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hen F  Zhao MW  He B  Wang YZ  Yao WZ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2):888-890
目的 通过检测白细胞介素 (IL) 17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和支气管哮喘 (以下简称哮喘 )患者诱导痰中的水平 ,了解其与气道炎性细胞的关系。方法 对 3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31例COPD稳定期患者、32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以及 14例健康自愿者进行痰诱导 ,计数诱导痰中细胞总数并分类 ,ELISA测诱导痰中IL 17、IL 8、IL 6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COPD急性加重期与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诱导痰中IL 17水平增高 (P <0 0 0 1)。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诱导痰中IL 17水平与IL 8、嗜中性粒细胞数呈正相关 (r =0 381,P =0 0 38;r=0 4 4 6 ,P =0 0 10 ) ;哮喘患者诱导痰中IL 17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呈正相关 (r =0 4 77,P =0 0 0 6 )。结论 IL 17可能参与COPD、哮喘的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哮喘患者气道炎性细胞中蛋白激酶C(PKCα)的表达和白细胞介素 (IL) 5的水平 ,及吸入糖皮质激素 (以下简称激素 )对其的影响。方法  2 9例哮喘患者分为激素治疗 2周组 ( 14例 )和激素治疗 4周组 ( 15例 ) ,治疗前后行诱导痰和肺功能检查。免疫组化 (SP法 )测PKCα在诱导痰炎性细胞中的表达 ,ELISA测诱导痰上清中IL 5的含量。结果 哮喘患者治疗前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 (EOS)与淋巴细胞相对计数、炎性细胞中PKCα阳性表达率与IL 5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治疗后均明显下降 (P <0 0 1) ,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激素治疗 2周组与激素治疗 4周组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第 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与炎性细胞中PKCα的阳性表达率、IL 5浓度、EOS相对计数呈负相关 (r =- 0 4 2 3,P <0 0 5 ;r =- 0 6 6 4 ,P <0 0 1;r =-0 5 78,P <0 0 1) ;IL 5浓度与炎性细胞中PKCα的阳性表达率、EOS相对计数呈正相关 (r =0 6 2 3,P<0 0 1;r=0 75 8,P <0 0 1)。结论 PKCα信号途径可能为哮喘气道炎症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吸入激素可明显降低气道IL 5的含量和炎性细胞PKCα阳性表达率 ,但短期内不能使气道炎症完全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支气管哮喘、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患者气道炎症发生中的作用以及在两者间的区别。方法分别收集支气管哮喘(A组)、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EB组)、单纯慢性支气管炎(CB组)缓解期/稳定期患者13例、11例、12例和健康对照者(C组)9例。诱导痰并经处理后进行分类细胞记数,并用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其诱导痰上清液中eotaxin浓度。结果诱导痰嗜酸细胞占白细胞百分比(Eos/Leu%)、eotaxin浓度A组[(19.2±9.7)%;(0.251±0.118)g/L]、EB组[(11.4±6.1)%;(0.146±0.079)g/L]分别与CB组[(0.9±0.6)%;(0.043±0.036)g/L]、C组[(0.8±0.4)%;(0.031±0.013)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A组Eos/Leu%、eotaxin浓度与EB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 eotaxin可能通过对Eos的选择性趋化作用参与了支气管哮喘和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患者气道炎症的发生机制,这种作用机制对于支气管哮喘和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在程度上可能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缓解期哮喘患者气道反应性和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质量浓度,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门诊缓解期哮喘患者76例,测定其气道反应性,并分别采用瑞氏染色和荧光免疫法检测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和ECP质量浓度。选择同期3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和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76例缓解期哮喘患者中,65例(85.5%)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11例(14.5%)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缓解期哮喘患者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为0.071±0.032,ECP质量浓度为131.5μg/L,显著低于急性发作期哮喘组0.198±0.103和355.3μg/L,P<0.01,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013±0.007和48.0μg/L,P<0.01。气道反应性增高组哮喘患者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0.098±0.031和ECP质量浓度143.7μg/L显著高于气道反应性正常组0.026±0.012和41.3μg/L,P<0.01。结论缓解期哮喘患者多数存在气道高反应性且气道炎症持续存在,测定患者气道反应性和诱导痰中炎性标志物有助于指导缓解期治疗。  相似文献   

5.
动态监测哮喘患者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利用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 (EOS)评价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变化的方法 ,为如何相对准确监测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改变提供临床实验资料。方法 分别对 2 8例哮喘患者(哮喘组 ,其中轻度组 15例、中度组 13例 )、16例回访者 (哮喘回访组 )和 14例健康自愿者 (对照组 )进行痰的诱导 ,所有检查者通过超声雾化吸入浓度为 4%~ 5 %的高渗盐水 3 0min ,选取诱导出的痰栓 ,用 0 .1%的二硫苏糖醇处理 ,单盲法计数EOS。结果 哮喘组诱导痰EOS数占炎性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 ,哮喘轻度组与中度组EOS数占炎性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哮喘回访组缓解前后EOS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单纯一次EOS计数值不能说明患者病情的轻重 ,但对同一患者动态监测其发病过程中诱导痰EOS的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病情改变  相似文献   

6.
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抗炎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二丙酸氯地米松 (BDP)短疗程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抗炎疗效。方法  30例COPD患者分两组 (治疗组和安慰剂组 ) ,分别予BDP(10 0 0 μg·d-1)与安慰剂吸入治疗 6周 ,治疗前后测定肺功能 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FEV1)、血浆内皮素 (ET 1)的质量浓度 ,诱导痰细胞总数 ,中性粒细胞 (PMN)分类及ET 1质量浓度 ,并记录临床症状记分。选择正常对照组 14例予以上指标测定。结果 COPD组诱导痰细胞总数、PMN分类、ET 1质量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1) ,且均与FEV1占预计值 %呈显著负相关 (P均 <0 0 1)。 2 7例完成实验 ,治疗组 14例临床症状改善 (P <0 0 5 ) ,FEV1提高 (P <0 0 1) ,诱导痰中细胞总数、PMN分类均明显下降 (P均 <0 0 1)。血浆ET 1和诱导痰ET 1质量浓度均无明显改变 ;安慰剂组 (13例 )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 气道炎性细胞在气道内活化聚集对COPD病理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短期BDP吸入治疗COPD患者可抑制呼吸道炎性细胞浸润 ,缓解临床症状 ,提高肺功能 ,但不影响血浆与诱导痰的ET 1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雾化诱导痰中嗜酸性细胞 (EOS)和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在过敏性哮喘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30例过敏性哮喘和 13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超声雾化诱导 ,挑取痰栓 ,进行嗜酸性细胞计数和分类并测定上清液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结果 健康对照组中无嗜酸性细胞出现 ,在过敏性哮喘组有 6 6 .7%出现嗜酸性细胞 (P<0 .0 1) ;健康组 ECP为 138.6± 6 8.9ng/ml,哮喘组 ECP为 10 6 5 .2± 112 4.1ng/ ml,有显著差异性 (P<0 .0 1)。在过敏性哮喘组中对 17例患者 ,诱导痰中 EOS阳性率为70 .6 % ,外周血中嗜酸性细胞阳性率为 11.8% (P<0 .0 1)。结论 诱导痰方法在过敏性哮喘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EOS在诱导痰中更易检出 ,比外周血更敏感 ,有助于哮喘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计数与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对治疗方案调整的意义.方法 收集门诊疑似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138例(哮喘60例,非哮喘78例),测定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哮喘组查诱导痰嗜酸细胞计数.结果 哮喘组呼出气一氧化氮为(49.73±24.99) ppb,与非哮喘组(31.51±27.43) pp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9,P<0.001).诱导痰中EOS计数与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 哮喘患者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计数和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值升高,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血清和痰中白细胞介素 (IL)以及C 反应蛋白 (CRP)的改变在慢性支气管炎 (慢支炎 )急性期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慢支炎急性期及缓解期患者进行血清、痰、诱导痰中IL 4、IL 6、IL 8及血中CRP作定量检测 ,并与健康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比较。结果  (1)慢支炎急性期组患者血清、痰、诱导痰中IL 4、IL 6、IL 8、CRP较慢支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增高 (P <0 .0 5 )。(2 )慢支炎缓解期组与对照组的痰、诱导痰IL 4、IL 6、IL 8及血清CRP的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 ,而慢支炎缓解期组与对照组的血清IL 4、IL 6、IL 8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慢支炎急性期患者 3种标本中IL 4、IL 6、IL 8及CRP浓度升高。这些指标的测定可作为判断慢支炎急性气道炎症损伤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患者诱导痰嗜酸粒细胞水平及其与吸入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ICS)治疗效果的关系,为 ACOS 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诊治的稳定期 ACOS 患者60例(ACOS 组),同期在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诊治的无合并哮喘的稳定期 COPD 患者60例(单纯 COPD 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单纯 ICS 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动脉血气分析,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及诱导痰中炎性细胞的分析。结果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和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计数 ACOS 组均显著高于单纯 COPD 组。ROC 曲线分析显示以2.5%为截点,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计数诊断 ACOS 的敏感性为82.4%,特异性为84.8%。ICS 治疗后的 FEV1值增幅 ACOS 组亦显著高于单纯 COPD 组。ACOS 组 ICS 治疗后的 FEV1值增幅与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计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诱导痰嗜酸粒细胞检测可以作为 ACOS 和 COPD 鉴别诊断的指标之一,且能较好的预测 ACOS 对 ICS 治疗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后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痰中炎症介质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VA患者84例,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200μg,2次/d,连续吸入8个月;另取我院体检中心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和CVA组治疗前、治疗后2、4、8个月、随访4个月后行诱导痰操作,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诱导痰中IL-6表达,痰细胞沉渣涂片检测嗜酸性粒细胞(EOS)比例。结果:CVA患者诱导痰IL-6表达水平为(76.5±12.4)μg/m L,EOS比例为(14.7±4.2)%,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7.4±3.2)μg/m L和(2.3±0.6)%(P0.01)。CVA患者各组之间IL-6表达水平和EOS比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布地奈德治疗CVA有效率为95.2%,复发率为9.5%。CVA复发患者诱导痰IL-6表达水平为(62.9±11.3)μg/m L,EOS比例为(10.4±2.9)%,均显著高于未复发患者的(28.3±4.4)μg/m L和(5.8±1.4)%(P0.01)。结论:布地奈德气雾剂可以抑制CVA诱导痰中炎症介质的表达,长期用药更有利于布地奈德抗炎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神经生长因子在哮喘患者诱导痰炎性细胞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hou M  Xu YJ  Xiong SD  Zhao JP  Ni W  Zhang ZX 《中华内科杂志》2003,42(11):764-767
目的 通过观察神经生长因子 (NGF)在哮喘气道炎性细胞的表达 ,探讨NGF与哮喘气道炎症形成的关系。方法 取 11例哮喘急性发作期、19例哮喘非急性发作期患者及 11例健康对照者的诱导痰 ,其中 12例哮喘非急性发作期患者予丙酸氟替卡松 (ICS)治疗 2周后再取诱导痰。做诱导痰炎性细胞分类计数 ;SP法测诱导痰炎性细胞NGF表达 ;ELISA测其上清中白细胞介素 (IL) 5浓度。结果  (1)诱导痰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NGF表达阳性率哮喘组较健康对照组高 (P值均<0 0 1) ,且急性发作期较非急性发作期高 (P <0 0 1)。急性发作期IL 5水平较非急性发作期和健康对照组高 (P值均 <0 0 1)。 (2 ) 12例非急性发作期患者经ICS治疗后 ,诱导痰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NGF表达阳性率及IL 5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 (P值均 <0 0 1)。 (3)巨噬细胞、粒细胞NGF表达阳性率与淋巴细胞相对计数构成比、IL 5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 哮喘患者气道内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NGF表达增加 ,提示NGF可能与哮喘气道炎症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单用吸入激素(ICS)和并用长效β2激动剂(LABA)对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作用;观察哮喘控制水平是否与患者气道炎症控制水平一致。方法研究设计为随机、双盲的对照研究,共入组27例哮喘患者,其中单用丙酸氟替卡松(FP)治疗(FP组)14例,并用沙美特罗治疗(联合治疗组)13例,并在治疗前、治疗12周和治疗24周通过瑞氏染色和ELISA法分别对诱导痰炎性细胞计数、IL-4和IL-5进行检测。结果 (1)同基线相比,第一阶段治疗后,两组患者诱导痰中炎性细胞计数、IL-4和IL-5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第二阶段治疗后,两组患者诱导痰中嗜酸性细胞数(EOS)、IL-4和IL-5表达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2)第二阶段治疗结束后,获得良好控制和完全控制患者诱导痰中IL-5、IL-4水平较基线均得到显著降低(P0.05),而未获得哮喘控制患者上述细胞因子水平较基线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联合应用ICS和LABA能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这种控制水平的提高得益于LABA的支气管扩张作用而不是增强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4.
为观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EOS)和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我们对哮喘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诱导痰中EOS和中性粒细胞凋亡进行对比研究。对象与方法 2 0例来自本院2 0 0 2年11月~2 0 0 3年3月门诊哮喘患者,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 4 1±11)岁,符合199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的诊断标准[1] ,均为急性发作期(轻、中度) ,2 0例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前为A组,给予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商品名:辅舒酮,葛兰素史克公司) 2 5 0 μg ,每天2次,吸入4周后,视为B组,期间给以硫酸沙丁胺醇(商品名:…  相似文献   

15.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的气道炎症和临床特点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的 探讨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eosinophilicbronchitis,EB)的诊断、治疗及其气道炎症特点。方法 采用Irwin慢性咳嗽解剖学诊断程序 ,对 86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病因诊断 ;通过诱导痰 ,分析痰液中细胞分类 ,分别采用荧光酶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诱导痰上清液中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白细胞介素 8(IL 8)的浓度 ,并以 9例正常人和 9例典型哮喘患者作对照组 ;吸入布地奈德干粉剂 2 0 0~ 4 0 0 μg ,每天 2次 ,治疗 4周 ,部分患者同时口服泼尼松 10~ 15mg/d或甲泼尼龙 8~ 12mg/d ,1周。结果 本组有 13例符合EB诊断 ,占慢性咳嗽的 15 % ,多表现为慢性干咳 ,肺功能正常 ,组胺激发试验阴性。EB诱导痰嗜酸粒细胞 (Eos)为 0 186 2± 0 16 32 ,ECP浓度为(2 5 3± 2 0 7)mg/L ,均较正常人升高 (P <0 0 1) ;糖皮质激素治疗 1周后 ,13例患者的咳嗽均消失。结论 EB是引起慢性咳嗽的一个重要原因 ,气道具有以Eos为主的炎症 ,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扩张剂合并吸入糖皮质激素对COPD患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支气管扩张剂合并吸入皮质激素对于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抗炎效果。方法 选择60例,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均为COPD的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沙美特罗5μg,每日两次),治疗组加用吸入的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400μg/d),为时12周。在治疗前后监测肺功能和动脉血气等指标,同时采血检测血清炎性标志物并诱导痰留取标本。结果 治疗组痰中炎性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随着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而减少,痰中IL-8和TNF-α水平也明显下降(P〈0.01),呼吸功能指标明显改善,而对照组临床症状评分及呼吸功能指标有所改善(P〈0.05),但诱导痰中炎性细胞总数及炎性因子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血清炎性标志物IL-8和TNF-α都没有随着治疗而改变(P〉0.05)。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对于COPD患者,在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基础上并用吸入的糖皮质激素可增强呼吸道局部抗炎效果而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诱导痰中嗜酸细胞(Eos)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对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支气管哮喘患者62例,检测肺功能并分别采用瑞氏染色及荧光免疫法检测高渗盐水诱导痰中Eos数量和ECP水平.选择5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和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中Eos数量[(14.4±6.3)%]和ECP水平[(413±199)μg/L]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组[(3.2±1.5)%、(54±35)μg/L,P〈0.01]和对照组[(1.1±0.6)%、(46±23)μg/L,P〈0.01].以诱导痰中Eos≥7%和ECP≥100μg/L作为与稳定期COPD鉴别的标准,诊断哮喘的敏感性分别为79.3%和81.2%,特异性分别为81.0%和83.0%.联合检测两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2%和86.0%.结论 检测诱导痰Eos和ECP水平有助于支气管哮喘与COPD稳定期的鉴别.  相似文献   

18.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患者气道炎症细胞及介质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观察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诱导痰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分类和炎症介质浓度,探讨EB的气道炎症特征。方法对43例EB(EB组)患者行诱导痰检查,将20例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患者(CVA组)、16例典型支气管哮喘(哮喘组)患者和21名健康人(健康对照组)行对照诱导痰检查,并对部分EB(11例)和CVA患者(10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观察检测诱导痰、BALF中的细胞分类、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白三烯C4(LTC4)和组胺的浓度。结果EB组患者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EOS)百分比为0.1130±0.1470,CVA组为0.1900±0.1800,哮喘组为0.3860±0.2670,与健康对照组(0.0020±0.00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哮喘组与CVA组、CVA组与E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B组BALF中EOS为0.011±0.016,CVA组为0.053±0.0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组诱导痰中的ECP浓度为(0.62±0.66)mg/L、CVA组为(1.27±1.74)mg/L,对照组为(0.07±0.10)mg/L,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VA组诱导痰中的LTC4浓度为(0.65±0.62)μg/L,EB组为(0.39±0.61)μg/L,对照组为(0.15±0.11)μg/L,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5、0.01);CVA组BALF中组胺浓度为(3.4±1.4)μg/L,EB组为(1.6±1.5)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组EOS炎症主要局限于中心气道,部分气道炎性介质水平低于CVA组。上述气道炎性特征可能是EB患者无非特异性气道高反应性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测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治疗期间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诱导痰嗜酸粒细胞(EOS)计数、肺功能与哮喘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本院健康呼吸中心就诊的中、重度持续哮喘患者33例(哮喘组)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复合制剂治疗6个月,测定肺功能(FEV1、FEV1/FVC、PEF),诱导痰中EOS计数,记录哮喘控制得分(ACT)及患者哮喘生命质量评分.哮喘组在治疗开始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进行重复测定.且以10名健康者做为对照组,同期测定上述观察指标.同时记录吸入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共纳入38例患者,共有33例完成6个月或更长的随访观察.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复合制剂治疗后1个月,FEV1值明显改善[分别为(2.53±0.46)L,(2.89±0.62)L,P<0.01];3个月后上述变化更为显著达(3.19±0.47)L,与治疗1个月后相比发生显著变化(P<0.05);哮喘组诱导痰中EOS显著升高达(0.156±0.047)×10<'6>(P<0.05),激素吸入治疗过程中可见显著性变化,3个月降至(0.072±0.015)×10<'6>,6个月后痰中EOS计数明显减少,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6.58,P<0.05).吸入治疗后ACT评分明显改善,从治疗前(8±5)分增加至治疗后2个月(15±6)分,治疗后3个月到(20±4)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2,P<0.05).治疗6个月后,患者哮喘生命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0.05).哮喘组中共有12例患者(36.36%)获得完全控制.结论 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复合制剂治疗哮喘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痰EOS计数,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应至少连用6个月或以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观察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诱导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和IL-4水平,初步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气道炎症特征.方法 选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36例及健康体检者23例,对受试者进行痰诱导,查诱导痰中细胞分类计数,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诱导痰中NGF和IL-4水平.结果 (1)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为8%,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13例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每吸160μg/4.5μg,2吸/d)治疗1个月后,咳嗽症状明显好转,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为2%,显著低于治疗前(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高于健康体检者.(2)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诱导痰中NGF和IL-4浓度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3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后诱导痰中NGF和IL-4浓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高于健康体检者.(3)相关性分析: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诱导痰上清中NGF、IL-4浓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397、0.332,P<0.01).诱导痰上清中NGF与IL-4浓度呈正相关(r=0.728,P<0.01).结论 神经-免疫机制与咳嗽变异性哮喘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密切相关,NGF和IL-4参与并介导了这一炎症.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治疗,能显著降低诱导痰中NGF、IL-4和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减轻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sputum cytology counts, the levels of nerve growth factor (NGF) and IL-4 in cough variant asthma (CVA) patients and the change of their levels after using glucocorticoids combined with β2-adrenergic agonists one month, and to investigate CVA's characteristics of airway inflammation. Methods Totally 36 patients with untreated CVA were selected, as well as 23 healthy controls. Coughed up sputum cells were obtained and HE strained for differential cell counting in each enrolled patient. In induced sputum's supernatant, the levels of NGF and IL-4 were determined by ELISA.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CVA patients had a median eosinophils (EOS) percentage of 8%,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after treatment (2%, P<0.05) and in healthy control group (1%, P<0. 001). The levels of NGF and IL-4 in induced sputum of CVA group were (9. 50 ± 1.69) ng/L and (257.37 ± 53.57) ng/L. After treatment, they were (8.78±1.02) ng/L and (228.60 ±52.93)ng/L in CVA group, (6.98±0.69) ng/L and (166.44±24.75) ng/L in healthy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NGF and IL-4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CVA group , as compared with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ll P<0.001). In CVA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 of NGF and IL-4 paired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01). The percentage of induced sputum EOS correlated with sputum supernatant concentrations of NGF and IL-4 (P < 0.01). In induced sputum supernatant, the concentrations of NGF and IL-4 were significant correlated (P<0.01). Conclusions Glucocorticoid joint long-term β2 agonist inhaled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reduced NGF, IL-4 and EOS levels and reduced eosinophilic inflammation, 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nerve-immune mechanism, NGF as well as IL-4 participated the inflammation. Induced sputum examination is non-invasive, economical,simple, easily accepted by patients, and repeatable,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