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赵斌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2):2363-2364
现将我院2002—03~2004—03所做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48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科行青光眼滤过手术的住院92例133眼,年龄28~78(平均58.31)岁,其中男34例.女58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52例69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3例35眼,开角型青光眼17例29眼。  相似文献   

2.
我院2001-01/2006—12行抗青光眼于术158洲(187眼),术后发生浅前房35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64例,女94例.年龄36~74(平均56)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16例133眼.慢性闭角刑占光眼20例28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8例12眼.继发忡青比眼7例7眼.混合性青光眼4例4眼,另有青光眼术后高眼培3例3眼。  相似文献   

3.
对我院2001-01~2005-04手术治疗青光眼92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先天性青光眼及开角型或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92例(133只眼),其中先天性青光眼10例(14只眼),男7例(10只眼),女3例(4只眼),年龄1~17(9±8)岁;另外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2例(55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3例(35只眼)、开角型青光眼17例(29只眼),男42例,女40例,年龄29~73(51±22)岁。1.2方法应用小梁切除术[1]治疗开角型或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及小梁切开术[2]治疗先天性青光眼。1.3术后治疗和观察术后术眼常规滴用糖皮质激素眼液和抗生素眼液,根据患者情况全身给予抗生…  相似文献   

4.
刘红梅  陈香 《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2):110-111
2005年5月~2006年10月,我们采用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49例,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49例(49眼),均为单眼,男23例,女26例,49—82岁,平均65.5岁。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28例,其中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0例;  相似文献   

5.
我科2002—03/2006-10收治了青光眼患者120例,采用术后控制眼压联合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神经损伤,疗效尚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120例232眼,年龄34~82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24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8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40眼,除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者外,均行裂隙灯下房角镜检查。术前眼部情况:(1)视力:指数/眼前~0.0452眼,0.05~0.2584眼,0.3~0.692眼,无光感4眼。  相似文献   

6.
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病,常可造成视力不可逆损害。因此,正确诊断青光眼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和视功能的预后。现将我院1987年以来所遇20例青光眼误诊漏诊原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22只眼)患者中,男性8例(8只眼),女性12例(14只眼)。年龄45~78岁,平均59岁。初诊视力:0.1~0.34只眼,0.02~0.086只眼,眼前指数5只眼,眼前手动3只眼,光感2只眼,黑2只眼。类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9例11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例6只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5例5只眼。1.2误诊情况20例(22只眼)中,误诊为内科疾病8例(10只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摘除晶状体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2002年3月-2006年12月收治的27例33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变化。随访5个月-2年,平均13个月。结果:术后随访所有病例眼压均正常(8.1~18.7mmHg),平均(13.4±3.2)mmHg,术后视力全部提高,26眼(78.8%)提高视力在3行以上,有2例发生虹膜后粘连。结论:超声乳化摘除晶状体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青光眼术后脉络膜脱离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0):2481-2482
脉络膜脱离是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原因之一,笔者收集了在本院2004/2006年收住院行青光眼手术后发生脉络膜脱离4例,现报告如下。i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例1眼,女3例3眼,年龄56~74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例3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例1眼。本组均药物控制眼压正常后在局麻下行小梁切除术,其中2例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血压稳定),发生脉络膜脱离时间术后I周内者3例3眼,i例i眼为术后1个月发生。  相似文献   

9.
宋卫平 《实用医学杂志》1997,13(11):772-772
浅前房是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最常见和主要的并发症,影响手术的预后。我院自1995~1996年共施行小梁切除术82例105眼,其中12眼发生持续性浅前房。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例中男3例,女9例,右眼7例,左眼5例,年龄21~88岁,平均54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6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例,慢性开角型青光眼2例。手术方法为常规小梁切除术。l.2发生浅前房的原因:葡萄膜炎7例,结膜切口裂开1例,巩膜瓣愈合不良三例,恶性青光眼3例。1.3治疗方法:(l)保守治疗7眼,采用局部绷带加压包扎:应用小纱布垫加压于上睑相当于滤过泡的部…  相似文献   

10.
对我院以穹窿部为基底取结膜瓣行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30例30只眼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2例12只眼,女18例18只眼,年龄49~75(平均63.5)岁.急性角型青光眼15只眼(其中9只眼急性发作经药物控制后手术,另6只眼手术时眼压未能控制正常);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2只眼;继发性青光眼3只眼。  相似文献   

11.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我院从2006-10/2009-03对51例青光眼53眼行复合小梁切除术并术中前房及结膜下注入玻璃酸钠,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1例22眼,女30例31眼,年龄36~71(平均62)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9例40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7例7眼,开角型青光眼5例6眼。  相似文献   

12.
对我院老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1998-01-2003-03共收治急性老年闭角型青光眼81例,98只眼,男33例,女48例,年龄54-89(平均57)岁。手术治疗81例,治疗后有81只眼达到病前视力。平均住院9d。  相似文献   

13.
李超  卢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7):1239-1240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我院1999-01~2004-12收治青光眼患71例,其中男37例,女34例,年龄13~78岁,平均58岁。施行青光眼手术100眼,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45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1眼,先天性青光眼2眼,继发性青光眼22眼,混合性青光眼10眼。  相似文献   

14.
590例原发性青光眼统计分析杨国雄,司天胜1临床资料1981年3月~1991年3月,我院(舞阳钢铁公司职工医院)眼科诊治原发性青光眼590例,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以下简称急闭)273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以下简称慢闭)266例,开角型青光眼(以下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技术检查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晶体半脱位的特点,探讨UBM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晶体半脱位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12例(12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晶体半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这些患者进行裂隙灯、眼底镜、非接触眼压及UBM检查,用UBM测量晶体半脱位的范围和程度,分析UBM技术在本组患者诊断方面的应用。结果所有患者的诊断明确,12例(12眼)中,晶体半脱住范围为90~120;眼压21—29mmHg者2眼,眼压大于30mmHg者10眼。最佳矫正视力0.1以下者4眼,0.1—0.3者7眼,0.3以上者1眼。结论UBM作为一种客观检查方法,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晶体半脱位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其可以有效检查和判断出患者晶体半脱位的程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伴有尿毒症的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7年9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连续住院的伴有尿毒症的青光眼患者20例(23眼),包括病史、视力、眼压、眼部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14例15眼(14/20,70.0%)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中,14眼无光感,1眼光感。14例患者中,6例因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而单用药物降眼压(其中5例眼痛症状可暂时缓解,1例不能缓解);3例行睫状体冷冻或光凝后眼痛症状不能缓解最终行眼球摘除术;2例行睫状体冷冻加用抗青光眼药物后控制症状;2例角巩膜葡萄肿和1例眼球自发破裂患者行眼球摘除术;1例2眼房水引流物植入后症状消失但眼压控制不理想。6例眼球摘除术后其中3例(3/6,50.0%)球结膜显著水肿。4例5眼(4/20,20.O%)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2例3眼(2/20,10.0%)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行抗青光眼手术或应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控制正常。结论NVG是伴有尿毒症的青光眼患者最常见的类型,治疗棘手,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高眼压是造成青光眼患者视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 ,有实验表明眼压高于 6 .6 7k Pa持续超过 2 4小时 ,即可引起视神经细胞的变性坏死。青光眼多需在药物治疗使眼压降低、炎症反应控制后行手术治疗。我们尝试在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 ,亦收到较好临床效果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9例 2 1只眼 ,其中男 8例 9只眼 ,女 11例 12只眼 ;平均年龄 6 5 .4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2例14只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4例 4只眼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3例 3只眼。经药物治疗 3天后眼压均在 6 .5 k Pa以上。1.2 手术方法 均采用板层巩…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青光眼是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 ,弄清在基层医院的误诊情况 ,对防盲治盲工作的开展大有益处[1] 。我院 1994年 5月~ 1998年 4月共诊治原发性青光眼2 62例 ,其中 5 1例曾在外院误诊 ,误诊率为 19 5 %。现将误诊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1例 79只眼 ,男 2 2例 33只眼 ,女 2 9例 4 6只眼 ;年龄 31~ 79岁 ,平均 5 5 8岁。首诊医疗单位 :村医务室 13例 ,占 2 5 5 % ;乡镇卫生院 2 4例 ,占 4 7 1% ;县级医院 14例 ,占 2 7 4 %。青光眼类别 :①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闭 ) 34例 ,5 0只眼 ,占66 7% ;②慢性闭角型青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伴晶状体膨胀期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闭角型青光眼伴晶状体膨胀期白内障患者34例,42眼。术前眼压均≥21mmhg,前房角镜检查(Scheie分类法)房角窄Ⅱ~窄Ⅳ,其中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2例2眼。手术前药物控制眼压≤21mmhg。手术方法:Phaco+IOL术:无青光眼发作病史,房角开放)180°,共28例38眼。Phaco+IOL术+小梁切除术:有青光眼发作病史或房角开放(180°,共4例4眼。结果:术后视力:34例42术后视力均有提高,视力0.6~1.0者16眼,0.3~0.5者18眼,0.1~0.2者6眼,)0.1者2眼。术后1周眼压波动在9~14mmhg,术后6月平均眼压(16士3.25mmhg14~17mmhg。术后42眼同边前房深度均≥ICT,虹膜平坦,同边部虹膜膨隆明显减轻,42眼术后早期房角较术前明显增宽,存留的房角关闭及同边虹膜前粘连范围明显缩小。结论:闭角型青光眼伴晶状体膨胀期白内障患者应早期发现,如房角开放)180°。应尽早行Pha-co+IOL手术。摘除膨胀晶状体,使晶状体一虹膜隔后退,解除瞳孔阻滞,开放房角,降低眼压,保护患者视功能。  相似文献   

20.
18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漏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90~1994年曾诊治老年性白内障合并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8例,只诊断出老年性白内障而将青光眼长期漏诊。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男7例,女11例,年龄54~74岁,平均年龄65.3岁。其中16例自觉症状不典型,以视力下降为主要症状,只有2例有典型的虹视,轻度眼球胀痛、头痛不适。自发病至确诊时间:3~6月4例,7~12月7例,1~8年5例,时间不清2例。确诊为慢性团角型青光眼时,视功能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光感消失者4眼,光感~指数/1米者7$,视力3.7~4·0(0·02~0·1)者8眼,4.3~4.7(0.2~0.5)者11眼,4.8~4.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