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rhBMP-7)基因转染骨髓基质细胞(BMSCs)后的稳定表达及表达产物对BMSC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介导法将rhBMP.7基因转染BMSCs,以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并扩大培养,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法检测转基因细胞的稳定表达;转染48h后,用转基因细胞的培养液上清刺激正常培养的BMSCs,利用^3H标记的胞腺嘧啶氧核苷(^3H-TdR)掺入法、Na2^35SO4掺入法以及氯胺T法检测基因表达产物对BMSCs增殖、合成蛋白多糖以及胶原的影响。结果 转基因细胞4周时仍能表达外源性基因;基因表达产物能明显促进BMSCs的增殖以及蛋白多糖和胶原的合成。结论 rhBMP-7基因转染BMSCs后可获得稳定表达,且基因表达产物能促进BMSCs增殖。诱导其向软骨细胞分化并增强其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骨形成蛋白-2(BMP-2)基因转染兔骨髓基质细胞(MSCs)复合藻酸钙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取4周龄的新西兰兔骨髓细胞,体外培养得到MSCs.选用24只成年新西兰兔,在两侧股骨髁非负重区造成全层软骨缺损模型,A组(实验组)植入BMP-2转染的MSCs+藻酸钙,B组(对照组Ⅰ)植入空质粒转染的MSCs+藻酸钙,C组(对照组Ⅱ)植入不含MSCs的藻酸钙,D组(对照组Ⅲ)旷置.12周后,观察软骨缺损修复情况及组织学评价.结果 实验组修复组织基本光滑,有大量Ⅱ型胶原蛋白表达,3个对照组修复组织Ⅱ型胶原蛋白表达量少,仍有明显缺损.实验组和3个对照组组织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P-2转染兔MSCs修复软骨缺损效果优于其他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构建的人骨形成蛋白-2(BMP2)真核表达载体pcDNA3/BMP2,检测其转染人骨髓基质细胞后的表达及对其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酶切鉴定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BMP2,利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技术,将所构建的载体导入骨髓基质细胞中,体外单层培养。分别于转染后48h和4周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碱性磷酸酶、钙化学染色方法检测BMP2的基因蛋白表达以及对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pcDNA3/BMP2酶切片段的大小与理论相符。转染后细胞能检测到BMP2基因和BMP2蛋白表达,并促进成骨转化。结论pcDNA3/BMP2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中可获得短暂和长期表达,并加强骨髓基质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腺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成蛋白—2基因(Adv—hBMP—2)转染人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的诱导成骨能力。方法 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获取MSCs,分为三组:①Adv—hBMP—2转染细胞组;②Adv—βgal转染细胞组;③未转染细胞组。分别于体外行western immunoblot试验、碱性磷酸酶(ALP)和Von Kossa染色、ALP定量测定,以及裸鼠肌内诱导成骨试验。共9只裸鼠,双例股后肌群内注射,每组6例。结果 Adv—hBMP—2组MSCs可分泌BMP—2蛋白;转染后第9天ALP染色多数细胞为阳性,其它两组ALP染色阳性细胞少见;ALP活性第3天开始升高,12天达高峰为14.76单位,与其它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第21天后出现钙结节,而其它两组未见。裸鼠肌内注射后4周Adv—hBMP—2组X线片均有异位成骨,Adv—βgal转染细胞组未见明显成骨,未转染细胞组仅有少量骨形成。组织学检查发现:Adv—hBMP—2组也可见典型的板层骨和骨髓腔形成,Adv—βgal组主要为纤维组织,未转染组也可见散在骨小粱形成。结论 Adv—hBMP—2基因转染可诱导人骨髓问质干细胞成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经分离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MSC)在骨形成蛋白(BMP)诱导下在体内外的异位成骨效应,为研制一种本身具有成骨能力的人造骨材料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分离、培养Wistar大鼠MSC,体外实验将MSC+BMP分别在培养板和弥散小室内培养,体内实验将MSC+BMP与人工珊瑚骨(CHA)制成复合移植体,种植在大鼠背肌内,用形态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其成骨效应。结果 MSC在体外(培养板和弥散小室)只形成软骨基质,在体内复合移植体(CHA+BMP+MSC)形成骨质,其成骨效应比对照组A(CHA+MSC)和对照组B(CHA)强。结论 复合移植体(CHA+BMP+MSC)有可能被研制成本身具有成骨能力的人造骨材料。除BMP外,移植体植入的机体和局部还存在其它诱导成骨的因子,进一步探讨这些因子的作用,将对研制这种理想的人造骨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骨髓基质干细胞转染腺病毒BMP7后的成骨改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BMP7腺病毒转染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体外、体内成骨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重组骨形成蛋白7腺病毒(adenovirus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Adeno-BMP7)转染(M.O.I=100)70%~80%融合时的第二代的羊骨髓基质干细胞,3d后分别进行免疫印迹(Westem—blot)、钙结节染色和珊瑚、细胞复合物皮下回植。结果 Western—blot检测表明转染Adeno—BMP7后的BMSCs有BMP7蛋白水平上的表达;钙结节染色表明转染Adeno—BMP7后的BMSCs可形成较大的钙结节。转染Adeno—BMP7的BMSCs可明显促进皮下新骨的形成。结论 Adeno—BMP7转染可促进BMSCs的体外成骨定向分化,Adeno—BMP7转染后的BMSCs具有更强的体内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7.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及其表达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含有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BMP-2)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在兔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中的转录及表达情况,为进一步进行多基因转染MSCs复合纳米仿生骨治疗骨缺损实验提供材料。方法用电穿孔方法将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hBMP2转染至兔MSCs中,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学检查观察转染效果、检测转染效率,定量RT-PCR方法观察hBMP-2cDNA在兔MSCs中的转录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hBMP-2蛋白表达情况,ALP活性定量测定检测hBMP-2蛋白功能。结果电穿孔方法将重组质粒转染至兔MSCs中,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为(42.7±2.1)%,转染24h后定量RT-PCR方法检测到hBMP-2cDNA在兔MSCs中的转录片断,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到hBMP-2蛋白呈强阳性表达,westernblot方法可见18KDhBMP-2蛋白条带,转染组细胞ALP活性明显提高(P>0.05)。结论pIRES2-EGFP-hBMP2通过电穿孔方法导入兔MSCs,并在其中有效表达,发挥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Adv-hBMP-2)基因转染人脂肪源性基质细胞(ADSCs)的可行性及其成骨作用。方法从人脂肪组织中提取间充质细胞,分别转染β-半乳糖苷酶(β-gal)基因和hBMP-2基因,通过X-gal染色明确转染效率.-免疫沉淀 Western blot法和ELISA法检测BMP-2表达,确定BMP-2表达量、表达时间及其相互关系,流式细胞仪观察基因转染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将转基因细胞注入裸鼠股部肌内行X线及组织学检查。结果X-gal染色显示转染效率达91%。免疫沉淀 Western blot法和ELISA法显示转染hBMP-2的ADSC具有较高且稳定的BMP-2的表达,20d内表达量无明显减退。流式细胞表明腺病毒转染后细胞凋亡率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裸鼠肌内注射转基因细胞后2周即显示有异位骨形成,4周明显增多,对照组无骨组织形成。结论ADSC是较好的基因治疗载体细胞,转染hBMP-2后可以诱导裸鼠体内骨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骨形成蛋白(BMP)7重组腺病毒,使其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在细胞内得到表达。方法 将BMP7基因克隆到转移载体pAdTrack—CMV中,在细菌BJ5183中与pAdEasy腺病毒基因组进行同源重组,得到BMP7重组腺病毒基因组,通过转染HEK293细胞包装出重组腺病毒。利用BMP7重组腺病毒转染分离纯化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鉴定BMP7在细胞内的表达。结果 经过多聚酶链反应(PCR)及酶切鉴定证明获得了BMP7转移质粒padTrack—BMP7和BMP7重组腺病毒基因组,并包装出重组腺病毒。逆转录PCR和免疫组织化学证明BMP7在重组腺病毒转染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得到了表达。结论 BMP7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和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为BMP7基因治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21(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121,VEGF121)基因转染兔骨髓基质细胞(rabbit bone marrow stroma cells,rMSCs)后,研究转染后细胞的成骨功能变化,为进一步利用经基因转染的rMSCs构建组织工程骨血管化打下基础.[方法]体外培养、扩增rMSCs,将其分为转染组和未转染组,脂质体介导下PCDI- VEGF121真核表达质粒转染rMSCs后,G- 418筛选阳性细胞克隆.通过RT - PCR法检测VEGF mRNA水平,通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Ⅰ型胶原检测来评价两组细胞的成骨能力.将阳性克隆细胞和未转染的细胞植入裸鼠股部肌袋内.分别于植入后4、8周处死动物,观察异位成骨情况.[结果]转染组和未转染组的ALP表达随着时间逐渐增强,转染组细胞内ALP水平显著增高,Ⅰ型胶原在转染组细胞内高表达,转染组的rMSCs植入肌袋后,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出现骨髓腔样结构及大量骨小梁,表现出较好的异位成骨能力.[结论]应用VEGF121基因转染rMSCs后,有利于发挥VEGF121的血管化作用,促进rMSCs的成骨能力,将会成为组织工程骨血管化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用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腺病毒表达载体 (Ad -BMP - 2 )转染的人骨髓基质干细胞 (hBMSC) ,复合PLA/PCL(聚乳酸 /聚己内酯 )生物降解支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方法 用Ad -BMP - 2转染体外培养的成人BMSC ,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染色和蛋白印迹方法检测细胞BMP - 2的表达 ,并通过流式细胞仪和ALP活性检测分析其对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然后将转染后细胞接种到PLA/PCL支架上 ,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贴附、生长状况。结果 转染后 ,hBMP - 2基因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有表达 ;S期细胞比例和ALP活性明显增高。扫描电镜见转染细胞分布均匀 ,伸展良好。结论 Ad-BMP - 2可高效转染hBMSC ,且促进细胞增殖及成骨转化。转染后细胞在PLA/PCL上生长良好 ,BMP - 2基因治疗的组织工程骨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骨髓基质细胞(BMSCs)对珊瑚人工骨血管生成和成骨作用的影响。方法从兔的骨髓中分离BMSCs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后,载入珊瑚人工骨,植入新西兰白兔桡骨干中段15 mm的骨缺损内,与未植入任何填充材料和仅植入珊瑚人工骨的实验动物相比较,使用放射学、微量CT和组织形态学等方法对骨缺损内新生血管和骨组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未植入填充材料的骨缺损全部形成典型的骨折不愈合表现;植入珊瑚骨后,骨缺损内的新骨形成增加但新生血管无明显改变,术后16周无一例完全愈合;植入BMSCs和珊瑚人工骨复合物的骨缺损内新生血管和骨组织均明显增多,术后16周2/3的骨缺损完全愈合。结论BMSCs可促进血管生成和对人工骨材料的爬行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为骨组织工程学研究奠定一定实验基础。方法:取幼年SD大鼠,处死后分离骨髓,原代培养骨髓基质细胞,传代后分别观察其生长特性,绘制生长曲线,测定分裂指数和贴壁率。结果: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在第7代以前生长形状相对稳定,生长曲线相似;第4d分裂指数最高,为16%;传代后12h贴壁率最高,为90%。结论:本实验方法中,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早期生长性状稳定,增殖速度快,适应性强,可作为骨组织工程学研究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低氧条件下联合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BMSC)及由其诱导而来的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观察并探讨低氧状态及EC对BMSC增殖的影响。方法从兔骨髓中分离获得BMSC,体外培养扩增后取部分向EC诱导。实验分4组:①BMSC常氧培养组;②BMSC低氧培养组;③BMSC+EC常氧联合培养组;④BMSC+EC低氧联合培养组。通过观察细胞的形态、增殖能力等了解低氧条件及EC对BMSC生长的影响。结果 BMSC可诱导为EC,EC与BMSC混合生长良好。MTT法检测显示,低氧培养组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常氧培养组(P<0.01),但相同条件下的BMSC单独培养组和BMSC+EC联合培养组间的细胞增殖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一定时间内,低氧培养可以促进BMSC的增殖;BMSC来源的EC不能促进BMSC的增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用组织工程的方法将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增殖后植入软骨缺损 ,观察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 :抽取兔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增殖后 ,将其与Ⅱ型胶原凝胶相结合 ,植入到兔膝关节实验性关节软骨缺损中 ,对照组的缺损分别置入与髓腔血混合的Ⅱ型胶原凝胶、单纯Ⅱ型胶原凝胶或不作任何处理 ,术后 4、8、12周取材观察及组织学检查。结果 :术后 4周 ,实验组的缺损由透明样软骨样组织充填 ,术后 12周 ,软骨及软骨下骨组织基本修复 ;在对照组缺损 ,软骨下骨在术后 12周亦基本修复 ,但表层软骨主要由纤维组织修复。结论 :骨髓基质细胞来源丰富 ,采集方便 ,经体外培养增殖后 ,足量的未分化细胞与Ⅱ型胶原凝胶载体相结合 ,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hBMP-2)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MP-2,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a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种植去抗原牛松质骨(bovine cancellous bone,BCB)支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方法:蛋白印迹法检测转染后细胞BMP-2的表达,碱性磷酸酶(ALPase)活性检测分析基因转染对细胞分化的影响。然后将转染后细胞接种到BCB支架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贴附、生长状况。结果:转染后,BMSCs表达BMP-2,ALP活性明显增高。扫描电镜见转染细胞分布均匀,伸展良好。结论:在脂质体介导下,BMP-2基因可导入细胞且稳定表达基因产物促进自身增殖分化,转染后细胞在支架材料上贴附生长良好,为进一步应用携带BMP-2基因的人工骨修复骨缺损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hBMSCs)与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体外共培养对hBMSCs成骨作用及hUVECs成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鉴定hBMSCs和hUVECs,将hBMSCs及hUVECs按1∶1比例直接共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特性和细胞相容性,Matrigel实验观察共培养对hUVECs体外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将hBMSCs成骨诱导7 d后,茜素红染色观察共培养对其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 hBMSCs与hUVECs体外共培养细胞相容性良好,Matrigel实验显示共培养组形成的毛细血管状结构较单一细胞组多。成骨诱导的hBMSCs中,共培养组茜素红染色阳性,单一细胞组茜素红染色阴性。结论 hBMSCs与hUVECs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在共培养体系中,未诱导的hBMSCs能促进形成毛细血管状结构,已成骨诱导的hBMSCs成骨矿化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可注射型生物蛋白胶包埋骨髓基质细胞的工程化组织,体外培养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探讨将可注射型生物蛋白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用于临床的实验基础。方法体外培养浇铸有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蛋白胶,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载体内细胞生长及载体降解情况,5-溴脱氧尿苷(5-Bromodeocyuridine,BrdU)掺入标记后免疫组化等方法研究可注射型载体内包埋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骨髓基质细胞包埋于生物蛋白胶内能很好地存活并增殖,2d后细胞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6d后生物蛋白胶边缘部分开始降解,细胞脱落至培养板;体外培养14d,细胞生长良好,大部分生物胶降解,脱落的细胞增多,贴壁生长的细胞形态正常;3周后生物蛋白胶完全降解。结论生物蛋白胶聚合后包埋的种子细胞能够正常增殖,生物蛋白胶是一种理想的适用于微创方法修复组织的可注射型组织工程培养和移植的支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骨髓基质细胞修复兔关节软骨的可行性。方法 取自体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扩增 ,聚乳酸吸附骨髓基质细胞植入兔膝关节软骨负重 (内髁 )和非负重区 (外髁 )缺损内 ,观察 4、 8、 12周后软骨缺损的修复情况 ,并对组织切片评分。结果  8、 12周后 ,骨髓基质细胞在负重区缺损内可以形成透明软骨 ,组织评分接近正常软骨优于对照 ,非负重区内没有形成透明软骨。结论 骨髓基质细胞可以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摩擦和压应力是成软骨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