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具有高效、低毒及药物间相互作用小的特性,使得它们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胃肠道在人体和外界之间形成了一个选择性屏障,允许营养物质、水等通过的同时阻止蛋白和多肽等大分子物质通过。因此,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科学家致力于口服纳米载体的研究。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因具有黏膜黏附力、可逆地打开紧密连接及带有正电荷的特性,已被作为安全有效的肠道吸收促进剂。肠道主要通过跨细胞或细胞旁途径吸收物质,而壳聚糖可促进跨细胞及细胞旁途径的吸收。  相似文献   

2.
影响胆固醇在肠道吸收的相关蛋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胆固醇在肠道吸收转运过程中,尼曼-匹克C1型类似蛋白1(Niemann-Pick C1 Like1,NPCIL1)介导了胆固醇的吸收,同时有协调ATP-结合盒转运体(ATP-binding cassette,ABC)G5和ABCG8的作用;胆固醇从质膜转运到内质网,通过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yl coenzyme A—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ACAT)调节胆固醇的酯化速率,进而参与合成乳糜微粒,这个过程依赖脱辅基蛋白B(apoproteinB,apoB)、微粒体甘油三酯转移蛋白(microsomal triglyceride transfer protein,MTP)和内质网跨膜激酶(IRE1)β的活性。特异的小囊泡携带这些乳糜微粒到细胞的基底外侧膜,进入淋巴系统。另外未被ACAT酯化的胆固醇一部分通过ABCG5/G8返回肠道,另一部分通过ABCAl介导出基底外侧膜进入血浆。本文就调节胆固醇吸收相关蛋白及其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A method is reported which permits selective suppression of absorption of radioactive strontium from ingested food material, permitting the calcium to be available to the body.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in vivo by injection of Sr89 and Ca45 in the presence of inert carrier into ligated intestinal segments in rats, and the amount of absorption was measured by standard monitoring techniques. The pattern of absorption of both ions is very similar but the rate of absorption is different. It was found that the polyelectrolyte, sodium alginate, obtained from brown algae (Phaeophyceae), injected simultaneously with radiostrontium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absortion of Sr89 from all segments of the intestine by as much as 50-80% of the control values. No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absorption of Ca45 was observed in equivalent concentrations. The reduction in blood levels of Sr89 and in bone uptake corresponded to the absorption pattern. The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 on strontium and calcium absorption may be due to differences in the binding capacity of sodium alginate from the two metal ions under the conditions present in vivo.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在体小肠吸收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大鼠在体肠循环单向灌流法,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灯盏花素中灯盏乙素含量,研究灯盏花素在小肠不同肠段、不同pH、不同浓度下的吸收情况,并考察转运蛋白对药物小肠吸收的影响。结果:灯盏花素在不同质量浓度下,未发现饱和现象,吸收速率基本保持不变;在pH6.0-7.4条件下,灯盏花素的小肠吸收不受pH的影响;不同小肠部位对其吸收速率基本相同;加入P-糖蛋白(Pgp)抑制剂后药物吸收率没有明显变化;加入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抑制剂后药物吸收率显著增加。结论:灯盏花素在整个肠段均有吸收;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P-gp对灯盏花素的小肠吸收基本没有影响,而MRP2可降低灯盏花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5.
硼对大鼠肠道氟吸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应用原位肠道灌流技术给对照组灌流氟化水,实验组灌流氟硼混合水,观察硼对大鼠肠道氟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组动物均可经肠道吸收大量氟离子;实验组肠道内有BF_4~-络合物的形成;与灌流前比较,两组动物血氟均显著升高,但实验组血氟增加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BF_4~-络合物的形成可减少肠道的氟吸收量,使血氟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6.
在体肠吸收实验动物模型是研究药物在肠道内吸收情况的最常用实验方法,该类方法接近体内的真实状态,能较准确地反映药物在肠道内的吸收情况。在体肠吸收实验动物模型包括肠襻法和肠灌流法。该文主要综述了这两种在体肠吸收实验模型的造模方法、优缺点以及在药物研发中应用。肠吸收模型对于阐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机制和药物动力学有积极的作用,其也可为研发新药、新剂型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药物肠吸收研究方法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在体肠回流法、肠襻法、外翻囊法、CaCo—2细胞模型法等肠吸收的研究方法,重点介绍了CaCo—2细胞模型法的实验方法、应用及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岩白菜素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灌流模型,应用HPLC测定回流液和血浆中岩白菜素的含量,从吸收部位、药物浓度、pH值三方面对岩白菜素的肠吸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 岩白菜素在0.07~0.21 mg/mL范围内的吸收具有线性动力学特征;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各不相同;在pH5.40~7.80范围内,吸收速率随pH值增大而减小.结论 岩白菜素在大鼠全肠段均有吸收,但吸收较差,其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主要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9.
肠道是药物口服吸收的主要部位.肠黏液屏障可维护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也可阻碍药物的吸收.虽然纳米粒可以改善药物的肠道摄取,但依旧会受到该屏障的干扰.因此,可以通过载体材料的选择和修饰克服该黏液屏障.从材料的选择和表面修饰方面总结了载体材料在改善纳米粒肠道吸收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国产HTB-I型氢气微分析仪,以25g乳糖为基质,对32例胆囊切除后患者作氢气呼吸试验,测定其乳糖吸收功能及小肠传递时间。结果乳糖吸收不良占78.12%、乳糖不耐受37.5%、小肠传递过速者31.25%。提示胆囊切除后患者乳糖吸收不良及不耐受的发生率与健康人群相似,说明不存在继发性乳糖酶缺乏,但小肠传递时间过速的发生率较高,可以是胆囊切除后形成PCS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小肽的分离方法及其肠道吸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仁书  晋佳路  李炳宪 《医学综述》2007,13(12):891-893
小肽(二肽和三肽)可以被肠道完整地吸收。小肽在肠道的吸收载体是肽载体Ⅰ型,与游离氨基酸相比,小肽具有转运速度快、耗能低、不易饱和等独特的吸收特点,使其成为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开发小肽,研制新药,关键是分离小肽。目前分离小肽的方法主要有毛细管电泳、高效液相色谱法、柱层析法、毛细管电泳-电喷雾-质谱联用、纸电泳法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毛蕊异黄酮肠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以酚红为标示物,研究毛蕊异黄酮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特征。结果毛蕊异黄酮在不同肠段均有吸收,且在结肠段吸收最好,不同浓度药物在结肠吸收中存在自身浓度抑制作用。结论毛蕊异黄酮在小肠中吸收较好,其吸收机制可能是主动转运。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牛磺酸对氟尿嘧啶化疗大鼠小肠结构和吸收功能的影响,采用图像分析仪检测小肠结构变化,体门静脉取血法观察小肠对色氨酸的吸收变化,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动脉血中谷氨酰胺的浓度。结果显示,氟尿嘧啶可造成大鼠小肠明显的结构损伤和小肠对色氨酸吸收功能的减弱,还可引起动脉血中谷氨酰胺浓度的下降,而牛磺酸组大鼠小肠结构和吸收功能障碍均明显减轻,动脉血谷氨酰胺浓度有明显提高。结果表明,牛磺酸可减轻氟尿嘧啶引起的大鼠  相似文献   

14.
以硬脂酸纳米粒为载体的胰岛素小肠吸收部位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为了研究以硬脂酸纳米粒作为载体的胰岛素在小肠各部位的吸收。方法:采用在体大鼠小肠段回流实验,HPLC法测定药物浓度,依据药物在小肠段中的减少量来确定药物的吸收,同时彩和糖尿病模型大鼠小肠段内直接给药测定其血糖值。结果:胰岛素在回肠中的吸收明显高于其他肠段,其降血糖作用因给药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回肠60.34%、空肠48.38%、十二指肠46.75%)。结论:回肠是以硬脂酸纳米料作为载体的胰岛素的最佳吸收部位。  相似文献   

15.
The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folic acid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steatorrhea was studied by the oral administration of tritium-labelled folic acid in a dosage of 15 μg./kg. Results were expressed as a percentage of the orally administered folic acid radioactivity excreted in the urine over 24 hours. The mean excretion of radioactivity in 38 normal subjects was 48.2 ± 16.6% (mean ± SD), whereas eight patients with untreated idiopathic steatorrhea excreted only 16.7 ± 3.4% (mean ± SE).

The ability of the gluten-free diet to correct this absorptive defect was demonstrated by the finding of normal values in 11 patients in complete clinical remission for periods exceeding six months after institution of the diet. Serial studies in individual patients indicated that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was obtainable in as short a period as two weeks following exclusion of gluten from the diet.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测定绿原酸的油水分配系数,研究绿原酸在体肠吸收机制。方法 采用摇瓶法测定绿原酸在正辛醇-水/缓冲盐溶液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HPLC测定灌流液中绿原酸的浓度,考察吸收部位、药物浓度对绿原酸吸收的影响。结果 25℃下,绿原酸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为26.07(logP1.42);绿原酸浓度为10、20和40 μg/mL 3个浓度时,各肠段不同浓度间的部分Ka值无显著性差异,同一浓度条件下不同肠段的吸收参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酸性和近中性条件下,绿原酸正辛醇/缓冲液分配系数受缓冲液的pH值影响不大;绿原酸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除被动扩散外,可能还存在其他吸收机制。绿原酸在大鼠小肠各个肠段均有吸收。  相似文献   

17.
西红花苷大鼠小肠吸收研究及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西红花苷(crocin)类化合物是西红花(Stigma croci)中的一种水溶性胡萝卜素类化合物西红花酸与不同糖结合而成的一系列酯苷,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肌缺血等多种药理作用[1].本文拟研究西红花苷在小肠不同部位的吸收情况,测定西红花苷-1在正辛醇/水中的油水分配系数,从而为制备有效的西红花苷制剂提供处方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40%血容量丢失大鼠早期肠内补液时电解质和水的吸收效率的变化,并观察葡萄糖对小肠液体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24只,麻醉后行右侧颈总动脉插管,按全身血容量的40%分两次间隔15 min放血制作失血性休克模型.十二指肠和回肠插管,与输液泵相连,将电解质溶液或葡萄糖-电解质溶液作为灌流液制作肠内灌流环路.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ES组,n=8)、失血后补充电解质溶液组(H+ES组,n=8)和失血后补充葡萄糖-电解质溶液组(H+GES组,n=8).各组4 h内补液总量为2倍的失血量.每0.5 h取循环液测定并计算小肠对水分和Na+的吸收速率,造模后4 h处死动物测定血Na+浓度和血细胞比容.结果 造模后两组失血大鼠小肠对水和Na+的吸收效率与失血前比较,呈进行性降低,造模后3 h最低,H+ES组水和Na+的吸收效率仅为失血前的32.1%和22.1%,之后有所回升,但与E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GES组造模后2 h对水和Na+的吸收效率与H+ES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造模后4 h ES组、H+ES组和H+GES组血Na+水平分别为(137.54±0.79)、(129.90±1.62)和(130.24±1.73)mmol/L;3组的血细胞比容分别为(37.63±2.48)%、(46.14±2.15)%、(41.36±1.74)%.3组大鼠血Na+和血细胞比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0%血容量丢失大鼠早期小肠对水和电解质液的吸收效率显著降低,肠内补液时葡萄糖-电解质液的吸收效率和扩容效果优于单纯电解质溶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考察丹参注射液对格列喹酮在糖尿病大鼠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的影响,为两药的临床合用提供依据。方法 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考察丹参注射液对格列喹酮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建立原位在体肠循环模型,研究丹参注射液对格列喹酮肠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 糖尿病大鼠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两药合用能够显著缩短格列喹酮的达峰时间,增加最大药物浓度、药时曲线下面积,并且可以显著减少清除率。肠吸收特性实验结果显示,丹参注射液可以显著增加格列喹酮在糖尿病大鼠体内吸收速率和表观渗透系数。结论 丹参注射液和格列喹酮合用可以显著提高糖尿病大鼠格列喹酮的血药浓度和生物利用度,其原因可能与丹参注射液促进格列喹酮的小肠吸收相关。  相似文献   

20.
肝失疏泄对小肠吸收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从动物实验的角度探讨了“肝失疏泄”的两个类型即肝气郁和肝气逆对小肠吸收功能的影响,运用酶组织化学技术和电镜技术,证明“肝失疏泄”证型在小肠肌电活动、吸收细胞的酶活性和吸收细胞的超微结构三方面均低于正常组,且肝气郁组显著低于肝气逆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