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髁突运动轨迹变化与关节解剖结构的相关性,以期为颞下颌关节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男女各10例,年龄11~12岁),于治疗前进行髁突运动轨迹描记仪检查和MRI影像检查,依据关节盘位置分为关节盘位置正常组和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组,比较两组髁突运动轨迹.结果 开闭口运动中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组患者双侧髁突侧向运动量[左右侧分别为(0.32±0.10)和(-0.91±0.49)mm]、垂直向运动分量[左右侧分别为(4.20±0.70)和(3.44±0.21)mm]、髁突矢状向倾斜度[左右侧分别为(32.48±7.70)°和(33.47±12.60)°]与髁突水平向倾斜度[左右侧分别为(-2.60±2.02)°和(-9.23±5.58)°]与关节盘位置正常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开口运动中的髁突横向移动可能是引起关节盘前移位的诱因.髁突运动轨迹变化可为早期的功能治疗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安氏Ⅱ^2错(牙合)的髁突运动轨迹特征并分析关节弹响与髁突运动的相互影响。方法选取安氏Ⅱ^2错(牙合)19例,伴关节弹响的安氏Ⅱ^2错(牙合)18例,个别正常矜20例;应用髁突运动轴图描计仪(computer aided diagnosis axiograph,CADIAX)Ⅲ型记录各种下颌运动时其髁突运动轨迹。结果安氏Ⅱ^2错(牙合)开闭口轨迹矢状位移减小,垂直位移增大;前伸后退轨迹垂直向位移增大。伴关节弹响者开闭口轨迹垂直向位移和髁突最大空间位移均增大;侧方运动轨迹非工作侧髁突空间位移增大。髁突位移5mm时的矢状面倾斜度在各种下颌运动时均大于个别正常骆(P〈0.05)。结论安氏Ⅱ^2错(牙合)的髁突运动轨迹特征与前牙内倾性深覆矜有关,关节弹响可影响髁突运动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并探讨磁力Twin—block矫治器矫治Ⅱ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和矫治机制,为正畸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13例替牙列晚期或恒牙列早期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进行磁力Twin—block矫治器矫治,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分别于戴矫治器前1周内(T1)、戴Twin—block矫治器后4个月(T2)、矫治结束后1周内(T3)和矫治结束1年后(T4)对患者的双侧颞下颌关节行螺旋CT扫描和多平面图像重建;对Twin—block矫治前后39项头影测量项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11例患者他期髁突矢状位和副矢状位以及大部分患者其他重建平面图像上均显示髁突后上部有生长改建的双轮廓影像;部分患者T2和T3期图像中出现髁突“分叉”的影像。头影测量显示,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Co-Gn增加(5.31±2.10)mm,B—vert.pl增加(3.23±1.39)mm,U1-SN减少(4.73±4.39)°,L1-MP增加(4.65±4.42)°,L6-vert.pl和L6-MP分别增加(4.85±1.18)mm和(2.69±1.48)mm。患者Ⅱ类骨面型改善。结论磁力Twin—block矫治过程中患者髁突后上部发生明显的骨生长改建;该矫治器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Ⅱ类错[牙合]患者有显著的矫治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Frankel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过程中,髁突和下颌位置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经Frankel矫治器治疗成功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30例,男女各15例,对其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重叠分析.结果①前颅底结构重叠显示治疗后患者的髁突点、下颌角点和颏前点发生明显的下移,同时男性患者颏前点发生明显的前移.②下颌结构重叠显示治疗后患者的髁突点发生明显的上移和后移(移位比约为2:1),下颌角点相对颏部发生后移.结论Frankel矫治器能刺激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髁突的生长,有利于下颌水平向的改建.  相似文献   

5.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的临床矫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发病率为5%-18%。Angle 分类法将这类错(牙合)畸形定义为磨牙为远中错(牙合)关系,上颌前牙舌向倾斜。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的下颌相对正常(牙合)短且后缩,面下1/3高度不足,但大多数具有较好的软组织侧貌。这是因为这类患者上颌骨的矢状向位置与正常(牙合)无明显差异,虽然上前牙舌倾限制了下颌骨  相似文献   

6.
安氏Ⅲ类错(牙合)伴有下颌偏斜患者髁突位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安氏III类错(牙合)伴下颌偏斜患者髁突的位置与安氏I类患者髁突位置的差异.方法 选择安氏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偏斜患者与安氏Ⅲ类患者各20名,在薛氏位X线片上测量正中(牙合)位时,两组髁突在关节窝中位置,并进行比较.结果 偏颌组颏点偏斜侧与I类对照组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无显著差异,颏点偏斜侧的对侧髁突前间隙减小、髁突相对位置比值增大,有显著性差异,该侧髁突位置相对前移;偏颌组两侧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髁突会随咬合的改变发生重建.  相似文献   

7.
目的安氏Ⅲ类错[牙合]对颞下颌关节(TMJ)的影响是正畸研究领域中的难点。本研究通过定量分析颞下颌关节音的特征,探讨恒牙列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与TMJ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安氏Ⅲ类错[牙合]受试者21名,并以个别正常[牙合]20例作对照。使用K6-Ⅰ型口颌系统功能检查仪中的电声谱仪(ESG electrosonogram)进行颞下颌关节音记录。结果比较安氏Ⅲ类及个别正常[牙合]两组测试者左(L)、右(R)两侧颞下颌关节关节音的峰频率(Peak frequeney,P)及强度(Amplitude,A)的均值,统计学上无差异,髁状突在开闭口的平滑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声频为47Hz。结论颞下颌关节音的发生与恒牙列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髁状突在开闭口时产生的声响可能是青少年颞下颌关节音的特征;电声谱仪可提供一个比较准确、无损伤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8.
安氏Ⅱ^1类错[牙合]单侧后牙正锁[牙合]的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奇 《口腔正畸学》2007,14(1):40-41
患者平某,女,12岁,上前牙前突要求矫治。病史:无不良习惯史及正畸治疗史;无全身系统性疾病;月经初潮未出现。家庭成员无类似病史。临床检查:患者正面呈中度开唇露齿,上唇短;两侧面部不对称,颏部左偏约2mm;侧面观为凸面型。口内:恒牙(牙合),磨牙远中尖对尖关系,前牙Ⅲ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广东籍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的下颌位置特点.方法 随机抽取广东籍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40例,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下颌平面角、SNA角、SNB角、ANB角、上前牙唇向倾斜度、下前牙唇向倾斜度、上下切牙长轴交角、下颌体长度与下颌升支长度之比等指标,与广东籍正常(牙合)人群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广东籍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下颌平面角男性为(38.98±3.19)°,女性为(38.26±3.26)°;下颌体长度与下颌升支长度之比男性为1.35±0.09,女性为1.43±0.19.与广东正常(牙合)人群相比,广东籍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下颌平面角更大,前牙唇向倾斜度较大,上下切牙长轴交角较小,SNB角较小,下颌体长度与下颌升支长度之比较小,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东籍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下颌向下向后旋转,提示在临床正畸治疗中要减小较大的下颌平面倾斜度,改善下颌基骨与前颅底矢状方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运用锥形束CT(CBCT)分析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在Twin-block矫治前后颞下颌关节位置及形态结构在三维方向上的变化。方法 选取20例处于生长发育高峰前期或高峰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拍摄其功能矫治前后双侧颞下颌关节的CBCT片,运用InVivoDental软件对CBCT片进行三维重建并测量线距和角度,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矢状向关节前间隙减小,关节上间隙和后间隙增大,冠状向关节上间隙增大(P<0.01);髁突高度、矢状向髁突角度、横断面髁突前后径增加(P<0.01)。结论 采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后,髁突在关节窝的位置和髁突部分骨性结构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髁突有新骨沉积,高度增加,在关节窝内的位置更向下和向前。CBCT的应用使颞下颌关节结构的变化得以量化,能对正畸治疗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探讨安氏Ⅱ1、Ⅱ2错(牙合)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矫正薛氏位X线片对Ⅱ1错(牙合)16人,Ⅱ2错(牙合)17人的双侧颞下颌关节的髁突居关节窝的位置进行评价,并依据髁突居关节窝中的位置(前移、居中、后移),从上述两类错(牙合)中各选5人做双侧颞下颌关节矢状位核磁共振扫描,观察关节盘的位置及形态变化.结果:每一类型错(牙合)髁突居关节窝中的位置并不一致:Ⅱ1错(牙合)髁突居关节窝中位,但轻度前移;Ⅱ2错(牙合)髁突居关节窝后位.当髁突居前位及中位时:关节盘位置在正常范围且形态表现为正常的双凹形;髁突居关节窝后位时:部分关节盘位置明显前移,且形态也表现出异常的前带增厚.结论:大多数Ⅱ1错(牙合)颞下颌关节结构基本正常;而Ⅱ2错(牙合)部分患者表现出颞下颌关节结构异常,提示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对患者口腔功能、颜面美观和心理健康均有较严重影响,临床上常对此类患者进行早期矫治。在早期矫治该类错[牙合]畸形中常使用矫形力抑制下颌骨的生长。髁突作为面部重要的生长发育区,其生长改建直接影响下颌的形态和功能。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矫治的矫形力对髁突的影响近年来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矫治对髁突影响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安氏Ⅱ类错牙合是一类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开唇露齿,上颌前突和下颌后缩。Ⅱ类错牙合的患者不但咀嚼功能受到损害,其容貌也受到极大影响,严重者可导致心理障碍。成功的矫治有赖于对矫治时机的正确把握和对矫治方法的正确选择。本文就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一些常用的矫治方法及近年来的矫治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改良式下颌唇挡矫治替牙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名替牙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行改良式下颌唇挡结合上颌活动矫治器联合治疗,对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磨牙中性关系,前牙覆盖覆[牙合]关系正常,面型改善,侧貌协调。结论改良式下颌唇挡可作用于双颌,破除不良唇习惯,协调上下颌功能,提高了正畸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功能前徙下颌后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盘-突-窝位置关系的改变,探讨功能矫治对TMJ结构产生的影响。方法25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男性10例,女性15例),平均(11.1±1.1)岁(8.1~13.0岁),接受Activator功能矫治,平均疗程10.9个月,矫治效果满意。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TMJ进行MRI扫描检查并用配对t检验进行盘-突-窝位置关系的定量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后左侧TMJ髁突前缘与关节窝拐点的距离(Ca-Tm)[分别为(-0.1±1.5)mm和(-0.6±0.9)mm]、右侧TMJ关节前间隙(Ca-Ca′)[分别为(2.3±0.8)mm和(1.8±0.5)mm]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髁突向前移位。反映双侧关节盘在关节窝中位置的各测量项目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双侧关节盘相对于髁突位置的各测量项目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在促进下颌发育、改善患者[牙合]-颌一面畸形的同时,不会对TMJ功能产生不利影响,相反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治疗前存在的不良的TMJ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应用片段弓技术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应用片段弓技术对7例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通过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下颌第二前磨牙,使下颌第一磨牙较快地向近中移动,纠正磨牙Ⅱ类错牙合关系。结果:X线头影测量分析显示本方法能够有效改善面部侧貌,控制下面部高度,控制牙合平面角及下颌平面角,使下前牙直立于下颌骨基骨之上,促进下颌骨向有利的方向生长。结论:片段弓技术对于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是一种操作简单、有效、可推广运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20年来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用于临床矫治安氏Ⅱ~1错(牙合)取得明显效果。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就其对颌骨、颞颌关节及咀嚼肌影响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与其它功能矫治器比较,均对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应用前景看好。认为该矫治器的临床效果明显,引起髁突、颌骨、牙槽骨及肌肉反应,功能刺激下引起颞颌关节的改建,但对是否促进或抑制颌骨生长,还存在不同见解,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正畸矫治前后成年女性骨性Ⅲ类错[牙合]低角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变化,探讨非手术正畸治疗对成年骨性Ⅲ类错[牙合]低角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选取16例成年女性骨性Ⅲ类错[牙合]低角患者,18~23岁,采用OPA-K滑动直丝弓技术矫治,矫治前后拍摄双侧闭口矫正许勒位片和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颞下颌关节间隙测量和头影测量分析。对矫治前后的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关节前间隙线距和面积分别增加0.27mm(P〈0.001)、0.70mm^2(P〈0.01),关节后间隙线距和面积分别减小0.24mm、0.67mm^2(P〈0.001),线性百分比由22.13%减少为9.64%(P〈0.001),关节后前间隙面积之比由1.56减小为1.19(P〈0.01),关节前间隙与关节后间隙趋于相等。头影测量发现,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点Co、Ar、Go及Pg相对前颅底均明显后移(P〈0.05)。结论:成年骨性Ⅲ类错[牙合]低角患者非手术矫治后髁突由下前位向后向上移至中位,关节结构趋于协调和稳定,有利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症状的缓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安氏Ⅰ类错(牙合)与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颅面结构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11~14岁的年轻恒牙列病例45例,其中安氏Ⅰ类错(牙合)24例,安氏Ⅱ1错(牙合)21例,在正中咬合位时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比较两者颅面结构的差异.结果: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SNB、ANB、SNPg、FMA的测量值大于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P<0.05),而SNA、PP-SN、OP-SN、GoGn-SN的测量值两者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安氏Ⅰ类错(牙合)与安氏Ⅱ1类错(牙合)X线头影测量的主要差异是下颌位置的异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体会.方法对11例青春发育期下颌后缩的安氏Ⅱ类错(牙合)利用Twin-block结合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结果11例患者均得到磨牙和尖牙Ⅰ类关系和较好的侧貌,ANB角度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对青春发育期安氏Ⅱ类错(牙合)采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