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晓燕 《青海医药杂志》2014,(2):F0004-F0004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中最常见的护理操作方法,传统固定方法是用胶布固定一周,在输液过程中由于患儿的体位改变、哭闹、烦躁、易出汗,使胶布不粘,导致针头脱出、液体外渗,同时在取针时胶布易粘连患儿头发造成疼痛。为了避免由于穿刺部位的不易固定而导致针头脱出、液体外渗,我院采用自着性弹力包带局部固定措施(见图1),以消除家长的紧张情绪,  相似文献   

2.
头皮静脉是小儿静脉输液最常选用的静脉。由于患儿哭闹不合作,有头发、出汗多等原因,致使常规的粘贴胶布松脱,因固定不牢致针头脱出血管外或小儿自行拔脱。从而增加重复穿刺的机会,增加患儿的痛苦及家长的不满意,增加工作量及材料。为此。我们自制固定带用于小儿头部输液中固定。自2005年3月~2006年6月,采用此法固定头皮针1500例次,效果满意,受到患儿家属的好评,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后,由于小儿哭闹或退热,孩子头部容易出汗,引起胶布脱落,造成针头脱出液体外渗,既给患儿造成痛苦,同时又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与研究,我们研制了一种简易的小儿头皮针穿刺固定带.  相似文献   

4.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后,由于小儿哭闹或退热,孩子头部容易出汗,引起胶布脱落,造成针头脱出液体外渗,既给患儿造成痛苦,同时又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与研究,我们研制了一种简易的小儿头皮针穿刺固定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输液管固定装置在小儿头面部烧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2006年01月-2006年12月将160例头面部烧伤小儿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采用输液管固定装置固定输液针头和对照组80例采用胶布固定输液针头,观察两组固定成功的次数、输液针头移位或脱出和液体外渗情况。结果2种固定方法在固定成功率和输液针头移位或脱出、液体外渗的发生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实验组固定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输液针头移位或脱出、液体外渗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固定效果好,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输液管固定装置在小儿头面部烧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2006年01月~2006年12月将160例头面部烧伤小儿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采用输液管固定装置固定输液针头和对照组80例采用胶布固定输液针头,观察两组固定成功的次数、输液针头移位或脱出和液体外渗情况。结果2种固定方法在固定成功率和输液针头移位或脱出、液体外渗的发生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实验组固定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输液针头移位或脱出、液体外渗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固定效果好,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医用自粘弹力绷带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32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使用3MTM医用弹力绷带固定静脉留置针,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固定.观察两组患儿之间静脉输液效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中穿刺部位局部红肿、套管脱出、液体渗漏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静脉留置针可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结论弹力绷带的弹性较好,通透性好,舒适、操作方法简单,固定效果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固定方法,值得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8.
冒维珍 《当代医学》2010,16(31):121-122
目的探讨自粘固定绷带在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门诊采用留置针输液的小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法固定,观察组采用常规固定法固定后,加用3M自粘固定绷带。比较两组患儿透明敷贴松动、留置针脱出、局部渗液、留置针保留天数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在透明敷贴松动、留置针脱出、局部渗液、留置针保留天数方面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粘固定绷带留置针可增强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临床效果,提高家长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用弹力绷带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固定效果,寻求一种最佳的固定方式。方法选取我院需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的小儿6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0例。对照组用输液贴固定,第一条输液贴固定针柄,将第二条无菌输液贴覆盖在穿刺点上,并将其粘贴牢固,将头皮针软管折成“S”形后用第三条输液贴固定于穿刺点一侧。观察组将弹力绷带的两端交叉打一活结,并需避开穿刺部位和枕部,其松紧度以能插进2~3个手指且无紧迫感为宜,再用一条胶布包绕输液管远端,将其粘贴在左侧或右侧耳廓上。观察并记录小儿输液过程中针头脱落,液体外漏及重新固定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输液过程中的针头的脱落、重新固定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力绷带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能减少针头的脱落,液体外漏以及重新固定的次数,有良好的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减少小儿患者静脉留置针的液体渗出、针头滑脱和意外拔针的概率,延长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方法将160例静脉留置输液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穿刺送管成功后常规用3M透明敷帖固定和胶布外固定,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患者输液完毕后用外用弹力绷带包扎固定,比较2组静脉留置针的液体渗出.针头滑脱和意外拔针情况以及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液体渗出、针头滑出和意外拔针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结论弹力绷带包扎固定明显减少液体渗出、针头滑脱和意外拔针,可延长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也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1.
静脉留置针由于操作方便、对血管刺激小、穿刺次数少、便于肢体活动,具有可减轻患儿对输液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危重患儿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等优点,故被广大患儿、家属及护理人员所接受。但小儿活动频繁、输液速度较慢,且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胶布固定困难,易使针头穿破血管而导致穿刺失败。为减少由于胶布固定引起穿刺失败和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我们选用低致敏性医用无纺布自粘弹性绷带固定留置针100例,取得较好成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患儿100例,平均年龄5岁,输液时间7~30 d,所患疾病为癫、格林巴利综合症、小儿阑…  相似文献   

12.
邹晓霞 《吉林医学》2012,33(22):4918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有效固定方法。方法:根据临床工作的实践经验,对63例静脉输液的患儿,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单纯用胶布固定和胶布固定后加用弹力长筒袜固定头部进行临床对比。结果:加用弹力长筒袜固定顺利完成静脉输液治疗成功率高。结论:如用弹力长筒袜固定静脉输液可减轻患儿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正>手背是小儿静脉输液较为常用的部位,目前临床上输液穿刺完成后常用夹板或空药物纸盒固定手部,由于该固定方法不牢靠,常导致输液针头脱出血管,而重新穿刺。鉴于此,我们设计出一种适合各年龄段小儿手背静脉输液的手型固定器,经临床使用,固定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头皮静脉输液固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皮静脉给药是 1岁以内患儿给药的主要途径 ,也是儿科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输液时间较长 ,患儿常常不易耐受 ,而且在穿刺过程中 ,患儿反抗、哭闹致使头部出汗 ,胶布粘贴不紧 ,针头不易固定 ,可脱出管腔或穿破管壁而致液体和血液渗出 ,引起血管周围肿胀或坏死 ,不但增加了患儿的痛苦 ,引起家长的不满 ,更会延误用药时机 ,并且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 ,因此 ,如何减少输液时因固定不良而引起液体渗出的问题 ,是儿科护理工作者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本文就头皮静脉输液时采用“S型、耳廓固定法”与传统固定法对液体外渗的影响做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弹力绷带固定留置针在急诊科病人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静脉输液病人620例,其中用弹力绷带固定留置针病人322例(观察组),常规用透明敷帖固定和胶布外固定留置针病人29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液体渗出、针头滑脱、意外拔针次数,以及病人和家属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液体渗出、针头滑脱和意外拔针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x2=4.25~7.20,P〈0.05),病人和家属对静脉输液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X2=6.41,P〈0.05)。结论。弹力绷带包扎固定能明显减少液体渗出、针头滑脱和意外拔针次数,提高了静脉输液安全性,同时提高了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小儿围手术期两种不同留置针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探讨输液型弹力绷带应用于小儿留置针固定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入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95例小儿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7例。所有患儿均于前臂留置24号留置针,观察组使用常规方法固定后,再使用输液型弹力绷带于穿刺点上下方外固定,松紧度以能将一指伸进缠绕的圈内为宜,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留置针贴膜卷边、针头脱出及发生静脉炎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留置针贴膜卷边率、针头脱出率及静脉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围手术期使用输液型弹力绷带固定留置针,可以有效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大大降低了贴膜卷边率、针头脱出率及静脉炎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固定方法改进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头皮静脉输液易固定,活动限制少,既不影响病儿肢体活动,也不影响保暖,所以常用于婴幼儿。在临床工作中体会到给小儿静脉穿刺同定得当比穿刺技巧更重要,在穿刺中和穿刺后往往南于穿刺者穿刺成功后要固定胶布的一瞬间,操作者的手固定针柄不稳,或各种因素造成胶布固定困难.针头滑出血管外或穿破血管而导致穿刺失败。为减少由于固定引起穿刺失败,提高小儿静脉穿刺功率,我科通过固定的改进和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临床静脉给药的重要途径,穿刺后往往由于胶布固定不妥,而造成针头滑出血管外或穿破血管而导致穿刺失败。为减少由于胶布固定引起的穿刺失败,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近年来我科通过胶布固定方法的改进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周围静脉输液法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静脉穿刺待液体通畅后,只用胶布固定穿刺部位,常会出现如皮针头在血管中而针柄却悬空或恰好在关节处,不易固定,稍微动一下针头就容易穿破血管,造成液体渗出的现象[1].  相似文献   

20.
<正>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经过20多年的护理工作和数万例患儿的治疗和护理。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它在治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有时会直接影响其治疗效果。患儿在治疗中,大多数必须经输液,输液必须先行穿刺,若穿刺不成功,就谈不上输液。对小儿来说,不适合四肢静脉输液,因好动是小儿的天性,因而容易造成针头滑出血管,液体注入皮下组织,局部肿胀和疼痛,造成再次穿刺。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则不同,穿刺成功后合理固定,针头是不易滑出血管的。这样,既不影响小儿在输液过程中小幅度的活动(如吃奶、喂药和大小便等和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