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贮藏方法对打破金莲花种子休眠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探索野生金莲花种子打破休眠的最佳贮藏方法。方法 :采用不同温度的湿砂藏和干砂藏 ,测胚率和发芽率。结果 :金莲花种子需通过低温才能打破休眠 ;新采收的种子在 5~6℃低温下砂藏 75d ,胚率达 47%左右即可发芽 ;种子通过低温的时间 ,随低温处理前贮藏时间的长短而不同。结论 :金莲花种子室温干藏 6~9个月后再经 1个月低温处理 ,即可打破休眠并发芽 ,为最佳方法 ,干藏 1a即完全丧失发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关木通种子形态,萌发条件,贮藏方法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在室内条件下贮存出苗率为26%-30%,低温湿砂埋茂或低温干藏播前用45℃-65℃水浸种,100PPm九二0处理均能使出苗率提高到75%以上,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8℃-24℃。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关木通种子形态、萌发条件、贮藏方法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在室内条件下干燥贮存出苗率为26%—30%,低温湿砂埋藏或低温干藏播前用45℃—65℃水浸种、100PPm九二O处理均能使出苗率提高到75%以上,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8℃—24℃。  相似文献   

4.
温度与黄精种子萌发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维春  罗海潮 《中药材》1995,18(12):597-598
黄精种子适宜发芽温度25℃-27℃,种子在常温下干燥贮藏发芽率62%,拌湿砂在1℃-7℃低温下贮藏,发芽率96%,种子采收后当年播种或第二年春季播种,均在第二年夏季长根,在根的基部形成小根茎,第三年出苗。将小根茎经过45-60天0℃--2℃低温处理,当年可以出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aN3对西洋参种子体眠和萌发的影响,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的关系。方法:G6PDH活性的测定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其他用常规方法。结果NaN3处理的西洋参种子在4℃和14℃条件下,30d后的革发率分别为91%和82%,两种条件下均提高了G60DH的活性。结论:NaN3助于西洋参种子休眠的解除,且与低温存在协同作用;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增加磷酸戊糖途径PPP途径的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丹参种子的超干贮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清琴  王磊  陈娟  慕小倩 《中草药》2010,41(5):825-829
目的确定丹参种子的最适超干方法和不同贮藏时间内的最适超干水分,并探索耐藏机制。方法用硅胶常温干燥法和恒温鼓风箱50℃干燥法将丹参种子干燥到不同的含水量后进行贮藏,通过测定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等指标确定最适超干方法及超干水分;通过测定可溶性糖的量和MDA量来探索种子耐藏性。结果采用硅胶脱水比用烘箱更安全;超干丹参种子在贮藏初期耐藏性优势明显,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超干种子相对于对照的耐藏性优势下降;常温密封贮藏丹参种子的最适含水量约为7.5%;种子耐藏性与种子中可溶性糖量密切相关。结论丹参种子可以采用超干贮藏方法来保存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7.
野生当归几近濒危,研究其种子生物学特性,可为野生当归引种保育和品种改良奠定基础。该文系统研究了野生种子的形态结构、千粒重、种子活力及贮藏特性等基本生物学特性,并重点探讨了离体胚萌发、胚的发育、萌发适宜温度、光照和激素对萌发影响等萌发特性。结果表明:①野生当归种子采收时就就胚未发育完全,初始萌发率低,离体胚可萌发,低温干藏15 d种胚可发育完全且萌发率显著提高,说明野生当归种子无休眠,种子成熟度低是导致萌发率低的原因;②野生当归种子的适宜萌发温度为15~25℃,最适温度为20℃,光照对萌发无影响;③适宜浓度赤霉素(GA_3)处理能促进野生当归种子萌发,生长素(IAA)和细胞分裂素(6-BA)对萌发无显著影响;④当归种子的最佳贮藏条件是4℃干藏,野生种子可贮藏1年半,栽培种子可贮藏1年。在引种保育时,种子最佳处理条件为4℃干藏30 d后用200 mg·L~(-1)的GA_3浸种处理,萌发率可达86.7%。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丹参种子的形态结构、萌发与贮藏特性,为丹参规范化栽培和种子长期贮藏提供参考。方法:形态结构研究采用体视显微镜和石蜡切片法观察种子的外观形态、解剖结构和显微结构并拍照;萌发特性研究考察丹参种子萌发的温度范围、最适宜温度以及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贮藏特性研究考察不同贮藏含水量和贮藏温度下种子活力的变化,从而确定最优化的贮藏含水量和贮藏温度。结果:1丹参种子在15~35℃均萌发较好,最适萌发温度为20~30℃;15/25℃,20/30℃的变化温度能有效促进种子萌发,高温下光照可抑制种子萌发;2低温贮藏效果优于室温贮藏;较高或较低的含水量会导致种子活力的快速降低,丹参种子的最佳贮藏含水量为5%,贮藏温度为4℃。3丹参果实的果皮由黏液细胞层、薄壁细胞层、单层石细胞、厚壁细胞层组成。吸水后黏液细胞膨胀、破裂,释放出胶状黏液质。结论:丹参种子萌发温度范围广泛,可在大部分地区种植,育苗时可采用变温方法快速促进种子萌发,提高出苗率。含水量和贮藏温度是丹参种子贮藏中需要严格控制的重要指标,最适宜贮藏方法为低温干藏。丹参种子迅速而大量吸水的特性与黏液细胞层有关,这种结构虽然有利于种子保持水分、抵抗干旱,但不利于种子贮藏。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适时开展白及种子成苗技术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沙藏、自然贮藏、低温干藏方法分别贮藏白及种子120、150、180 d常规种子皿内发芽法测定萌发率,SSR法比较差异性。结果:白及种子有胚率(84.9±4.7)%、新鲜种子萌发率(92.1±2.1)%;沙藏、自然贮藏、低温干藏种子120、150、180 d的平均萌发率分别为(89.3±2.7)%、(77.4±3.3)%、(68.9±2.7)%,相互间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种子贮藏120、150、180 d时,三种方法的平均萌发率分别为(81.7±8.0)%、(78.5±7.9)%、(75.7±8.5)%,其中贮藏120 d与180 d的萌发率呈显著差异;新鲜与沙藏120 d白及种子的萌发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沙藏白及种子的萌发效果好,贮藏180 d仍有较高萌发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方法将西洋参种子采收后阴干,室温下干藏8个月后再做砂藏处理。结果表明,于第二年5月下旬以前砂藏者,种子裂口率可达96%以上,出苗率达91%以上,种子很少霉烂。第二年8月以后砂藏者,种子基本丧失生活力,并有85%以上种子霉烂。从而认为第二年5月下旬做砂藏处理最理想,比旧法处理种子省工,种子损失也少,宜于推广。  相似文献   

11.
滇龙胆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不同光照、不同贮藏方式和贮藏时间以及不同赤霉素浓度处理对滇龙胆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观测滇龙胆种子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发芽率.结果和结论:25℃为种子最适宜萌发温度,发芽率可达76.33%.光照对种子萌发影响显著,黑暗条件下种子发芽率极低.在自然条件下,干藏为种子最佳贮藏方式,可促进种子后熟作用,保持种子活力,但不能超过6个月.100~1000mg·L-1赤霉素处理可明显缩短滇龙胆种子萌发时间,其中500mg·L-1赤霉素处理可使种子发芽率提高至95.00%.  相似文献   

12.
西洋参种子贮存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确定西洋参种了的贮存习性,进而为种质资源长期保存和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及方法。本实验用硅胶干燥西洋参种子,使其含量由风干时的5.9%降至3.4%和1.7%。3种含水量的种子密封后置室温、0~5℃、-18℃和-196℃(液态氮)下保存。干燥后保存前用TTC法测定种子生活力。保存近半年后,用等电聚焦分析酯酶同工酶,检测种子裂口率、种子根、芽长度和种子田间出苗率等指标,综合评价种子生活力、活力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贮藏条件对独活种子萌发率的影响,为独活种子贮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室温、4℃及-15℃处理的独活种子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贮藏时期、贮藏温度与包装方式对独活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不同包装条件下,独活种子萌发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温度条件下,随贮藏时间的改变,独活种子萌发率差异由不显著变为显著;低温有利于延长独活种子的贮藏期限;独活种子萌发率随贮藏时间变化曲线拟合效果较好。结论:室温贮藏的独活种子萌发率随贮藏时间延长而降低,在采收后第一年的7月份降低为0;4℃与-15℃贮藏的独活种子萌发率随贮藏时间延长均呈直线下降趋势,分别在采收后第二年8月与第三年4月降低为0。  相似文献   

14.
建泽泻种子贮藏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建泽泻种子贮藏特性。方法采用牛皮纸袋和玻璃瓶包装泽泻种子,分别放置于常温下、干燥器内和4~10℃冰箱内贮藏,每隔2个月调查各贮藏处理的发芽率。结果泽泻种子的发芽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常温常规贮藏半年,发芽率下降一半,贮藏1年,几乎丧失生活力,可见泽泻种子是短命的种子;瓶装4℃~10℃低温保存1年,仍有45.1%的发芽率,较常规贮藏的发芽率提高40%。结论瓶装4℃~10℃低温适宜泽泻种子贮藏。  相似文献   

15.
北五味子种子发芽特性及胚发育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索北五味子种子的发芽特点。方法:采用低温和赤霉素处理。结果:低温、赤霉素均能提高种子的裂口率,但裂口不整齐,表现出较强的野生特性。此外,胚发育也表现出一些特点,即裂口前胚形态变化不大,裂口后胚增大很快。结论:北五味子种子胚形态发育不完全,不是种子长时期休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贮藏方法对长叶车前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阳新玲 《中药材》1990,13(8):5-6
长叶车前种子在干燥条件下,于5~10℃下贮藏330天,仍保持92%的发芽率;而室温贮藏330天后,种子完全失去发芽力,发芽率为零.低温结合干燥有利于保持长叶车前种子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石生黄堇种子的基本生理特性及萌发特性进行系统的研究,为实现其规范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石生黄堇种子为试验材料,测定种子的吸水性、胚发育状态、萌发抑制物指标,并对种子采取不同处理以找到最适宜的萌发条件。结果 石生黄堇种子虽种皮坚硬,但透水性良好,部分种子还存在胚发育不完全和萌发抑制物的现象;适宜石生黄堇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为种子采后进行阴干处理,浸种60 h、15 ℃/25 ℃、黑暗条件、pH偏中性的砂床环境。石生黄堇种子不耐贮藏,最好随采随播,若需短期贮藏,可采用4 ℃湿藏3个月;如需要长期贮藏,可采用15 ℃密闭干藏。结论 石生黄堇种子属综合休眠型,低温湿砂层积100 d左右可有效打破休眠,萌发率可达76%。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环境因子和赤霉酸(GA3)对红花青藤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测定种子成熟度、发芽温度、光照度、水分、贮藏和GA3六种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结果:①在果荚黄绿色至黄棕色时的种子发芽率较高;种子无休眠性。②温度过高或过低对种子发芽均有影响,以23~28℃变温的较好,发芽率达96.7%。③弱光照有利于种子萌发。④种子失水后发芽率降低,发芽率与失水率成正相关。⑤在保湿条件下,低温贮藏,能保持种子活力,温度以5℃较好。⑥用GA3溶液浸种能提高因失水老化种子的发芽率,以120 mg/kg较高。结论:红花青藤种子宜在果荚黄绿色至黄棕色时采收,可随采随播;在23~28℃和弱光照的环境下,有利于种子发芽;种子失水寿命短,宜在保湿的条件下,5℃低温贮藏。用GA3水溶液处理老化的种子,有利于活力恢复,提高发芽率。  相似文献   

19.
胡珂  李广来  李娟  王德群 《中药材》2012,(7):1022-1025
目的:探索贮藏条件对延胡索种子发育过程的影响。方法:采集野生延胡索种子在不同条件下贮藏,对其胚的形成过程跟踪观察,测定它们的发芽率并进行对比。结果:不同的贮藏条件对延胡索种子的发育有不同影响,层积后种子发芽率最高;而干藏种子完全丧失生命力;恒温贮藏培养的种子发芽率极低。切片显示,只有经过层积处理的种子才能形成完整的胚。结论:延胡索种子为胚未完全发育及需生理后熟作用的种子,季节性、年度性很强。  相似文献   

20.
蒙药芹叶铁线莲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蒙药芹叶铁线莲种子的萌发特性,以期为铁线莲属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引种栽培、育种等提供依据。方法:研究芹叶铁线莲种子的形态学、种子活力等特性及不同温度、不同低温层积天数、不同时间强酸处理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芹叶铁线莲种子最适发芽温度为20℃,低温层积处理60天、浓硫酸浸泡lOs种子发芽率最高,分别达到:13.334±0.387%和15.384±2.40%。结论:低温层积50d~60d,95%浓硫酸浸泡lOs,并在20℃下萌发可以显著提高芹叶铁线莲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