面神经解剖术,30例行肿瘤及全部浅叶腺体切除和面神经解剖术,比较2种术式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腮腺浅叶部分切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腮腺分泌功能、明显面部凹陷不对称畸形方面明显优于标准的腮腺浅叶切除组( P<0.05)。结论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优于标准的腮腺浅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史民道  李华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14(20):1562-1562,1567
腮腺肿瘤是一种常见病,占涎腺肿瘤的80%,其中良性肿瘤占腮腺肿瘤的75%[1]。浅叶良性肿瘤的传统手术方法,通常是解剖面神经的腮腺浅叶切除。潍坊市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自2003年以来,对于部分浅叶良性肿瘤采用包膜外的腮腺块状切除,只解剖部分面神经或不解剖面神经,取得了良好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90年~2001年间收治的113例腮腺区肿瘤进行分析,良性肿瘤91例,恶性肿瘤22例.均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效果良,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但恶性肿瘤的误诊率较高.结论(1)详尽询问病史,细致临床检查,并参照影像检查做出综合判断,是防止误诊的关键.在B超导引下进行针吸取活检是提高诊断准确率的重要手段.对疑难病症术中冰冻检查是提高治愈率的不可缺少的方法.(2)熟悉面神经解剖,细致轻柔操作,术中缝扎残存腺体断端及术后良好的加压包扎是预防并发症的有效方法.(3)避免使用简单的剜出术,采用腮腺肿瘤切除的标准术式(保存面神经的腮腺腺叶及肿瘤切除术)是减少复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腮腺浅叶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实施局部面神经解剖术以及部分浅叶腺体切除手术,对照组实施面神经解剖术以及全部浅叶腺体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浅叶腺体切除的方法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腮腺内面神经鞘瘤少见,我院1972~1987年收治10例,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在18~30岁间.肿瘤起源于面神经主干5例。颞面干4例,颈面干1例。均予以手术切除,术后随访2~16年无复发.作者就其外科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腮腺腺样囊性癌诊断及复发癌治疗方法。方法对31例复发性腮腺腺样囊性癌作临床分析。结果局部切除或浅叶切除复发时间比全腮腺切除复发时间短。复发后采用手术 放疗比单纯手术的疗效好。颈淋巴结转移率低,本组为10.3%(3/29)。结论B超、CT及肿瘤穿刺细胞学检查有助术前诊断。全腮腺切除应视为常规,术后复发可采用扩大切除术,但应补充放疗。预防性颈淋巴结清除术不应视为常规。  相似文献   

13.
腮腺区恶性肿瘤切除往往造成面神经缺损。应用面神经移植术修复面神经缺损,国内外已有报告。Maxwell(1951)、Lathrop(1953)报告腮腺肿瘤摘除后或外伤后面神经分支的移植术。Conley~2(1955)报告7例腮腺恶性肿瘤切除后,立即作神经移植术获得成功。Fisch(1973)及Hausamen(1974)应用神经游离移植均获得满意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腮腺恶性肿瘤的手术方法、面神经处理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30例住院手术病例,其中初治85例、复治45例、术前面瘫18例.行腮腺及肿块切除保留面神经87例,腮腺、肿块及面神经切除33例,扩大切除10例.[结果] 5年生存率为76.2%.其中术前有无面瘫分别33.3%、81.3%(P<0.01),有无颈淋巴结转移为54.2%、80.4%(P<0.01).[结论]腮腺恶性肿瘤的预后因素主要是术前有无颈淋巴结转移、面瘫、肿瘤的临床分期及恶性程度,首次术式选择合理是减少局部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31例复发性腮腺腺样囊性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腮腺腺样囊性癌诊断及复发癌治疗方法。方法对31例复发性腮腺腺样囊性癌作临床分析。结果局部切除或浅叶切除复发时间比全腮腺切除复发时间短。复发后采用手术+放疗比单纯手术的疗效好。颈淋巴结转移率低,本组为10.3%(3/29)。结论B超、CT及肿瘤穿刺细胞学检查有助术前诊断。全腮腺切除应视为常规,术后复发可采用扩大切除术,但应补充放疗。预防性颈淋巴结清除术不应视为常规。  相似文献   

16.
腮腺肿瘤手术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的手术方式、手术范围及预后。方法对1998--2004年间行解剖面神经的腮腺肿瘤切除术20例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腮腺浅叶切除术13例中,并发腮瘘1例;全腺叶切除术7例中,并发暂时性面瘫1例,无Frey综合征。随访10个月至6年无复发。结论腮腺良性肿瘤需行解剖面神经的浅叶及肿瘤切除术或全腮腺切除术;恶性肿瘤在面神经未受累时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全切术,术后辅以放疗,可以减少肿瘤复发和面瘫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腮腺良性混合瘤的手术治疗原则是在不损伤面神经的条件下,彻底切除肿瘤。往年常用的肿瘤剜出术,因复发率高达25—62.5%,面神经麻痺亦多(10—20%),故应避免使用。近十余年来,外科医师已普遍扩大切除范围,术时首先暴露面神经以加保护,继将肿瘤连同其周围部分腮腺或全部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腮腺外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涎腺肿瘤是常见口腔颌面部肿瘤之一,腮腺是涎腺肿瘤最常见的部位。腮腺肿瘤的功能性外科是指在根治肿瘤的基础上,尽量保存腮腺及其相关组织的功能。部分腮腺切除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轻面神经损伤、减轻面部凹陷畸形、降低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及保留腮腺功能。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可以降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保留腮腺导管可保留面神经深部腮腺的功能,保留耳大神经可避免或减轻耳垂麻木症状。对于低度恶性肿瘤与面神经紧贴者,保留面神经后采用术中冷冻加术后放疗,或采用125I 放射性粒子植入,可有效预防肿瘤复发。利用天然隐蔽区,采用耳后或耳前发际内切口,可提高术后的美容效果。功能性腮腺外科的实施,可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功能性手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8例腮腺浅叶肿瘤患者临床资料,通过保留耳大神经、顺向面神经区域解剖及腮腺浅叶部分切除等方法对腮腺浅叶肿瘤的术式进行改良,分析术后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过程均顺利,术后双侧颌面部基本对称,手术瘢痕不明显,患者对外观满意。术后2例发生暂时性面瘫,1例发生腮腺漏,未发生Frey综合征、血肿及腮腺囊肿。术后随访6~24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在掌握好适应汪的前提下,腮腺功能性手术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治疗效果等同于腮腺浅叶全切除术,且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腮腺肿瘤以多形性腺瘤居多,目前外科治疗仍是主要的治疗方式。20世纪时学者们由于对面神经解剖和多形性腺瘤包膜病理特性缺乏了解,该病的主要术式为单纯肿瘤剜除术,但术后容易导致复发;试图通过扩大切除的范围控制复发率,于是包膜外切除术开始运用于临床,虽然切除了肿瘤的包膜,但是复发率仍未能很好地控制。腮腺浅叶切除术和腮腺全切术明显降低了复发率,但是伴随着面神经损伤的加重,似乎又矫枉过正。腮腺部分切除术作为新的腮腺手术形式,不但降低了复发率、面神经损伤率,还得到病理学基础研究证据的支持,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手术方式。但是在经典的腮腺浅叶切除术与先进的腮腺部分切除术之间仍存在争议。经过整形学、病理学、基因检测法等方面探究这两种手术的优劣均各有差异。本文从腮腺术式的演变历程探讨腮腺术式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