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3’非编码区(UTR)14bp基因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相关性。方法对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26例和正常妊娠妇女51例静脉采血,提取DNA。用PCR方法检测HLA—G 14bp基因多态性。结果-14bp/-14bp缺失纯合子、+14bp/+14bp插入纯合子、-14bp/+14bp缺失/插入杂合子基因型在两组间分布差异无显著意义;一14bp和+14bp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也无显著型差异。结论昆明地区部分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病因与HLA—G 14bp基因多态性可能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LA-G基因3’非翻译区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43名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按照不同流产次数分为流产2次组(n=152),流产3次组(n=132),流产4次及以上组(n=59);268名正常妊娠妇女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技术检测HLA-G基因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位点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及正常妊娠组中的基因型频率分布。结果 HLA-G基因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在流产4次及以上组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1,P=0.031),流产4次及以上组+14bp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χ2=4.956,P=0.026,OR=1.573,95%CI:1.054~2.349)。结论 HLA-G 14 bp缺失多态性在维持正常的妊娠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LA—G基因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RA)易感性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不同基因型间RA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检测154例RA患者及367名健康体检者的HLA—G基因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RA患者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关节晨僵时间、病情活动指数DAS28积分及实验室指标如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抗CCP抗体滴度的差异。结果HLA-G 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基因型频率分布在正常人和RA患者均显示Hardy-Weinberg平衡(正常人组:χ^2=0.095,P=0.953;RA组:χ^2=0.533,P=0.766);HLA—G1 4bp插入/缺失多态性基因和基因型频率与RA易感性均元显著性的相关性联系;与+14bp/+14bp和+14bp/-14bp基因型RA患者比较,-14bp/-14bp纯合子基因型RA患者的压痛关节数(P=0.049)、肿胀关节数(P=0.004)明显增多,病情活动指数DAS28明显更重(P=0.028),RF滴度更高(P=0.001)。结论HLA-G基因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与RA疾病易感性无关,但可影响RA患者的临床表现,HLA-G—14/-14bp纯合子型可能作为预后不良因素参与到RA疾病机制之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基因14 bp插入缺失多态与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慢性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HCV慢性感染者243例(感染组),无血缘关系的汉族健康对照448例(HCV对照组).采用PCR序列特异引物法检测HLA-G基因第8外显子3'UTR的1个14 bp插入缺失多态,并比较其在HCV慢性感染人群和健康人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HLA-G基因14 bp插入等位基因频率在对照组中为0.335,在HCV感染组中为0.348;14 bp插入纯合子基因型频率在对照组中为0.112,在HCV感染组中为0.107.无论是基因型频率还是等位基因频率,在HCV感染组和对照组中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LA-G基因14 bp插入缺失多态性与汉族人群中HCV感染的发生无遗传易感染性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贵州省3个少数民族(布依族、水族、苗族)群体人类白细胞抗原-G( HLA-G)基因14 bp插入/缺失多态性的分布规律及其与遗传背景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扩增、电泳及测序的方法对来自贵州地区的布依族、水族、苗族共344例健康个体DNA进行HLA-G基因14 bp插入/缺失多态性检测,并与文献报道的仡佬族、壮族等13个民族群体的HLA-G基因14 bp插入/缺失多态性分布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布依族、水族和苗族人群的+14 bp 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3.7%、26.0%和38.1%,+14 bp/+14 bp 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40%、10.4%和15.9%,14 bp插入频率比较示布依族和苗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45,P=0.001),苗族与水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5,P=0.009)而布依族和水族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17);与其他人群数据比较,苗族群体的14 bp插入/缺失分布与其他人群相似,而作为壮侗语族的布依族、水族则有自己独特的14 bp插入/缺失分布规律。结论:布依族、水族人群的14 bp插入/缺失分布相似,但是与苗族人群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儿童哮喘患者人白细胞抗原(HLA)-G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及血浆可溶性白细胞抗原G(sHLA-G)水平,探讨其与儿童特发性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电泳技术对儿童特发性哮喘患者(85例)和健康体检儿童(98例)进行了HLA-G 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基因的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儿童特发性哮喘患者(60例)和健康体检儿童(70例)血浆中可溶性HLA-G(sHLA-G)水平。结果发现HLA-G 14 bp插入/缺失多态性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在儿童特发性哮喘患者和正常对照儿童中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儿童特发性哮喘患者中血浆sHLA-G水平(中位数,177.97U/m l)明显高于对照组(中位数,34.92U/m l,P<0.001),哮喘患者的sHLA-G的检测在ROC曲线下面积为0.975,哮喘诊断临界点为158.6U/m l。分析患者及正常对照儿童血浆sHLA-G水平在HLA-G 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基因型频率分布中的差异,发现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血浆sHLA-G水平与过敏原的种类、总IgE及特异性IgE(sIgE)的含量也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HLA-G 14 bp插入/缺失多态性基因和儿童特发性哮喘的易感性无关,而sHLA-G可能作为儿童特发性哮喘的一个生物标志物,在儿童哮喘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HLA—G基因14hp缺失多态性与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RSA)的关系。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79例RSA患者和109例正常妊娠妇女HLA—G14bp缺失多态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RSA患者组HLA—G14bp插入(+14bp)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X^2=4.92,P=0.026)。结论HLA—G14bp缺失多态性可能是RSA遗传易感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凝血因子V基因G1691A、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以及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位点突变,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易感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148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者和82例正常对照的凝血因子V基因G1691A、凝血酶原G20210A以及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位点突变情况.结果 复发性流产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现凝血因子V基因G1691A和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MTHFR基因C667T三种基因型在两组的总体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2),其中复发性流产组CC基因型表达频率显著降低(P=0.005),T等位基因表达频率显著增大(P=0.004);MTHFR基因A1298C三种基因型在复发性流产和对照组总体分布无显著差异,AA/AC/CC基因型和A/C等位基因频率表达无统计学差异;MTHFR基因C677T/A1298C连锁分析发现8种连锁基因型,复发性流产组中677CC/1298AA表达频率显著降低(P<0.05),而677(CT+TT)/1298CC仅在复发性流产组中表达(P<0.05).结论 中国人群复发性流产与凝血因子V基因G1691A和凝血酶原G20210A基因突变无关,而与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位点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可溶性HLA-G(sHLA-G)水平,并分析HLA-G基因多态性、病情及药物治疗对其表达的影响. 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中96例SLE患者及74名正常人血浆sHLA-G水平.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榆测HLA-G 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基因,收集记录SLE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和药物治疗情况,并分析基囚多态性、病情及药物治疗对sHLA-G表达的影响. 结果 血浆sHLA-G水平在SLE患者为230.2±192.2U/ml,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的118.3±38.1U/ml(P=0.0001);HLA-G 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位点和基因型在血浆sHLA-G水平增高和正常SLE患者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血浆sHLA-G水平增高的SLE患者较血浆sHLA-G水平正常患者病情更重(P=0.027),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P=0.007).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疟药等不同药物治疗在血浆sHLA-G水平增高和正常SLE患者间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SLE患者血浆sHLA-G水平增高,而且与SLE病情较重、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有关,提示sHLA-G在SLE病理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凝血因子V基因G1691A、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以及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位点突变,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易感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148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者和82例正常对照的凝血因子V基因G1691A、凝血酶原G20210A以及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位点突变情况。结果复发性流产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现凝血因子V基因G1691A和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MTHFR基因C667T三种基因型在两组的总体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2),其中复发性流产组CC基因型表达频率显著降低(P=0.005),T等位基因表达频率显著增大(P=0.004);MTHFR基因A1298C三种基因型在复发性流产和对照组总体分布无显著差异,AA/AC/CC基因型和A/C等位基因频率表达无统计学差异;MTHFR基因C677T/A1298C连锁分析发现8种连锁基因型,复发性流产组中677CC/1298AA表达频率显著降低(P<0.05),而677(CT TT)/1298CC仅在复发性流产组中表达(P<0.05)。结论中国人群复发性流产与凝血因子V基因G1691A和凝血酶原G20210A基因突变无关,而与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位点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解偶联蛋白2(UCP2)基因外显子8一个45 bp的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中国上海地区汉族人2型糖尿病及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对195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81例正常对照者解偶联蛋白2第8外显子的45 bp的I/D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45 bp I/D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2型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将所有入选者根据体重指数(BMI)分成BMI≤23 kg/m2组和BMI≥25 kg/m2组,在这两组中I/D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亦无显著性;而且纯合缺失(D/D)组与杂合缺失(I/D)+纯合插入(I/I)组间的BMI亦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UCP2基因的第8外显子45 bp的I/D多态性与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2型糖尿病和肥胖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解偶联蛋白2(UCP2)基因外显子8一个45 bp的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中国上海地区汉族人2型糖尿病及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对195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81例正常对照者解偶联蛋白2第8外显子的45 bp的I/D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45 bp I/D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2型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将所有入选者根据体重指数(BMI)分成BMI≤23 kg/m2组和BMI≥25 kg/m2组,在这两组中I/D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亦无显著性;而且纯合缺失(D/D)组与杂合缺失(I/D)+纯合插入(I/I)组间的BMI亦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UCP2基因的第8外显子45 bp的I/D多态性与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2型糖尿病和肥胖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浙江地区汉族人群人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基因启动子区rs1946519位点多态性的分布及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135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和基因测序法测定IL-18基因rs1946519位点的多态性情况,并以126例健康妊娠女性为对照。结果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组人群IL-18基因rs1946519位点AA、AC、CC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7.4%、38.5%和34.1%,而健康妊娠的对照组人群AA、AC、CC 3个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9.0%、58.7%和22.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93,P=0.005);其中突变后纯合子CC基因型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组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4.507,P=0.034;OR=1.809,95% CI:1.043~3.137)。另,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组rs1946519位点A、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8.4%、51.6%,与对照组(46.7%、53.3%)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9,P=0.690)。结论 IL-18基因rs1946519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和健康妊娠女性中存有差异,CC基因型可能是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易感基因型。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食管癌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评估ACE基因与食管癌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组,采用PCR检测ACE基因,观察缺失纯合子型(DD型)、缺失与插入纯合子型(ID型)和插入纯合子型(Ⅱ型)3种基因型多态性分布频率,及计算I/D等位基因比率,50例同年龄段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结果 50例食管癌患者ACE基因呈插入/缺失(I/D)多态性分布,DD型、ID型和Ⅱ型基因占比分别为44.0%,22.0%,34.0%,I/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34.0%和66.0%,对照组DD型、ID型和Ⅱ型3种基因型的占比分别为18.0%、52.0%、30.00%,I/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30.0%和70.0%,两组间DD型、ID型基因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患者存在ACE基因I/D多态性,DD型基因分布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ID型显著降低,提示DD基因型高表达与食管癌发病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5.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50名正常人及43例冠心病患者的载脂蛋白B5’端信号肽插入/缺失基因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湖北人插入等位基因相关频率是073;②冠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两种等位基因相对频率分布差异无显著性;③正常对照组内,缺失纯合子基因型者血浆甘油三脂水平明显低于插入纯合子基因型的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介素18(IL-18)基因位点多态性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的关系。方法:选取207例URSA患者和144例健康妊娠妇女进行研究。通过PCR联合DNA测序技术分析两组人群IL-18基因rs187238(-137G/C)、rs360718(-119A/C)、rs360717(-105G/A)位点多态性分布情况。 结果:URSA组rs187238(-137G/C)位点GG、GC+CC 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77.3%、22.7%,与对照组GG、GC+CC 基因型分布频率(95.8%、4.2%) 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67, P<0.001) ;URSA组rs187238(-137G/C)位点C 等位基因频率为13.04%, 与对照组C 等位基因频率2.1%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26.102,P <0.001) ;等位基因频率相对风险率分析发现,C等位基因携带者其自然流产的风险是G等位基因携带者的7.050倍(OR=7.050,95%CI: 2.990 ~16.622) 。rs360718、rs360717位点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497、0.858,P=0.221、0.354);两组间rs360718、rs360717位点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的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IL-18基因启动子rs187238(-137G/C)位点GC+CC基因型可能是复发性流产易感基因型, C等位基因可能是URSA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之一;IL-18 基因rs360718、rs360717 位点多态性与URSA可能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菁  吴丹华  沈浣  田莉  宋桂宁 《北京医学》2002,24(5):328-330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取实验组与对照组妇女外周血,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研究ER基因的XbaⅠ和PvuⅡ酶切多态性,通过统计学分析探讨ER基因的多态性分布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结果 ER基因PvuⅡ酶切多态性分布与复发性流产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而ER基因XbaⅠ酶切多态性分布与复发性流产无显著相关性(P>0.1).结论 ER基因PvuⅡ酶切多态性分布与复发性流产显著相关(P<0.01).本研究为探讨复发性流产在分子生物学范畴的发病机制及预防与预后提供了有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泰安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2-型糖尿病肾病(DN)及正常对照组进行了ACE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 DM组和DN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基因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DN的发生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DN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海南汉族心力衰竭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收集有效的研究病例,其汉族正常对照组150例,汉族心力衰竭组15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汉族正常对照组与汉族心力衰竭组血液中ACE基因16内含子I/D多态标记,得到3种基因型:缺失纯合子(DD型)、插入纯合子(Ⅱ型)及插入缺失杂合子(DI型),统计各基因型频率,计算等位基因频率,进一步分析各基因型与心力衰竭的关系。结果海南汉族正常对照组与心力衰竭组DD、DI、Ⅱ基因型频率及D、I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海南汉族心力衰竭组各基因型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与海南汉族心力衰竭无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患者基础性激素水平,探索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内分泌因素&#65377;【方法】 共收集143例就诊于我院复发性流产专科门诊的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基础内分泌资料,将其与206例因男方因素行IVF治疗并已获得生育的患者的基础内分泌资料进行对照研究,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础FSH&#65380;LH&#65380;PRL&#65380;E2&#65380;T水平的差异&#65377;所有患者年龄为25至40岁&#65377;【结果】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基础FSH&#65380;PRL&#65380;LH&#65380;T水平与获得生育的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但是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组患者的基础雌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65377;复发性流产次数2&#65380;3及4次患者的雌激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但不同流产次数的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65377;< 30岁&#65380;30 ~ 35岁及 > 35岁的复发性流产患者组的雌激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0.05),且 > 35岁患者的FSH也明显高于 < 30岁及30 ~ 35岁组(P < 0.05),而对照组 > 35岁患者的FSH与 < 30岁及30 ~ 35岁组无差异(P > 0.05)&#65377;【结论】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基础内分泌异常提示患者存在卵巢功能早期衰退(POA),可能是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重要病因之一&#653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