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期动静脉转流治疗肢体动脉闭塞症176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分期动静脉转流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和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分期动静脉转流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47例获随访,随访率83 5%,中位随访时间9 8年。6例上肢和84例下肢低位深组转流患者中, 86例(95 5% )术后1周疼痛消失,肢体保留率100%。57例下肢高位深组转流者中, 43例(75 4% )疼痛术后2 ~3周消失,术后5例截肢,截肢率8 8% (5 /57),肢体保留率91 2%。结论分期动静脉转流治疗TAO和广泛性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效果满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素E_1治疗肢体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1988年7月至1990年12月用前列腺素F_1(FGE_1)治疗肢体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51例,现对其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51例中男性48例,女性3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30例,年龄24~49岁,平均36.1岁.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21例,年龄46~  相似文献   

3.
目前 ,下肢动脉闭塞症 (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及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 )疗效仍不理想 ,我们采用改良分期动静脉转流术治疗 ,并对手术方法进行改进 ,治疗 10例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0例 ,男 9例 ,女 1例 ;年龄 4 0~ 5 2岁 ,平均 4 2岁。其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5例、动脉硬化闭塞症 2例、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 3例。足背动脉搏动均减弱或消失。患侧下肢足趾均剧烈疼痛 ,足趾及足背溃破 ,其中已截趾者 4例。均做血管造影确定闭塞部位 ,其中股浅动脉闭塞 2例 ,股浅及月国动脉闭塞 5例 ,股浅及胫前、胫后动…  相似文献   

4.
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主要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和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是临床上一组常见病,难治性疾病,我们运用脉管炎片治疗此类疾病70例并与灯盏花素片治疗35例进行对照,疗效较好,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分组诊断标准按中国中...  相似文献   

5.
1987年3月至1989年10月,我们采用一期高位动静脉转流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32例(37条肢体)。其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4例,老年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5例,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2例,下肢动脉栓塞后遗症1例,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脉管炎)的外科治疗,主要做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其它有血行重建。动脉闭塞的部位,多见于腘动脉以下,预后不佳。由于脉管炎血流量的减少,血管变细小,故作者采用机械扩张法,扩张股动脉(患侧)以期增加血流量,1964年 Dotter 报告对下肢动脉硬化的部份的闭塞病例,在透视下使用铜丝作引导的扩张器扩张血管,取得了优异成绩。作者在11年间共作73例下肢动脉的扩张术,无  相似文献   

7.
药物在肢体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治疗中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在此,仅就药物治疗的有关问题作简要的论述.药物治疗的地位在我国,肢体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发病率比较高的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其次是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包括其它动脉闭塞性疾病在内,病变  相似文献   

8.
负压疗法治疗肢体缺血14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者采用肢体负压疗法,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及雷诺氏综合征140例(204个肢体)进行了治疗,总有效率为98.53%.对肢体负压疗法的适应证、机理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认为肢体负压疗法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慢性肾脏病CKD3~5期患者血红蛋白变异度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为CKD患者肾性贫血及颈动脉硬化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01月~2018年02月就诊于山医大一院121例慢性肾衰竭患者资料,入选患者为CKD3~4期及5期,并行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查,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情况,分为颈动脉硬化组及非颈动脉硬化组,测定组受检者的血样指标,计算患者血红蛋白变异度指标,对比2组间相关生化指标及血红蛋白变异度情况。结果:121例患者中有颈动脉硬化者82例,发生率达67. 77%(82/121)。CKD5期较CKD3~4期血红蛋白变异度及颈动脉硬化发生率高(P 0. 05);颈动脉硬化组与非颈动脉硬化组比较,LDL-C、Alb、hs-CRP、β2微球蛋白及平均动脉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颈动脉硬化组与非颈动脉硬化组血红蛋白变异度指标比较提示HB-S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血红蛋白变异度分组比较,血红蛋白波动明显的组别第6组颈动脉硬化与非颈动脉硬化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血红蛋白变异、LDL-C、Alb、hs-CRP、β2微球蛋白、MAP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分析提示血红蛋白变异度、hs-CRP、平均动脉压与颈动脉硬化成正相关(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红蛋白变异度不是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hs-CRP、高血压是CKD患者发生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CKD5期患者血红蛋白波动更明显,且颈动脉硬化发生率高;血红蛋白波动可能与CKD3~5期间患者颈动脉硬化呈正相关,但不一定是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 2 0 0 0年 9月— 2 0 0 1年 6月应用盐酸丁咯地尔 (buflomedilhydrochloride)治疗外周慢性阻塞性疾病 32例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2例 ,其中男 2 6例 ,女 6例 ;年龄 19~ 76岁 ,平均 5 1 2岁。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ASO) 14例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TAO) 9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下肢严重缺血性疾病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36例严重下肢缺血患者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临床资料,按缺血原因、缺血肢体远端输出道情况、缺血速度和年龄4个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分组。结果缺血原因分组,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组有效率33.3%(3/9),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组77.8%(14/18),糖尿病足组66.7%(6/9);远端输出道分组,输出道达小腿中段组有效率27.2%(3/11),踝关节76.9%(10/13),踝关节以下83.3%(10/12);缺血速度分组,急性缺血组有效率为0(0/4),慢性缺血组71.8%(23/32);年龄分组,≤60岁78.2%(18/23),60岁38.4%(5/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下肢重度缺血性疾病的疗效与缺血原因、下肢的输出道、缺血的急慢性和年龄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下肢缺血性坏疽多由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栓塞等疾病引起.截肢率较高,为了降低截肢平面,提高切口愈合率,我们1996-2000年对85例患者采用小腿后长肌皮瓣截肢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Viabahn覆膜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采用腔内治疗的73例(73条肢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2例行Viabahn覆膜支架治疗(Viabahn支架组),41例行裸支架治疗(裸支架组),比较两组的中短期临床效果。结果:与裸支架组比较,Viabahn支架组术后3、6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8%vs.90.2%;87.5%vs.75.6%,均P0.05),但术后9、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明显升高(84.4%vs.63.4%;75.0%vs.51.2%,均P0.05);Log-rank检验显示Viabahn支架组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高于裸支架(P0.05)。两组术后12个月踝肱指数(A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接受血管腔内成形术后,采用Viabahn覆膜支架疗中短期效果显著,可为近关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尤其是跨膝关节病变的治疗提供了选择。  相似文献   

14.
<正>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tis obliterans,TAO)、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tic obliterans,ASO)均可导致肢体远端急性或慢性闭塞,引发肢体远端缺血性坏疽[1]。2005年2月—2009年4月,我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序贯法内膜剥脱手术为基础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院2008年8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66例下肢TAO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两组采用序贯法内膜剥脱术(32例)和序贯法联合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34例),结合多学科综合治疗来分析其疗效。结果序贯法内膜剥脱组和联合组术后随访6、12和24个月ABI值均明显升高(P0.05),Rutherford分级值均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12、24个月ABI高于序贯法内膜剥脱组(P0.05),术后24个月Rutherford分级值低于序贯法内膜剥脱组(P0.05)。结论以序贯法内膜剥脱手术为基础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能使患者明显获益,增加保肢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61例(76条血管)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6例,女15例.平均年龄(67±11)岁.主要临床症状包括严重的间歇性跛行(跛行距离<100 m)38例,静息痛13例,肢/趾端溃疡10例.TASC A型病变29例,B型16例,C型11例,D型5例.应用导丝导管或超声消融开通闭塞段,行腔内支架置入术后随访.结果 61例患者71条血管成功开通(共置入63枚支架),开通率93%(71/76).成功者临床症状改善率100%.踝肱指数(ABI)由术前0.33±0.17提高到术后0.72±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51例,随访率83%.随访时间6-60个月,平均(26±14)个月.1年通畅率90%(TASC A、B组92%;TASC C、D组84%).3年通畅率75%(TASC A、B组80%;TASC C、D组63%);5年通畅率72%.结论 髂动脉硬化闭塞的腔内成形术较传统的血管重建手术创伤小、并发症低,近、中期通畅率相当.  相似文献   

17.
股浅动脉首期置入自膨式支架与球囊扩张成形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股浅动脉狭窄闭塞长段病变一期置入自膨式支架与一期球囊扩张成形的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07年2月收治的症状性股浅动脉硬化狭窄或闭塞10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支架组53例(73条肢体)首期置入自膨式支架;扩张组56例(76条肢体)首期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比较患者术后6、12及24个月的再狭窄、再闭塞率及临床分级改善程度.结果 支架组与扩张组的治疗段平均长度分别为(16±8)cm和(15±7)cm;经血管超声检杳支架组与扩张组术后6个月再狭窄率分别为13.7%(7例)和30.2%(16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9,P<0.05);12个月分别为25.5%(12例)和46.9%(23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5,P<0.05);24个月分别为38.1%(16例)和65.9%(29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6,P<0.01);且支架组较扩张组临床分级改善显著而持久.结论 对于股浅动脉硬化狭窄或闭塞长段病变,首期置入自膨式支架的中期疗效较单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 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作为系统性炎症因子在老年人颈动脉硬化中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选取经超声多普勒确诊的颈动脉硬化病人共130例,根据狭窄程度分为重组54例,轻组76例,对照组为经超声多普勒证实无颈动脉硬化病变的健康人,共45例。采用放射比浊法测定血清 CRP、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结果:颈动脉硬化组血清 CRP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颈动脉硬化患者中,重组血清 CRP 水平显著高于轻组(P<0.01),但两组间 IL-6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 CRP、IL-6水平在颈动脉硬化患者中明显升高,CRP 浓度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肢体缺血性坏疽109例报告济南军区第三干休所周围血管病专科(山东250014)王郁文,邢乐友,丛笑,尚德俊(指导)自1987年11月至1994年5月,我们收治闭塞性动脉硬化(ASO)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肢体缺血性坏疽病人109例...  相似文献   

20.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我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和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发病率变化。方法:调查我国13家医院1983-1998年TAO10401例和ASO8843例。结果:第一组1983-1986年TAO2313例、ASO849例;1987-1990年TAO2869例、ASO1243例;1991-1994年TAO2271例,ASO1438例和1995-1998年TAO1653例,ASO1506例,第二组1991-1994年TAO605例,ASO593例;1995-1998年TAO418例,ASO1044例,结论:在我国,TAO发病率呈逐年明显下降,ASO呈明显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