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螺旋CT团注增强扫描胃立体成像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螺旋 CT团注增强扫描胃立体成像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46例胃癌患者 ,口服 70 0~ 12 0 0 ml水对比剂 ,并常规肌注 6 5 4- 2注射液 15 mg;从膈顶至脐进行螺旋 CT团注增强容积扫描 ,然后将减薄后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 ,获得胃部立体图像。结果 :(1) 4 6例采用服水低张团注增强技术螺旋 CT容积扫描胃立体成像者 ,胃腔充盈及扩张度良好 ,清晰显示肿瘤大小、形态与邻近组织关系 ;(2 )胃癌立体图像表现为局限性和广泛性胃壁增厚 ,肿瘤向腔内外生长形成不规则隆起肿块。结论 :螺旋 CT胃立体成像方法可以从冠状位及任意角度观察胃形态及周围情况 ,对手术有指导意义 ,是螺旋 CT在应用方面的重要进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及血管造影在胃癌诊断及肿瘤血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近2年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癌38例患者的64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及血管造影图像,分析胃癌的CT征象及CT血管造影对胃癌供血的显示,与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64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胃癌,显示胃壁厚度、胃壁外软组织肿块及胃壁溃疡大小与术后证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诊断为低分化腺癌的胃壁厚度、胃壁外软组织肿块及胃壁溃疡大小、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与中分化腺癌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管造影腹腔干、肝固有动脉,胃左动脉、胃右动脉及胃网膜右动脉在容积再现(VR)上能够很清晰地显示;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细小血管较好,但是它在表现三维空间关系上不如VR。结论 MS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胃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血管造影在肿瘤血供显示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24例经胃镜或钡剂检查疑有胃部肿瘤的病人进行了胃壁CT检查。所有病例均经组织学证实。其中原发性胃腺癌20例,淋巴瘤2例,卵巢腺癌胃转移1例,良性平滑肌瘤1例。使用第3代CT扫描机。层厚8mm,床动10mm,扫描速度为3次/分。扫描前静注1mg高血糖素以延迟胃排空,而后立即饮水500~700ml。经静脉注射造影剂增  相似文献   

4.
胃癌CT表现及其对手术切除可行性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CT表现、诊断价值及CT扫描对胃癌手术切除可行性评估。材料与方法;60例常规CT扫描的胃癌病例,并行手术病理对照,评价手术切除可行性。结果:除3例原胃癌,5例早期胃癌外均有明显胃癌CT征象,胃壁增厚42例,软组织肿块24例,胃周脂肪线改变35例,胃周及远处淋巴结肿大13例,邻近器官及远处器官转移5例,胃壁明显强化28例。结论:胃癌CT扫描能显示内脏及胃壁病变、胃周及邻近器官浸润,远处脏器及淋巴结转移等特征,是胃癌定性诊断、术前分期及术后随访的有效手段,是术前评估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例胃癌患者口服800-1200ml水对比剂,肌注654-2注射液10mg,静脉注射80-100ml造影剂作螺旋CT胃客积扫描。结果:25例采用口服水低张静脉增强螺旋CT胃容积扫描见胃腔充盈及扩张度良好,清晰显示肿瘤大小、形态与邻近组织关系,胃癌表现为局限性和广泛性胃壁增厚,肿瘤向腔内、腔外生长形成不规则隆起的软组织肿块。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可以诊断胃癌和了解胃周围淋巴结肿大和邻近器官有无转移,对手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5年10月期间经手术或胃镜病理确诊胃癌并于我院行腹部双源CT平扫及强化扫描的70例患者资料,并与手术或胃镜病理结果对照,分析CT在胃癌诊断、TNM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70例胃癌患者肿瘤分布:胃窦部36例,胃底贲门部18例,胃体部14例,皮革胃2例;30例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术后病理分期:IV期20例,IIIB期2例,IIIA期2例,IB期4例,IA期2例。其中,CT对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约76.67%(23/30),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约64.46%(78/121)。结论结合多种后处理技术及增强扫描方法,CT对胃癌的诊断、术前评估及手术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胃癌术前TNM分期的主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CT对胃部不同病变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胃部不同病变的CT表现,提高CT对胃部不同病变诊断价值和限度的认识.方法收集了经CT检查有胃部病变的病例62例.按常规行胃部CT扫描,静脉内注射造影剂行增强扫描.结果发现胃癌49例,平滑肌(肉)瘤7例,良性溃疡3例,幽门肌肥厚1例,胃神经鞘瘤2例.CT同病理符合57例,不符合5例,符合率为91%.结论CT对胃癌有其重要的诊断价值,对胃部其它不同病变也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320排螺旋CT对进展期胃癌侵犯胃周脏器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侵及肝脏、胰腺及结肠和(或)网膜等脏器的进展期胃癌的CT资料,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总结胃癌侵犯胃周围脏器的CT征象。结果:134例中CT正确诊断107例(79.9%),漏诊17例,误诊10例;肝脏受侵诊断准确率83.3%;胰腺受侵诊断准确率91.1%;网膜和(或)结肠受侵诊断准确率为69.2%;网膜及胰腺同时受侵诊断准确率91.6%。CT征象:肝脏受侵可见肝胃脂肪层消失,有或无邻近肝脏异常强化;胰腺受侵胃壁与胰腺间脂肪层密度增高、条索、网格或脂肪层消失,胰腺实质见不规则轻度强化或无强化区;网膜和(或)结肠受侵见肿瘤部胃壁及受侵肠壁浆膜面毛糙,网膜增厚,见长短不一索条,明显强化。结论:320排螺旋CT扫描能有效评估进展期胃癌是否侵犯胃周组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韩志江  龚向阳  陈文辉   《放射学实践》2009,24(7):755-758
目的:探讨CT在胃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与进展期胃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胃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和2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病变部位、形态、胃周径浸润范围、病灶最大厚度、坏死形态、病变强化程度及强化方式、浆膜面浸润、其它脏器浸润及腹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胃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胃壁厚度1.0~4.3cm(平均2.0cm),增强后动静脉期较平扫CT值分别提高10和20HU;胃壁完整10例,胃壁环周浸润3例,周围淋巴结肿大(直径〉1.0cm)3例,腹腔少量积液2例。进展期胃癌胃壁厚度0.7~3.7cm(平均1.8cm),增强后动静脉期分别较平扫CT值提高20和40HU;胃壁溃疡17例,胃壁环周浸润3例,周围淋巴结肿大8例,其中2例伴钙化,腹腔大量积液3例、少量积液2例,腹腔脏器转移4例。两组病例均可出现胃周、肾门下腹膜后区淋巴结肿大。结论:CT在胃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与进展期胃癌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胃壁僵硬伴明显强化、浆膜外脂肪浸润、淋巴结肿大钙化、大量腹水及脏器转移等常提示胃癌的诊断;而胃壁增厚但柔软,伴轻度~中度均匀强化有助于胃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患者空腹,扫描前5—10分钟,肌注654—220mg,检查前口服产气粉3—6克或大量饮水,将胃充盈扩张。结果:局部胃壁增厚6例,广泛增厚2例,溃疡伴局部胃壁增厚3例,胃周淋巴结转移3例,腹膜转移2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例,肝转移1例,胰腺受侵1例,横结肠受侵3例。结论:胃癌的CT检查能为临床拟定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是胃癌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原发性胃淋巴瘤与胃癌的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分析其对二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胃镜活检病理证实的13例胃淋巴瘤患者和43例胃癌患者的PET-CT图像,对病灶的最大厚度Suvmax值,CT值及肝脏CT值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胃淋巴瘤及胃癌的PET/CT均可表现以不同形式的胃壁增厚和显著增高的FDG代谢为主要特征,13例胃淋巴瘤患者中,4例(30.8%)呈Ⅰ型表现(胃壁弥漫性增厚伴FDG代谢显著增高),8例(61.5%)呈Ⅱ型表现(胃壁节段性增厚伴FDG代谢显著增高),1例(7.7%)呈Ⅲ型表现(胃壁局限性增厚伴FDG代谢增高);SUVmax范围2.3~53.5,平均SUVmax=16.0;PET/CT评价:6例仅累及胃壁,4例累及胃壁和淋巴结,3例累及胃壁、淋巴结和其它脏器。43例胃癌患者中,2例(4.7%)呈Ⅰ型表现(胃壁弥漫性增厚伴FDG代谢显著增高),26例(60.5%)呈Ⅱ型表现(胃壁节段性增厚伴FDG代谢显著增高),15例(34.8%)呈Ⅲ型表现(胃壁局限性增厚伴FDG代谢增高);SUVmax范围2.6~34.6,平均SUVmax=8.9,与胃淋巴瘤比较,两者SUVmax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PET/CT评价:16例仅累及胃壁,14例累及胃壁和淋巴结,13例累及胃壁、淋巴结和其它脏器。结论胃淋巴瘤的18F-FDG PET/CT表现以Ⅰ型和Ⅱ型更为多见,而胃癌则以Ⅱ型和Ⅲ型多见,且胃淋巴瘤SUVmax显著大于胃癌。因此,结合形态学和SUVmax有助于淋巴瘤与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胃癌的CT诊断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胃癌的 CT诊断征象及在临床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 30例经胃镜、活检病理证实的胃癌病例 CT扫描 ,其中 2 7例手术。胃对比剂用 1.5 %泛影葡胺或水。 2 1例于检查前 10 min肌注 6 5 4- 2 10~ 2 0 mg。 30例 CT平扫 ,其中 12例经肘静脉团注法注入 6 0 %泛影葡胺 80 ml增强。结果 :胃癌 CT表现为病变区胃壁增厚、软组织块影 ,合并溃疡时表现为增厚胃壁及肿块内的腔内龛影。CT可以同时发现胃癌的邻近侵犯及远处转移。结论 :CT可作为胃癌诊断方法之一 ,并有其独特的优势。胃癌 CT检查现阶段的目的应为疗前评估 ,指导临床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作者复习了141例胃癌。8例病理诊断为粘液癌。3/8例粘液癌CT显示增厚胃壁呈弥漫性低吸收值;5/8例粘液癌CT显示胃壁增厚但未见吸收值弥漫性减低。作者报告2例粘液癌CT显示增厚胃壁呈弥漫性低吸收值。作者指出,CT尽管不是胃病评价的主要检查形式,但在腔壁变厚疾病诊断方面有一定价值。粘液癌增厚胃壁的吸收值降低与大量粘蛋白有关。胃癌CT平扫和增强后吸收值与正常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MS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经胃镜组织活检证实的胃癌患者行16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脉期、静脉期和平衡期)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其检查结果,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胃癌的螺旋CT表现主要为胃壁增厚,胃壁多层结构破坏,胃腔内或外软组织肿块,伴有溃疡、胃周浸润、淋巴结转移。增强后病变胃壁异常强化,术前CT正确分期43例(93%)。结论16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胃癌患者的术前分期诊断有较高价值,对指导胃癌手术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采用气体对比剂行胃的螺旋CT检查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4 6例胃癌病例行气体对比螺旋CT扫描 ,男 36例 ,女 1 0例 ,平均年龄 5 7岁。 4 6例胃癌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其中早期胃癌 7例 ,进展期 39例。CT机为SHIMADZU - 6 80 0TX ,检查前 1 0min肌注 6 5 4 - 2 2 0mg ,口服产气剂 3~ 6g作为对比剂 ,均采用仰卧及俯卧两种体位。结果 :检出病变位于胃窦部 2 3例 (5 0 %) ,胃底贲门部 9例 (1 9.5 %) ,体部 6例 (占 1 3.0 %) ,弥漫型 8例 (1 7.5 %) ,病变检出率为 1 0 0 %。CT表现为局限性胃壁增厚 5例 ,广泛性胃壁增厚 (病变最大径 >4cm) 4 1例 ;软组织肿块 1 9例 ;病变向周围直接侵犯 2 6例 ;局部和远处淋巴结转移 1 9例 ;远处转移 2 1例 ;本组CT定性诊断准确率为 96 %。结论 :CT密度分辨率高 ,可清晰显示胃壁及腔内、外病变 ,并直观反映胃癌大体形态及肿瘤的范围。采用气体对比剂的胃单层螺旋CT扫描同样在胃癌的定位、定性和定量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尤其对中小医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胃部影像诊断学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钡剂造影检查是胃部疾病理想的首选检查方法。运用多层螺旋CT及各种三维重建技术可全面地了解病变的形态、大小和侵犯深度。内镜超声(EUS)能判别胃壁各层组织结构,对胃恶性肿瘤侵入胃壁内的深度和邻近脏器直接浸润的判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随着MRI快速扫描和消除伪影序列的开发,心电门控技术的应用,胃腔内对比剂的研制,及其多方位成像和较高的密度分辨力,使它对胃部疾病的诊断能力,包括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灶的发现和鉴别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核素扫描也开始应用于胃部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浸润型胃癌的CT表现特点与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和分析浸润型胃癌的CT表现特点,评价CT在浸润型胃癌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32例浸润型胃癌患者接受了CT检查,经胃镜和/或外科手术及病理证实,所有病例经动态增强或螺旋CT多期扫描检查。结果 32例CT检出病变31例,29例得到正确诊断。根据CT主要表现,浸润型胃癌分为4型;胃壁局限性增厚型4例;弥漫性增厚型5例;局限性胃壁增厚合并胃腔缩窄型10例;弥漫性胃壁增厚合并胃腔缩窄型12例,强化方式为;病灶在动脉期呈不均匀轻度强化(8/23);门脉期渐进性显著强化(25/31);平衡期病灶延迟显著强化(17/23)。其他表现,腹水8例,网膜侵犯和腹腔种植11例。结论 使用服水低张,螺旋CT多期或动态增强扫描技术,CT在弥漫浸润型胃癌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很高的准确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胃癌螺旋CT增强特征及增强扫描技术在胃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作用。方法 对照分析50例胃癌患者的CT增强表现和术后的病理结果。患者CT扫描前30min饮水1000~1500ml,扫描前5~10min肌注山莨菪碱10mg,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胃癌的CT表现为胃壁局部或弥漫性增厚、软组织块影和固定的狭窄胃腔,部分病例合并癌性溃疡,并侵犯邻近组织,可有邻近或远处淋巴结肿大转移。病灶好发于贲门和胃窦部,增强扫描时病灶较平扫更明显,并有显著强化。CT分期的准确率达86%,淋巴结转移的检测率为60%。结论 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是诊断胃癌和对胃癌进行分期的一种可靠方法,有助于临床更好地治疗胃癌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胃部异位胰腺的CT表现特点及MSCT对胃部异位胰腺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3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部异位胰腺患者的临床及MSCT资料,患者扫描前均做好胃部充盈及低张准备,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三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从病变位置、大小、形态及强化方式分析该类病变的CT特点.结果 37例胃部异位胰腺病理切片所见均为正常胰腺组织,患者平均年龄为(47±1)岁,CT表现均为单发病灶,大小为0.8~4.7 cm,与胃壁呈广基底相连.18例(48.7%)发生于胃窦,29例(78.4%)起源于胃黏膜及黏膜下层,27例(73.0%)为卵圆形,18例(48.7%)的病变强化方式近似于正常胰腺组织.结论 胃部异位胰腺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熟悉其特点有助于与胃部良恶性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总结分析浸润型胃癌的CT表现特点,评价CT检查对浸润型胃癌的临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1998年-2004年间在我院行上腹部CT检查、临床资料完整、并经手术和胃镜及病理证实的浸润型胃癌共28例,部分病例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28例浸润型胃癌中,CT检出病变25例,21例得到病理证实。其主要表现为:病变区胃壁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伴有或不伴有胃腔缩窄,增强扫描在动脉早期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的轻度强化,在平衡期呈延迟明显强化;胃外表现包括:肝脏、胰腺受侵,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腹水和网膜转移。结论:服足量水、低张处理使胃腔充分扩张,行CT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浸润型胃癌方面有较高的准确性,可弥补传统钡餐造影易漏诊及胃镜检查阳性率低的不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