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冠心病外科应用的初步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明  陈鑫  郭子黄  陈振强  高岩 《江苏医药》1999,25(9):697-697
1998年我科为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病人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循环,全部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男,78岁。因反复心前区疼痛1年余入院。于4月12日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CABG,分别于前降支、右冠、钝缘支行静脉旁路移植。关胸时,血压突然下降且出现异常Q波。立即开胸探查,发现钝缘支旁路内血栓。再次转流置换钝缘支旁路,不能脱离体外循环,置入IABP导管行辅助循环,安全停机。术后IABP辅助23小时后停用。例2,女,60岁。因活动后心前区疼痛伴压榨感10年入院。于5月27日行CABG,分别于前降支及后…  相似文献   

2.
自1998年6月-2005年7月间,对25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病人及6例瓣膜置换术后不能脱离体外循环辅助的病人使用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进行急救,25例CABG病人有21例术后出现严重低心输出量综合征,4例术前顽固性心绞痛,除瓣膜置换3例未抢救成功外,25例CABG病人均获救治,本文回顾性总结了IABP在心脏外科围术期的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3.
196 8年,kantrowitz[1] 等首次临床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取得了成功,随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器械和装置的不断更新,质量不断改善与提高,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并发症显著下降,现已成为抢救心源性休克、心脏直视手术后不能脱离人工心肺机或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等危重病人的有效手段。最近,我科遇到1例高危冠心病人,术前心功能差(EF <30 % ) ,择期PTCA及支架术后第2天突发泵衰竭、心源性休克。经大剂量多巴胺并联用多巴酚丁胺,血流动力学仍难以稳定,立即决定应用IABP ,同时合用多巴胺2 0 μg/kg·min ,0 .5h后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 (IABP)是在床旁建立起来的左室辅助的机械装置 ,可迅速纠正因各种原因所致心源性休克引起的循环紊乱 ,维持有效血压 ,保证重要器官的灌注 ,帮助患者渡过危险期 ,改善远期预后。本文报道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治疗心肌梗死病例 3例 ,旨在初步评价该系统在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资料与方法 例 1 ,男性 ,47岁 ,因胸闷、胸痛 32小时后入院。查体 :脉搏 1 2 0次/分 ,呼吸2 4次 /分。血压在大量升压药物的作用下为 70 /50mmHg,患者神志模糊 ,全身皮肤湿冷 ,四肢末梢紫绀 ,双肺闻及少许细湿罗音 ,心界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保护性主动脉球囊反搏装置(IABP)的应用对冠心病复杂病变患者手术耐受性、生命体征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45例在IABP支持下行PCI的冠心病复杂病变患者为IABP组,将同期行PCI但没有行IABP支持的冠心病复杂病变患者49例设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在介入治疗的手术耐受性、有创血压、心率、肌钙蛋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IABP组均能耐受手术,术后1例低血压,无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死亡率为零。对照组有2例不能耐受手术,术中、术后因低血压心衰、再梗,需植入IABP5例,无复流2例,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2例,消化道出血1例,肾功能衰竭及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亡1例。结论在冠心病复杂病变治疗中,IABP的保护支持能明显提高手术耐受性和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0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常规组给予一般护理,综合组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手术所需时间、住院时间,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以及心理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综合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综合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常规组,SAS、SDS评分低于常规组(P <0.05);综合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手术所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 <0.05);综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 <0.05)。结论针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危重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危重心脏外科的救治作用。方法对25例围手术期并发心源性休克或低心排出量综合征(LCOS)的患者应用IABP治疗,监测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观察血管活性药物剂量的变化及临床转归。结果IABP辅助时间26~236h,平均(144±80)h;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明显改善,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减少,两者均有统计学意义;20例患者康复出院,抢救成功率80%,死亡5例,主要死亡原因为LCOS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结论IABP是一种有效的循环辅助手段,能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是危重心脏外科抢救的重要治疗措施,指征明确时应及早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高危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接受 CABG 的高危冠心病患者65例,根据患者 IABP 时间不同分为术前组20例、术中组25例、术后组20例。比较3组术后病死率、住院时间、ICU 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IABP 辅助时间、射血分数(EF)改善率(术后 EF/术前 EF)、室颤及胸腔积液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术前组病死率、腹腔积液发生率、室颤发生率分别为5.0%、0、0,均低于术中组的24.0%、20.0%、8.0%和术后组的45.0%、30.0%、25.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术前组住院时间、ICU 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IABP 辅助时间、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均适于术中组与术后组,LVEF 改善率高于后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术前 IABP 可降低患者病死率、心肌梗死发生率,改善患者心功能,并缩短住院时间,术前应用 IABP 可使患者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及冠心病心脏直视低心输出量的泵衰竭患者,在单纯药物治疗下其住院期间的病死率高达80%~100%。近年来不断有临床试验证实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等辅助循环手段的应用,对提高这类疾病的疗效,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收集了2003年12月至2005年10月在我院内外科应用IABP者21例,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危重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危重心脏病并发心源性休克及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应用IABP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25例患者中,血流动力学有明显改善23例;存活18例,抢救成功率为72%;死亡7例。结论IABP治疗危重心脏病患者疗效显著,早期使用IABP治疗较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四级递增运动对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 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IABP)支持下高危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  相似文献   

12.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严重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严重冠心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IABP治疗的19例严重冠心病患者,比较使用IABP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的变化.19例患者分为两组,单纯IABP组6例,IABP联合血运重建(溶栓/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13例,比较两组的院内病死率. 结果 IABP床边操作成功率100%,无相关并发症发生.IABP治疗有效率89.5%.IABP使用30 min后,患者的平均动脉压由(52.1±18.4)mm Hg上升到(78.3±20.8)mm Hg(P<0.01).单纯IABP组与联合血运重建组院内病死率比较(83.3%比7.7%,P<0.01). 结论 IABP治疗严重冠心病安全、有效.联合血运重建治疗可以降低严重冠心病患者的院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10月-2014年4月收治的38例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病情与治疗情况,采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并发症等。结果 5例(13.16%)患者院内死亡,11例(28.95%)患者出院1年后死亡。男女两组患者的病情特征及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休克与非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院内死亡率与1年后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好转,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患者血小板计数进行性下降,2例球囊破裂,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特别是合并心源性休克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采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能够促进血流动力学状态的稳定,争取足够的时间为患者进行血运重建,进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伴发颈动脉狭窄(CAS)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是否有CAS将77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CAS组(128例)和非CAS组(647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CAS的发生率为16.5%(128/775)。CAS组年龄高于非CAS组[(69±6)岁比(68±4)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S的发生率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而增加(x2=11.425,P〈0.01)。左主干病变CAS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病变(x2=7.88,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只有年龄和冠心病多支病变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伴发CAS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高龄是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了解老年、中青年冠心病 (CHD)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 ,以提高防治效果。方法 将 110例 CHD患者按年龄分两组 ,老年组 72例 (60岁以上 ) ,中青年组 3 8例 (4 5岁以下 ) ,比较组间临床症状、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结果 中青年组具有典型心绞痛者占 89.5% ,老年组仅占4 7.2 % (P<0 .0 5)。老年组高血压占 4 7.2 % ,而中青年组仅占 15.8% (P<0 .0 1)。中青年组吸烟占 50 % ,老年组仅占 2 7.8% (P<0 .0 5)。家族史中青年组占 3 9.5% ,老年组仅占 9.7% (P<0 .0 1) ,提示吸烟、家族史为中青年组重要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老年组三支病变占 4 3 .1%且狭窄程度较重 ,中青年组单支病变多占 55.3 % ,其中 7例 (18.4 %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或轻度狭窄。结论  CHD患者的年龄对临床症状、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有明显的关系 ,预防冠心病要从儿童做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特点。方法 15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年龄分为早发冠心病组(男<55岁,女<65岁)74例和对照组78例。对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比较二者的血脂水平、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等,评价在两组人群间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早发冠心病组中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血清总胆固醇高于老年冠心病组;而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低于老年冠心病组。结论早发冠心病患者吸烟、冠心病阳性家族史,高胆固醇血症是主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8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按病变程度分为观察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和对照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10%的患者),各4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冠心病患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因素。结果冠心病重度病变患者吸烟例数少于中度和轻度病变患者, 2型糖尿病、高血压例数多于轻度病变患者, LVEF异常例数少于轻度病变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吸烟、2型糖尿病、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男性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且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患者的左心功能降低有关,由此,积极控制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更大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可以早期防治冠心病进一步恶化的发生,减少冠状动脉狭窄与后期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张锡栋  葛建军 《安徽医药》2013,17(8):1333-1335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博辅助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重症冠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0月该院心脏外科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完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32例重症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全组32例手术患者,术前心脏手术风险评估欧洲系统评分EuroScore(6.5±2.3)分,其中6分者23例(71.9%)。麻醉诱导后置入IABP 26例(81.2%),术中置入IABP 6例(18.8%),搭桥数目3支者14例(43.8%),4支者17例(53.1%),5支者1例(3.1%),术后呼吸支持时间16(12,19)h,ICU住院时间(76±46)h。术后发生并发症包括呼吸道感染3例(9.4%),急性肾功能不全2例(6.3%),切口愈合不良5例(15.6%)。全组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重症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置入IABP可以明显获益。患者有IABP应用指征时,应果断尽早应用。  相似文献   

19.
黄鹏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1):85-86
目的观察分析依诺肝素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中的临床优势。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6月~2010年12月使用IABP的高危冠心病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31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除基础治疗外,给予持续静滴肝素800~1200IU/h,每4小时监测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调整肝素静滴速度,使APTT延长2倍,至拔除IABP。治疗组给予依诺肝素1mg/kg,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至拔除IABP。观察IABP治疗期间内死亡、出血及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各型出血事件例数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而死亡、栓塞例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ABP中使用依诺肝素较肝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