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及时发现药品不良事件聚集性信号,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建立了药品不良事件聚集性信号的预警系统,并已投入正常使用。本文就预警系统的整体工作思路及预警规则的制定、初设预警系统运行后出现主要问题以及相应的调整进行了介绍,并对几次重大历史药害事件进行了人工预警,验证了预警规则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李磊  刘静  吴文 《中国药物警戒》2012,(10):615-618
通过对我院2011年度聚集性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产生聚集性不良反应/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方法,尽可能减少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带来的危害,并对相关科室和用量较大药物进行重点监测,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我院2011年2013年的所上报的119份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整体质量,促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进一步完善。方法按照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对我院2011年2013年的所上报的119份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整体质量,促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进一步完善。方法按照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对我院2011年2013年所上报的119份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ADR:1发生的年龄因素主要以老年人多发;2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占多数;3药品种类以中药注射剂为最多;4 ADR发生类型主要以过敏反应和寒战、高热类型为主。结论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还需改进,全院均应重视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保障临床合理、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上半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原因,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医院2012年上半年93例药物不良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折。结果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人群中,老年居多,占37.63%;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药物以西药居多,占95.74%;心血管系统用药、抗菌药物导致药品不良反应较多。结论导致药品不良反应的因素很多,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DE)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统计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的中药注射剂ADR/ADE报告表数据,所涉及患者共93例。总结患者的用药情况,分析ADR/ADE特征。结果 共收集中药注射剂ADR/ADE病例93例,其中ADR/ADE严重程度分级:一般67例,严重8例,新的一般或新的严重18例;ADR/ADE上报人员角色分布:医师70例,护士16例,药师7例;ADR/ADE报表质量等级:4级报表61例,3级报表28例,2级报表4例。涉及ADR/ADE的中药注射剂共15种,以疏血通注射液、苦黄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冻干)等为主;性别发生ADR/ADE无差异,但>51岁者有69例(74.19%),与其他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R/ADE主要累及6个系统或器官,以皮肤及其附属腺体最为常见,其次是消化系统和全身反应。ADE主要以溶剂种类、溶剂用量、药品用量及给药频次为主;ADR/ADE主要发生在用药30 min内,大多数临床症状较轻,且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7.
我院2007~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集到的312例ADR报告利用Microsoft Excel电子表格进行回顾性频数分析。结果涉及药品10类共59个品种,其中以抗感染药引起的ADR发生率最高,150例(48.08%);中药注射液72例(23.08%);≥60a有216例(69.23%);静脉滴注引起ADR218例(69.87%);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50.00%。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8.
蚌埠地区2006~2009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在本地区使用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情况,为减少该类ADR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蚌埠地区2006—2009年上报的746例ADR报告,对ADR原始报表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746例中药注射剂ADR涉及品种49种,诱发ADR的品种和发生部位相当较集中;发生原因有患者原因、药物原因、处方原因等。结论: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时,要加强其不良反应的监测,提高该类药品的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9.
对我院2012~2013年收集上报至国家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的301例不良反应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ADR涉及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具体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注射剂导致ADR占首位,有181例(占60.1%),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占第一位有86例(占28.6%),中药注射剂、调节水电解质及营养药占第二、三位;ADR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有93例(占30.9%),其次为消化系统症状,有61例(占20.3%)。  相似文献   

10.
马宏伟 《北方药学》2015,(8):156-157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总结经验,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2014年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结果:涉药品种以抗菌药物为主(40%),其次是中药制剂与循环系统用药。 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级别判断为“重度ADR”有14例(13.33%)。结论:应加强基层医院ADR报告与监测工作,促进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等药物的合理使用,避免ADR的重复发生,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上报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的用药情况进行干预前、后的对比分析。结果:通过一系列合理的干预措施,降低了中药注射剂使用后的不良反应。结论: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可以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ZHOU Yi  陈卫果 《中国药房》2008,19(23):1816-1817
目的:了解珠海地区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1~9月该地区上报的246例药品不良事件,并作统计分析。结果:246例药品不良事件中,涉及品种最多为抗感染药(43.24%),与其品种繁多、使用频率高、应用范围广有关;发生药品不良事件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78.05%);药品不良事件最常累及皮肤及其附件(41.12%);119例(48.37%)存在不按说明书用药,其中113例涉及抗感染药。结论:医务工作者应加强药物知识的学习,注意药物使用各环节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2004~2009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文献源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国内近年文献中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状况,全面回顾前人的研究方法,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更好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 方法对中国期刊网2004~2009年间报道的药物不良反应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然后进行多方面、多方向的对比研究. 结果 目前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方法仅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频次;从频次上看,化学药不良反应报道文献较多,化学药中抗微生物药、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循环系统药物、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道文献较多,它们对机体的影响涉及机体各个系统器官,有些会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 应加强药物的合理使用及不良反应监测,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充分、实际的参考资料,以减少和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系统了解既往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以1989~2008年68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道的文献为调查对象,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查得文献1687篇,不良反应表现以过敏反应、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为多;刺五加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较多。结论: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与性别、年龄、体质有关;具有普遍性、多样性、快速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5.
15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特点,为临床的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2~2015年发生的152例中药注射剂所致ADR/ADE的相关信息,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所涉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并就ADR/ADE的发生机制进行讨论。 结果: 152例发生ADR/ADE的患者,男性74例(48.7%),女性78例(51.3%)。婴幼儿及少儿患者(≤14岁)占20.4%,中老年患者(≥45岁)占64.5%。引发ADR/ADE例数最多的药品为热毒宁注射液(19例)和注射用血栓通(19例)。中药注射剂引发的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45.7%)。结论:临床医生应辨证施治,加强对重点人群(未成年患者和老年患者)的用药监测。同时,应熟悉中药注射剂所致ADR/ADE的发生规律,掌握其处理措施,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我院89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北海  谢东萍 《中国药房》2011,(35):3344-3346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89例作统计分析。结果:涉及有不良反应药物13种,主要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以过敏性休克最严重。结论: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监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促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进一步完善。方法对我院2012年全年上报的61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主要为抗菌药物和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上报率低、漏报率高。结论通过多种途径改进不良反应上报工作,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重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和讨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稿源情况,以期进一步提高期刊的质量。方法对2006年1~12月《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刊登的所有稿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作为全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一种信息反馈途径和病例报道分析的载体,发挥了其应有的宣传、服务作用。结论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稿件质量的要求,提高信息反馈速度,加大信息反馈力度,积极推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丙戊酸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安全应用该类药物、有效开展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调取2004年至2017年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接收的丙戊酸相关不良反应报告数据,提取患者性别、年龄等人口学信息,丙戊酸剂型、剂量、血药浓度等药品信息,以及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出现时间及预后转归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14例丙戊酸相关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前三位分别是皮肤和皮下组织(29.5%)、血液淋巴系统(22.1%)、神经和精神系统(17.1%);多数患者不良反应转归为痊愈(30.6%)或好转(48.5%),少部分患者未好转(8.0%),有2例死亡(0.3%)。在71例已知血药浓度的报告中,16例(22.5%)未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范围,34例(47.9%)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21例(29.6%)超过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结论: 皮肤和皮下组织、血液淋巴系统和神经精神系统是丙戊酸相关不良反应常累及的系统,同一患者可同时出现多种或累及多个系统的不良反应;多数患者出现丙戊酸相关不良反应后给予停药、减量或对症处理等措施可以逆转;血药浓度值对于预测丙戊酸用药的安全性仅作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9例肾康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ADR)或不良事件(ADE)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4年1月~2012年4月中国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关于肾康注射液的临床研究及ADR/ADE报告,提取纳入文献中ADR/ADE病例原患疾病、性别、年龄及无过敏史情况,肾康注射液用药剂量、溶媒、ADR/ADE出现时间、类型、处理及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检索到162篇文献,其中12篇描述了ADR,本院1例,共有29例肾康注射液ADR/ADE病例;ADR/ADE主要集中于血管刺激症状、全身反应(发热、过敏性休克),无死亡病例;79.31%ADR/ADE病例未按说明书选用溶媒;首次用药者ADR/ADE病例占总ADR/ADE的68.97%。结论:肾康注射液ADR/ADE的发生是由多因素导致,临床使用须以说明书为参照,辨证使用,严格掌握用药剂量禁忌,慎重选用溶媒,临床医生和药师同时应加强其应用的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