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如法将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法将息”一语出自于伤寒论第 71条五苓散的方后注。《伤寒论选读》对“如法将息”没有作解释 ,对太阳篇第 14条的方后注语“余如桂枝法将息”的“将息”作了词解 ,“将息”是将养调息 ,也就是护理调治的意思。纵观言将息者 ,皆出现在太阳篇 ,其中有 9条是言桂枝法将息 ,分别是第 14条“余如桂枝法将息” ,第 2 0、2 1、2 2、2 5条“将息如前法” ;第 2 3条“将息如上法” ;第 35条 ,“余如桂枝将息法”。第 31条 :“余如桂枝将息法及禁忌 ,诸汤皆仿此。”所言“诸汤皆仿此” ,仅指表证的汗法 ,皆按照桂枝汤的将息法。所言前法、上法 ,都…  相似文献   

2.
忌食之回顾     
桂枝汤方后云:“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桂枝加葛根汤方后云:“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葛根汤方后云:“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厥阴病乌梅丸方后则云:“禁生冷滑物臭食等”。而不复言肉面五辛酒酪。余如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皆言“将息如前法”。而麻黄汤方后则云:“余如桂枝法将息”,不复言禁忌。  相似文献   

3.
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是一部理法方药较完备的医学经典,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其中有关护病学的内容也十分丰富,且临症时十分重要,直接影响临床疗效,兹仅就其药物煎服法浅论于下。张仲景极为重视疾病过程中的护理,在《伤寒杂病论》的许多方后注中,有“将息”二字,如桂枝加葛根汤“余如桂枝法将息”,桂枝加附子汤“将息如前法”。何谓将息?古今注疏家多释为将养调息(护理调治)之意。笔者认为,“将息”二字含义甚  相似文献   

4.
胡永信 《中医研究》1991,4(1):14-16
本文依据《伤寒论》、《金匮要略》,分析了张仲景临证使用桂枝讲究剂量,重视炮制及煎煮方法,区别服法,强调将息等方面,证明了仲景临证中对花用含桂枝之剂的匠心独运,也对后世医家辨证施治用药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贾太谊 《河南中医》1996,16(2):11-12
对《伤寒论》桂枝加厚朴杏仁汤的探析贾太谊河南省方城县中医院(473200)主题词@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分析,考证《伤寒论·太阳病》桂枝汤类证变法中,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有两条。第18条:“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喘家,指素患喘息的病人。本条指出外感...  相似文献   

6.
刘渡舟老师在第一次中日《伤寒论》学术讨论会上讲:“使用经方的关键在于抓住主证。”并指出“本书内容多能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中国医学辨证论治的独特体系”。提示了方证体系在《伤寒杂病论》中重要性。 方证概念 《伤寒杂病论》有桂枝证(第34条)(赵开美本,以下同)、柴胡证(第104条)等名称,是以  相似文献   

7.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乃《伤寒论》方。《伤寒论》第118条云:“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原方有桂枝一两.炙甘草二两.牡蛎二两.龙骨二两组成。是仲师为太阳病因误治而损伤心阳、心神被劫出现烦躁不安等证而设。余在临证中.不囿于因烧针而出现的变证;  相似文献   

8.
套兰 《新疆中医药》2013,(5):121-122
黄芪桂枝五物汤由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五药组成。其证载于《金匮要略方论·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的第二条“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原专为“血痹”所设,是指主治以营卫气血不足,感受外邪,症见肢体局部麻木的各种病证。但儿科临床使用诚如《金匮要略方论本义》所言: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心阳虚从脾论治钩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阳虚是指心之阳气虚衰 ,根据中医“虚则补之”的治则 ,当以温补心阳为法。《伤寒论》中论述心阳虚证治的条文颇多 ,但其疗法 ,却非单纯着眼于温补心阳一法 ,而是另辟蹊径 ,更多地运用了补脾之法。《伤寒论》中有关心阳虚证治的论述主要有桂枝甘草汤证的 64条、茯苓桂枝甘草大  相似文献   

10.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伤寒论选读》,将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简称桂枝新加汤证)归属为风寒表虚兼营气不足身痛证。笔者推求《伤寒论》原意认为:桂枝新加汤证是营气虚弱的变证,因而将其归属为风寒表虚兼证是不确当的。兹提出管见三点,正诸贤达。1.《伤寒论》第62条叙述桂枝新加汤证之脉证云:“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身疼痛,固常见于风寒外束、营阴郁滞之表证,但亦可见于营气亏虚、肌肤失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姜建国主编《伤寒论教材》中关于桂枝二越婢一汤证"脉微弱"的相关"词解"和"此无阳也"相关"释义"的不妥之处。方法:结合仲景原文及伤寒大家之论,对比《伤寒论》第23条、27条、38条,并参考《伤寒论》"平脉法"篇,对此《伤寒论教材》"脉微弱"及"此无阳也"的认识进行辨析。结果:《伤寒论》第27条"脉微弱"之"微"绝非"微微、略微"之意,而是指"微"为阴脉,为阳气不足;"脉微、弱者,此无阳也"意在强调阳虚不可发汗。结论:此教材关于桂枝二越婢一汤证之"词解"及"释义"存在谬误,《伤寒论》"平脉法"篇对此之认识更接近第27条"脉微弱"的含义。  相似文献   

12.
答《商讨》     
《商讨》一文对《伤寒论选读》提供宝贵意见,我们表示非常感谢,兹答复如下。一、《伤寒论》第22条:“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徽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予汤主之。”《商讨》认为其中“微恶寒”,即轻微恶寒之意,不能作“脉微恶寒”理解,其说不为无据。盖自成无己以后,喻嘉言、柯韵伯等均持此说。然则此说似觉欠妥,理由如下:其一,从字面来说,前半段言“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而后半段则与前者并列。前文既言“脉促”,则后文之脉微可省去“脉”字,而但说“微”,即可成立。观第217条:“……脉弦者生,涩者死”第315条:“……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显然是在“涩”与“微续”之前,省去“脉”字,其义可证。不仅如此,后文还省掉“胸满”二字;否则,何以用桂枝去芍药汤加附子。其二,从病证来讲,第22条是讨论太阳病下后的两种证治,  相似文献   

13.
宋本《伤寒论》第27条云:“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古今医家对本条的注释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争议的焦点主要有三:①桂枝二越婢一汤证是绝对禁忌发汗还是可取微汗;②“宜桂枝二越婢一汤”八字应在“热多寒少”之后,还是应在条文句末;③“越婢”究竟是“越脾”还是传写之误,抑或其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伤寒论》中服用桂枝汤后采用不同将息法对发汗效果及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对《伤寒论》中记录服用桂枝汤后不同将息法、汗出及转归的条文进行总结,并参考《医宗金鉴》《伤寒论讲义》《注解伤寒论》等相关专著及相关期刊文献,分析将息法与汗出及疾病转归的关系。结果:服用桂枝汤后将息如法则遍身执水执水似有汗而病除;将息不及则汗出不彻,将息太过则大汗出,两者均可致病不愈或变生他证。结论:服用桂枝汤后的正确将息法为每次服用一升,服药后啜热稀粥,温覆,令遍身执水执水微似有汗;若服用后汗出病瘥则停后服,若不汗可依次更服,并可增至二三剂。  相似文献   

15.
柴胡桂枝干姜汤研究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胡桂枝干姜汤(简称柴胡桂姜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47条,也见于《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的“附《外台秘要》方”。本方目前仍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历代医家对本方的病机及方解认识不一,争论较多。笔者参考了相关书籍以及近10年的文献报道,试从病机、  相似文献   

16.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篇有关气分病的论述共3条(依中医学院《金匮要略》1964年二版教材条文号为30、31、32)。《医宗金鉴》认为,31条“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十六个字当属衍文,“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当接在30条“气分”之下,义始相属。这种看法,笔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中甘草遣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112方中 ,有 70方运用甘草 ,分别担任着该方的君臣佐使。仲景在《伤寒论》中遣用甘草 ,机动灵活 ,可归纳为十三种用法 ,现整理如下。1 养心复脉《伤寒论》第 17条 :“脉结代 ,心动悸 ,炙甘草汤主之”。方中以炙甘草为君 ,人参相伍 ,旨在益心气养心血 ,培补胃气 ;生地、阿胶、麦冬、麻仁养阴血 ;桂枝鼓舞胸阳 ;姜、枣调和营卫 ;清酒引诸药温通脉道。诸药合用 ,可使心血衰少、心阳式微之证趋以平复。又如《伤寒论》第 2 1条 :“太阳病 ,下之后 ,脉促、胸满者 ,桂枝去芍药汤主之”。此证属胸阳受损 ,用甘草与桂枝、生姜通胸阳 ;与大…  相似文献   

18.
“一方二法”四字在《伤寒论》全篇中仅出现一处条文,这就是174条桂枝附子汤证、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证。“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原文方后注“此本一方二法,以大便硬,小便自利,去桂也;  相似文献   

19.
通过比较《伤寒论》第21条与第177条原文的异同,探讨炙甘草汤的适用证候及配伍意义.基于诠释学文本内部循环方法分析,炙甘草汤药物组成应该分为:桂枝去芍药汤和滋阴养血两部分,其主要功用是“通阳养血”.  相似文献   

20.
一、发汗以解表邪即汗法,适用于病邪在表之证。如《痉湿喝病脉证治》篇第20条所曰“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论述寒湿在表的证治与治疗禁忌。湿邪留着肌肉,故见身体疼痛、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