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先天性巨结肠又称肠管无神经节细胞症,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消化道畸形。缺乏神经节的肠管持续痉挛,失去蠕动能力,导致近端的肠管代偿扩张,形成巨大结肠。其发病率为1/2 000~1/5 000,以男性为多见,男女比为3∶1~5∶1。临床症状以不排胎便或胎便排出延迟、腹胀、呕吐为主。我科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采用温盐水回流洗肠,以排出积粪,缓解腹胀,减少毒素的吸收,同时为手术做准备,减少手术时的肠道污染。现将回流洗肠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诊断率及正确选择治疗护理方案。方法对我院76例先天性巨结肠鉴别诊断及手术护理治疗资料回顾分析。结果76例先天性巨结肠病例中,65%并发症发生在生后2个月内,应早期进行根治手术,切除无神经节细胞肠段及部分扩张肠管。结论先天性巨结肠对诊断肯定,并能耐受手术的患儿应及早手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巨结肠又称无神经节细胞症,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先天性消化道发育畸形.临床表现为出生后胎粪排出延迟或无胎粪排出,顽固性进行性便秘加重,严重腹胀等低位肠梗阻症状.通常男女比例4:1.一般情况下,体质较差的新生儿巨结肠和不具备手术条件的患儿,采用扩肛和温生理盐水灌肠等非手术疗法.身体状况良好的新生儿及小婴儿巨结肠,采用经肛门拖出巨结肠根治术,年龄较大儿童,多采用巨结肠根治术.我们儿外科自2005年4月以来,共收治先天性巨结肠患儿31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我们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健康指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巨结肠又称无神经节细胞症,是由于直肠或结肠远端无神经节细胞而发生痉挛性收缩丧失蠕动或排便功能,使近端结肠蓄便积气,而继发扩张肥厚,逐渐形成巨结肠改变,发病率为0.2‰~0.5‰,男多女少,其中早产儿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完善,因此发病率更高[1].而回流灌肠是先天性巨结肠有效的治疗措施,也是巨结肠根治术前必备的肠道清洁措施[2],其灌肠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住院时间[3].但目前回流灌肠的临床尚未达到理想效果,且早产儿回流灌肠的操作说明不统一,本文通过使用硅胶导尿管与传统一次性肛管两种不同的灌肠导管进行对比,为临床上早产儿先天性巨结肠病探索出安全有效的灌肠方法.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巨结肠是最常见的消化道发育畸形,临床表现为功能性肠梗阻,它是由于结肠远端及直肠缺乏神经节细胞而造成的。先天性巨结肠的患儿通常通过根治手术治疗的。现将对其围手术期的护理分述如下。一、术前护理(一)肠道准备:是术前护理的重点,它是减轻术中感染、防止...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的护理,使患儿顺利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方法术前做好患儿的皮肤护理、肠道准备、及时补充电解质等措施。术后密切监视患儿的生命体征,做好手术部位的护理和营养支持以及出院指导。结果30例先天性巨结肠新生儿术后均顺利出院,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易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肠道准备不当易至新生儿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通过对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的综合护理,各种护理措施及时准确,护理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的护理,使患儿顺利出院并无并发症发生。方法术前做好患儿的皮肤护理、肠道准备、及时补充电解质等措施。术后密切监视患儿的生命体征,做好手术部位的护理和营养支持以及出院指导。结果30例先天性巨结肠新生儿术后均顺利出院,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易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肠道准备不当易至新生儿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通过对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的综合护理,各种护理措施及时准确,护理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8.
程洋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5):2383-2384
先天性巨结肠又称肠管无神经节细胞.本病发病率较高,在消化道先天性畸形中位居第二.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开腹加会阴部手术操作,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  相似文献   

9.
对57例先天性巨结肠行根治手术,18例术后发生与根治手术有关的并发症,2例发生两种并发症。其中持续便秘6例、吻合口出血5例、肠结肠炎4例、污粪3例、吻合口漏1例和失禁1例。对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处理和预防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经肛门一期根治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肛门一期根治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肛门一期根治先天性巨结肠婴幼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均一期完成经肛门根治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2h,出血量15~30ml,切除肠管12-25cm。术后大便4~6次/d,住院6~8d。术后2周开始扩肛,全部病例随访2个月~3年,无吻合口狭窄、排便困难及污粪现象。结论经肛门一期根治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适合婴幼儿短段型及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陈都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4):2145-2147
肠无神经节细胞症又称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发病率为1/5 000[1],也是儿童最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之一。HD的发生是由于胚胎期神经嵴细胞在肠管移行受阻、结肠壁肌间神经节细胞缺少、病变肠管无收缩功能,使得肠内容物排出受阻、近端肠管继发性扩张形成巨结肠,造成患儿顽固性便秘,该病如不能得到及时诊治,则可导致患儿发生肠梗阻、肠穿孔、腹膜炎、小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外科常见病。患儿多表现排胎粪延迟、腹胀、厌食、便秘及呕吐等症状。假如不经任何治疗,死亡率高达93%。对于手术时机的选择,多倾向于半年之后。我院自2001年10月~2002年10月对19例患先天性巨结肠的新生儿经肛门行一期手术根治术,在精心护理参与下,均收到满意疗效,无1例死亡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经肛门直肠肌鞘内病变黏膜切除,保留直肠肌鞘约6cm,沿结肠壁处理系膜血管,结肠拖出并在齿状线以上吻合。结果18例患儿经肛门完成手术,平均术后住院8d,随访3~24个月,患儿排大便2~4次/d,无明显大便失禁和肛门狭窄(术后坚持扩肛半年)。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本术式创伤小,无腹部并发症,不留手术瘢痕。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发育畸形 ,由于肠壁神经节细胞缺如 ,使该病变肠管处于持续痉挛状态 ,造成一个非器质性的肠狭窄。近端结肠由于长期梗阻 ,而继发扩张、膨大 ,肠腔内积存质地坚硬的粪石 ,粪便及大量气体 ,形成所谓的“巨结肠” ,随着目前小儿科的逐步发展 ,小儿巨结肠的诊断水平在不断提高 ,但是如果不及时有效的治疗 ,许多患儿将会死于并发症。巨结肠一般需手术治疗 ,我科自 1984年以来需住院手术治疗巨结肠患儿 ,有不同的年龄。最小只有 4个月 ,最大的 8岁。一般年龄在 6个月左右 ,现就关于巨结肠患儿术前灌肠及护理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12例经肛门改良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先天性巨结肠患者通过术前肠道准备、心理护理、术后切口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1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经肛门改良根治术创伤小、恢复快、加之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有效避免了切口感染,使患儿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8例患儿采用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术前一周均行清洁回流灌肠,加强营养支持、抗炎、补液对症治疗,术后加强一般护理,尿管、肛门创口护理,2周后予扩肛治疗。结果 8例患儿中7例成功行肛门巨结肠根治术,1例长段型巨结肠需开腹手术治疗,全部病例痊愈出院,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加强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的护理是经肛门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成功的前提,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4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患儿实施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治疗的常规护理干预(健康宣教、病情观察、出院指导等),观察组患儿给予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中,术后共19例患儿恢复较好,能够自主排便,临床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儿中,术后共18例患儿恢复较好,能够自主排便,临床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患儿术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1例,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儿手术并发症发生6例,发生率为30.0%,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前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治疗效果,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正>先天性巨结肠(HD)又称肠管无神经节细胞症(aganglionosis),结肠远端的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中缺乏神经节细胞。缺乏神经节细胞的直肠或结肠远端的肠管持续痉挛、狭窄,形成功能性肠梗阻致粪便瘀滞在近端结肠,引起结肠继发性扩张、肥厚甚至神经细胞退化变性。本病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肠道发育畸形。便秘症状顽固,难以用非手术方法解决,尤其是长段型者,确诊后均应手术治疗。手术目的是切除病变肠段,以保持排便通畅  相似文献   

19.
巨结肠是小儿严重胃肠道发育畸形,肠壁肌间神经节细胞缺如,肠管失去蠕动功能处于痉挛状态,导致功能性肠梗阻,结肠扩张,肠壁循环障碍,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发生肠炎。临床表现:腹泻、排大量污秽奇臭稀水便,每日10~20次以上或无便,腹部异常膨胀,有的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病情危重,需及时治疗。我们临床对30例巨结肠肠炎进行了甲硝唑和庆大霉素药物保留灌肠,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甲硝唑和庆大霉素的药理作用,保留灌肠方法、特点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30例巨结肠肠炎,男22例,女8例,最大1个月,最小3天,排奇臭稀水便10~20次以上有26…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约为1/5000;发生原因为肠壁内缺乏神经节细胞,肠管持续收缩而引起肠梗阻症状[1].目前临床比较认同的是肠壁内神经节细胞缺失与原癌基因RET的突变密切相关[2].笔者治疗全结肠型巨结肠合并高脂血症患儿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