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腰痛杂志》2008,(3)
目的探讨经椎管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1999-2004年,采用经椎管椎体内植骨,结合后路椎管减压及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147例。术前、术后及不同随访时间行CT及X-RAY检查,分别计算其伤椎椎管狭窄率,椎体高度,cobb角,确定恢复程度,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其中108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4.7个月。全部患者均未出现植骨操作所致的神经血管并发症,显示椎体内植骨块融合良好,(按ASIA神经损伤分级标准评定)35例脊髓损伤患者中30例得到提高,5例无变化。CT及X-RAY检查显示,术后伤椎椎管减压充分,椎体高度恢复及保持良好。伤椎椎管管径,椎体高度恢复率、cobb角与术前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椎管减压及内固定同时,经伤椎椎管进行椎体内植骨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预防术后远期椎体塌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探讨前路椎管减压人工椎体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侧前方入路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减压及人工椎体支撑植骨治疗7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结果术后随访1~3年。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程度按Frankel分级评定,7例均有1~2级的改善。结论前路椎管减压人工椎体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解除脊髓压迫、改善神经功能及能有效恢复和维持伤椎的结构和高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经椎弓根植骨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作用。方法胸腰椎爆裂性骨折32例,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复位内固定后,取自体髂骨剪成碎沫状,经伤椎椎弓根植入伤椎椎体内。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拍摄胸腰椎X线片,测量伤椎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脊柱后凸Cobb角,对测量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伤椎中央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得到明显恢复,未发生内置物断裂和螺钉松动现象,随访期间无明显矫正度丢失。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是一种防止内固定失败和矫正度丢失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实施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术治疗,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18~62岁.30例均为单一椎体损伤.术前伤椎前缘高度平均40%,脊柱后凸角(Cobb角)25°,椎管正中矢状径55%,神经功能按ASIA评定标准:A级3例,B级6例,C级8例,D级7例,E级6例.结果 术后随访6~30个月,术后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恢复到95%,脊柱后凸角(Cobb角)为50°椎管正中矢状径恢复到90%,手术前后差异显著(P<0.05).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级2例,B级1例,C级2例,D级7例,E级18例.术后骨折均获得复位,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断裂、松动,矫正丢失等并发症.结论 伤椎椎弓根钉固定加经椎弓根植骨术能让骨折获得满意复位,重建椎体高度,增强脊柱的抗压稳定性,提供脊柱的长期稳定,减少内固定并发症,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伤椎植骨联合椎板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将35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19例)行后路复位内固定伤椎植骨联合椎板间植骨融合术,B组(16例)行后路复位内固定椎板间植骨融合术。观察比较两组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结果 A、B两组术前1周内、术后1周内伤椎椎体相对高度、Cobb角及取内固定前1周内伤椎椎体高度丢失量、Cobb角丢失量(取内固定前1周与术后1周内差值)比较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取内固定后3个月伤椎椎体高度、Cobb角丢失量(取内固定后3个月与术后1周内差值)A组与B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手术远期效果A组优于B组。B组有2例分别于术后10、12个月复查时螺钉松动,内固定失败率12.5%。A组未发生断钉、断棒、内固定松动。结论应用伤椎内植骨联合椎板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以促进椎体骨折的愈合,减少伤椎椎体高度、角度的丢失,降低了断钉、断棒的发生率,可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8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用胸膜外腹膜后入路前路减压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20~190min,术中出血量500~1 500 ml。85例均获随访,时间5~72个月。患者植骨均融合,椎体高度无丢失,钛网及钢板无移位断裂。术前59例神经功能损伤患者末次随访时37例ASIA分级有1~2级恢复,无加重病例。结论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减压彻底,固定牢靠,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经椎弓根植骨和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植骨和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采用经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24例并与同期同类骨折31例作比较性研究。结果 治疗组24例有1例螺钉松动,松动率4%,无断钉。对照组31例有8例内固定不同程度松动,松动率25%,2例断钉,断钉率6%。治疗组,对照组在前后缘高度的恢复,术前术后Cobb角的纠正,螺钉松动,断钉率等项指标中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成形术重建了椎体高度,增加了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使病人能早期活动,减少内固定物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松动、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内骨块占位与神经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胸腰椎爆裂骨折部位及椎管内骨块占位与神经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 14 1例包括胸椎 (T1 - T1 0 )、胸腰段 (T1 1 - L2 )及腰椎 (L3- L5)三个水平爆裂骨折 CT显示的椎管内骨块占位与神经功能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 神经损伤组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明显高于无神经损伤组 (P <0 .0 5 ) ;在有神经损伤情况下椎管骨块占位严重程度依次为 :胸椎 <胸腰段 <腰椎 (P <0 .0 5 ) ;在 Frankel分类有功能障碍的四个神经功能级之间其椎管骨块占位程度无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椎体爆裂骨折椎管内骨块占位压迫是神经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 ;神经损伤的出现与骨折椎体节段和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联合相关 ;但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与就诊时 CT表现的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具有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AF内固定联合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胸腰椎骨折,尤其是胸腰段结合部位的骨折是最常见的脊柱损伤,爆裂性骨折占其发病率的15%左右。有骨块突入椎管内挤压硬脊膜及神经根时,需要进行椎管减压及内固定治疗。作者自2002年至2006年采用AF系统内固定联合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3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异体股骨片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截瘫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前路椎管减压、异体股骨片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截瘫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3年2。月,收治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截瘫36例,年龄18~56岁。受伤部位:T11 3例、T12 10例、L1 14例、L2 7例、L3 2例。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9例、B级11例、C级13例、D级3例。均采用脊柱前路手术,切除伤椎中后缘,对受压椎管彻底减压后,椎体间后缘支撑植入适宜的脱脂异体股骨片,椎管成形后,再将减压取下的伤椎椎体碎骨和肋骨骨条植入椎体进行前路“Z”型或“K”型钢板固定。结果术后CT扫描示36例椎管致压物全部去除,椎管扩大。其中33例获随访1~3年;A级中1例失访,3例无恢复,1例降至B级,2例降至C级,2例降至E级;B级中1例失访,2例无恢复,2例降至C级,4例降至D级,2例降至E级;C级中1例失访,3例降至D级,9例降至E级;D级全部降至E级。32例椎体间融合成功,内固定器械无断钉、松动;1例融合失败,改用后路手术治疗。结论采用前路异体股骨片支撑植骨,可避免取白体髂骨植骨,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脊柱前路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钛网前路椎管成形椎体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自制卷式钛网行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近期效果。方法 11例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进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碎骨装入卷式钛网后行椎体间融合,加用内固定。术后3个月及半年进行X线片及CT评定。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神经系统症状有改善,钛网内骨质和上下椎体骨质紧密连接。结论 该术式操作简便,植骨量大,融合效果好,不需取自体髂骨,费用低廉,近期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分析AF固定加经椎管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效果.方法用AF固定加经椎管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86例,并进行随访分析,观察神经损伤以及骨折椎体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除神经损伤ASIA分级为A级的10例无变化外,其余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骨折椎体平均高度术前(%)59.41±9.53,术后(%)95.28±10.30,半年后随访(%)93.96±11.51.椎管受阻狭窄程度按Wolter分类,术前指数1(30例),指数2(44例),指数3(12例),术后指数0(72例),指数1(14例).内固定物无发生折断、折弯等.结论 AF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较为有效,方便的方法之一.为有效维持椎体高度,减少并发症,采用经椎管椎体植骨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植骨在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作用和疗效。方法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植骨,GSS-Ⅱ型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22例,并与前期(2004年前)及同期未行椎弓根植骨的胸腰椎爆裂骨折26例作对照研究。术前、术后及随访时行X线及CT检查,观察椎体高度及矫正Cobb角有无丢失,内固定有无断裂、松动情况发生。结果治疗组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断裂、松动,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远期椎体高度丢失率、矫正后凸Cobb角丢失度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经伤椎椎弓根椎体植骨、GSS一1型内固定后,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防止术后远期椎体高度和矫正Cobb角的再丢失以及内固定的松动、断裂。 相似文献
17.
经伤椎固定及植骨治疗胸腰椎Magerl A3型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及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骨治疗新鲜胸腰椎Magerl A3型骨折的疗效,并与传统跨伤椎4枚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法比较。方法:2004年10月至2008年8月,对54例Magerl A3型胸腰段(T12~L2)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后路传统跨伤椎4枚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减压复位、植骨融合术(A组)或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减压复位、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融合术(B组)治疗。A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18~54岁,平均43.9岁;T128例,L115例,L27例;Cobb角18.2°~27.4°,平均22.3°;伤椎前缘高度46.2%~68.4%,平均51.9%;椎管占位率18.8%~48.9%,平均24.1%;3例合并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均为FrankelD级。B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19~61岁,平均41.0岁;T125例,L110例,L29例;Cobb角18.4°~28.9°,平均19.8°;伤椎前缘高度47.6%~70.5%,平均52.4%;椎管占位率19.7%~49.6%,平均24.9;3例合并不完全性脊髓损伤,FrankelC级1例,D级2例。随访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A组手术时间86~131min,平均102min;B组72~123min,平均94min。术中失血量A组215~1005ml,平均485ml;B组100~880ml,平均420ml。两组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A组Cobb角矫正至5.1°±1.3°,B组矫正至3.2°±1.5°;椎体前缘高度A组恢复至80.7%,B组恢复至89.7%;椎管占位率A组为(8.2±1.6)%,B组为(4.9±1.8)%。两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和椎管占位率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间术后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1年的随访,A组平均随访34个月,B组32.6个月,末次随访时A组Cobb角为8.2°±1.5°,B组4.1°±1.6°;椎体前缘高度A组79.3%,B组88.1%;椎管占位率A组为7.8%,B组为4.2%。末次随访时A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和椎管占位率与B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有2例在末次随访时后凸角度丢失10°,3例内固定失败,而B组没有内固定失败病例。结论:经伤椎置钉能有效地恢复椎体前缘高度,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重建可有效维持复位,减少后凸畸形矫正丢失及内固定失败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椎管狭窄与脊髓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戴力扬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9,(3):176-176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主要特征为椎体前高的减低和后壁骨皮质的连续性中断,骨折常常发生向后移位突入椎管导致神经损伤。据统计,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后有30%~90%的患者发生包括脊髓、圆锥或马尾在内的神经损伤〔1〕。但迄今有关创伤后椎管狭窄与神经损伤的关系尚不明... 相似文献
19.
经椎管椎体植骨在胸腰椎骨折中的运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经椎管椎体植骨在胸腰椎骨折中的运用价值.方法用AF系统固定及经椎管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23例,并进行随访分析.结果骨折的椎体平均高度(%)术前60.83±15.50,术后95.96±11.16.6个月随访94.80±12.30(P<0.01、P>0.05),内固定物无发生断钉松动等.结论为建立脊柱的稳定,对椎体明显爆裂压缩的患者在手术复位内固定的同时行椎体植骨是必要的,经椎管椎体植骨,是一种较为方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经椎弓根硬膜前方减压、伤椎植骨、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5月-2007年1月,采用经椎弓根硬膜前方减压、伤椎植骨、短节段内固定治疗2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男16例,女8例;年龄16~58岁,平均33.7岁。伤后至手术时间3~12d。骨折部位:T111例,T125例,L111例,L25例,L32例。神经功能按照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7例,C级7例,D级3例,E级2例。Cobb角平均17.3°,椎体压缩率平均45%,椎骨矢状径平均10.6mm,椎管平均受压指数1.5。结果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2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4.8个月。骨折脱位完全复位,无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椎体压缩率平均86%,Cobb角平均5.9°,术后椎骨矢状径平均14.7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骨受压指数为0~1。神经功能按照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6例,C级7例,D级5例,E级4例。结论经椎弓根硬膜前方减压、伤椎植骨、短节段内固定可有效防止内固定失败和矫正高度丢失,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